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堆城尾矿坝加高方案数值模拟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堆城尾矿坝为了进行加高设计而对尾矿库区进行了地质钻孔勘探。基于实际钻孔勘探成果,最佳反演分析了各分区-尾矿砂和初期坝堆石体模型的渗透系数、物理力学指标和加高方案下的浸润面分布。结合加高设计方案,采用基于有效应力法的EFES-3D计算程序对该尾矿坝加高后的应力应变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坝坡稳定性分析,得出应力应变场分布图和边坡安全系数。可以看出,在上游法加高方案下,尾矿坝坝坡有涌起抬高现象,安全系数有所降低,不利于尾矿坝的稳定安全和运行管理。为此提出了在加高方案设计中加强排渗设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复杂地形尾矿坝的三维渗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美丽  崔莉 《岩土力学》2006,27(7):1176-1180
对于复杂地形的尾矿坝,由于二维模型不能充分反映复杂多变的渗流域,也不能考虑到三个方向渗流因素同时作用的影响,从而无法体现真正的渗流场。通过建立三维渗流数学模型,并考虑复杂断面概化和地形的简化,对实际工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对复杂地形的尾矿坝渗流分析时必须采用三维模型,三维数值计算中对复杂地形进行适当的简化和概化对结果的影响较小,可以满足精度要求,因此大大减小了计算的复杂程度和难度。  相似文献   

3.
退役后的尾矿坝是否安全,主要决定于坝体和坝基的渗漏、坝体土的渗透变形和坝体的稳定性。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以东北地区754矿尾矿坝为例,对退役尾矿坝的环境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对退役尾矿坝的环境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时,渗流计算可不考虑正常情况下的渗流问题。鉴于尾矿坝与普通坝的不同,坝体稳定性分析的计算方案应增加地震叠加洪水时的情况,在对一些组成复杂含有夹层的土层进行参数分区时,应遵循"就粗"原则。  相似文献   

4.
以元江镍矿1号尾矿坝为例,利用极限平衡法,在渗流和非渗流两种状态下对尾矿坝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并对尾矿坝的天然重度γ、内摩擦角φ、黏聚力c与稳定性系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综合研究得出: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与尾矿坝稳定性系数均呈正相关关系;天然重度与尾矿坝稳定性系数呈负相关关系;非渗流作用下,尾矿坝物理力学性质与尾矿坝稳定性系数的敏感性排序为:φ>c>γ;渗流作用下,尾矿坝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尾矿坝稳定性系数的敏感性排序为:φ>γ>c。  相似文献   

