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紫色蚌和非紫色蚌制取细胞小片,分别插入紫色蚌和非紫色蚌外套膜内,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无核珍珠颜色与制片蚌、育珠蚌的关系;用不同类型制片蚌的不同部位制取细胞小片,分别插入育珠蚌外套膜内,进一步探究珍珠颜色与制片蚌珍珠质颜色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紫色蚌为制片蚌,所产的珍珠为紫色系,珍珠紫色深浅与细胞小片所对应部位的制片蚌珍珠质紫色深浅呈正相关。以非紫色蚌为制片蚌,所产的珍珠有白色系和黄色系,珍珠黄色深浅与细胞小片所对应部位的制片蚌珍珠质黄色深浅呈正相关。三角帆蚌外套膜无核珍珠颜色是由提供细胞小片的制片蚌珍珠质颜色所决定,而与育珠蚌无关。该结论支持珍珠囊表皮细胞来自于移植细胞小片的观点。该结果表明,通过定向选育纯紫、纯白色贝壳珍珠质三角帆蚌新品系,即可培育出纯紫、纯白色无核珍珠。  相似文献   

2.
对三角帆蚌内脏团、外套膜的组织化学研究表明:珍珠囊的存在刺激组织输送钙盐。钙盐的聚集经内脏团在营养吸收和循环系统运输路径;经外套膜存在内侧上皮细胞主动运输和循环系统运输路径。这两种路径的输送均由疏松结缔组织参与完成,并使钙盐在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对珍珠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三角帆蚌内脏团植核育珠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设立3个实验分析了植核部位、蚌龄和珠核规格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内脏团植核培育圆形有核珍珠的影响。实验I,设立A1、A2和A3组,植核部位分别位于背脊、斧足和环肠;实验II,设立B1、B2、B3、B4和B5组,蚌龄分别为2.0龄、3.0龄、4.0龄、5.0龄和6.0龄;实验III,设立C1、C2、C3和C4组,珠核规格分别为8.0、10.0、12.0和14.0mm。手术蚌休养期为1个月,育珠期为18个月。结果表明:植核部位、蚌龄和珠核规格对育珠蚌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实验I的A2(斧足)组休养期和育珠期育珠蚌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最高,分别为91.2%、78.3%、82.5%和27.0%,A3(环肠)组最低,分别为75.5%、65.6%、71.0%和16.4%;实验II中B2(3.0龄)组休养期和育珠期的育珠蚌具有最高的成活率,分别为92.2%和82.0%,B3(4.0龄)组具最高的成珠率和优质珠率,分别为78.4%和27.5%,B5(6.0龄)组最低,休养期和育珠期的育珠蚌成活率分别为74.4%和64.80%,成珠率和优质珠率分别为72.4%和14.6%;实验III,C1(8.0mm)组和C4(14.0mm)组具有最高和最低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分别为92.0%、82.5%、79.04%、28.0%和65.0%、55.2%、42.4%、13.0%。本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内脏团适宜的植核部位为斧足和背脊,蚌龄为2.0~4.0龄和植核珠核规格8.0~10.0mm。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设立了3个实验分别比较了珠核规格、植核数量和蚌龄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植核培育有核珍珠的影响。珠核规格分别为5.0mm、6.0mm、7.0mm和8.0mm,每蚌外套膜植核数量分别为10、14和18粒,蚌龄分别为2、3和4龄。育珠蚌休养期为30天,育珠期为36个月,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育珠蚌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育珠蚌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随着珠核的增大、数量的增多以及育珠蚌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植入珠核直径5.0mm的育珠贝具有最高的成活率、成珠率与优质珠率(86.5%、94.0%和38.0%),植入珠核直径8.0mm的育珠贝具有最低的成活率、成珠率与优质珠率(75.0%、69.7%和20.6%),每蚌外套膜植入10粒珠核的育珠蚌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最高(88.0%、88.0%和27.0%),18粒最低(70.5%、64.0%和15.0%),蚌龄2龄的育珠蚌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最高(88.0%、85.0%和26.0%),4龄最低(70.5%、70.0%和16.0%)。本研究结果说明,三角帆蚌外套膜植核合适珠核规格为5~6mm,每蚌植核数量为10粒,蚌龄为2~3龄。  相似文献   

