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阿尔金喀孜萨依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喀孜萨依花岗岩位于红柳沟-拉配泉俯冲碰撞杂岩带西段北缘,由高钠钙碱性花岗岩组成。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04.7±9.8Ma(MSWD=0.71),代表花岗岩的侵位时代。花岗岩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强烈富集,分馏程度大,重稀土分馏程度较低,Eu轻度亏损或无亏损,微量元素中的Nb、P、Ti具有明显的负异常,Th、Ce、Yb为正异常,展示出岛弧型花岗岩特点。此外,在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花岗岩样品都落在岛弧区。这些特征表明喀孜萨依花岗岩具有与岛弧型花岗岩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但从区域地质背景、花岗岩的产出环境、形成时代及与北祁连火成岩对比分析,认为该花岗岩并非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而是加里东造山作用晚期(约404.7Ma)阿尔金地块与塔里木地块间斜向碰撞产生的大规模走滑作用诱发俯冲到地下深处洋壳中的部分含水矿物脱水,这些流体促使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在上升途中同化部分陆壳物质形成具有岛弧性质的岩浆沿断裂带上侵就位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北阿尔金野马泉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马泉二长花岗岩为北阿尔金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花岗岩体,为探讨其成因、形成环境及其与北阿尔金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野马泉岩体为中-粗粒等粒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侵位时代为450~453 Ma.岩石具较高的Na2O/K2O比值为1.72~2.29,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10,P2O5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具Ⅰ型花岗岩特征.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较弱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富集Rb、Ba、Th、U、K等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元素.锆石εHf(t)值为5.52~10.7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0.75~1.09 Ga,其源岩可能主要是0.75~1.09 Ga的新生地壳(基性岩).结合区域构造背景,野马泉二长花岗岩体可能形成于同碰撞-后碰撞环境,为造山带根部基性岩石部分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3.
对东昆仑造山带五龙沟地区的猴头沟二长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分析测试和研究工作。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猴头沟二长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419.0±1.9)Ma,属于晚志留世。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猴头沟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的A2型花岗岩,富SiO2、K2O、Y(>33×10-6)和Yb,贫Al2O3和Sr(<100×10-6),具有强烈的负铕异常;Rb、Th、U、La、Ce、Nd相对富集,Nb、Ta、Ba、Sr、P、Ti亏损。锆石的Hf同位素研究表明,其εHf(t)值为0.2~5.1,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066~1371 Ma,由此推测花岗岩源区来自中元古代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微量元素及其特征比值的构造判别图解表明,猴头沟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早古生代晚志留世东昆仑造山旋回的造山后伸展阶段。据此认为,原特提斯洋在东昆仑地区的最晚闭合时限应该不晚于晚志留世末期(~419 Ma),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早泥盆世。  相似文献   

4.
北阿尔金西段出露大量中酸性侵入岩,为探讨西段地区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形成环境以及北阿尔金地区岩浆活动特点,本文选取北阿尔金西段的正长花岗岩体和闪长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长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为495.7~502.0Ma,铝饱和指数A/CNK为0.86~1.09小于1.1,P_2O_5与SiO_2含量呈负相关,具I型花岗岩特征。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富集Rb、Ba、Th、U、K等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元素。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暗示其源区物质成分不均一,源岩主要为0.95~1.4Ga的新生地壳(变中基性岩),并有1.42~1.83Ga的古老地壳物质的参与。闪长岩体的侵位时代为497.1±3Ma,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较弱的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Ba、Th、U、K等元素,而亏损Nb、Ta、P、Ti。锆石εHf(t)值为-1.61~+2.16,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34~1.56Ga,暗示其源岩可能主要为新生地壳,并有古老地壳物质参与成岩。北阿尔金西段正长花岗岩、闪长岩均形成于早古生代,具弧型花岗岩特点,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其形成可能与北阿尔金洋壳俯冲有关,产于陆弧环境。  相似文献   

5.
出露于阿尔金造山带帕夏拉依档沟一带的正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55.1±3.6Ma,属中―晚奥陶世。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主量元素具有富硅、富铝、富钾,低钛、贫钙、贫镁的特点,为强过铝质花岗岩系列,具高钾钙碱性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有右倾型特征和明显的负Eu异常,与典型壳源花岗岩配分曲线一致。Ba、Sr、Ti等具负异常,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正异常,显示S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原岩判别图解,推断其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变泥质沉积岩类。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正长花岗岩形成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换的构造环境,属后碰撞花岗岩类,表明在中―晚奥陶世阿中地块和柴达木地块已由挤压碰撞阶段转为伸展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6.