5.
某上游法尾矿坝抗滑稳定性浅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某上游法尾矿坝抗滑稳定性分析,对比分析了坝体加高、浸润线条件、排渗系统运行状况和透镜体简化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尾矿坝抗滑稳定性随坝体加高而降低;排渗系统运行状况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超过坝体加高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根据一定简化原则减少透镜体,从而简化剖面形状和计算复杂程度,是一种能反映工程实际但比较保守的分析方法。拟静力法并非适合于所有的尾矿堆积坝抗震稳定性分析,即便采用其所得结果也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6.
某上游法尾矿坝抗滑稳定性分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某上游法尾矿坝抗滑稳定性分析,对比分析了坝体加高、浸润线条件、排渗系统运行状况和透镜体简化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尾矿坝抗滑稳定性随坝体的加高而降低;排渗系统运行状况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超过坝体加高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根据一定简化原则减少透镜体,从而简化剖面形状和计算复杂程度,是一种能反映工程实际但比较保守的分析方法;拟静力法并非适合于所有的尾矿堆积坝抗震稳定性分析,即便采用其所得结果也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7.
李冰冰  贺勇  张可能  刘强  吴开兴 《探矿工程》2018,45(10):104-108
尾矿坝是矿山重要设施之一,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水和尾矿,一旦失稳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尾矿坝失稳有众多因素影响,但是坝内浸润线是最活跃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建立某尾矿坝有限元计算模型,考虑坝内排水井的存在。模拟坝内不同工况下浸润线分布,对其静力稳定性及流固耦合作用下尾矿坝应力应变场进行分析,并将浸润线模拟位置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揭示库内不同工况下浸润线变化规律以及与坝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评价不同工况下尾矿坝的稳定性。最后,将渗流场与应力场进行流固耦合,模拟出365 d坝内应力位移分布,为尾矿坝施工及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云南某拟建尾矿库渗流场的数值模拟,统计分析了初期坝与堆积坝不同渗透系数之比下浸润线位置,发现初期坝渗透性与尾矿库浸润线的埋深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增长关系,而是当初期坝渗透系数高出堆积坝三个数量级以上时,浸润线埋深趋于稳定,并由此建立了二者的关系函数。经过正、反验证计算,证明该关系函数是正确的,为尾矿坝的设计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尾矿坝和排土场作为矿山采选固废的堆存场所是矿山事故发生高频区域,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矿山工程的正常生产。在分析国内尾矿坝-排土场联合堆坝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某钨矿所属尾矿坝-排土场联合堆坝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尾矿坝-排土场联合堆排体三个剖面整体的稳定性,同时研究了各剖面边坡参数是否能有效拦截上方滚石,提出了各剖面外坡边坡角的优化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各剖面坡形优化后的外坡边坡角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排土场外坡进行卸荷开采设计,卸荷后形成六级外坡平台,平台宽度为5.0 m,研究成果能够很好的指导尾矿坝-排土场联合堆排工程的治理设计。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李良振  张延军  秦胜伍  邓浩  倪金 《世界地质》2019,(2):507-512,538
针对尾矿坝边坡稳定性问题,使用三维有限元软件计算,对吉林省集安石墨尾矿坝进行渗流-应力-边坡耦合分析。渗流分析基于三维介质达西定律,通过不断改进工况条件来降低浸润线溢出部位,保证坝体不会发生渗透破坏。同时,尽量降低溢出部位的应力坡降,保证坝体不会发生流砂、管涌等形式渗透破坏。在渗流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渗流-应力-边坡耦合,不断改进尾矿边坡的坡角和高度等要素,得到强度折减法下的尾矿边坡稳定性系数。通过理论计算和验证,提出了一种便于施工的排渗体布置方式,并验证了排渗体的可靠性,为尾矿坝具体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屋檐洞溶洼水库坝体工程条件与渗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洼成库,是岩溶区地下水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屋檐洞溶洼水库是封堵地下河形成的地下、地表联合水库,堵体位于距地表182m的地下河道中。除主体工程外,坝体上部有厚110m的松散堆积作为天然坝体。通过实地勘测、钻探及物探等成果资料和地下河试堵工程观察分析,上部松散体主要由滑坡堆积而成。本文对滑坡体的成因条件和坝体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滑坡是由水流冲刷、地貌、岩体结构及外应力等的共同作用产生的,对坝体的稳定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滑坡体渗漏是成库的关键。按不同渗漏条件,可分为上部松散体及岩溶裂隙和层间错动带的渗漏,渗漏点分布于550m高程以上。通过研究,该坝体在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处理的基础上,蓄水高程可达650m左右,可形成以地下河道为主要蓄水空间的溶洼水库。  相似文献   

12.
蓝洞水库大坝病险综合物探勘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奚家鉴 《物探与化探》1999,23(5):356-362
针对蓝洞水库均质大坝出现散渗等病险,根据区内各介质物理性质及地球物理特征,合理选择了高密度电阻率、探地雷达、瞬态瑞雷波和自然电场4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勘查,查明病险的水源来向,为评估坝体的稳定性和加固处理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钢城  黄超 《世界地质》2009,28(3):367-370
江雄水库施工中认为坝区存在较严重的渗漏问题, 由此, 在设计中对河床段坝基采用了上墙 (防渗墙) 下幕(帷幕灌浆) 组合防渗结构, 对两岸坝肩采用了帷幕灌浆防渗结构处理措施。利用渗流理论, 在分析坝区地质条件和概化水文地质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坝区三维渗流数值模型, 对坝区防渗处理设计条件下(方案Ⅰ和Ⅱ) 的坝基渗漏及渗透变形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防渗方案均可行, 但方案Ⅰ优于方案Ⅱ。  相似文献   

