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分布规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在晚古生代东北及其邻区属于一个稳定的地块——佳—蒙地块认识基础上,通过地层展布分析,识别出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分属于佳—蒙地块的北缘、南缘和东缘沉积,即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分别由佳—蒙地块的北缘、南缘和东缘三套大陆边缘沉积组成。将这三套大陆边缘沉积区域分别命名为兴安地层区、内蒙古草原—松花江地层区和宝清—东宁地层区,统归佳—蒙地层大区。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岩石地层对比表。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围绕佳—蒙地块呈环带状分布。岩屑长石砂岩等非稳定型沉积发育,岩性横向变化较大,岩相不稳定,火山岩发育等说明其属于活动型沉积。从佳—蒙地块的核心到边缘缝合带可见有古陆—类陆表海—陆棚海—深海的较为明显岩相带变化。从环带状分布、活动型沉积和构造岩相带有规律分布等方面确定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属于佳—蒙地块的大陆边缘沉积。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古生代在南部有一个地层间断面,北部有三个地层间断面:奥陶纪、晚志留世末-早泥盆世和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相应于古亚洲洋构造域发展的不同阶段,结束于早三叠世末.最后的间断面以后,东北南部和北部古生代地层进入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崔维龙  曾振  张兴洲 《地质论评》2019,65(Z1):49-50
正佳木斯地块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和西伯利亚两大古板块所夹持的中亚构造带最东端,东邻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中生代增生杂岩带。该地块以广泛出露有麻粒岩相高级变质表壳岩系,东缘发育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沉积层系和早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为特征。早期的研究普遍认为,东北地区以佳木斯地块等为代表的诸变质构造单元是卷入到东亚晚古生代地槽褶皱带或古亚洲  相似文献   

5.
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属性新认识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哲斯腕足动物群是一个凉水型腕足动物群,土著种含量在75%以上,古生物地理区划属于北方生物地理大区的内蒙古区。自成一个地理区说明其北有重要地理隔绝:暗示存在一个较大地块(佳—蒙地块);凉水型性质则说明中二叠世这个稳定地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存在一个足够宽的深海洋盆——古亚洲洋南支。在佳—蒙地块上,晚古生代地层发育较佳,保存较好。这些晚古生代地层围绕佳—蒙地块核心呈环带状分布,明显构成佳—蒙地块的大陆边缘沉积。在我国东北地区,出露的晚古生代海相地层主要为佳—蒙地块的南缘和北缘沉积。根据目前已有资料统计,中生代为东北及邻区花岗岩侵位的峰期,志留纪—泥盆纪为花岗岩浆活动相对沉寂的时期,花岗岩的这种侵位时代特征支持晚古生代存在一个稳定地块的设想。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主体未见遭受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的迹象,说明这一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主体未曾发生过强烈的褶皱造山、普遍的区域变质的地槽发展过程。东北及邻区为天然地震弱震区,其周缘被锡霍特—珲春、蒙古—鄂霍次克、阿尔泰—华北北缘强地震带所围,似乎可以得出这是一个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域、其间不曾存在晚古生代以来的板块构造缝合线的结论。东北地区中、新生代发生的大规模拆离—走滑使得原本较为完整的、稳定的块体发生了分割与位移。如此,一个完整的地块被切割成多个块体(即所称的众多"微板块")。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构成了一个巨大地块:佳—蒙地块。佳—蒙地块是北由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南由西拉木伦河—延吉缝合带、东由中锡霍特俯冲带所围限的一个晚古生代稳定的大地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6.
华北板块北缘晚古生代地层发育特征明显不同于华北板块本部。华北板块北缘发育的晚古生代地层总体上表现为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的完整沉积序列;华北板块本部发育的晚古生代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厚度较薄的稳定沉积序列。通过采集华北板块北缘石炭系朝吐沟组、二叠系清凤山组火山岩锆石U-Pb测年,前者为348.2±1.9Ma,为下石炭统;后者为255.5±2.5Ma,为上二叠统,两者锆石均具有岩浆成因。锆石测年确定了华北板块北缘晚古生代地层的地质年龄,为该地区地层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辽宁地质历史时期的植物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少林  张武 《地质与资源》2002,11(4):193-215
辽宁地区晚古生代以来的陆相地层发育,丰富的植物化石产于自晚古生代至新生代各地质时期的沉积物中.本文概要地整理了辽宁自晚古生代早石炭世晚期以来,已报道的化石属种名单,共200余属,480余种.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3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的名单均按自然分类系统排列.每个种后面附有拉丁学名、产地、层位及时代.对每个断代的某些重要类群或辽宁独具特色的化石并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8.
孙革 《地质与资源》2022,31(3):289-302
中国东北地区东部白垩纪陆相地层发育,富含动、植物化石,并形成了重要的煤及油页岩等矿产.这里还保存了我国除西藏外唯一的早白垩世最早期海相地层的记录,对研究我国白垩纪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这一地区在白垩纪地层古生物研究中有许多新发现,其中有些新发现还填补了东北地区某些地层"空白".本文简要介绍上述新发现并对这一地区晚白垩世植物群与以恐龙为代表的动物群的协同演化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古生代有关时段的地层古生物信息及其与古亚洲洋域的区域构造的关联分析认为,东北北部陆块群及毗邻褶皱带的古生代构造演化,属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历史的一部分.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后形成的小洋盆地具有构造叠加的属性.华夏与安哥拉植物群的迁移与混生信息暗示,西伯利亚与中朝板块之间的碰撞拼贴过程早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0.
李晓敏 《矿物学报》2011,(Z1):48-49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朝板块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三级构造单元属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与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东南缘晚古生代活动陆缘。中生代时期隶属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同兴—宝石火山喷发带的中部。区内主要发育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在晚古生代基底之上发育了中侏罗统、上侏罗统叠置的陆相火山盆地堆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