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广东不同时代、不同树种的埋藏古木树轮纤维素碳同位素序列研究发现:樟树和山桐子分别在相对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中,其树轮δ13C值相对越偏正。结论如下:(1)古山桐子反映冰后期的冷凉气候;(2)古樟代表中全新世的潮湿热带气候;(3)古水松的大批死亡代表了晚全新世和历史时期几次寒冷事件。上述结论说明了古树树轮同位素可以作为古气候变化代用指标的可能性。通过古今对比,丰富了树轮气候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参与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沉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演化早期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大规模的条带状铁建造(BIF)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已有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分子化石以及岩石磁学性质等证据支持早期微生物广泛参与了BIF的形成。本文评述了微生物参与BIF形成过程中铁搬运和沉淀及其同位素分馏、生物标志物和岩石磁学证据。深入地研究BIF成矿中的微生物矿化贡献,有助于解释BIF形成机制,反演前寒武纪大气—海洋环境演化,以及理解地球早期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深海热液环境中的铁氧化菌及其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海热液系统极端的物理化学条件蕴育了完全不依赖于太阳光的独特生态系统,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是支撑这些生态系繁荣的初级生产者.铁氧化菌是海底热液环境中常见的化能自养微生物之一,能够从低价态铁氧化成高价态铁的化学反应中获取代谢能量.它们对海底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堆积以及丰富热液生态系统功能等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深海热液环境中存在的铁氧化菌,以及它们的分类、氧化机理和与之伴生的生物矿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广泛分布的碳酸盐-硫酸盐岩混合建造,选择其中的硫酸盐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水-岩和水-岩-细菌两个封闭系统的硫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模拟了细菌数、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系统水化学组分的影响,研究了两个系统内的地球化学作用.结果表明,水-岩系统内发生的是硫酸盐岩溶解作用;水-岩-细菌系统内发生了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和细菌硫酸盐还原驱动的硫酸盐岩溶解作用,导致埋藏环境硫酸盐岩岩溶的发育,进而增强了与硫酸盐岩共生的碳酸盐岩的渗透性.研究成果开拓了油气储层古岩溶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观察在尿素和Stoke培养基中生长的球衣菌细胞壁内及其周围氢氧化铁凝胶的矿化过程,研究球衣菌分泌的多糖和蛋白质对氢氧化铁凝胶矿化结晶行为的调控作用。采用TEM、UV和FTIR对两种矿化体系微生物矿化产物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同时对比以纯葡聚糖为有机基质作用下氢氧化铁凝胶的矿化过程,结果表明微生物多糖和葡聚糖均能控制水溶液中铁离子及氢氧化铁凝胶的成核机制、结晶相和晶体的生长速度,主要矿化产物为纳米级四方纤铁矿(β-FeOOH)。  相似文献   

6.
7.
通过样品采集、细菌培养和鉴定等,首次在中国大型的十红滩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容矿层中发现不同种群的细菌。氧化带主要分布铁细菌、硫杆菌、硝化菌等好氧菌,矿石带主要分布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其种类和数量上具明显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带性,并与岩石的地球化学分带性一致。首次利用容矿层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室内进行了硫酸盐还原试验。根据细菌的代谢特征,结合硫酸盐还原菌还原试验,分析了细菌在层间氧化带形成、铀氧化迁移和还原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方法揭示舟山群岛和长江口邻近海域埋藏大量古河道。对埋藏古河道断面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河流计算公式得到埋藏古河道相关水文环境参数值。然后应用最新河型判别方法,分析判别晚更新世末次盛冰期和冰消期研究区埋藏古河道的河流类型为辫状型;并分析得到研究区古河道的宽深比(F=22.22)、悬移质含量(M=10.10%)、河道弯曲率(P=1.52)、河曲波长(L=1 647 m)等古水文泥沙环境参数分类指标。  相似文献   

