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组委会继去年发出1号通知(见本刊1990年第2期)后.又发出2号通知.对会议的日程作了具体安排,并对论文摘要的书写格式和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大会将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京都国际会议大厦举行.大会主要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专题研讨、短期培训讲座、成果展览和地质旅行等.学术报告分专题学术报告A、B 、C.学术报告Ⅰ-1、Ⅰ-2、Ⅰ-3和学术报告Ⅱ.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
1.国际山地工程地质环境专题讨论会,5月3—7日,中国北京; 2.国际海岸低地的地质学和地质技术专题讨论会,5月25—27日,荷兰海牙; 3.第十三届世界矿业大会,5月31日—6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 4.国际元古代地球化学专题讨论会,6月3—6日,瑞典隆德; 5.国际扇状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专题讨论会,6月11—12日,挪威卑尔根; 6.第一届国际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大会,6月30日—7月6日,法国巴黎;  相似文献   

3.
1 概况与主题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京都国立国际会馆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从地球起源到人类生存”。有6个分组讨论地球历史问题,从其起源到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的演化,有5个分组研讨与人类生存有关的地学前沿问题,包括能源、资源、灾害和环境问题,还有25个分组涉及地球科学各个领域。虽然分组基本上按学科划分,但其中不少分组具有跨学科或交叉学科性质。24日下午,日本国皇太子宣布大会正式开幕,他在开幕词中称:“当今大量问题与全球环境有关”。“我们对今天聚集在这里的地质科学家们寄予厚望。”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近100个国家的4000余名代表,正式会期11天,会后尚有地质旅行。开幕式上几乎所有的发言都强调地学工作者正面临所谓“紧急环境问题”的挑战。这  相似文献   

4.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部分学术计划1996年8月4日—14日将在北京召开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大会主题学术报告将着重于大陆地质研究的新进展,全球地质环境的变化与保护,21世纪能源和矿产资源似及地质科学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大会专题讨论会中与地层...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质大会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盛大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第三十届地质大会的学术活动方案将突出地球科学前沿,突出当前研究热点,突出中国地质特色。大会将,总结本世纪以来地球科学的主要成果,特别是地球科学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的重大推动作用,对下世纪地学发展作出展望;大会还将结合中国地质构造特征,重点讨论大陆地质及其有关的地质构造、能源和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地质减灾及其它们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大会学术活动将按主题学术报告、专题讨论会、学科讨论会、展示学术讨论会、专题研究斑和短期讲座等形式进行组织。  相似文献   

6.
第29届国际地质学大会理事会于1992年8月24日在日本京都作出决议,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将于1996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大陆地质学”,主要内容包括:与大陆有关的构造地质、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预防,以及它们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大陆是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场所;大陆地质是当今地球科学的前沿,是解决全球地质问题的关键。因此,关于大陆地质的探讨与交流,对地球料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学术交流的初步设想是:交流内容按学科编排;主要考虑传统学  相似文献   

7.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已于1989年7月9日—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余人参加了大会.我国派出了由60名地学工作者组成的,以程裕祺教授为首的代表团参加.这次大会的内容包括学术报告、成果展览、工作会议、地质旅行、短训研讨等.学术报告会分14个学科专题192个分组进行.论文总数超过3500篇.初步分析其特点是:1.国际合作性课题增多:2.全球性问题日趋受到重视:3.开展“热门”课题研究;4.宇宙地质学在发展;5.地质学取得一系列新进展.29届地质大会将于1992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第30届地质大会将于1996年在中国召开.  相似文献   

8.
从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看大陆构造研究动向李德威(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以大陆地质为主题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半数大会主题报告阐述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问题,有关大陆构造的专题达40多个,内容涉及大陆构造研究的前沿领域和诸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美丽的古城京都召开。出席会议的有85个国家和地区的4245名地质学家。与会中国地质学家230多名,其中中国地质学会代表团80名,由地矿部部长朱训任团长。化工部地质矿山局、研究院王庆钟、魏东岩、李扬鉴为代表团成员。会议收到论文摘要5000余篇,共进行了354场学术报告。岛弧地质和与人类生存有关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是这次会议讨论的重点。本届地质大会共收到固体矿产地质论文摘要400余篇,设16个专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问题:海底热泉成矿、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矿床成因机制,矿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岩浆岩的部分内容作一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六个专题:l.混合岩及花岗岩中熔体的运移;2.安第斯山岩浆活动及大地构造环境:3.花岗岩及地球动力学过程;4.板内岩浆活动;5.流体机制和岩浆过程;6.火山岩岩石学.  相似文献   

