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有研究发现季节长度变化与气候冷暖变化密切相关,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长度超过1万年的准确度很高的季节长度变化序列.该文利用星历数据DE441重建了12000年以来季节长度的时间变化序列,并利用ICEEMDAN与连续小波变换两种方法提取了夏季与冬季长度不同尺度的周期性信号,揭示了它们在过去12000年以来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北半球夏季时长变化存在2.5年、4年、5.5年、11.8年、15.8年、29年、84年、101年、223年、约500年和约850年的周期,北半球冬季时长变化具有2.5年、4年、5.5年、11.8年、15.8年、29年、74年、167年、约500年和约1000年的周期.其中11.8年的短尺度周期变化贯穿于整个过去12000年;2.5年、4年、5.5年与15.8年左右的周期则是在全新世某个时间段内变化较为显著.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提供了新的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太阳 太阳活动具有11年左右的基本周期,还有22年的磁周期、80—100年以及更长的周期。就基本周期而言,1976年是太阳活动的低潮年,而1979—1980年是太阳活动的高潮年。1981年以来,太阳活动逐渐减弱。预计1985年仍处在减弱阶段,其活动性比1984年要低一些。未来的低潮年将可能在1986—1987年。  相似文献   

3.
太阳 太阳活动具有11年左右的基本周期,还有22年的磁周期,80—100年以及更长的周期。以基本周期来说,1976年是太阳活动低潮年,而1979—1980年是太阳活动的高潮年。1981年以来,太阳活动逐渐减弱,预计1986年处于较弱阶段,活动性比1985年要低一些,未来的低潮年将可能在1986—1987年。  相似文献   

4.
太阳 最近一个太阳活动周从1976年黑子低潮年开始,1977年活动逐渐增强,1979年急剧上升,1980年达到高潮,预计1981年太阳活动将稍有下降。往后活动逐渐衰弱,本周期的结束年可能在1986—1987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分析了明武宗正德年间(1511年至1521年)永胜—大理地区的地震史料,确认永胜地震发生于正德十年(1515年),其破坏和有感地区之广可与1833年嵩明8级大震相比较。不存在同年M=6_(1/2) 或7的鹤庆地震。关于正德六年(1511年)的永胜地震,正德九年(1514年)、十四年(1519年)的大理地震,正德十五年(1520年)的赵州,鹤庆等地震都是由于误记所致,故不能作为单独的地震列出。  相似文献   

6.
太阳 最近一个太阳活动周,从1976年黑子低潮年开始,随后太阳活动逐渐增强,至1979年与1980年形成太阳活动的双高峰年。1981年下半年太阳活动明显减弱。预计1982年太阳活动将进一步减弱,以后将  相似文献   

7.
据美联社华盛顿和合众国际社科罗拉多州戈尔登1981年1月29日电综合报道,美国地质调查局说,1980年发生的“重要”(signifi-cant)地震及地震造成的死亡数字比前一年有明显的增加。1980年全世界发生71次重要地震;而1979年和1978年分别为56次和62次,其中包括美国1980年的11次,超过1979年的5次。1980年全世界死于地震的人数猛增到7,140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部地区各走向地震带的活动与地球自转状态有关。由此可推知,本区各走向地震带在今后半个世纪内发震的危险时段:1982-1983年、1985-1996年、1999-2004年、2007-2013年、2016-2018年、2021年以后,为北东和北西向地震带发震的危险时段;1997-1998年、2014-2015年,为东西和南北向地震带发震的危险时段;1983-1984年、2005-2006年、2019-2020年,为北北东和北西西向地震带发震的危险时段。  相似文献   

9.
陈学忠  李艳娥 《地震》2013,33(1):40-46
利用中国大陆1930年以来的5级以上地震目录,以年为单位统计7级以上地震,只要某年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就视为"有震年",不区分该年发生了多少次7级以上地震,若某年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就视为"无震年"。分析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与"有震年"或"无震年"之间的关系,利用χ2检验方法对其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30时,其后第6年为"无震年",这个关系在2%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②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24时,其后第6年或第9年为"无震年",这个关系分别在10%和2%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③当N<10时,其后第6年为"有震年",这个关系在2%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Burgers黏弹性模型计算1125年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历史强震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单独和累积的库仑应力变化,分析历史强震对此次门源地震黏弹性触发作用及其对后续地震的影响.结果表明:(1)1920年海原M 81/2级地震、1927年古浪M8.0级地震和1954年山丹M71/4级地震对2022年门源地震的加载最为显著,分别相当于使门源地震提前7.6年、5.3年和5.2年;(2)1986年门源MS6.4地震对2022年门源地震的卸载作用最明显,使其发生延迟14.4年左右,2016年门源MS6.4地震使2022年门源地震延迟0.4年左右;(3)2021年玛多MW7.3地震对2022年门源地震有较为显著的触发作用,门源MS6.9地震对2022年1月23日哈拉湖M5.8级地震有触发作用,哈拉湖M 5.8级地震对2022年3月17日肃南M 5.1级地震及2022年3月26日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