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利用地震波到时和体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云南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根据不同深度的速度异常分析了主要断裂和区域动力作用的深部效应,揭示出壳内低速层的分布范围以及与下地壳流动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红河断裂两侧的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滇中地区的速度异常分布与小江断裂、元谋断裂、程海断裂等南北走向的断裂一致,反映了青藏东部地壳块体顺时针旋转产生的构造效应;滇西南的速度异常分布与哀牢山—红河断裂、无量山断裂、澜沧江等断裂的走向平行,显示了印支块体朝东南方向挤出产生的影响;沿着南汀河断裂分布的低速异常则与印缅块体侧向挤压引起的构造活动有关.壳内低速异常具有分层和分区特征:在哀牢山—红河断裂西侧和澜沧江之间主要分布在地壳中上部,在小江断裂和元谋断裂附近分布在地壳中下部,在滇中地区则广泛分布于地壳底部至莫霍面附近,东、西两侧分别受到小江断裂和哀牢山—红河断裂的限制.其中攀西地区的低速异常与小江断裂和元谋断裂在此附近交汇形成的热流传输通道以及张裂时期强烈的壳幔热交换有关;在哀牢山—红河和澜沧江地区,除了印支块体向东南方向的挤出之外,印缅块体的侧向挤压和向东俯冲也对地壳深部的构造变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引发的地幔上涌将导致热流物质沿着断裂通道进入地壳形成低速层.因此,哀牢山—红河断裂不仅在地壳浅部是分隔印支块体和华南块体的地质界限,也是控制两侧区域深部构造变形和壳内韧性流动的分界. 相似文献
2.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3个台站记录的短周期(1~18 s)面波资料,用双台窄带通滤波互相关方法,测定了在209条路径上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通过层析成像反演得到各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象. 给出了沿24N,25N,26N及27N和100.5E的相速度频散剖面图. 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相速度分布图象具有强烈的横向变化,短周期段的相速度分布与沉积层厚度密切相关,中甸、丽江东部区域在约25 km深度存在着明显的低速层,而畹町、云县、思茅一带在该深度范围是一明显的大面积高速区域. 小江断裂与红河断裂围成的川滇菱形块体南段为低相速度区域. 云南地区强震震中位置主要分布在相速度高速与低速过渡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利用环渤海地区的天然地震P波到时资料,采用纬度和经度方向分别为0.5°×0.6°的网格划分,反演了该地区地壳上地幔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初步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地壳上地幔的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京津唐地区地壳中上部的速度异常反映了浅表层的地质构造特征,造山带和隆起区对应于高速异常,坳陷区和沉积盆地对应于低速异常;地壳下部出现大规模的低速异常与华北地区广泛存在的高导层相对应,估计与壳内的滑脱层和局部熔融、岩浆活动有关;莫霍面附近的速度异常反映了地壳厚度的变化及壳幔边界附近热状态的差异;上地幔顶部大范围的低速异常可能是上地幔软流层热物质大规模上涌所致. 相似文献
4.
5.
6.
为考察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的孕震环境和序列活动特征,文中使用云南区域数字台网和部分野外流动观测台阵观测的2011年5月1日—2021年5月31日的P波和S波震相到时数据,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Tomo DD)获得了漾濞MS6.4地震序列周边地区的P波和S波三维速度结构、地震序列重新定位结果。结果显示,漾濞MS6.4地震序列主要沿NW向呈条带状展布,展布区域长轴长约20km,震源深度为5~20km。MS6.4地震的余震主要沿SE向单侧扩展。发震断层为维西-乔后断裂SE侧的一条近平行的未探明断裂,而主震震中N侧分布的1组NNE向展布的地震则表明可能还存在1条NNE向的未探明断裂,两者共同组成1组共轭断裂。 相似文献
7.
