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昕 《四川气象》2001,21(4):69-71
通过分别阐述观测前的准备工作,雷暴的产生条件,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雷暴的移动和发展,辅以相应的气象谚语,总结出如何观测好雷暴天气,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贵州气象》2006,30(3):31-31
雷暴常出现在春夏之交或炎热的夏天,大气中的层结处于不稳定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流,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放电,有时雷声隆隆、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常伴有大风、阵性降雨或冰雹,雷暴天气总是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联系在一起。在天气预报中,人们常常说雷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别阐述观测前的准备工作、雷暴的产生条件、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雷暴的移动和发展,辅以相应的气象谚语,总结出如何观测好雷暴天气,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利用逐时实测资料和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86 ̄1995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志的对流云和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机场对流云、雷暴天气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和天气形势,为机场对流云和暴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利用西安咸阳机场1997—2012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本场近16a雷暴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咸阳机场夏季雷暴最为频繁,高峰期在7—8月,而且持续时间也较长;雷暴发生时间有明显的日变化特点,晚上多于白天,前夜多于后夜;西方、北方、西北方向是机场产生雷暴最多的区域,其余方位的雷暴概率较小。雷暴过境时气温普遍下降,平均气温下降2.1℃,1h气压平均上升约1hPa,风速骤增,小时平均风速的平均值为5.1m/s,日降水量平均为8.1mm。  相似文献   

7.
8.
姜庆芝 《内蒙古气象》1995,(2):34-34,36
浅谈雷暴与闪电的观测记录姜庆芝(兴安盟气象处)雷暴和闪电都是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雷暴出现时有时闪电兼雷暴,有时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雷暴与闪电的观测记录方法《规范》中己有明确规定,但从报表审核发现,在雷电多发季节,疑误记录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哈尔滨机场的地理位置及其雷暴天气特征,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经验,分析了雷暴过境前后各种气象要素的演变,对雷暴天气进行初步识别,并着重探讨了观测雷暴天气时的几个难点问题,为今后更好地做好雷暴天气的观测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气旋爆发性发展产生的北方冬季雷暴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刘鹏  李书文 《气象》1998,24(5):47-51
分析了1990年12月21日和1996年12月31日沈阳市出现的两次冬季雷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两次冬季雷暴天气都是由于气旋在短时间内爆发性发展所产生的。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对我国北方除造成大范围降雪外,还可产生强对流天气。而气旋以“U”型路径移动,入渤海后迅速发展;850、700hPa爆发性的增温增湿导致其以上气层出现潜在不稳定层结,是预报冬季雷暴的一个着眼点。此外,城市热岛效应对触发冬季雷暴也起  相似文献   

11.
新疆雷暴天气过程分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新疆39a雷暴天气资料的普查,得到367次雷暴天气过程,归结出4种天气形势,雷暴天气由冷锋和中尺度高压造成。  相似文献   

12.
介绍观测员在雷雨天气观测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魏锦成  陈泽面 《气象》1997,23(12):39-42
以厦门1996年初雷天气的多普勒雷达探测为例,分析了闪电定位对探测初生雷暴,识别雷雨和降雨回波,判断雷暴降水库,移动,变化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雷暴外流边界与郑州强对流天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2002~2004三年5~8月郑州714CD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以90km内向郑州方向移动的回波强度Z≥50dBz、高度H≥9km的回波和郑州附近新生的50dBz以上强对流回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雷达回波,找出了雷暴外流边界和郑州强对流天气的关系,并和无外流边界出现的强回波对郑州天气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对郑州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有意义的参考结论。  相似文献   

