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对虾育苗人工海水溶解氧消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是对虾人工育苗中为人们所密切关注的水质问题之一。吴尚懃等(1960)曾做过中国对虾从受精卵到无节幼体各期耗氧量的测定,而以后各期至今未发现有人作过测定,对于育苗中池水溶解氧的消长规律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并掌握对虾育苗过程中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以达到科学地管理,保证育苗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参加  相似文献   

2.
文昌鱼(Amphioxus)胚胎发育的研究是从Kowalevsky(1867—1871)开始的。经Hatschek(1881),Cerfontaine(1906)和Conklin(1905—1932)等的研究,使我们对文昌鱼正常发育的过程,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至于用实验方法来研究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oense Tchang et Koo)的发育,童第周、吴尚懃、叶毓芬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描述。文昌鱼属于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科,是无脊椎动物进化  相似文献   

3.
地貌学作为现代自然科学分支之一在华南得到开展,作为研究华南地貌,培养地貌学人才,首功当推吴尚时教授。吴尚时(1904—1948)自法国学成归国(1934),历任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教授,开创了华南地貌学的研究。他首次揭示了华南海岸地貌、流水地貌、构造地貌和区域地貌的许多现象和规律,不愧为华南地貌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和教育家,我们尊敬的老师张文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85年2月11日在北京逝世。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治学严谨的作风,科学研究中的敏于观察,勇于创新和求实言行,以及他毕生忠诚于祖国的地质事业的献身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5.
相建海 《海洋与湖沼》2020,51(4):673-683
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曾呈奎、张玺奠基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年来,面向国际学科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刘瑞玉、吴尚懃、张福绥、郑守义为代表的科学家和一批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努力攀登,攻坚克难,前仆后继,薪火相传,为我国海洋生物学学科的系统、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建树和奠基性贡献,夯实了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根基。近30多年,可为海洋生产力及其可持续性提供解决方案的海洋生物技术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海洋研究所为国家海洋生物高技术发展战略出谋划策,并在关键技术突破上发力,引领了海洋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在实现产业化,推动蓝色生物产业的征途上,海洋研究所为世界最大的海洋增养殖产业发展壮大做出突出贡献,直接催生了海藻、贝类和对虾三次养殖浪潮的兴起,带动了基础性、战略性海水增养殖种业发展;此外,海洋研究所在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以及着力挖掘和提升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上,成果斐然,有力支撑了蓝色生物新型产业的发展。新近,海洋研究所牵头筹建的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必将为建设海洋强国,铸造蓝色辉煌注入强劲活力。  相似文献   

6.
世界名城——海参崴越来越近了。为我们导游的,是一位名叫列娜的大学生。她的双亲都是中国血统,两个姐姐都跟父母学会了汉语,其中大姐目前就在北京工作;虽然父母顾不上教她汉语,但是她完全懂得亲人所表达的意思;也许是受到家庭汉语环境的熏染,也许是汉语在海参崴还有用武之地,所以列娜上国立远东大学时选择了汉语专业。我们去海参崴时,适逢列娜放暑假,她做导游一是勤工俭学,二是为了练习口语。还有一年列娜就要大学毕业了,到那时她打算到北京去发展。  相似文献   

7.
赫崇本教授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1985年7月14日11时30分,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我国著名海洋学家、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赫崇本教授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不幸在青岛逝世,享年77岁。赫崇本教授,满族,1908年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先后在河北工业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4年赴美留学,1948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后在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随世界著名海洋学家H.U.Sverdrup教授研究物理海洋学。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为了发展祖国的  相似文献   

8.
崖门至漠阳江间港湾式海岸地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焕庭 《海洋与湖沼》1980,11(2):121-133
中国大陆东南沿海自杭州湾以南,大体上属于港湾式基岩海岸,濒临热带亚热带海洋,众多的河流于此人海,沿海的港湾式海岸为海岸地貌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吴尚时、罗开富以及曾昭璇等先后对粤中海岸进行过地貌研究。笔者等也曾对粤中海岸作过动力地貌调查。本文以崖门至漠阳江间海岸为例,探讨港湾式海岸地貌发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当我们欢庆我们的老师——郑重教授80大寿的时候,也迎来了郑重教授从事海洋生物教学和科研工作60年,我们向他表示衷心地祝贺! 郑重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在60年的海洋生物学,特别是浮游生物学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中,他以渊博的学识、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献身精神。为我国浮游  相似文献   

