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元坝高研磨性地层提速提效集成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元坝地区陆相下沙溪庙组—须家河组地层岩性复杂、可钻性差、研磨性强、地层压力高,使用牙轮钻头、PDC钻头等常规钻井技术钻速慢、周期长、效率低,引进扭力冲击器+PDC钻头、孕镶金刚石钻头+涡轮等进口提速工具费用昂贵,提速效果明显,但经济效益差。为降低钻井成本,结合地层地质特性,开展了个性化钻头及配套提速工具的研制及优选,形成了元坝高研磨性地层提速提效集成钻井技术,即自流井组珍珠冲段以上地层采用研制的KS1362ADGR型PDC钻头+国产大扭矩螺杆马达;珍珠冲及须家河组地层优选国产NR826M型孕镶金刚石钻头+高转速螺杆马达。通过3口井现场试验表明:同比2012—2013年完钻井指标,平均机械钻速提高64.7%;在井段长度增加8.7%的情况下,平均钻井周期缩短36.3%。该技术将对川东北、川西须家河组等高研磨性地层钻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1成矿地质背景达来敖包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属古亚洲成矿域、二连-东乌旗铜钼铁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域出露的古生代地层以石炭—二叠系宝力高庙组最为发育;中新生界的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第四系覆盖面积较大。矿区出露地层为宝力高庙组一段细粉砂岩,分布在花岗岩侵入体形成的港湾内,与侵入体接触面较陡,深部见隐伏的晚侏罗世—早白垩  相似文献   

3.
<正>海拉尔盆地由于盆内钻井取心条件的限制,其含火山岩系地层的划分缺少年代学依据。以往前人根据地震反射特征以及钻井揭示的岩性、电性、古生物、同位素等资料,将盆地自下而上划分为前古生界—古生界基底、布达特群(包含深色砂泥岩组、杂色砂泥岩组和火山碎屑岩组)、塔木兰沟组、铜钵庙组、南屯组、伊列克得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青元岗组、呼查山组和第四系,其中含火山岩地层主要为布达特群火山碎屑岩组、塔木兰沟组、铜钵庙组、伊列克得组。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盆内各期火山作用的时代及其与大兴安岭地区的对比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晚三叠世地层分布在罗甸—贵阳—遵义—正安一线以西地区,主要为一套陆相或海陆相互相碎屑含煤沉积,厚87~2 400m。地层岩性、厚度变化较大,含煤性差异明显。通过对岩性、岩相、古生物和地层发育特征等分析研究,将全省晚三叠世地层划分为3个区:①黔西南区,地层出露较为齐全,地层厚度最大;②黔中南区,缺失了赖石科组和火把冲组,把南组相变为三桥组;③黔西北区,地层缺失较多,仅保存二桥组。在综合分析各分区地层岩性组合及地层相变与缺失规律的基础上,对该区含煤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四川雅安-宝兴地区的侏罗-白垩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将四川省雅安—宝兴地区的侏罗—白垩系地层,由老至新划分为白田坝组、千佛崖组、沙溪庙组、遂宁组、莲花口组、天马山组、夹关组、灌口组等8个岩石地层单元。描述了层型剖面的层序及岩石组合特征,讨论了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问题。对侏罗—白垩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初步划分出河流相、湖泊相、冲积扇相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6.
奥陶系庙坡组在中扬子地区广泛分布,其中湖北宜昌真金、重庆城口大槽和蓼子口等地的庙坡组均含丰富的桑比期笔石动物群,为华南桑比期地层的高精度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宜昌地区庙坡组自下而上可识别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Husted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和上奥陶统桑比阶的Nemagraptus gracilis带;城口地区的庙坡组底界已进入N.gracilis带上部,比宜昌的庙坡组之底高出半个甚至一个笔石带。这一现象证实庙坡组底界在中扬子区具有明显的穿时性。  相似文献   

7.
<正> 南木林县宗当盆地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东北130km,海拔4200—4800m。宗当盆地为宽缓的向斜构造,面积约160km,地层由日贡拉组、芒乡组、来庆组和乌郁组组成。在芒乡组和乌郁组下部含有煤层、油页岩及石油显示。宗当盆地地层报道较少(吴一民,1983)。60年代初,西藏地质大队将盆地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六组,即当金塘组、才多组、宗当组、尼姑庙组、雅龙山组和茶龙组,定其时代为第三纪。1970—1973年,西藏地质局  相似文献   

