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钱塘江海塘为试验区域,利用移动测量系统,结合车载移动测量系统与船载移动测量系统,用以获取海塘完整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实现了对海塘DEM的生成与断面的提取。根据成果检验,分析其可靠性,得到了一种基于移动测量系统的海塘地形信息获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LiDAR作为一种主动式对地观测系统,可快速获取地物的三维点云数据,显示地物特点。文中利用LiDAR系统平台,获取钱塘江海塘三维点云数据,通过点云处理软件,对三维点云进行后续处理,生成海塘工程三维模型;分析模型数据,对海塘工程进行剖面分析、沉降监测等,探索LiDAR技术在海塘工程安全监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云俊  万紫  谢酬  邵芸  袁名欢  陈武  王新 《遥感学报》2015,19(2):339-354
形变监测是海塘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杭州地区2006年—2010年获取的31景EnvisatASAR影像,根据MTInSAR(Multi-Temporal In SAR)方法,综合提取PS(Persistent Scatterer)和DS(Distributed Scatterer)点,得到密集的钱塘江海塘形变的In SAR测量结果。与28个点的水准数据对比表明,两者的平均误差为0.436 mm,最大误差为5.016 mm,验证了In SAR技术毫米级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通过这两种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海塘的沉降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其空间分布呈现为单峰下沉曲线;在时间上,则具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规律,并伴随有短时间范围的小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4.
水下块石检测与识别作为钱塘江海塘护岸工程的关键环节,对保障板桩施工工效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在研究无人船测量系统岸基通信、数据采集核心技术基础上,推导了NORBIT多波束声呐分辨率估计模型及附加块石粒径约束条件的最大波束开角、最小数据更新率、最大航速间的关系式和推荐值;然后结合钱塘江水下多波束扫测点云数据三维特性,对区域生长算法进行改进,以实现块石点云识别和提取。工程实践结果表明,优化的无人船测量系统多波束声呐参数可实现水下细小块石精准检测,能如实反映水下块石及周边微地形地貌真实情况,改进的区域生长算法能从众多河床点云数据中高效提取水下块石点云,为板桩施工提供准确的块石分布情况,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雨洪灾害、构建城市水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山地型海绵城市建设因为其复杂的地形条件而有异于平原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指标,其指标直接反映了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成效。以悦来新城为例,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不透水层数据,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目标,采用地表径流系数对监测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成效进行分析,为山地型海绵城市评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利用AHP层次分析法,针对传统台风灾害评价系统中评价因子不全面的缺点,以当前灾害学对灾害的评估理论为基础,以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为子系统对浙江省台风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其中致灾因子包括台风暴雨和台风大风;孕灾环境包括地形、河网等自然环境因子;承灾体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经济因子以及海塘、堤防等环境因子。分析结果经过可视化最终得出浙江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市台风灾害存在地域性差异,总体上从内陆到沿海台风灾害风险逐步增大,而沿海各市之间的灾害风险也不完全相同,可作为台风灾害管理资源分配的理论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洪潮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要求,考虑洪水、天文潮、风暴潮等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覆盖整个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及口外海域的二维水动力学洪潮实时预报数值模型。模型中采用非结构有限体积法确保水量守恒,引入半隐欧拉-拉格朗日模式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嵌套南中国海潮汐风暴潮耦合模型,获取边界复合水位,同时利用回归系数法实时校正糙率系数,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Web Service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等技术,对计算、演示、分析等组件进行集成,建立了基于三层B/S架构模式的珠江三角洲洪潮实时预报系统,并成功应用于"黑格比"(200814号)等台风暴潮的过程预报。  相似文献   

8.
陈思思  陈笑峰  刘悦  张会芳 《测绘》2014,(6):268-271
以"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和"6·18"宁南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例,在ArcGIS环境下采用Arc Map软件与Python脚本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时期无人机影像进行灾害样本的采集,批量处理多种灾害样本,从而建立对应的无人机影像灾害样本库。  相似文献   