北山地区岩浆活动丰富,前红泉二长花岗岩体位于帐房山蛇绿岩混杂岩带南侧。为探讨甘肃北山南带三叠纪的构造演化特征,对该岩体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前红泉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38.8±1.1)Ma,表明其结晶年龄为中三叠世;该岩体为准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主量元素具有富硅(w(SiO2)=74.13%~76.53%)、富碱(w(Na2O+K2O)=7.21%~8.27%)、富铝(w(Al2O3)=12.92%~14.28%)的特征;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中高场强元素Ba, Sr, Ti, P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 K和强不相容元素Th, U明显富集,与I型花岗岩的特点相一致。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甘肃北山南带三叠纪处于后碰撞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前红泉二长花岗岩即是该背景下的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康磊  刘良  曹玉亭  王超  杨文强  朱小辉 《地质通报》2011,30(7):1066-1076
出露于阿尔金构造带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西段的红柳沟钾长花岗岩, SiO2>69.0%, Al2O3>13.0%,(K2O+Na2O)>7.0%, K2O/Na2O>1, A/CNK介于1.04~1.08之间, 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弱过铝质岩石。该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REE偏低(128.47×10-6~150.67×10-6), Eu负异常中等(δEu=0.59~0.67), LREE相对富集, 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 其Nb/Ta、Zr/Hf比值接近上地壳, 锆石具有负的εHf(t)值(-7.13~-5.12),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1786~1912Ma, 反映其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源岩判别图解和Al2O3/TiO2<100指示其为中上地壳变质砂屑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00.3Ma±1.2Ma, 结合锆石CL图像具有岩浆环带特征和Th/U>0.4, 推断该年龄为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综合区域地质背景, 认为该岩石形成于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陆缘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8.
康磊  刘良  曹玉亭  王超    杨文强  朱小辉 《地质通报》2011,30(07):1066-1076
出露于阿尔金构造带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西段的红柳沟钾长花岗岩, SiO2>69.0%, Al2O3>13.0%,(K2O+Na2O)>7.0%, K2O/Na2O>1, A/CNK介于1.04~1.08之间, 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弱过铝质岩石。该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REE偏低(128.47×10-6~150.67×10-6), Eu负异常中等(δEu=0.59~0.67), LREE相对富集, 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 其Nb/Ta、Zr/Hf比值接近上地壳, 锆石具有负的εHf(t)值(-7.13~-5.12),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1786~1912Ma, 反映其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源岩判别图解和Al2O3/TiO2<100指示其为中上地壳变质砂屑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00.3Ma±1.2Ma, 结合锆石CL图像具有岩浆环带特征和Th/U>0.4, 推断该年龄为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综合区域地质背景, 认为该岩石形成于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陆缘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广东三岗山二长花岗岩体的形成年代及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岩体进行了 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及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96.2±1.3)Ma和(99.5±1.2)Ma,为晚白垩世.二者均具有富硅、K>Na、准铝质-弱过铝质、低钙、低镁、较贫铁等特征;二者均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强烈亏损元素Ba、Sr、Ti、P,略有亏损Nb;二者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中等,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稀土总量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稀土配分曲线总体呈较陡的右倾式"V"型,具有中等-弱的负Eu异常(δEu为0.64~0.77).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者均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Ⅰ型花岗岩,为壳幔混合成因.构造图解反映三岗山岩体形成于火山弧花岗岩环境,推断其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弧岩浆作用有关,该岩体可能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后缘拉张导致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北阿尔金蛇绿混杂岩带中斜长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北阿尔金蛇绿混杂岩带恰什坎萨依剖面南端的斜长花岗岩,呈不规则脉状和透镜状产出于蚀变辉绿岩之中。该斜长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含量(70.42%~78.29%),Al2O3含量低(9.51%~11.75%),高Na2O低K2O,K2O/Na2O=0.02~0.09,属于低钾准铝质岩石;其∑REE偏低(80.15×10-6~104.1×10-6),具中等Eu异常(δEu=0.68~0.73)以及轻稀土轻微富集的特点,微量元素显示相对富集Th、U而亏损Nb、Ta、Ti的特征。以上特征与产于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的基本特征相符合。蚀变辉绿岩主量元素显示低SiO2、Al2O3、K2O、TiO2,高CaO、Na2O以及富集Th、U、La、Ce,相对亏损Nb、P、Ti的特征,部分蚀变辉绿岩样品SiO2、Na2O含量的升高应与岩石遭受海水蚀变有关。稀土元素显示弱的Eu异常(δEu=0.86~0.94)以及轻稀土轻微富集的特点。蚀变辉绿岩Mg#=51.3~54.8,Ti/V=11~22,La/Nb=1.67~2.07,Zr/Nb=10.3~27.1的特点与区内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应为区内蛇绿岩的组成部分。斜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18.5±4.1Ma,Hf同位素εHf(t)=4.25~9.90。在La-SiO2及TiO2-SiO2图解上,斜长花岗岩均显示部分熔融成因,结合岩石非常低Sr高Yb的特点,认为其应形成于洋壳在运移过程中发生的部分熔融。全岩Sr、Nd、Pb同位素显示蛇绿岩源区具有EMII型富集地幔特征,与前人对区内洋中脊型玄武岩的同位素研究具有一致性,而洋壳源区富集地幔特征暗示此时的洋壳形成于洋盆裂解的早期。结合以上资料分析,本次研究的斜长花岗岩和蚀变辉绿岩可能形成于北阿尔金有限洋盆裂解的早期,形成时代为518.5±4.1Ma。  相似文献   

11.