8.
奥陶系庙坡组在中扬子地区广泛分布,其中湖北宜昌真金、重庆城口大槽和蓼子口等地的庙坡组均含丰富的桑比期笔石动物群,为华南桑比期地层的高精度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宜昌地区庙坡组自下而上可识别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Husted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和上奥陶统桑比阶的Nemagraptus gracilis带;城口地区的庙坡组底界已进入N.gracilis带上部,比宜昌的庙坡组之底高出半个甚至一个笔石带。这一现象证实庙坡组底界在中扬子区具有明显的穿时性。  相似文献   

9.
重庆城口廖子口奥陶系庙坡组的几丁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孝红  王传尚  张淼 《地层学杂志》2004,28(3):230-234,i001
系统介绍城口廖子口奥陶系庙坡组几丁虫分布、发育特征及其与笔石生物带的关系 ,讨论了几丁虫的地层意义 ,并与国外典型地区同期地层的几丁虫进行了对比。城口廖子口庙坡组几丁虫的组合特征虽然与波罗的海地区、加拿大纽芬兰和魁北克地区同期地层的几丁虫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但总体上具有分布广、地质延限长、生物地理分区不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 安徽中部长江北岸的无为、含山等地,奥陶纪地层发育较齐全,呈北东—南西方向断续出露。笔者等近年来发现本区与南京、鄂西等地奥陶系均可对比,属扬子类型。以无为县横山和含山县山凹丁剖面为代表,自老至新划分为仑山组、红花园组、大湾组、牯牛潭组、大田坝组(庙坡组)、宝塔组、汤头组、五峰组。岩性多为碳酸盐相,动物群以头足类为主。  相似文献   

11.
四川都江堰市、彭州、什邡地区的侏罗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石和 《地层学杂志》1997,21(3):192-202
龙门山中段都江堰市、彭州市、什邡县等地的侏罗系十分发育,呈NE-SW向展布。在1991~1995年1/5万区调期间,从这个地区测制的一些侏罗系剖面中划分出了千佛崖组、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莲花口组4个岩石地层单位,并与邻区相应地层单位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它们的岩石特征和相变;根据ESR(电子自旋共振)测年资料讨论了侏罗纪的年代地层划分;并简要叙述了千佛崖期湖相、沙溪庙—遂宁期河流相和莲花口期洪积相(冲积扇相)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重庆沙溪庙组地层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小平 《岩土力学》2014,35(10):2994-2999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是工程勘察中最基本的岩体力学参数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岩石地基设计、隧洞围岩分类、岩体质量分级、土石开挖分级和岩石地基验收中。重庆市区约70%面积坐落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之上,研究沙溪庙组地层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工程勘察的实践出发,通过对重庆市沙溪庙组岩石抗压强度的统计和对软化系数的研究,建立了饱和抗压强度与天然抗压强度之间的经验公式。通过对计算值和试验值的大量对比,结果显示,计算值的可靠性高,可替代试验值,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正> 安徽贵池沿江地区有一套红色地层,长期未发现化石,其时代未能得到解决。1987—1989年,笔者等在贵池乌沙区陈家冲江边窑厂测制剖面时,在这套红色地层上部发现了大量蜗牛化石,经余汶、冯伟民鉴定,时代定为早第三世。 贵池陈家冲窑厂双塔寺组剖面(图1)  相似文献   

