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日全食     
《地理教学》2009,(9):48-48
6分1秒:7月22日我国境内能观测到的日全食时间最长达到6分1秒,被称为本世纪最长的一次日全食。3000千米:整条日全食带在我国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最窄处226千米、最宽处251千米。全食带从我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北部,扫向四川和重庆,接着进人湖北和安徽,又向东扫向江苏和上海,最后从浙江的舟山群岛人海而东去。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河套西部五十年代开始营造的大型防沙林带, 最窄的为100-200米, 最宽可达3-4公里, 全长为175公里。它与封育的沙生植被相结合, 形成平均宽达5公里的绿色带, 对控制北部乌兰布和沙漠的入侵起着屏障作用。其中坝楞公社一段位于磴口县城东北约10公里处(图1)。该公社西、西南、西北为乌兰布和沙漠, 南北长15公里, 东西宽2.5-5公里, 总面积5万多亩, 而沙漠占60%以上。  相似文献   

3.
阿尔泰山位于新疆最北部,呈北西向横贯苏、中、蒙三国,在我国境内为其中段南坡,长约450公里。本文讨论范围是山前断裂以南,额尔齐斯断裂以北的带状区域(图1),南北宽30余公里,最窄处仅10公里。本区面积虽小,但第四纪构造运动表现明显,颇有特色。本区地处阿尔泰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与准噶尔地块的交接部位,这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8―2012年TRMM卫星资料,对南海及周边地区春季和夏季的降水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了便于比较分析,把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分为4个区域:华南地区、中南地区、马来群岛地区、南海地区。结果表明:1)南北半球低纬地区降水在春夏季呈反位相变化模态,南海季风爆发前后,马来群岛及周边海域的降水变化小于另外3个区域。2)昼夜差异最显著的地区是南海地区。华南地区夏季昼夜差异也较为显著。从春季到夏季,昼夜差异减小的有马来群岛和南海地区,而华南地区和中南地区都表现为增大。3)夏季,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岛2个区域表现出一种同步的日变化规律,降水峰值都发生在T 17:00―20:00,相比春季的降水峰值要提前;夏季南海地区的降水大值区也相比春季提前。4)中南地区和南海的降水谷值变化都非常平稳,但中南地区降水峰值在夏季年际变化较为显著,而南海地区的降水峰值在春季年际变化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普遍认为发源于淮河源头南阳桐柏县,但是淮河在河南界内支流众多,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运用ARCGIS追踪淮河最远支流,淮河源头为最大支流沙颍河上游北汝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车村镇境内伏牛山北侧河谷。本文首次提出淮河南北两源观点,即南源正源和北源远源。通过沙河—沙颍河沿线地区气候条件进行调查统计,表明该线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带,率先提出秦岭淮河一线中段以秦岭余脉伏牛山—沙河—沙颍河延伸至淮河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通过分析气象因素,该分界线更符合气候分区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秦岭—淮河南北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和全国0.5°×0.5°逐月降水格网数据,选取16个极端降水指数,辅以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秦岭—淮河南北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极端降水变化与ENS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0-2013年秦岭—淮河南北除长江下游降水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区域降水均呈下降趋势;2极端降水变化主要表现为:降水日数减少,降水强度上升,突发性强降水事件增多,连续性干旱事件增多;在空间上,秦巴山地、长江下游和黄河下游以极端降水强度上升为主,关中平原、巫山山区和四川盆地以极端干旱强度上升为主;3在影响因素方面,秦岭—淮河南北极端降水与ENSO事件关系密切。在厄尔尼诺年,秦岭—淮河南北春季极端降水偏多,夏季和全年偏少;在拉尼娜年,春季极端降水偏少,秋季和全年偏多。就各个区域而言,在厄尔尼诺年,黄河下游、关中平原、秦巴山地和四川盆地极端降水呈下降趋势,淮河平原极端降水呈上升趋势,长江下游和巫山山区响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高尔山城考     
高尔山城在辽宁抚顺市区北部的高尔山上,山高约海拔150米,高尔山的东。西、北三面皆为绵亘的山岭,抚西河由北至南在山城东侧汇入南二公里的浑河。高尔山南0.5公里是抚顺城(老抚顺),西南距将军堡二公里。由抚顺至铁岭的公路从山城中南北穿过。山城居高临下扼浑河北岸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山城由东城、西城、南卫城、北卫城和东南角的三个环状小城构成一个有机的联合体。城垣周长约4公里,东西长1217米,南北宽912米。城壁轮廓基本清楚,现存高度一般为2-1米。城墙的断面呈内外陡,顶窄底宽的楔形。在几处断壁上可看出夯土…  相似文献   