北天山增生杂岩带是北天山洋最终闭合的产物,对其中的地质体进行详细研究是揭示北天山洋演化过程的关键。北天山增生杂岩带内存在一些花岗质侵入体,然而目前为止,对这些岩体的形成时代及成因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对北天山西段的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进行了锆石U- 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Lu- Hf同位素分析,并探讨其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主要岩石类型均为二长花岗岩,锆石U- Pb年龄分别为303 Ma和298 Ma,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侵入体。两个岩体的锆石均具有非常高的εHf(t)值,分别为9. 7~12. 1(平均为11. 2)和12. 1~15. 0(平均为13. 2),相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96~547 Ma和541~357 Ma,表明其源区为新生的地壳物质。两个岩体的样品均具有高硅、富碱、富钾特征,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其较高的CaO/Na2O比值(>0. 3)和Al2O3/(MgO+FeOT)mol值暗示其可能源于变质杂砂岩的部分熔融,北天山增生楔中的复理石砂岩为可能的源区岩石。结合区域资料,本文认为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形成于同碰撞向后碰撞转换阶段,限定了北天山洋在晚石炭世末闭合。  相似文献   

12.
张春宇  赵越  刘金  代昆  郑策 《地质学报》2019,93(3):712-723
柴达木盆地北缘牦牛山组为一套由砂砾岩组成的陆相紫红色粗碎屑沉积岩,其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两个剖面牦牛山组的沉积特征、古水流、砾石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砂质充填物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测年分析。结果表明,牦牛山组发育冲击扇沉积,古流向主要为自北西至南东和自南东至北西两个方向。两个剖面砾石成分差异显著,城墙沟剖面砾石成分以碳酸盐岩为主,而旺尕秀剖面砾石成分则较为复杂。砂质充填物中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分为3个组:360~560Ma、890~1050Ma和2200~2500Ma。它们代表本区3次构造事件,包括早古生代柴达木盆地北缘由洋-陆至陆-陆的碰撞过程,新元古代Grenville造山事件及新太古代陆壳的增长。其中最小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365±3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古生物等资料,表明牦牛山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本区早古生代第三期和第四期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龄与本文最年轻的一组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这两期岩体发生了快速抬升剥蚀。结合前人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在牦牛山组沉积期处于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13.
南阿尔金花岗岩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及岩石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将南阿尔金花岗岩划分为5期,第1期花岗岩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属性,时代460 Ma;第2期花岗岩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也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时代为435~450 Ma;第3期花岗岩组合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属性,时代为385~411 Ma;第4期花岗岩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时代为343~352 Ma,具有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第5期花岗岩组合为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时代为265 Ma。各期花岗岩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ε_(Hf)(t)值大多数为正值,少数继承性锆石为负值,反映了它们的源岩以新生地壳为主,同时,也混有少量的古大陆壳的成分。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我们认为第1期(465~469 Ma)花岗岩浆活动可能与洋壳的俯冲作用有关;第2期(435~450 Ma)岩浆活动可能是碰撞后环境;第3期(404~411 Ma)岩浆活动可能与板块碰撞后造山带块体均衡调整、伸展有关,第4期(343~352 Ma)、第5期(265 Ma)岩浆活动可能与造山带深部块体的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冈底斯中段曲水县西南方向卡热乡一带出露的辉长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的系统测定,据此讨论岩石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该辉长岩主要由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组成,辉长岩具有低硅、贫碱、富铝,中等富集轻稀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岛弧和大陆边缘地区产出的高铝玄武岩化学组成十分相似,表明辉长岩原生岩浆为被俯冲改造的岩石圈幔源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受到了上地壳物质的混染。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49.01±0.51Ma(MSWD=0.41),指示岩体形成时代为始新世。卡热辉长岩具有显著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值均为正值,分布在+10.88~+13.71之间,综合分析表明卡热辉长质侵入体可能为近期遭受俯冲板片析出流体交代作用的亏损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该岩体在冈底斯南缘的始新世期间存在着强烈的岩浆底侵和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才来  雷敏  吴迪  张昕  陈红杰  李天啸 《地质学报》2016,90(9):2276-2315