11.
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云集了世界上106个国家的5500多位地质学家,听取并讨论了约3500多篇报告和报道.这次大会是地质学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会议,会议指出了地质科学现阶段的特点及其实际意义.正如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苏联地质部部长E.A.Козловский所指出的:这次大会与以往各届大会有别的主要特点是着重讨论了超深钻问题、大洋和大陆的构造演化与宇宙地质的关系、以及地球上地质系统的演化问题.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精确计算在地质学中越来越具有主导地位.目前地质研究中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把地质理论应用于实际以及地质环境的保护.后一点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学上表现得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2.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工作近况本届大会将以大陆地质为主题进行学术活动。重点研讨与大陆地质有关的地质构造演化、能源矿产、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地球科学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大会学术计划委员会经过与国内、外学术组织、专家磋商...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定于2009年9月20日~26日在长春召开,会议由会前专题讲座、会议研讨和会后野外地质考察3部分内容组成。研讨专题包括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地壳深俯冲与造山带地质演化、青藏高原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造山带岩浆作用与大陆岩石圈演化、前寒武纪超大陆形成与演化、中哑造山带地质演化、构造域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的沉积记录、计算与实验地球化学。请欲参会者尽快与会务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一、28届地质大会论文要点本次大会宣读的论文达2000余篇,内容除去像以往各届继续从不同方面和角度用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地球的演化历史外,并讨论了自然资源的形成,如何利用的重要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等问题,在大会的半天学术报告中有:“第三世界矿物资源的发展”;“20和21世纪能源”;“自然资源有关的地下污染和地壳沉降”;以及有关土壤和海洋的问题。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湖北省石油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等六单位发起筹备的“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89年11月20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正式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80多个单位,共198人,其中有马杏垣等知名学者.会议收到论文摘要262篇,已汇编成册.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一阶段在室内进行报告交流,后一阶段到野外进行现场考察.11月20~21日大会报告,22~23日分为四个分会报告.四个分会场各以一个议题为中心:造山带及区域构造、沉积盆地及能源资源、断裂构造及控矿构造、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会议传达了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与大陆构造有关的学术报告和研究动向,包括从板状构造到大陆构造、造山带、变形构造动力学研究进展、大陆岩浆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16.
吴淦田  张达等 《地质论评》2001,47(4):446-447432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至17日在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召开。与以往国际地质大会一样,构造地质学的研讨是大会讨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次大会在一般学科讨论中以构造地质学为专题进行了4个方面的讨论。它们是岩石变形机制、大陆地区的伸展构造、岩石圈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7.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通过按地域和构造作用过程等形式划分11个专题会场,展示了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其成果主要包括特提斯域构造演化及其不同阶段的块体裂解、拼合及后期改造的细节过程,地质历史中的超大陆分布和成因,俯冲—碰撞带深部构造和变质机制,安第斯山(Andes)缓倾角平坦式俯冲过程及其地壳变形和岩浆作用的响应,显微构造对动力作用过程的影响和控制,地壳和上地幔熔融、流变学和动力学意义,大洋岩石圈构造与演化,大陆地盾区构造和再活动,稳定大陆区地震,空间大地测量学和现代板块运动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充分显示了地球动力学研究具有多学科、多手段(如古地磁、超深钻、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和GPS等)、多尺度(宏观、微观)和多时期、全面、综合、并逐步接近定时、定位和定量地探索和研究的特点,它从地球(主要为上地幔和地壳)的组成、结构构造入手,逐步认识地球(主要为地球岩石圈)的演化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第二十九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京都市国立京都国际会馆举行了。大会收到论文摘要7028篇,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地质学家参加了会议。大会设26个专题,226个子专题。本次大会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拓出一些崭新的学科。例如:地质的韵律  相似文献   

19.
矿物包裹体研究的发展趋势——来自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信息李兆麟(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关键词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矿物包裹体发展趋势在30届国际地质大会矿物包裹体学术报告会上,来自15个国家的40多篇论文是近4年来国际矿物包裹体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的学术报告中,有一个大栏目——“结晶地壳的时间与空间”.其中包括20个专题,与前寒武结晶地壳有关的问题约占1/2.当前国际上对前寒武结晶地壳的研究相当重视,其原因在于:前寒武地壳研究被认为是解决大陆地质最基本的支柱之一,是了解深部地质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当前全球找超大型矿床的主要阵地之一.当前的研究趋向仍然是以元古活动带为重点,并以此为基础与太古地质进行对比.总主题是研究前寒武地壳的生长和大陆的聚合与分解的过程.这次大会的论文反映出对前寒武结晶地壳的研究是全方位的,是具有当代水平的.主要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