14.
以一般基岩上的混凝土重力坝为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坝基有排水时的帷幕灌浆参数组合进行优化研究.根据帷幕的厚度进行单元网格剖分,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计算渗流场,以坝基渗流量、坝基渗透压力和幕体本身的最大水力坡降不超过允许值为约束条件,以帷幕的工程造价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寻找一般情况下的帷幕参数的最优组合,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宋飞  张嘎  张建民 《岩土力学》2007,28(Z1):286-290
面板堆石坝的坝料在填筑过程中由于碾压等原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采用固定网格有限元全场各向异性渗流分析方法,对积石峡面板堆石坝进行了正常和面板出现裂缝等非常工况条件下的二、三维渗流分析,计算了大坝渗流量和渗流场,探讨了面板裂缝的位置对渗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条件下,大坝具有良好的渗透稳定性。面板不同的裂缝位置对大坝渗流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崔文娟  柴军瑞  许增光  伍美华 《岩土力学》2008,29(12):3349-3352
以一般基岩上的混凝土重力坝为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坝基有排水时的帷幕灌浆参数组合进行优化研究。根据帷幕的厚度进行单元网格剖分,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计算渗流场,以坝基渗流量、坝基渗透压力和幕体本身的最大水力坡降不超过允许值为约束条件,以帷幕的工程造价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寻找一般情况下的帷幕参数的最优组合,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卡拉水电站坝区渗流控制效应精细模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华康  张枫  李毅  陈益峰  周创兵 《岩土力学》2012,33(9):2743-2748
卡拉水电站坝址区河谷狭窄,岸坡陡峻,地质条件复杂,渗漏问题突出。为减小卡拉坝区渗漏并改善大坝的渗透稳定性,工程设计采取防渗帷幕、排水孔幕和排水洞等防渗排水措施。采用子结构、变分不等式和自适应罚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简称SVA方法),结合典型溢流坝段与坝区整体渗流场分析成果,评价卡拉大坝及坝基渗流控制方案的合理性,并论证其优化的可能性。研究表明:①防渗帷幕有效雍高了帷幕上游侧岩体内的地下水位、增加了绕坝渗流的渗径长度并降低了坝基的扬压力,排水系统则显著降低了坝体内的孔隙水压力以及坝基扬压力;②排水孔幕间距对坝体内的自由面分布有着显著影响,排水孔幕间距取3.0~4.5 m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某水库坝基渗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仁祥 《岩土力学》2004,25(1):157-159
某拟建高为22 m的混凝土重力坝坐落于第四系冰水堆积层之上。在大坝上下游水头差的作用下,产生库水渗漏。库水的大量漏失,不但可能使大坝蓄水达不到设计高程而影响工程效益,而且,水流的渗透作用还会导致地基岩(土)体的恶化,产生渗透破坏,影响大坝本身的安全。在现场调查基础上,用数值模拟方法评价了该水库在库内设置175 m长铺盖条件下的渗漏问题,计算了水库的渗流量、大坝基底的水力坡度。因其量值较大,必须在渗流出口处采取反滤层等工程措施,给相关部门提供设计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Geologic problems related to dam sites in Jordan and their solu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geologic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selected dam sites in Jordan and the tectonic effects on dam foundations and reservoir margins are reviewed. Rock defects, especially discontinuities represented by faults and closely spaced, open joints are investigated. Related problems, such as loss of water from the reservoir by seepage and leakage within the dam foundation are evaluated. The regional seismicity is analyzed and a design earthquake is established for each dam site.

Two major embankment dams are investigated, together with two large proposed dams and several small dams.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some detail the regional setting and site-specific geology, and the occurrence, size and inclination of faults and joints at each dam site.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the faults on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each dam are described and specific techniques are used or proposed for remediation are outlin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faults and joint features cause leakage problems at the operational dams in Jordan. Although, preventive measures such as grouting have been implemented, further leakage and/or seepage problems are anticipated and a monitoring system is needed to control and foresee such problems.

Jordan is an earthquake-prone region. Consequently,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design of embankment dam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Dead Sea-Jordan Valley Rift should include such considerations as dynamic loading and associated hazards, including embankment acceleration zoning, foundation liquefaction risk and rockhead rupture. The magnitude of the design earthquake at each dam site can be estimated following the guidelines of ICOLD (1989), which are based on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