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我国江西省北部名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36公里处,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风景区总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05,(10):47-48
位于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交接处的死海,南北长78公里,东西最宽处15公里,总面积约1015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海洋。  相似文献   

10.
一、土地资源基础 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与分布和土地类型密切相关。河南省土地类型分异的两个主导因素是南北与东西分异,即气候以淮河、秦岭为界,北亚热带湿润区向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南北过渡,地貌大致以京广线分界,东部为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全省  相似文献   

11.
伊犁谷地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前哨,面积约5.56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3.38%。谷地平原由东向西倾,南北两列山峦向西辐射伸展,组成东窄西宽的喇叭状敞开地形,为西风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故降水充沛,素有干旱区“湿岛”之称。一、伊犁谷地的“三水”资源(一)大气降水众所周知,大气降水是一切水的来源,降水产流形成河溪,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不同的地貌部位,降水量不同。一般来说,山区降水大于平原地区。在一定的高度内,降水随山势  相似文献   

12.
河宽作为河流形态的基本参数之一,对于理解地表水过程和河流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雅鲁藏布江是全球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高原河流,也是重要的国际河流。雅鲁藏布江地处偏远山区,其地形环境条件恶劣、测量站分布稀疏,严重限制了对雅鲁藏布江河流水文动态变化特征的科学理解。遥感卫星通过提供多时相、长时序观测影像数据,使雅鲁藏布江河宽长期动态变化监测和水文特征分析成为可能。本文基于全球地表水变化数据集(GLAD),利用水体边界水淹频率阈值分割法重建了2000—2020年雅鲁藏布江逐月完整的水域范围,进而提取和解析雅鲁藏布江干流河宽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期间,受年内气温和降水季节性差异等影响,雅鲁藏布江干流河宽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中游河段的季节性变幅最大(453.6 m),下游河段季节性变幅最小(90.3 m);雅鲁藏布江干流河道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空间分布差异大,河道可观察到的最窄处约30 m(即Landsat卫星影像的最小空间分辨率),中下游辫状河流有效河宽最大可达6000 m,全程约50%长度的河道宽度小于150 m,仅2.0%的河道宽度大于2000 m;2000—2020年雅鲁藏布江干流河道的年平均河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特征,雅鲁藏布江全程平均河宽与降水、气温之间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p<0.01的显著性检验),相关性系数R值均为0.7。此外,本文利用10 m分辨率Sentinel-2影像数据目视解译提取的河宽信息与本文基于GLAD重建的河宽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两者的相对偏差低于2%,表明本文雅鲁藏布江河宽的提取结果总体可信。  相似文献   

13.
 依据秦岭南北地区80个站点1980-2009年气象数据,主要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半干旱与湿润区、暖温带与亚热带界限的位置变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30 a来,秦岭南北地区的气候干燥度呈明显的纬向分布,由北向南湿度依次增加,其线性趋势除商洛东北部,和西安中部地区呈增加变湿的趋势外,其余部分呈减少趋势;≥10 ℃积温天数呈纬向分布,由北向南依次增加,其线性趋势均为增加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呈同心分布;(2)半干旱与湿润界限在20世纪80年代位置最北,在90年代最南,21世纪前10 a次之;暖温带与亚热带界限在20世纪80年代的位置最南、 90年代略有北移,且在21世纪前10 a位置最北;(3)秦岭南北地区的半干旱与湿润、暖温带与亚热带界限最大波动分别为1.2、0.5 个纬度,且两者30 a平均位置均在34 °N附近;(4)秦岭南北地区近30 a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该区的半干旱与湿润区、暖温带与亚热带界限的北移可能会对该地区的种植制度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姚永慧  寇志翔  胡宇凡  张百平 《地理学报》2020,75(11):2298-2306
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界线,在中国地理生态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过渡带的复杂性、过渡性和异质性以及划分指标、研究目的的不同,学术界关于这一南北地理—生态分界线的具体位置一直有争论。为了进一步揭示秦巴山区过渡带的特征,明确中国南北地理—生态分界线的位置,本文选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这两类分别代表中国南方亚热带针叶林和北方温带针叶林的植被,结合研究区SRTM地形数据、气温和降水数据等,以年降水、最冷月(1月)气温、最热月(7月)气温和年均温为气候指标,详细分析了这两类植被在秦巴山区的空间分布及二者分界线处的气候条件。结果表明:①马尾松林和油松林的分界线及相应位置的气候指标可以作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划分的植被—气候指标之一。秦巴山区亚热带针叶林(马尾松林)与温带针叶林(油松林)的分界线位于伏牛山南坡至汉中盆地北缘一线(秦岭南坡)海拔1000~1200 m处;分界线处气候指标稳定:年降水750~1000 mm,年均温12~14℃,最冷月气温0~4℃,最热月气温22~26℃...  相似文献   

