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     
父亲的肩是厚厚的垫托起家庭的重担不曾有空闲父亲的臂是弯弯的镰在岁月的山坡上砍伐不曾有清闲父亲的脚是短短的尺丈量泥泞的道路不曾间断希望的伸延父亲的背是弯弯的弓搭上母亲的一支支箭竭力射向高高的蓝天父亲的眼是深深的堰盛着生活的辛酸也盛着幸福的甘甜  相似文献   

2.
风对人类的活动有明显的影响,对于风力的利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对风真正的了解,却经过漫长的岁月.因为引起风变化的原因十分复杂,它是由于各种不同尺度的流体系统之间,以及由多种原因产生的力之间的非线性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叶笃正  徐淑英 《气象学报》1953,24(1):193-203
能量在大气中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大气中一切的现象之所以能发生,都是因为大气有适当的能量的供给和变化。大气中能量的式样很多,不同式样的能力有不同的重要性,研究各种式样的能力的多寡和它的变化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大气环流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9—2010年间的JRA-25再分析资料、太阳常数观测资料,重现了1979—2010年间的各能量的时间序列,并对整层大气、对流层大气和平流层大气这3个大气层能量的演变规律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整层大气的总能量和对流层大气的总能量,两者都存在一个显著的3.7 a的周期;而平流层大气的总能量具有一个显著的11~22 a的振荡周期;平流层大气对太阳活动的响应,与对流层大气对太阳活动的响应有所不同:平流层大气的总能量的变化略落后于太阳常数的变化,但是整层大气和对流层大气的总能量的变化均是超前于太阳常数的变化。(2)整层大气、对流层大气和平流层大气这3个层次的总能量和太阳常数分别具有显著的4~11 a的共振周期、5.5~7.3 a的共振周期和3.7~11 a的共振周期。  相似文献   

5.
积云参数化和分辨率对MJO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一个大气环流模式,使用不同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和分辨率进行了6个模拟试验,考察了积云参数化方案和模式分辨率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积云参数化方案和分辨率都会影响MJO的模拟。但积云参数化方案决定了模式对MJO模拟的基本能力,决定了模拟的MJO的基本特征。分辨率的变化并不能使模拟的MJO发生本质的改变,分辨率的作用更多的是对MJO的模拟起一定的调制作用,而这种调制作用又受到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制约。在改进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提高模式的分辨率会在某些方面改善MJO的模拟。但是分辨率的提高需要同时提高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单独提高水平分辨率会降低模式模拟MJO的能力,引入更多的小尺度的高频扰动。非绝热加热垂直廓线对模式模拟MJO有重要的影响,而非绝热加热廓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积云参数化方案。模式水平分辨率的变化不会对加热廓线的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垂直分辨率的变化会对加热廓线的垂直结构产生一定的调制作用,进而对模拟的MJO起到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亚的秋高气爽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高由禧 《气象学报》1958,29(2):83-92
作者利用现有的气候资料把我国秋高气爽的天气现象的出现地区、起迄日期和形成原因作一初步的分析,同时还把中国的秋高气爽现象跟北半球其他地区如北美印第安夏季,欧洲的老妇人天气或中欧的秋老虎天气作一粗略的比较;最后,还指出我国秋高气爽天气在8月底9月初的建立和地面层冬季风的来临是同时的,而它的结束则与亚洲南部高空西风急流的建立和夏季风影响的停止是同时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季风性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诚 《气象学报》1959,30(4):350-361
在本文里讨论了下列四个问题:1.季风的分布。用季风指数的分布明说我国东南部分是季风最强的区域,华北季风较弱,东南沿海也有一条狹窄的季风较弱的地带,这说明了季风强度的分布是很复杂的.2.季风场.在中印之间发现有一条明显的季风界线存在,季风界线的产生是与西藏高原的影响分不开的.对中国和印度季风的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从季风观点将中国分为三个不同的气候区域.3.季风变换.季风变换和南支西风急流的形成和消失有密切关系,对它们有決定性影响的不是西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而是亚洲大陆的热平衡条件,后者还决定了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区域大气环流的季节性突变过程.4.季风的振动.季风的强弱经常是在变化的,利用苏联王根敢(?)的环流型对照分析,发现远东的季风的世纪变程和环流型的世纪变程基本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城里的月光     
