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传统上以珠江组、珠海组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并已获重大储量发现.近年来,番禺4洼率先在浅层(韩江组、粤海组)发现有规模性的油藏,累计发现石油地质储量约2 051万m3.浅层以边水油藏为主,且具有油藏数量多、储量规模大、充满度高和储层物性好等优点.浅层成藏受烃源岩供烃能力、古珠江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源—盖倾向、晚期断裂和断层侧向封堵能力等联合控制.研究认为,番禺4洼、惠州凹陷中西部及恩平凹陷均有浅层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断层的封堵性研究,已成为番禺4地区针对浅层勘探研究的必要内容。常用的方法是Allan(1980)的剖面分析法和Yielding等(1993)的泥岩涂抹系数法。认为在高角度断裂地区,断裂发育期次是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粤海组沉积初期是油气大量运移时期,此时处于静止期的断裂具有垂向封闭性,断裂所控制的构造有利于油藏的聚集保存;相反此时活动增强的断裂具有开启性,不利于油藏的保存。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预测区域内低阻油层分布,以岩心、室内试验数据及薄片资料为基础,对歧南断阶带明下段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主要包括低幅构造、复杂孔隙结构、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砂泥岩薄互层、淡水水入侵及钻井液污染6个方面。低阻油层地质成因包括构造、沉积及成岩作用3个方面,明下段沉积时期频繁而强烈的断层活动导致原生油藏发生淡水水侵,同时形成低幅构造,导致低幅构造型低阻油藏发育。受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变化影响,研究区内发育砂泥薄互层型及复杂孔隙结构型低阻油层。早成岩阶段较弱的成岩作用导致研究区发育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及钻井液污染型低阻油层。受以上3种因素影响,歧南断阶带明下段地层中低阻油层主要发育于与断层相接的低幅构造区域内的弱水动力区。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盆地断圈构造整体勘探的成功率不高,而断层封堵性的研究对于提高断圈钻探成功率尤为重要.近年来,进展主要体现在考虑地应力因素、定量评价泥岩涂抹、考虑断面立体形态等方面.以陆丰凹陷A油田典型断圈构造为例,采用上述新的技术手段,开展了断层封堵性综合评价,剖析原因认为,断面应力、断面SGR值以及断貌的差异决定了不同断块的成...  相似文献   

5.
番禺4洼新近系NWW-SEE向正断层非常发育,这些断层上升盘的构造圈闭是重要的勘探目标.但由于一次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向与断层平行,断层附近阴影现象非常严重,表现为信噪比低、同相轴不合理的"下拉"和扭曲畸变的"假象",严重影响断层上升盘的精细构造落实.为此,实施了垂直于断层方向的二次三维地震采集,使得断层阴影带成像比一次...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南部文昌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南部包括两个相邻洼陷:西江36洼和番禺4洼,钻探结果却揭示了截然不同的油气勘探前景,其中,番禺4洼探明储量已过亿吨,而西江36洼却未有商业发现,导致勘探上对西江36洼烃源潜力有所顾虑.为了揭示这种差异油气地质条件产生的原因,亟待开展两个洼陷的对比研究.以主要烃源层系文昌组为切入点,通过开展精细的层序-...  相似文献   

7.
利用断层落差法、生长指数法和泥岩涂抹SGR法分析了商河油田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特征,并结合油气分布分析了断层与油气运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河油田1号、2号、3号及6号断层在馆陶期持续活动,是油气向中浅部沙一段等储集层运移的有利垂向通道;同时,具有良好侧向封堵条件的断层容易使油气聚集成藏,认为SGR=0.75是断层侧向封闭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8.
利用断层落差法、生长指数法和泥岩涂抹SGR法分析了商河油田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特征,并结合油气分布分析了断层与油气运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河油田1号、2号、3号及6号断层在馆陶期持续活动,是油气向中浅部沙一段等储集层运移的有利垂向通道;同时,具有良好侧向封堵条件的断层容易使油气聚集成藏,认为SGR=0.75是断层侧向封闭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小而肥",目前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已超出早期估算的地质资源量,早期对烃源岩的认识不足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优质烃源岩的分布范围仍缺少精确刻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该洼陷勘探潜力的认知.以该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利用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采取层序地层学开展了番禺4洼烃源岩的预测工作.通过地震资料上识别的各...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北部具有“内气外油”的分布特点,断裂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依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断裂发育特征,定量评价断裂输导性能,并结合钻探结果探讨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白云凹陷东北部主要发育NWW向和近EW向正断层,在剖面上表现为铲式和板式形态。根据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划分出油源断裂和控圈断裂。油源断裂在成藏期的活动速率达到20~40 m/Ma,在珠江组下段的断层泥比率多大于50%,而且断面正压力超过了泥岩的极限抗压强度,有利于油气沿断裂发生运移。控圈断裂的活动速率一般都小于20 m/Ma,在珠江组下段的断层泥比率都大于95%,而且断面正压力都小于泥岩的极限抗压强度,侧封性能良好。白云凹陷东北部表现出油气差异聚集成藏的特点,远源反向控圈断裂下盘高效封堵聚集原油,而天然气则主要发生近源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