9.
现代沉积环境中铁的微生物矿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自然界水体中生活及实验室培养的铁细菌细胞,可以沉淀各种铁矿物,其中以铁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最常见。细菌的荷电表面可以吸附金属,并且它们新陈代谢产生的排泄物进入周围环境还可诱发生物矿化作用。细菌在水系中普遍存在并具有固有的生物成矿能力 ,因此,它们在控制现代和古代沉积环境中铁的循环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库渗漏水中氢氧化铁的矿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富水水库大坝渗漏水和析出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析出物的主要成分为Fe2O3,并含少量Al2O3和SiO2,铁质析出物的XRD、IR、SEM和TEM分析表明,氢氧化铁的结晶程度较低,主要结晶相为针铁矿,其次为少量伊利石、蒙脱石和石英。电子显微分析观察到在非晶质氢氧化铁凝胶团和亚微米级微粒聚集体中存在特殊的显微管状和螺旋状针铁矿,显示出明显的生物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Precambrian iron ores of the Singhbhum-North Orissa region occur in eastern India as part of the Iron Ore Group (IOG) within the broad horse-shoe shaped synclinorium. More than 50% of Indian iron ore reserves occur in this region. Massive-hard, flaky-friable, blue dust and lateritic varieties of iron ores are the major ore types, associated with banded hematite, jasper and shales. These ores could have formed as a result of supergene enrichment through gradual but extensive removal of silica, alumina and phosphorus from banded iron formations and ferruginous shale. Attempts for optimal utilization of these resources led to various ore characterization studies using chemical analysis, ore and mineral petrography, XRD analysis, SEM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 analysis (EPMA). The ore chemistry indicates that the massive hard ores and blue dust have high iron, low alumina and phosphorus contents. Because of high quality, these ores do not require any specialized beneficiation technique for up-gradation. However, flaky-friable, lateritised and goethitic ores are low in iron, high in alumina and phosphorus contents, requiring specific beneficiation techniques for up-gradation in quality. XRD, SEM and ore microscopic studies of massive hard ores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hematite and goethite, while flaky and lateritic ores show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goethite, kaolinite, gibbsite and hematite. EPMA studies show the presence of adsorbed phosphorous as fine dust in the hard ores. Sink and float studies reveal that most of the gangue minerals are not completely liberated in the case of goethitic and lateritic ores, even at fine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是以铁铜多金属为主的成矿带,其矿产丰富但研究程度较低。双庆铁矿床是该成矿带上十分典型的矿床,目前尚没有开展过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本文采用ICAP6300全谱仪和Axios X荧光仪分析了全岩和矿石的主量元素,采用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了全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含量,以期为弄清矿床成因提供地球化学证据。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岩石主量元素含量差异甚大,稀土元素总体较高、负Eu异常,且LREE/HREE值为8.6,LaN/YbN为9.72,显示明显的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斜配分型式。矿石以块状构造为主(TFeO为80.86%),次为块状与稠密浸染状构造(TFeO为56.12%),其平均LREE/HREE值为6.25,LaN/YbN为6.80,正Eu异常,低REE总量,表现为LREE富集、HREE亏损的向右倾斜配分型式。  相似文献   

13.
陈斌 《福建地质》2010,29(3):207-211
平和小芹山铁金多金属矿位于钟腾火山机构环状组合体的南缘,大芹山火山喷发中心南侧。磁铁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于南园组第二段底部火山喷发间歇沉积层中,为火山喷发-沉积型铁矿;钨金矿(化)体产于南园组第二段底部火山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综合分析其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铁金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岛屿资源丰富,是中国海岛数量最多的一个省。海岛区各类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在环太平洋构造域、全新世海面变迁、海岸带动力地质作用、海岸地貌景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结合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对比海岛区保护区现状,分析地质公园优势,提出分级发展浙江海岛地质公园的策略,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建设地质公园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房屋建设开挖,浙江省江山市五家垄出露6条新鲜小断层,属于江绍断裂的次级组成部分.结合野外地质勘查,运用粉晶X射线衍射和穆斯堡尔谱技术对五家垄断层的3条小断层(F1、F2与F3)的断层泥和断层围岩进行矿物组成和铁元素化学种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发现:断层围岩与断层泥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黏土矿物,还含有少量钠长石和方解石,其中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伊蒙混层和高蒙混层为主,还含有少量的绿泥石、高岭石和极少量的蒙脱石和蛭石;除采自F2断层的JS07样品外,断层围岩中造岩矿物含量高于断层泥,而断层泥黏土含量高于断层围岩;F1断层泥黏土矿物只有伊利石,显示断层带内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F2与F3断层泥中伊利石含量低于断层围岩,蒙脱石、伊蒙混层含量高于断层围岩,指示其处于一个潮湿、强氧化环境;F1断层围岩高含量的还原性铁指示断层围岩形成的过程中有还原性物质的参与或者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F1、F3断层泥与F3上盘高含量的氧化铁亦说明F1、F3断层近期不活跃或者是块体内断层;断层带内黏土矿物的类型及组合与断层带内的氧化还原环境显示五家垄断层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但断层带内伊利石含量较高,有利于断层活动,五家垄断层的活动性与发震可能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浙江海岛区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岛屿资源丰富,是中国海岛数量最多的一个省。海岛区各类地质遗迹资源众多,特别是海岸地貌、花岗岩地貌、地质剖面和采矿遗址等类型尤为突出,在环太平洋构造域、全新世海面变化、海岸带动力地质作用、海岸地貌景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为建设海岛型地质公园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河北宣龙地区铁质包壳粒及其形成的微生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沉积学报》1998,16(2):24-29
通过对宣龙地区“鲕状矿石”的详细镜下切片观察,与叠层石结构、形态和成分的对比,以及稳定同位素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提出“鲕状矿石”实际上均为微生物成因的铁质包壳粒,并按其形态分为核形石,微生物鲕石、微生物豆石三种类型。对铁质包壳粒的微生物矿化作用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