云南思茅—中甸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切割松潘—甘孜、扬子和华南三个构造单元的部分区域. 我们利用初至波和壳内反射波走时层析成像获得地壳纵波速度结构. 在获得新的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基础上,利用地震散射成像思想和低叠加次数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重建了研究区的地壳、上地幔反射结构. 综合分析研究区地壳P波速度模型和壳内地震反射剖面发现:沿测线从北至南地壳厚度从约50 km减薄至35 km左右,地壳厚度的减薄量主要体现在下地壳,剖面北段下地壳厚度约为30 km,剖面南段下地壳厚度仅为15 km左右;上地幔顶部局部位置P波速度值偏低,一般为76~78 km/s,反映出云南地区是典型的构造活动区的特点.剖面沿线地壳内地震反射发育,其中莫霍强反射出现在景云桥下方;在景云桥弧形断裂带8~10 km深处出现宽约50 km的强反射带. 相似文献
8.
新疆库车-克拉玛依地震层析成像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在同地区直接布设的观测台站,进行六个月连续观测所取得的地震数据,挑选清晰远震的P波到的数据,采用ACH层析成像方法绘出了天山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象,反演结果表明:天山南侧是塔里木地块高密度岩层产生的向北俯冲的高速体,天山北侧,准噶尔盆地内是产状较陡向南俯冲的高速体,天山主体就夹在两个俯冲带之间,形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的低速区,地壳范围是高速体和低速体的相间排列,与地表看到的地块的划分基本一致。在200~300km的深度中,存在较大面积的低速体,低密度的热物质主要来源于幔,随着天山地区的强烈挤压与隆升,存在较大面积的低速体,低密度的热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随着天山地区的强烈挤压与隆升,深部热物质则向上迁移、渗透,甚至沿着断裂带达到上部地壳和地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和四川台网的130个台站1980-2002年间记录的3 229个区域地震(Ms≥1.5)和168个远震资料,从55 024个区域地震震相中挑选出了51 210个最大走时残差为3.0s的震相,选取了2 651个远震震相.层析成像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下地壳存在大范围的P波速度低速异常,上地幔顶部多数地区平均P波速度为8.05 km/s左右,接近于大陆下方全球的Pn波平均速度8.1 km/s,使得莫霍间断面比较清晰,莫霍面反射波能量较强;(2)研究区内发生大震的震中大多位于深度图中10 km的低速区、30 km的高速区附近和50km的低速区附近,表明这些区带为孕震区;(3)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主要断裂带均是逆冲兼走滑断裂,多数位于速度正负异常的过渡区上,且很可能是超壳断裂;(4)从张掖经海原、平凉再向南拐的弧形地带可能就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且预示着阿拉善地块有地台活化的迹象;(5)从层析成像结果中切出的二维速度扰动剖面与人工地震测深剖面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云南思茅—中甸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切割松潘—甘孜、扬子和华南三个构造单元的部分区域. 我们利用初至波和壳内反射波走时层析成像获得地壳纵波速度结构. 在获得新的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基础上,利用地震散射成像思想和低叠加次数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重建了研究区的地壳、上地幔反射结构. 综合分析研究区地壳P波速度模型和壳内地震反射剖面发现:沿测线从北至南地壳厚度从约50 km减薄至35 km左右,地壳厚度的减薄量主要体现在下地壳,剖面北段下地壳厚度约为30 km,剖面南段下地壳厚度仅为15 km左右;上地幔顶部局部位置P波速度值偏低,一般为7.6~7.8 km/s,反映出云南地区是典型的构造活动区的特点.剖面沿线地壳内地震反射发育,其中莫霍强反射出现在景云桥下方;在景云桥弧形断裂带8~10 km深处出现宽约50 km的强反射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滇西地区18个大地电磁测深点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对测区深部导电率在纵、横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区深部电性为多层结构,大致可分四至五个电性结构层;深部电性结构横向变化大,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该区上部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阻层;上地幔高导层明显存在两个隆起区,一个以剑川—鹤庆为中心呈北北西向展布的隆起区,另一个以腾冲—潞西为轴呈南北向展布的隆起区。 本文还讨论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大地构造的关系,滇西北裂陷区盆地的形成,以及该区地震活动与深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伽师强震群为中心布设了一个50km60km范围的三维人工地震透射临时台阵,接收来自不同方位的8次爆破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利用所记录到的莫霍界面临界反射P 波、S波走时,采用模型不分块反演技术,重建台阵下方上地壳三维P,S波速度扰动图象,以及vp/vs扰动分布图象;并结合伽师震群的地震活动分布,对该震群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地壳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自12km 深度开始,在与震群震中相应的位置上,明显出现沿北北西向的高P波速度块体,在它的周围为相对低速分布,这种结构上的差异是伽师强震群发生的最直接原因;vp/vs在相同的位置上为高值分布,则表明由于介质相对软弱可能造成震源体抗剪强度下降.这可作为伽师强震群发震特点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3.