南阿尔金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西部的且末县南依干村花岗岩体年龄分别为352’4Ma、349’2Ma、343’3Ma,东部的白干湖村北花岗岩体的年龄分别为447’4Ma、444’5Ma、448’2Ma,茫崖镇西花岗岩为444’6Ma、435’4Ma,阿克提山花岗岩为265’2M,柴水沟花岗岩为406’5Ma,常春沟石英闪长岩为469’3Ma,茫崖镇北花岗岩为462’8Ma。根据花岗岩的定年结果,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将南阿尔金花岗岩类划分出为五期:第1期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Ⅰ型花岗岩的属性,时代460Ma;第2期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具有S型号花岗岩的特征,时代为435~450Ma;第3期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属性,时代为404~411Ma;第4期花岗岩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时代为343~352Ma,具有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第5期花岗岩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具有Ⅰ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时代为265Ma。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我们认为第1期(465~469Ma)花岗岩浆活动可能与洋壳的俯冲作用有关;第2期(435~450Ma)岩浆活动可能属碰撞后岩浆活动;第3期(404~411Ma)岩浆活动可能与板块碰撞后造山带块体均衡调整有关,第4期(343~352Ma)岩浆活动可能与特提斯构造活动有关,第5期(265Ma)岩浆活动可能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徐楠  吴才来  郑坤  高栋 《地质学报》2020,94(5):1431-1449
南阿尔金造山带位于柴达木盆地和祁连-昆仑造山带之间,是一条重要的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带,带中分布的大量早古生代花岗岩蕴含着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茫崖A型碱长花岗岩对限定南阿尔金进入造山后伸展环境的时限以及壳幔相互作用具有指示意义,然而该岩体的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和形成的构造环境缺乏详细研究。因此,本文利用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 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对碱长花岗岩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探讨岩浆活动对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响应。碱长花岗岩显示高硅、富铁、富碱、贫钙和镁的特点,并强烈亏损Ba、Sr、P、Eu和Ti,属于A2型花岗岩;岩体的结晶年龄为403~424Ma,是中—新元古代新生地壳(新生长英质物质或钙碱性花岗岩类)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源区可能存在少量富Ca斜长石残留相;南阿尔金造山带在424Ma之后进入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不同块体之间的均衡调整导致深部幔源物质持续上涌,造成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了这一期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7.
传统认为志留系巴龙贡噶尔组广泛分布于南祁连地区,近年来在其中解体出了新元古代拐杖山岩群,对其开展锆石年龄研究对了解该地层的沉积时代、物源性质以及与邻近板块的亲缘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党河南山地区拐杖山组岩群中的黑云斜长石英片岩和石英片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并讨论其地质意义。实验结果表明:由下及上碎屑锆石样品的U-Pb测年的最大沉积年龄分别为-794Ma、-746Ma和-713Ma,表明该变质地层至少沉积于-794Ma之后,在-740Ma时期伴有火山活动,并且部分地层可能沉积于-713Ma以后,时代应划归为新元古代。样品碎屑锆石以867-700Ma年龄区间最为集中,表明全吉地块与中祁连地块的基底岩系可能作为源区为拐杖山岩群提供了碎屑物质,同时响应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通过与全吉地块、中祁连地块、柴达木地块、华北板块、澳大利亚板块以及扬子板块的碎屑锆石频谱对比,南祁连地区与其周缘地块以及扬子板块在元古宙时期显示了较好的亲缘关系,但其物源主要来自全吉地块与中祁连地块,而与扬子地块关联较小。  相似文献   

18.
德河黑云母二长花岗片麻岩体侵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内,遭受了强烈的变形作用改造,具有典型S型花岗岩的矿物组成特征。TIMS和SHRIMP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分别为(964.4±5.2)Ma和(943±18)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鉴于SHRIMP法锆石微区测年具有更好的代表性,建议以(943±18)Ma代表德河黑云母二长花岗片麻岩的侵位时代。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新疆阿尔金拉配泉组研究程度较低,其沉积时代及构造成因仍存在疑问。以拉配泉组流纹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年代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拉配泉组二段流纹岩年龄为497±2.0 Ma、三段流纹岩年龄为483.4±1.9 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样品具有富硅(70.07%~78.55%)、低镁(0.32%~0.58%)、低Mg#(24~30)等特征。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呈现富集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La/Yb)N=10.23~12.73,负Eu异常明显(δEu=0.10~0.19);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样品明显富集La、Nd、Zr、Ce、Sm、U、Th、Hf等,相对亏损Sr、Nb、Ti等。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厘定拉配泉组沉积时代为晚寒武世—早奥陶世。二段流纹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可能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构造环境为北阿尔金洋回转引起的弧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