5.
大珠母贝游离珍珠培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2010年,在广西涠洲岛进行了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 Jameson)游离珍珠培育实验。实验过程中采用解剖法优选植核核位、几种术前处理方法和低温处理小片贝制备外套膜小片等技术,旨在提高育珠贝留核率、成珠率和优珠率。结果表明,在大珠母贝内脏囊缩足肌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适合培育游离珍珠的核位,分别称为左袋和右袋,实际操作中只有左袋可以植入珠核培育游离珍珠;不同术前处理实验组的植核贝休养期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留核率、成珠率显著差异(P<0.05),其中采用传统术前处理和低温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术前处理方法可有效提高留核率、成珠率平均达78.2%和80.1%;低温处理小片贝与传统方法制备的大珠母贝外套膜小片的育珠效果(成珠率、优珠率、正圆珠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成珠率、优珠率、正圆珠比例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高,在4~8℃达到最好育珠效果,成珠率、优珠率和正圆珠比例分别达到98%、53%和30%左右;在术后休养期,植核贝吐核高峰出现植核后5~15 d,手术伤口愈合时间为15~20 d,育珠贝的死亡高峰出现在术后的第20~30天。在水温25~30℃条件下,珠核表面形成珍珠层的时间为45 d左右。  相似文献   

6.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珍珠形成初期钙代谢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刚植片的三角帆蚌进行了为期57天的研究,探讨三角帆蚌珍珠形成初期钙的代谢特征。实验每周取样一次,分别测定了珍珠囊和珍珠的直径,珍珠囊和珍珠的重量及水温,外套膜、鳃、围心腔三种组织的钙含量,酸、碱性磷酸酶的比活力,以及外套膜中钙调素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植片后三角帆蚌的珍珠囊及珍珠在第22天和43天各出现一个快速生长期。其外套膜和鳃中的酸性磷酸酶比活力第8天升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外套膜中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第15天达到最高,第29天后开始快速下降;鳃和围心腔中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第15天后才开始上升,第29天达到最高。三种组织的钙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鳃的钙含量最高并在第43天达到最高值。植片后三角帆蚌外套膜中的钙调素RNA表达量明显增强,第8天和43天的表达量尤其显著。三角帆蚌珍珠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鳃和外套膜对钙的代谢,在此过程中酸、碱性磷酸酶以及钙调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依照钙调素基因上调表达、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激活、鳃和外套膜钙含量升高、珍珠生长的顺序来进行,植片后的第8天、15天和43天是珍珠形成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态调查和生理生化方法,对植片后的1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拟探讨珍珠形成和钙代谢的相关性。定期测定珍珠囊和珍珠的重量、直径及水温,同时取其鳃、围心腔和外套膜组织进行酸、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钙含量等测定。结果表明,1龄植片后的三角帆其蚌珍珠囊和珍珠在一周年之中出现三次快速生长期。外套膜中的酸、碱性磷酸酶均在165d时升至最高。鳃组织中钙含量显著高于围心腔和外套膜。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珍珠囊和珍珠的重量、直径分别与三种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外套膜中的钙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同时,外套膜中的钙含量与三种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水温与外套膜、围心腔中的钙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与三种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提示:鳃是三角帆蚌钙吸收、贮存和钙调节的重要器官,形成珍珠的钙一部分来源于循环系统,另一部分可由外套膜直接从环境中吸收,碱性磷酸酶对珍珠生长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蚌人工育珠手术后的细胞分裂与损伤组织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河蚌珍珠囊细胞的分裂繁殖和育珠蚌在人工手术后,其损伤组织的修复情况。研究表明,未作育珠手术的蚌,无论是在外套膜的内、外表皮细胞中,抑或在结缔组织细胞中,均未见到细胞分裂之迹象;从作过育珠手术蚌的组织切片中,观察到了旺盛的有丝分裂活动,损伤组织的修复,即是由结缔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完成之。  相似文献   

9.
三角帆蚌不同部位外套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比较了三角帆蚌不同部位外套膜的细胞和组织,并用不同部位外套膜进行育珠生产试验,其结果是,由于采用不同部位外套膜细胞小片育珠、珍珠质量和产量有差异。同一横切面中外套膜三个褶比较,外褶最大,中褶最小。同一个体蚌的外褶比较,以中部外褶最大,出水管的外褶最小,同一个体内褶比较,出水管内褶最大,体后部内褶最小。从外套膜的厚薄来看,蚌的外套膜以中部及中后部较厚,中褶内外侧上皮细胞形态,细胞中高尔基体的分布和结缔组织的结构有很大的不同,说明两者发生上可能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10.
促进珍珠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合浦珠母贝Pinclalamartensi(Dunker)插核时,以珍珠生长刺激素浸洮 外套膜小片,进行插核手术。同时分析了珍珠的重量,粒径,珠层重量珍珠颜色和形状的频率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