百花园默默来到城市身旁不经意拔动人世间的忧伤流浪的人在痴痴仰望回家的路途那么漫长远方倚门回归的乡音一次次淋湿游子的胸膛谁在城市的街头独自彷徨憔悴挂满年轻的脸庞月下的爱情为何短暂匆忙遍地的清辉留不住远去的倩影只有任思念把一切埋葬深夜的月亮已经隐藏谁还在把城里的月光演唱窗外的霓虹装点不眠的夜色躲在城市后面的月光让人静静想起旧日的悲凉许多与月有关的往事在这孤独的夜里情不自禁地疯长......城里的月光@姜永育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热”过,气候变化问题已从一个纯科学研究的领域变成社会公众和传媒谈论的热门话题。对于人类生产生活而言,气候变化与人们脆弱性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为人类与其生产系统只能适应一定范围内的气候状态,过与不及都是不能适应的灾害。生产的稳定性与气候的多变性决定了灾害不可避免性,但是灾害的减少却是可能的。首先要弄清气候变化的原因,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我们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提高我们的适应能力,把灾害减少到最小程度。影响气候变化的因子很多,太阳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种…  相似文献   

10.
全球二氧化碳循环的一维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广玉  郭建东 《大气科学》1997,21(4):413-425
本文用一个全球碳循环的一维模式重建了1860年以来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结果表明:(1) 模拟结果与冒纳罗亚(Mauna Loa)的观测结果之间存在极好的一致性;(2) 海洋虽然是人类活动释放的CO2的最重要的汇,但其作为碳汇的能力受到海洋缓冲效应的限制。海洋吸收CO2的速率还与某些响应过程密切相关;(3) 在全球碳循环中,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双重的:人类活动对它的破坏使它成为CO2的源,而其对过量CO2的响应又使其成为CO2的一个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其自身的恢复大致是同量级的;(4) 陆地生物圈缩短了整个碳循环系统对人为扰动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1.
因特网源渊     
因特网似乎应运于信息时代而生,因此,致力开发它的人们可能不清楚它的起源。首先,连接千万用户的计算机网络是三次战争的军事计划的现代纪念碑,尽管这是无意的。网络的存在归功于二战期间盟军的战略,归功于冷战的地缘政治压力,还要归功于为核浩劫(虚构的同苏联的“最后战争”)后的大灾难而作的准备。 和思想史上的大多数伟大进步一样,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因特网事件。它开始于一个中规模的分析系统,在二战初期设计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城市、农业和工业发展造成的富营养化的水促进了蓝藻的生长,就像促进有害的海藻生长一样。这些蓝藻的繁盛增加了水生生态系统的混乱状况。窒息了水生植物,抑制了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的生活环境。一些蓝藻产生出能够引发严重的、偶然情况下致命的人类肝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疾病的毒素。蓝藻的繁盛威胁到水生生态系统,包括非洲的Victoria湖,北美洲的Erie湖,中国的太湖以及欧洲的波罗的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2年11月的一次大雾的机理分析,我们认为近地层充足的水汽,良好的辐射降温条件和800hPa以下的弱的辐合上升是辐射雾产生的重要原因,中低空强的逆温层和600hPa以下的弱辐散下沉作用是大雾维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气CO_2升高的一个重要的直接效应是促进植物生长。为了了解和预报自然物种及生态系统对CO_2增加的响应,需要有新的或修正的模式方法。由于在未来100年内,大气中CO_2将增加1倍,有效的模式将成为预报响应(如生产率的变化,植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及分离的碳含量的变化)的重要手段。作为研究CO_2对植被直接影响的综合计划的一部分,对模拟植物和生态系统响应的要求进行了讨讨,主要的要求是(a)一种模式的复杂程度要与一般的生态知识相适应,主要是CO_2响应函数的处理;(b)建立预报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对CO_2响应的模式;(c)评价由CO_2决定的模式参数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次要的要求是建立评价模式所需的资料条件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侯宜广  赵瑾  董玉昆  孙建印 《气象》2011,37(2):232-236
采用基于权重Kappa统计值的方法,在剔除了由于偶然性和随机性造成的一致性的基础上,对三种常用的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的预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了衡量.结果表明,"数值模式预报"与"综合经验预报"的预测结果为"中等的一致性",说明其预测结果的一致性并不是由于偶然性造成的.衡量结果是清晰的,避免了来自主观评价的差异.从而,有利于提高对不同模型预测结果的差异性的认识,对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春雷  姚克亚 《大气科学》1997,21(5):599-606
本文讨论了卷云冰晶粒子的密度随其尺度大小的变化。及其对折射指数的影响。对该变化所导致的粒子的光散射参数的变化进行了计算。采用Monte Carlo模式,根据观测到的冰晶粒子的数密度,使用不同的粒子密度分布,计算了卷云对0.55 μm波长的入射光的反射和透射率。结果表明,不同的粒子密度假设会导致一定的差别,但卷云中粒子的密度变化对可见光波段能量传输的影响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7.
