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科学联合会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马杏垣、程裕洪、叶连俊、刘东生、王鸿桢、刘光鼎、叶叔华以及来自地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有关高校、能源部、国家测绘局的二十多位地球科学家,联名呼吁把岩石圈研究列入今后十年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 国际岩石圈计划是80年代的一项重大国际科学计划,也是当代固体地球科学中最大的一项跨学科的国际合作计划。十年来,参加实施这项计划的国家达60多个。我国是最早参加国  相似文献   

4.
欧洲探测委员会(Europrobe)经过五年的酝酿和努力,于最近成立。委员会主席由瑞典Lund大学矿物岩石系教授戴维·基(Davib G.Cee)担任。它旨在研究从太古宙至今欧洲的大地构造演化,重点是最近35亿年时间内欧洲的形成和改造过程中具有全球意义的事件。它将在从乌拉尔山到大西洋的广阔范围内选择关键地区,对岩石圈的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廷栋 《中国地质》2006,33(4):700-710
笔者根据地壳表层构造与深部构造相结合原则,提出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应遵循的6条原则。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别是地球物理场所显示的特征,以贺兰山—川滇南北构造带为界,初步把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划分为中亚岩石圈构造域和东亚岩石圈构造域2个一级岩石圈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出6个二级构造单元:西域岩石圈块体、青藏岩石圈块体、松辽岩石圈块体、华北岩石圈块体、华南岩石圈块体、南海岩石圈块体,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主要特征。最后,就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国际地科联(IUGS)岩石系统分类学委员会(CSP)负责协调统一国际上关于岩石分类命名的工作。将不同国家用不同语言对同种岩石有明显差别的命名统一起来是必要的。IUGS在国际标准方面所取得的最出色成果之一即是由CSP提出的现已广泛接受的侵入岩和火山岩矿物成分分类。  相似文献   

7.
国际地质利学联合金顾问委员会编委会主席——Linn Hcover,去年2月8日在前往摩洛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会的途中,在巴黎骤然与世长辞。作为国际科学计划美国地质调查局代理主任,他生前曾提议于1989年在华盛顿的哥伦比亚地区,召开“第二十八次国际地质协会全体秘书会议”。他的逝世对于国际地质学会团体是一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际岩石圈计划及其组织;中国岩石圈计划及其组织,以及近年来岩石圈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构造专业委员会根据受权调查的范围提出下一个五年计划(1988—1993),目的是支持和鼓动把构造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不同时代和不同尺度的岩石变形研究。一、就构造地质学和重要国际地学计划等事项向国际地科联执委会提出建议,如协助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制订有关构造地质学的计划方案。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讨论,并需要执委会给予指示。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85,31(5):184-486
1985年5月16—17日在北京举行了由中国地质学会第33届常务理事会于1984年12月15日聘任的《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  相似文献   

11.
《地层学杂志》2003,27(1):45-45,49
20 0 2年 7月 2 3日至 2 5日 ,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次常委扩大会。出席会议的常委有 :寿嘉华主任 ,王泽九、叶天竺、赵逊、殷鸿福副主任 ,科学顾问杨遵仪、王鸿祯 ,副秘书长沙金庚 ;以及各分委员会的主席或副主席和部分有关专家共 5 1人。会议开始时 ,寿嘉华主任作了重要讲话 ,为本次会议和委员会及其各分委员会、断代工作组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寿主任在讲话中特别强调 :我们的工作是从国家当前正在开展的国土资源和地质大调查的需要出发 ,是从为适应国际地层古生物研究发展趋势的需求出发安排的。同时指出 ,我…  相似文献   

12.
《地质通报》2005,24(5)
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于2005年4月1—3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第七次常委扩大会。寿嘉华主任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讲话中,她首先肯定了几年来在项目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勉励大家再接再厉,把头一个五年研究计划的最后阶段研究工作搞好,拿出更高质量和水平的成果来。同时要求全国地层委员会各断代工作组认真研究,共同制定好从明年开始的新阶段的研究计划,以使我们的项目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延续。她还特别强调,在制订我国今后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计划时,一定要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2000年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上和最近在全国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地质》2010,(8):1259-1261
2010年4月16日至17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二次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寿嘉华主任,王泽九、穆西南副主任,刘凤山、姚建新副秘书长,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马岩处长,各分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耿元生、彭善池、项礼文、侯鸿飞、金小赤、王乃文、陈丕基、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7—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九次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寿嘉华主任,王泽九、穆西南副主任,新生界分委员会主席张宗祜院士,部分断代工作组负责人和承担《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第四阶段课题(含子课题)研究的专家共计45人。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于2005年4月1日至3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第七次常委扩大会。寿嘉华主任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她首先肯定了几年来在项目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勉励大家再接再厉,把头一个五年研究计划的最后阶段研究工作搞好,拿出更高质量和水平的成果来;同时要求全国地层委员会各断代工作组认真研究、共同制定好从明年开始的新阶段的研究计划,以使我们的项目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延续;她还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16.
《地质通报》2009,28(6)
2009年4月-1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一次常委扩大会议.  相似文献   

17.
《地质通报》2009,28(6)
2009年4月16—1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寿嘉华主任,王泽九、殷鸿福、穆西南副主任,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孙宝亮副司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处长,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周从启副厅长,贵州省地矿局杨在锋副局长,全国地层委员会部分分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及断代工作组组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岩石圈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廷栋 《地学前缘》2010,17(3):1-13
中国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构造十分复杂,并具有若干明显的特点:中国大陆地壳西厚东薄、南厚北薄,青藏高原地壳平均厚度为60~65 km,最厚达80 km;东部地区一般为30~35 km,南中国海中央海盆平均只有5 km;中国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476 km,大大超过全球地壳392 km的平均厚度。中国大陆及邻区岩石圈亦呈西厚东薄、南厚北薄的变化趋势,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65 km,塔里木盆地中东部、帕米尔与昌都地区岩石圈厚度可达180~200 km。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包括边缘海为岩石圈减薄区,厚度为50~85 km。西部岩石圈、软流圈“层状结构”明显,反映了板块碰撞汇聚的动力学环境;东部岩石圈、软流圈呈“块状镶嵌结构”,岩石圈薄,软流圈厚,反映了地壳拉张、软流圈物质上涌的特点,并在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85~250 km深处形成一巨型低速异常体。中国东部上、下地壳及地壳、岩石圈地幔之间普遍存在“上老下新”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地质学报》1978,52(1)
应中国地质学会的邀请,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R·杜伦佩教授为团长的国际地科联代表团自1977年9月15日至10月14日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团员有:N·费希尔(澳大利亚)、G·萨拉斯(墨西哥)、J·萨顿(英国)、D·麦克拉伦(加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说明书的节要。它对我国现今活动着或在新生代活动过的地质和地球物理作用过程作了综合概括,重点是板内现象,并从板块构造作用基本过程上对它们加以解释。中国的岩石圈很不均匀。其动力学涉及8个活动亚板块和有关的17个构造块体的性质、它们的相对运动和构造应力场、以及新构造变形的特征。阐明了我国岩石圈现今运动和变形及其与深部过程的关系和横向非均匀性、密度差及应力状态等将会导致运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