10.
国际海洋学院由伊丽莎白·曼·鲍基斯亲手创建,成立于1972年,总部设在马尔他。她是一位在海洋和环境科学领域非常著名的教授,她还是一位卓有成效的、令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具有广泛的影响。她还发起了一系列的研讨会,并组织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桑培·巴巴拉民主学院研究中心。国际海洋学院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的和非赢利的国际性组织。在它的章程中规定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教育、培训和研究,以提高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的和平利用,促进海洋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国际海洋学院已先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1月20日上午9时43分,海军J121船收回最后一根缆绳,徐徐离开了上海高桥码头,开始踏上远征南极的航程。于志刚站在船尾的甲板上,不停地向亲人们挥手致意,眼里闪耀着激动的泪花。 1984年9月27日,我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派出考察队,前往南大洋和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并在南极洲建立一个科学考察站。”时任驻青岛海军某部  相似文献   

12.
<正>为约写汪品先教授,我找了个合适的时间往他家里打了个电话。"你怎么往家里打电话找他?他晚上11点之前是不离开办公室的。"我估计这是汪品先夫人的回话,马上一边表示歉意一边向她索要汪教授办公室的电话。汪教授办公室的电话一拨便通。汪品先一开始推说近来很忙,等我仔细说明来意后,他在电话一头说:"政协的工作,我们委员总是要尽力做的嘛。那就采访一个小时吧,行不行?"时间,汪品先教授如是以对。  相似文献   

13.
1979年11月28日,来自新西兰、美国、日本、英国等地的237名乘客,乘坐新西兰航空公司一架 DC—10客机,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欣赏人间胜景。30分钟后,237名乘客和20名乘务员,带着欣赏完人间胜景后的喜悦,一同离开了人间!飞机为何要眼睁睁地向山上撞去?责任应由谁来承担?20年过去了,李晓忠先生的《揭秘南极大空难》终于给出了事实真相。我们将分3期全文刊登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水与未来     
詹尼斯·琼斯是美国非营利性环境倡导组织一海洋保护协会的首席执行官,她对气候变化的条件下,水与食物、能源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未来五年人类最重要的事情有独到见解,我们特别找到了世界水组织“蓝圈组织”对她的访谈录。  相似文献   

15.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一个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这里雨量充沛,风景秀美。就是这样一个印度洋上的岛国,面对海啸的洗礼这里的居民却显得是那样无助。水火无情,海啸冲毁了他们的家园,吞噬了他们的同胞,也摧毁了他们美好的心愿。面对挫折,人类要联合起来,共同渡过难关。 中国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在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受灾比较严重的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并派出了重建人员,进行现场施工。重建的工作紧张而有序,重建的意义朴实而伟大。重建人员有的离开了年迈的父母,有的离开了新婚的妻子,总之,离开了一切一切他们曾经拥有的美好生活,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这里。在这里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安逸的生活,更没有来自亲人关心的话语。每一个重建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他们心里,完成好国家交给的任务,援助受灾国家,取得重建的最终胜利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我们企盼着他们胜利归来时的笑脸,期待着他们投入亲人怀抱中的那个瞬间。在那一刻,我们坚信——人定胜天! 下面的两篇文章出自中国援助斯里兰卡重建工作的一名普通重建人员,他将带我们走进斯里兰卡,去感受在那里的重建人员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13,(7):74-75
"大海是蓝色的聚宝盆,我们爱她,我们亲她,我们长大以后要建设好她!""建设海洋强国是我们的——梦想!"……稚嫩的童声响彻整个会场,刚劲有力的旗语操展现着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这是在同安路小学举行的"2013年全国少年儿童海洋教育论坛暨青岛市第二届中小学海洋教育论坛"的现场会。五彩缤纷千帆竞发本次论坛以"实施海洋教育成就特色学校"为主题,主要活动有:青岛  相似文献   

17.
《海洋学报》编委、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吴宝铃教授逝世《海洋学报》编委、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共党员吴宝铃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2月5日2时45分在青岛逝世,享年73岁。吴宝铃教授在长达近50年的科研工作中,为我...  相似文献   

18.
《海洋学报》顾问、著名海洋生物学家金德祥教授逝世《海洋学报》编委会顾问、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金德祥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9月24日21时25分不幸在厦门鼓浪屿逝世,享年88岁。金德祥教授1910年...  相似文献   

19.
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整整100年。100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可是,当我们拂去积尘,重新捧读“甲午”这一历史篇章时,却突然发现她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模糊。也许,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来说,无论是电影《甲午风云》还是电视剧《北洋水师》,无论是中小学的历史课本还是研究甲午战争的专著,似乎都是那段历史的再现。其实,任何历史都是不可能再现的。笔写的历史也许接近了过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与湖沼》1986,17(1):1-2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积极创办本学报的编委伍献文教授因病医治罔效,于1985年4月3日在武汉市不幸与世长辞,终年86岁。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伍献文教授。伍献文教授系浙江省瑞安县人,生于1900年。早年在我国近代动物学的创始人秉志教授的指导下以优异的成绩先后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厦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