15.
雷电探测资料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2~2005年XDD 03A型雷电探测系统的DDW资料,结合广西人影作业资料和其它气象资料,对雷电资料如何在人影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雷电系统可以比雷达和卫星探测提前约1h反映对流云的移动,同时在识别过冷层厚度,把握地面增雨防雹作业时机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丽江机场最近9年(2007~2015年)的观测资料,总结了丽江机场雷暴发生、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丽江机场近年来年雷暴日数稳定在60d左右,多发生在6~9月,总概率密度达到了82.3%,峰值出现在8月。平均雷暴初终日在4月13日和10月20日,平均间隔190d。从日变化看,雷暴多发生在15~19时,总概率密度达到了48.7%,峰值出现在16时,持续时间在0~1h内的最多,占总数的58.7%。雷暴发生规律除日变化外与水汽(相对湿度)基本一致,雨季午后53%~57%的相对湿度对雷暴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雷暴发生次数波动较大的时段为午后到深夜,打夜雷的情况有所增多,夜雷多为系统性雷暴,对丽江机场的航班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扎鲁特旗气象站1971-2012年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和数理统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雷暴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雷暴日数年平均值为29.12d,属多雷区。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倾向率平均为2.929d/10a,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减少性突变。雷暴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在夏季。从小波分析的结果看,该地区雷暴都具有2、4、5a的短周期及22a的长周期震荡变化。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海风锋与雷暴天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彦  于莉莉  朱男男  汪靖 《高原气象》2011,30(1):245-251
利用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到的2008年6~9月共56次渤海湾海风锋天气过程资料、 255 m高的气象铁塔资料及相应的自动气象站资料, 统计分析了渤海湾海风锋的气候特征, 包括渤海湾海风锋出现的时间、 频率和海风锋触发形成雷暴天气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2008年6~9月雷达共观测到渤海湾海风锋56次; 每日海风锋的形成时间有所不同, 最早形成时间是09:30(北京时, 下同), 最晚在16:00; 维持时间也各有长短, 最长维持时间为6.5 h, 最短的仅1 h; 伸展到内陆的一般距离为70~80 km, 最远距离达120 km, 高度一般为1.5 km, 最高为2.0 km。同时, 结合2002-2007年典型的海风锋天气个例分析表明, 单一海风锋由于水平范围小, 垂直厚度最高为2 km, 一般不能形成雷暴天气。但是, 当它与西边很弱的冷锋形成一定角度(30°~90°)碰撞时, 在碰撞的交叉处能够形成雷暴天气; 当海风锋与其它系统呈追赶碰撞时, 一般不能形成雷暴天气; 当海风锋与其它系统平行碰撞时, 有时雷暴加强, 有时雷暴减弱。  相似文献   

19.
宿州雷暴气候特征及其灾变G-ANN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宿州市5个气象站1957~2008年雷暴日观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宿州雷暴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雷暴与降水、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宿州属于多雷区,南部多于北部,南北相差3.21~4.65天;年际变化大,年累计雷暴日最多相差37天,初终雷及无雷期年际间振荡的幅度较为剧烈,52年来累计雷暴日线性减少的趋势明显,减少幅度为1.61~2.89天/10a;季分布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月分布呈单峰型,雷暴多集中在4~9月,以7月最多,12月最少;日分布呈单峰型,以16:00~18:00频率最大;多年平均月雷暴日数序列与相应的气温、降水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为了进一步预测雷暴的长期演变趋势,以埇桥为例建立了雷暴多发年份灰色人工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预测下一个雷暴多发年将发生在2025年.  相似文献   

20.
雷暴过程中闪电产生NOx的地面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Ox分析仪和大气平均电场仪在青海省大通县对雷暴天气过程中自然闪电产生的NOx进行了地面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晴天稳定大气条件下,全天NOx的平均体积混合比相对比较平稳,观测值虽然比理想中的干净背景大气条件下的地面值要大一些,但比污染大气中的值小许多;在雷暴天气中,闪电次数与NOx的平均体积混合比峰值个数相同,且峰值由闪电产生。闪电产生的NOx的平均体积混合比峰值在出现时间上比闪电有一定的滞后。雷暴过程中各次闪电产生NOx的传输时间序列变化,可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拟合,且相关系数较高,传输时间和传输距离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高、低能量闪电的能量域值为12~13×106J,高、低能量的闪电是间隔发生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间隔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