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5月19日至21日,地矿部物化探局在廊坊市召开了“区域重力资料解释方法研究成果”评审会。评审委员会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大的实用价值,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2.
涂承林 《物探与化探》1990,14(6):437-437
区域重力资料深化地质解释研讨会于1990年10月26日至30日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地矿局(厅)、物探队的代表,直管局、地勘司、勘查技术院、区域重力方法技术中心、物化探研究所、矿床所、地质院校等单位的同志共96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在“七五”期间,物化探专业系统计算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物化探专业系统“三级”计算机应用体系,开发研制更多更新的应用软件。实现物化探资料的整理、处理、解释和成图自动化,以及建立各种方法、不同层次的数据库。所谓“三级”,是指全国级站、省区物化探大队级站和物化探分队级站而言。全国级站主要承担较复杂的物化探数据处理与解释工作,某一大类物化探方法计算技术归口与其有关应用软件的开发研制,建立该类方法的成图数据库并进行大的区域数据处理、解释和成图工作,以及对物化探大队级站在技术上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4.
地质部科技局与物化探局科技处于80年12月26日至30日在陕西高陵第二综合物探大队召开了重力测地资料整理、处理和成图自动化简称“重力一条龙”鉴定会。参加单位有:地质部物化探所、计算所、成都、长春、武汉计算站、武汉、长春、  相似文献   

5.
由地质矿产部物探化探科技情报网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举办的《地热物化探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3月21日至24日在武汉市中国地质大学召开。23个单位42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主要交流了地热物化探工作的成果与经验,对不同类型的热田物化探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与会者认为,在我国广大地区已进行了区域重力、航空磁测、遥感和区域地质工作,开展地热物化探工作之前,收集这些资料,特别是注意收  相似文献   

6.
会讯     
82年7月下旬地质矿产部物化探专业情报网华北分网在山西太原市召开了“全国区域重力专题经验交流会”,有关单位的8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区重工作的理论基础、成果分析解释、方法技术、经验材料的文章共47篇。大会及分组会上交流了40篇。会上介绍了利用1∶100万—1∶20万区域重力(或配合磁测、化探等)资料推断深部地壳构造、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圈定成矿远景区等方面的成果;总结了重力基点网遥测、测地、气压测高和水下重力测量的方法技术经验,还报告了地壳构造的重力解释方法,区重资料处理成图自动化系统及重力数据库等科研课题的进展。此外,代表还对今后的区重工作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7.
地质矿产部物化探局区域重力工作会议于1982年10月18日至24日在成都召开。会议由物化探局副局长沈时全、总工程师杨光庆和副总工程师孙文柯等同志主持。会议传达、学习了地质矿产部夏国治副部长在物化探局直属单位汇报会上的讲话;总结了四年来区域重力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交流了经验;讨论了今后的任务和区域重力测量技术规范(送审稿)。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局、物化探专业队、研究所、院校等78个单位的代表130多人。  相似文献   

8.
地质矿产部物化探局于1988年6月20日-24日在北京召开了区域重力成果资料深化解释会议。47个单位的83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论文22篇,28位同志在大会上发了言。出席会议的除了各物化探队的代表外,还有一些地质院校的老师及研究单位的同志。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李廷栋等有关专家也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消息二则     
本刊讯一、据悉地质矿产部物化探研究所今年10月份在河北廊坊举办一期PC—1500袖珍计算机培训班。目的是推动电算技术在重力资料处理和解释中的应用。内容包括介绍该计算机的使用方法,BASI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一套重力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常用程序。培训对象主要是地质矿产部系统物探队的重力解释人员和电算人员。二、云南物探队电算组在CS—3机上  相似文献   

10.
物化探方法是建立在数理化基础理论上的、现代化的地质探测技术。从原始记录以数字表示开始,在整个物化探工作过程中都要有大量的数据处理及相应的计算要进行。以山区重力勘探为例,对于一个测点来说,要经过一百多次运算,才能取得它的重力异常值。如果把各种处理方法加在一起,运算的次数还要大大增加,因此,在物化探资料处理和解释中对过程自动化的要求十分迫切,它是地质领域中最易接受,也是最早接受电子计算技术的一个部门。从五十年代起,国内物化探方法就已经和电算技术有所接触,但真正的大量普及还是最  相似文献   