Tomographic investigation of the upper crustal structure and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s in Yunnan Provi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vestigation has been made for the upper crust structure and seismotectionic environments in Yunnan Province using the plentiful DSS data of the four profiles.The derived velocity model has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posed basins,uplifts and faults.The low velocity anomaly corresponding to the volcano also has been revealed.There exits a prominent lateral inhomogeneity within the upper crust of Yunnan region.The depth of crystalline basement generally ranges from 0km to 5km,and the bedrocks are exposed on the ground directly in some places,nevertheless the thickness of sedimentary cover also can reack to 8km or even 12km at some targe depressions.Although the Changning-Shuangjiang fault is a boundary between two first class tectonic units,its incision depth within the crust maybe shallow.On the other hand,known as the plates‘seam,the Honghe fault has a distinct evi-dence of extending into the mid-lower crust.The widely spread activity of the volcanoes in the geological era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arthquake‘s occurrence nowadays.Despite of the ceasing of the volcanoes in some places on the ground,the material in the mid-lower crst is still active,and there still exists strong upward stress-As the ceasing of the volcanoes on the surface,most parts of the power from the lower crust and the upper mantle cannot be released;therefore it accumulates at some appropriate tectonic locations.Moreover,the saturation of the water from the basin,the action of other fluids,and the effects of the outer stress maybe another direct reason ac-count for the strong earthquakes‘occurrence in Yunnan region.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我国滇西地区洱源-江川和遮放-宾川二条剖面的地壳结构爆破地震的研究结果。 资料分析解释的结果说明,该地区的地壳内存在四个界面:Pg、P20、P30与P40面。Pg面为结晶基底面,深度在0.3-3.5km之间,界面速度约5.90km/s。P02面为地壳上部反射面,深度在12至24km间,其界面速度约6.30-6.50km/s。该界面的下方,在大部分地段是一厚梯度层至莫霍界面。在30-35km的深处,局部地区存在弱反射界面P30。而莫霍面(即P40面)的深度在37-46km。遮放-宾川剖面的地壳平均速度约6.40km/s,莫霍界面速度为8.06km/s。但洱源-江川剖面的这两种参数分别为6.19km/s与7.75km/s,其下侧50km的深处还存在P50反射面。 遮放-宾川剖面上的怒江断裂在P40及P20面上有2.5km的深度跳跃。澜沧江断裂经过的地方,P40震相追踪中断,波形畸变。这类现象在洱源-江川剖面的几个地方也有明显反应,在元谋-绿汁江断裂处莫霍面的深度跳跃达3km,断裂还使江川炮的P40震相追踪中断。 在洱源-江川剖面的中段,发现了上地幔低速度异常带,速度值为7.75km/s。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我国滇西地区洱源—江川和遮放—宾川二条剖面的地壳结构爆破地震的研究结果。 资料分析解释的结果说明,该地区的地壳内存在四个界面:Pg、P20、P30与P40面。Pg面为结晶基底面,深度在0.3—3.5km之间,界面速度约5.90km/s。P02面为地壳上部反射面,深度在12至24km间,其界面速度约6.30—6.50km/s。该界面的下方,在大部分地段是一厚梯度层至莫霍界面。在30—35km的深处,局部地区存在弱反射界面P30。而莫霍面(即P40面)的深度在37—46km。遮放—宾川剖面的地壳平均速度约6.40km/s,莫霍界面速度为8.06km/s。但洱源—江川剖面的这两种参数分别为6.19km/s与7.75km/s,其下侧50km的深处还存在P50反射面。 遮放—宾川剖面上的怒江断裂在P40及P20面上有2.5km的深度跳跃。澜沧江断裂经过的地方,P40震相追踪中断,波形畸变。这类现象在洱源—江川剖面的几个地方也有明显反应,在元谋—绿汁江断裂处莫霍面的深度跳跃达3km,断裂还使江川炮的P40震相追踪中断。 在洱源—江川剖面的中段,发现了上地幔低速度异常带,速度值为7.75km/s。 相似文献
16.