15.
甘肃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案及治理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甘肃黄土高原的地理属性甘肃黄土高原包括定西、庆阳、平凉、天水、兰州等地区(市)的39个县,是我国生态环境遭到最严重破坏的地区之一。甘肃黄土高原属暖温带,但是关于其湿润程度的看法分歧很大。气候学家把本区400毫米降水线以南(见图1)的地区划为半湿润地区,占甘肃黄土高原的2/3多。自然地理学家  相似文献   

16.
黄淮平原区砂姜黑土地,集中分布于豫东南的沙颍河以南,淮河干流以北,西面大致止于100米地形等高线处,东到省界。在行政上包括驻马店地区大部,周口地区南部,许昌地区东部,信阳地区北部,与低洼易涝地呈复域分布。这类土地产量低而不稳,直接威胁着农林牧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拉腿田”。过去对砂姜黑土地,很少作系统性调查研究,这个地区又是我省油料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因此研究砂姜黑土地的成因和改良利用措施,对于挖掘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是发展当地农业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划分我国亚热带的北界问题,意见虽不一致,但主张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者较多,然而秦岭南北宽约300公里,此线应划何处较为合适,至今意见仍有分歧。我们多年来在调查秦岭植物区系和植物资源的过程中,对该地区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种类成分及  相似文献   

18.
秦巴山地植物南北变化与过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大巴山是中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和生态过渡带,建立秦巴山地南北方向上植物种类组成及重要值的详细变化序列和过渡模式,对于深入认识中国南北过渡带的过渡性、复杂性及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取秦巴山地东、中、西部3条南北穿越样线163个采样点的植被序列数据,分析了物种丰富度、相对重要值及优势种多度的纬向变化,并将亚热带与温带物种相对重要值的差值(SND-RIV)用于表现南北方物种的优势程度,以分析和归纳植物的空间变化模式。结果表明:① 东部(三门峡—宜昌)、中部(西安—达州)、西部(天水—广元)亚热带物种丰富度及相对重要值自北向南递增,温带物种自北向南递减。东部温带物种丰富度及相对重要值在神农架和伏牛山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出现两个峰值,中部亚热带物种在大巴山地区最高,西部亚热带物种在陇南以南超过温带物种;② 东部南北方物种的交错过渡带最宽,约180 km;中部大约在秦岭南坡至大巴山北坡之间,约100 km;西部交错过渡带偏南,约50~60 km。③ 东、中、西部山地植物纬向过渡模式和驱动因子有明显差异。东、西部自南向北亚热带物种的减少主要与年均降水量减少有关,年平均气温影响较小;中部年平均气温的作用比湿润指数稍大。本文揭示了秦巴山地东、中、西部植物的南北变化及过渡模式,提升了对中国南北过渡带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东西长4,400公里,南北最宽处达800公里以上。各地气候、地形、土壤均不相同,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发展、利用、破坏和培养也有极大差别。因此,现存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显得参差不齐。但总地说来,黄河流域的植物覆被是很稀少的。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东西长4,400公里,南北最宽处达800公里以上。各地气候、地形、土壤均不相同,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发展、利用、破坏和培养也有极大差别。因此,现存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显得参差不齐。但总地说来,黄河流域的植物覆被是很稀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