11.
范祥发  王亮 《贵州地质》1998,15(3):229-233
本文以布格重力异常中分离出来的区域重力异常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黔中-黔东南地区的地质,物化探资料,提出了区内可能存在四条大断裂;首次揭示了“黔中地块”之下,有一个低密度体,可能酸性侵入岩体,又据他人建立的地壳3层重力理论模型,拟合该区区域重力场的变化,进一步证实这一地区地壳属于大陆型地壳的范畴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省局物化探队已陆续配备了TI—59计算器,不少单位和个人运用该计算器已处理了很多物化探常用计算和解释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广该机的应用,物化探局举办的TI—59计算器学习班于5月16日在陕西二物正式开学,时间约40天左右。参加这次学习的学员都是来自各野外物化探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术人员。这次学习班学习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一,TI—59计算器的基础知识,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二,重力、磁法、化探、电法典型应用实例讲解;三,用T1—59计算器处理物化探应用  相似文献   

13.
1992年9月17日至20日,由地矿部勘查技术司和区域重力调查方法技术中心共同组织的“区域重力资料解释推断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52个单位72名代表到会,直管局、地勘司、石油局和部高咨中心的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俞钟行 《物探与化探》1993,17(5):387-390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方法及“抽样检查”方法在多种矿产、多种方法的物化探工作中都有应用。按已颁布的国家标准看,物化探现使用的某些方法已被淘汰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前  相似文献   

15.
“物化探技术方法库”是“中国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信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将物探方法归纳为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放射性和地温6大类25种方法,将化探方法归纳为沉积物、土壤、岩石、气体、水、生物和其他等7大类16种方法。对每种技术方法均作了概要性的简介;经筛选,编制入库物化探技术方法、仪器设备、软件及应用实例等信息条目208条,初步充实了物化探技术方法库的内容,为服务平台物化探方法技术库运行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汝阳竹园沟钼矿是在东秦岭—大别钼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中型钼矿床,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钼矿。通过对矿床区域物化探资料、矿区化探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寻找钼矿床的物化探方法,结果表明,物化探方法在找矿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出以下认识:含钼侵入体分布在重力低异常、磁低异常范围内,1∶5万高温热液矿物重砂异常与水系沉积物测量Mo、Pb、(Au)等综合异常重叠的地段,以及不同比例尺Mo、Pb、(Au)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重叠部位。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物化探院是从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的专业队伍,现有职工468人,其中物化探技术人员281人.“七五”期间,全院在区域勘查方面,完成了1/50万和1/20万区域重力测量6万多平方公里,1/20万区域化探测量2.35万平方公里和1/5万区调物化探面积约0.4万平方公里;提交各类物化探生产、科研报告及编图说明书45份.发现物探(甲、乙、丙三类)异常59处,其中乙类异常46处,化探金异常231处,异常192处,综合异常266处.发现矿产地3处,矿点5处.另外,在水文、工程勘查、地下物探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8.
从1∶50万重力异常探讨贵州省区域地质构造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综合研究 ,总结了 1∶50万贵州省布格重力异常轴向方位角的数量统计规律 ,从而认识了区内重力异常的基本特征和发育方向 ,通过分析区域重力异常 ,结合地质、物化探等资料 ,对全省区域地质构造进行了划分 ,构成了由F1 ~F1 6组合的基本构造格架 ,为进一步研究本省的区域地质构造提供新的信息和服务  相似文献   

19.
《物化探电子计算技术》改名为《物化探计算技术》,今年开始公开发行。这是我国物化探事业中的一件大事。首先,《物化探计算技术》将会推进我国物化探的“数字革命”。说到“数字革命”,这场风暴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五十年代末,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现了一个研究小组,研究信息学的理论。当时,他们的工作及其研究成果并没有受到重视。几年  相似文献   

20.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是地质找矿的重要手段,显著的找矿效果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由于物化探资料能够带来众多的地质找矿信息,区域物化探资料已逐步成为解决区域地质问题和研究成矿规律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近几年来我们根据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区域物化探资料,对全省区域重磁场及地球化学元素分布(主要为 Pb、Cu,Sn、Mo 四个元素)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深部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