A PRELIMINARY STUDY ON UPPER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下载免费PDF全文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double difference tomography method, the P wave and S wave velocity structures of the earth's crust beneath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 inversed based on the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 of seismological stations recorded from March 2009 to December 2010.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P wave and S wave crust velocity zon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show a high VP value area and a VS value area with value low in the lower part and high in the upper part, distributing respectively at both sides of Shennongxi River to western Xietan in the north of Badong and near the outlet of the Xiangxi River at the northern section on Xiannvshan Fault. In the region from the two sides of Shennong River in the north of Badong to the western Xietan, microseisms are distributed in three zones in near east-west direction, with steep and north-dipping sections, spreading along the high-to-low velocity transition zone of the P and S wave. On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Xiannvshan Fault, small earthquake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NNW-trending Xiannvshan Fault, and the geological section reveals a steep and linear distribution along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he high VP value area and the VS value that is low in the upper and high in the lower part. Joint inversion results show a good consistency of the planes of the microseisms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active faults.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布设在唐山滦县震区30km×40km范围内的由88台数字和模拟地震仪组成的临时台阵,接收来自不同方向6个炮点激发产生的莫霍界面反射波走时,重建了台阵下1—9km深度的P,S波速度和Vp/Vs图像.结果表明。中、上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北北东走向的滦县—卢龙断裂自地表向下至少延伸到8km深度处,并向北西方向倾斜.中、上地壳存在着近东西向的低速异常条带.这两组构造控制着该区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布设在唐山滦县震区30km×40km范围内的由88台数字和模拟地震仪组成的临时台阵,接收来自不同方向6个炮点激发产生的莫霍界面反射波走时,重建了台阵下1-9km深度的P,S波速度和Vp/Vs图像.结果表明。中、上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北北东走向的滦县-卢龙断裂自地表向下至少延伸到8km深度处,并向北西方向倾斜.中、上地壳存在着近东西向的低速异常条带.这两组构造控制着该区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11个台站和周边地区的11个IRIS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的长周期面波资料,用多重滤波方法测定了在647条不同路径上周期从10~92s的基阶瑞利波群速度频散曲线.采用Dimtar Yanovskaya方法,反演得到北纬18~54、东经70~140范围内,25个中心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象.结果表明:在10~15.9s周期范围内,群速度分布存在着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其分区分块特征与大地构造单元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两个明显的低速区域分别位于塔里木盆地和东海及北部邻域;从21~33s逐渐显示出深部构造块体的格局;在36.6~40s周期附近的群速度分布图象中,十分清晰地显示出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的分区特征,南北地震带、青藏高原、华北、华南块体及东北地块的边界非常明显.本文给出了沿30N、38N 纬线和沿90E、120E 经线剖面的群速度随周期分布图象.在这些剖面上,较明显地展示出中国大陆及其邻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基本特征.各构造块体的深部速度结构差异较大,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地壳中部存在局部低速区域;塔里木盆地、扬子地台的上地幔速度较高,显示出稳定地台特征;华北平原上地幔低速层的埋深浅、厚度大;东海及日本海的上地幔速度较低,这可能与菲律宾板块下插产生的摩擦热与喜山期以来受强烈拉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