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表达地震趋势和地震预报的术语有两大类:“长期地震趋势预报”和“地震预报”。地震预报又分为三类:“长期预报”、“中期预报”和“短期预报”。长期预报这一类尚未再细分,但可把“监测”(watch)和“预测”(forcast)这两个术语看成与“长期预报”有相似的含义。“短期预报”分成“警戒”(alart)和“临震警戒”(imminent alart)两类。地震预报的分门别类的依据是各自的时间尺度。地震趋势或发震概率的表述,由于方法多样,故有的用数字表示,有的则用文字叙述。  相似文献   

2.
一次地震预报有效性的评价是中短期前兆预报效能统计评分的基础。研究提出了基于误差概念的距准误差评价法(打靶模型)。以预报三要素(Ψ、λ可合为“地域”一个要素)的目标点为“准”,以准理想预报尺度围成的封闭区为“靶心”,以可容忍误差尺度为“靶径”。实际地震与目标点的距离(误差)小于准理想尺度,则地震预报击中“靶心”即为实现准理想预报(评分为1),以此向外逐渐扩大到可容忍误差尺度为止,误差超过此尺度即为“脱靶”(评分为0)。根据当前预报的实际水平,考虑了中期、短期和短临三类预报及预报震级的不同,分别给予准理想预报尺度和可容忍误差尺度的约定标准。实例证明方法有效可用。  相似文献   

3.
十七、关于地下流体学科“九五”立项的讨论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研究工作已开展20多年了,这期间经历了多次7级以上强震,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资料和地震监测预报的经验。对这些资料和经验通过“六五”、“七五”、“八五”的资料清理、短临预报实用化攻关和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4.
地震学定量预报指标的一种报取方法:对比筛选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翠英  蒋海昆 《地震》1994,(4):14-22
鉴于目前地震学综合定量预报指标的缺乏和预报工作的急需,尝试使用“对比筛选法”进行地震学定量预报指标的提取试验。较之以往作法的进展在于:1.同时使用“有震”和“无震”两类样本对比筛选;2.对不同地区的地震学参数进行了归一化处理。这样做的显著优点是:1.可以较有地提取“有震异常”和“正常变化”指标;2.提取的异常和预报指标具有定量化和普适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应用“九五”子专题“水化学参量异常识别标志体系及预报方法研究”的研究思路、预报方法对河北省及邻区1983年以来的水氡观测资料进行了全时程扫描.在预报指标的使用过程中,根据本省的水氡资料特征作了适当调整.结果表明,“中期、短期异常预报跟踪方法”在河北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前有较好的预报效果,预报效能R值评分结果表明,70%以上井孔的水氡资料通过R值检验,具有监测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地磁垂直分量日变“低点位移”预报方法及“低点位移”异常与强震的对应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並着重介绍了1990年天祝6.2级等地震前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短期趋势判断情况。事实表明,该预报方法不仅能对6级以上强震作出短临预报,还可对重点监视区内的一些中强地震作出较好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7.
鉴于目前地震学综合定量预报指标的缺乏和预报工作的急需,尝试使用“对比筛选法(简称CSM方法)”进行地震学定量预报指标的提取试验。较之以往作法的进展在于:1.同时使用“有震”和“无震”两类样本对比筛选;2.对不同地区的地震学参数进行了归一化处理。这样做的显著优点是:1.可以较有效地提取“有震异常”和“正常变化”指标;2.提取的异常和预报指标具有定量化和普适性特点。 试验研究使用大华北地震区资料,研究对象取中强地震。经内符和外推检验,证明该方法提取的异常和预报指标有效性和实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朱令人  洪时中  陈棋福  郑兆苾  王琼 《地震》2004,24(2):119-125
该提出了评价一次地震预报有效性的概率统计法(套圈模型)。设预报4维空间中一个有限封闭的范围,实际地震落人其范围内即为“报准”,否则为“未报准”。在报准的情况下,预报区间的大小就反映预报水平的高低。这可用预报区域内地震发生的自然概率P来衡量。与“打靶模型”相似,“套圈模型”评价上限是准理想预报尺度,下限是可容忍误差尺度。根据不同的尺度,计算相应的概率。以相应概率对数值之差为比例计算评价值。实际算例表明,此方法与距准误差评价结果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9.
鉴于当前是分析预报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如果不采取“科技加管理”的有力措施,加强震情跟踪和分析预报工作。我国的分析预报工作质量势必难以有较大的提高,就无法满足社会和政府对地震部门提高分析预报水平的强烈需求。在系统分析当前震情跟踪与分析预报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客观指出了当前分析预报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引外,还就推进物理预报工作提出了一些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0.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七─—地震短临前兆标志体系及综合预报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我国在地震前兆观测及其预报探索继“六五”地震前兆清理攻关、“七五”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以后,选择了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难点即地震短临预报阶段的前兆标志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