9.
在土地利用/覆盖研究中,对于范围广、地域差别大的地区,仅用同一标准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往往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 本文以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为例,通过对Landsat TM数据各波段组合,首先提取水层和山层信息,然后采用掩模法提取平原丘陵层信 息,并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差异,将平原丘陵层划分为6个区,当所划分区域内各景的影像时相不一致时,再对该区进 行分景处理。最后,分别对每层、每区和每景图像进行训练样本的选择和监督分类。试验结果表明,结合分层、分区和分景的监督 分类方法是一种适合于较大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岛礁相对重力测量的潮汐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固体潮模型、潮汐因子的选取和海洋负荷潮的求定,并利用ETGTAB模型数据详细计算了相对重力测量中的潮汐改正,说明在近海和岛屿地区进行高精度海岛礁相对重力测量时,必须考虑精确的固体潮和海洋负荷潮改正,从而提高相对重力测量的联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GPS技术在上海市崇明海塘保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阐述了在测量中采用GPS具有灵活、便利、精确和经济等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在广阔的华北平原北端,是方圆百里的现代北京城,它北倚燕山,西拥太行,南控平原,东濒渤海.自山至海,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自西北向东南逶迤而下,河流出山口以后的冲积扇历经百万年形成平原直抵大海.  相似文献   

13.
<正>"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政府大力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坚持多措并举调结构稳增长,全力推进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深入实施"两大平原"改革试验,对测绘服务保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近年来黑龙江省已成为全国气温升幅最大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气候灾害较频繁、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暴雨洪涝灾害、冰雹灾害、干旱灾害、大风灾害、霜冻灾害、雷电灾害、森林草原火灾、雪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探地雷达(GPR)技术,精确定位并查明堤防变形和隐患(空洞、裂缝等),可为堤防工程隐患的防治提供准确资料,为海塘的日常维护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本文从浦东新区海塘的地质条件和结构特征分析了应用无损探测技术检测海塘隐患的必要性,阐述了全球定位系统和探地雷达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效果,为堤防工程安全检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精度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网的数据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分离海平面与验潮站所在陆地的垂直运动并获得海平面变化的绝对信息 ,对由沿海 5个验潮站组成的高精度 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网的 1998年一期观测数据 ,采用 GAMIT和 GL OBK软件进行了处理 ,并顾及了影响高程因素中由于方位不对称引起的大气延迟及改进的 Niell模型。最终 GPS监测网达到了毫米级的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16.
《浙江测绘》1982,(4):65-66
1、钱塘江河源调查 :钱塘江发源地在哪里?钱塘江与杭州湾的界线。  相似文献   

17.
引言南四湖湖盆是一由自西向东倾斜的黄河冲积扇平原与自东向西倾斜的山前冲洪积平原交汇而成的碟状洼地。盆底由黄河冲积物和湖东山区冲洪积物组成。南四湖湖盆形成之后的沉积作用包括河流泥沙冲积作用和湖内水底的淤积作用,故本文所讨论的淤积作用实际上包括了河流泥沙在入湖处的冲积作用和湖内泥沙的淤积作用。许多资料表明,南四湖湖区的各种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南四湖的形成、演变,特别是湖区现代泥沙淤积作用,对周围地区的生态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发生时通常会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害,而易发区评估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为了尽可能减少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在GIS的支持下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具体结合温州市自然地理状况及相关受灾情况历史数据,分析高程因子、坡度因子、坡向因子等地质灾害影响因子,提出了综合邻近环境的地质灾害分析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方法计算各因子权重,构建了温州市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温州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同时还研究了山区、平原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地质灾害风险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理论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直接预报法的推算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弗拉基米尔法理论最低潮面计算中浅水分潮及长周期分潮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应当同时顾及分潮S2的迟角gS2的不同表达式,才可避免长周期分潮处理出现错误;对浅水分潮的处理,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弗拉基米尔法,给出了L值计算公式。本研究结果解决了理论最低潮面计算所出现的不合理问题,对于保证理论最低潮面计算的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水资源问题的越发严重,雨水资源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可以补给城市水源,涵养地下水,防治雨洪灾害。平原区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雨水的利用更具有研究意义。本文以崂山区的平原区为例,估算了雨水资源总量、雨水资源理论潜力和雨水资源实际潜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雨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