14.
“宝林冲组”及其建组的必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海晏 《湖南地质》1994,13(2):69-70,74
“宝林冲组”系笔者于1988年新建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它的建立,对同时期的区域地层对比、地质构造与沉积环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新建组名后,大家对有无建组(名)的必要、顶部界线标志及其在地层柱中的位置等提出了一些异议。因此,笔者侯文再谈“宝林冲组”及其建组的必要性,希望通过讨论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5.
对内蒙古中东部东乌珠穆沁旗宝力格苏木和阿巴嘎旗乌兰敖包宝力高庙组地层剖面上含植物化石层段中的凝灰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利用LA-ICP-MS方法,获得东乌旗宝力格苏木宝力高庙组(310.2±1.9) Ma和(303.1±1.6) Ma的凝灰岩加权平均年龄,获得阿巴嘎旗乌兰敖包剖面宝力高庙组(304.6±5.9) Ma的凝灰岩加权平均年龄。结合古植物化石和前人的测年数据,认为宝力高庙组是形成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长期不间断喷发(323±1.4 Ma~297±1.2 Ma)的巨型火山岩带,经历了长达20 Ma以上的火山活动历史,地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火山机构,缺乏统一的分组、分段基础。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GHW2井是在陕西府谷庙沟门施工的一口页岩气探井,地层主要为千5、盒8、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钻进过程中坍塌掉块、破碎严重。针对现场破碎、坍塌掉块及水敏性地层钻探遇到的主要难题,研制了双聚防塌冲洗液体系。该体系具有护壁性、抑制性和胶结性。通过在GHW2井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护壁、护心效果,有效地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2001)思想框架下,采用多重地层分类原则,对区内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和层序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研究。岩石地层可划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孙家沟组,其中山西组和上石盒子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在生物地层方面,建立2个组合带和5个植物组合带;区内石炭纪地层仅发育上石炭统,二叠纪地层齐全;区内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通过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突出了不同地层单位的属性特征,优化了区域等时地层格架,有助于煤炭资源的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陕西蓝田地区新第三纪地层划分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田地区灞河组和蓝田组的时代归属是我国三趾马动物群分期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与府谷老高川三趾马动物群的对比及古地磁测定,该区新第三纪地层可分为上新统静乐组(原蓝田组上部)、蓝田组(原蓝田组下部)和灞河组.蓝田组的地质时代可归保德期庙梁亚期,地质年龄约为距今5.3—5.0Ma期间.灞河组的地质时代可与喇嘛沟动物群的对比,为保德早期或稍早.  相似文献   

19.
<正> 东升庙矿区是以硫为主伴生多种有益组分的大型硫铁矿矿床,含矿岩系为中元古代狼山群的一套类复理石建造特征的浅变质沉积岩系,厚度大于736m,主要含矿层分布于狼山群第二岩组的第二、三、四岩段。矿区位于中朝地台内蒙地轴西端的狼山复背斜南翼,南邻狼山前缘大断裂。狼山群在多次构造运动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倒转,并派生一系列逆冲断层,形成推覆构造,使地层和矿床受到切错、破坏。矿区的褶皱及其逆冲断层大体呈北东走向,主要褶皱自东向西为三贵口倒转背斜、那云山倒转向斜和东升庙倒转背  相似文献   

20.
杨庚  陈竹新 《地质科学》2023,(2):347-378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逆冲带由西部近东西方向的喀什逆冲构造带和东部近东西方向柯克亚—和田逆冲构造带以及中间喀什—叶城走滑断层系组成,而北西—南东走向的喀什—叶城走滑断层带及其东侧齐姆根构造则为呈北东方向凸出的弧形构造。齐姆根弧形构造在地表地质和地震剖面均表现为向盆地方向倾斜的单斜形态。而且在塔西南地区,该弧形构造上从白垩系到新近系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东西两侧逆冲带同时代地层厚度,表现为异常增厚的特征。为了探讨齐姆根弧形构造特征及地层厚度异常增厚等原因,依据前人的地表地质填图成果,以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齐姆根地区及邻区完成的二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成果,对该区地震剖面资料进行详细的构造解释,提出齐姆根弧形构造单斜之下存在3个隐伏逆冲构造楔形体,即棋盘楔形构造、齐姆根楔形构造和英吉沙楔形构造。地震剖面解释的生长地层指出棋盘楔形构造形成最早,为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时期;其次发育齐姆根楔形构造,为更新世西域组底部沉积时期;最晚发育英吉沙楔形构造,时间大约在更新世西域组中-上段沉积时期,据此认为齐姆根中深层逆冲构造位移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而且地震剖面解释上也揭示了白垩系到新近系地层厚度异常增厚发育的构造部位及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