受一次向东南方向移动蒙古气旋强风的影响,2020年4月18日甘肃省白银市的高压输电线路出现了严重的舞动,这造成了该地区的输电线路跳闸事故.基于0.5度逐小时分辨率的ERA5再分析数据,本文研究了这次蒙古气旋及其强风的形成机理.涡度收支的结果表明,辐合相关的垂直伸展以及垂直运动向上的正涡度输送是本次蒙古气旋形成的主因,而倾斜项的负涡度制造以及从气旋中心区域向外的正涡度输送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蒙古气旋的形成.动能收支的结果表明,蒙古气旋所伴随的风场主要由于气压梯度力的做功而迅速增强.与我国西北部其它的典型强风事件不同的是在本次事件中,未发现显著的来自于对流层高层的动量下传现象,垂直的动能输送在本次事件中仅对强风的形成有些许的促进作用.此外,水平风场对动能的输送作用使得蒙古气旋大风区的动能存在向外的净输出,这对蒙古气旋强风的生成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8.
1.引言一般人认识的气候是平均天气,或许补充一些极端事件或反常事件出现的情报,这一概念也为科学家所采用。但是天气指的是风、云、降雨及温度等这些人们所熟知的现象逐日变化过程,而气候则指的这些现象较长时期的统计结果。因此一个特定地方的气候为所取的天气平均的时段所决定,不同时段,如每年、每十年或每一百年其结果一般是不一样的。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讲,气候的物理基础包括天气的物理基础,但除大气平均动态之外,气候的科学定义也包括海洋的平均动态、世界性冰块(ice mass)的动态和陆地表面及其植被的条件或状态。因此,造成气候变化的可能机制的范围是相当宽广的,所观测到的过去气候的变化表示出整个气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低阶谱模式的模拟能力,分析了模拟的热量、动量和水汽的垂直和径向输送,包括它们的季节、年际变化和地形的影响。对有地形的模式模拟的输送量与实际大气和无地形的模式模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截断波数为10的低阶谱模式是能够模拟总动量、热量和水汽输送的主要气候特征的。在冬季,地形对模拟的输送量的影响与Manabe和Terpstra(1974)的结果是一致的,他们的结论是一月份地形增加了各种物理量向北的常定涡旋输送而减少了瞬变涡旋输送,我们的模拟结果进一步指出不仅地形对输送的影响随季节变化,而且影响的地理范围也随季节改变。地形不仅对经向输送有影响,而且对垂直输送也有影响。在我们的模拟中经向输送的年际变化是存在的,而且定性地与实际大气的观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厄尔尼诺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先恭 《气象》1988,14(2):41-43
厄尔尼诺是一种大尺度的、复杂的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厄尔尼诺的出现不仅给热带地区的气候带来急剧的变化(如南美西海岸、赤道中太平洋的暴雨和西太平洋、印度的干旱),而且也给广大中高纬地区的天气带来显著的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夏季的低温和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副热带高压的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