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桂东盛夏异常高温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桂东出现了历年少有的持续性晴热高温天气,高温天气与大气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度、稳定控制等因素有关,大气环流的异常导致高压带停滞不动是一个直接影响高温天气出现的重要因素,做好副热带高压位置的预测是做好高温天气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003年桂东出现了历年少有的持续性晴热高温天气,高温天气与大气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度、稳定控制等因素有关,大气环流的异常导致高压带停滞不动是一个直接影响高温天气出现的重要因素,做好副热带高压位置的预测是做好高温天气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2000年盛夏广西两次高温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广西2000年7月下旬和8月中旬前期2次高温过程的环流形势分析表明,副热带高压维持在华南上空和地面西南热低压发展是这2次高温形成并维持的原因,东海有台风北上对环流形势的稳定、高温的维持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8年粤西盛夏异常高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7月,粤西出现持续性的异常高温天气,湛江、雷州、徐闻>35℃高温的持续天数长达10—18天。其中雷州市从7月14日起,持续13天最高气温>35℃;从18日起,持续6天>37℃;21~22日达38.5℃。气温之高,时间之长,创历史记录(表1)。高温使粤西出现严重夏旱,火灾频发(雷州市16~20日5天内,连续发生三宗大火,烧毁民房479间,伤28人,直接经济损失150多万元),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气候背景、环流形势以及地形效应等,分析了1998年粤西盛夏异常高温的成因。表1雷州市7月高温情况℃1气候背景1.1全球气候持续偏暖1997和199…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2000年秋季连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引 言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 ,甘肃省自 80年代中期以来秋季大多数月份气温持续偏高 ,降水偏少。而 2 0 0 0年秋季( 9~ 1 0月 )连阴雨天气较多 ,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利用甘肃省 80个气象站和西北地区 85个气象站 9~ 1 0月的日降水量 ,对秋季连阴雨出现的时段、范围、形成原因、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对政府提供决策服务及短期气候预测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1 连阴雨标准和时段1 .1 连阴雨标准将 9~ 1 0月连续阴雨≥ 5d ,过程降水总量≥ 1 5mm (允许其中一天微量或无降水 ) ,日平均总云量≥ 8成 ,同时满足以上条件者 … 相似文献
7.
广州盛夏高温频数异常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运用EOF、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州市1951-2004年高温频数的基本气候特征,并探讨了盛夏(7 -8月)高温频数异常与同期65-150°E,10-70°N范围内500 hPa高度场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4年来广州年平均出现高温次数为8.7日;5-9月都有高温出现,其中7、8月是高温的频发期;(2)广州市高温频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中1980年代以来高温频数明显增加;(3)广州市盛夏高温频数在1980年代以来的异常增多是与同期我国西北部-蒙古-贝加尔湖及附近地区西风带活动减弱、中低纬副热带高压强度加强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1951年以来苏州高温变化趋势和高温期的环流特征,发现高温的年际差异很大,表现出明显的气候振荡和突变。高温主要出现在7、8月,持续高温集中在出梅后到8月上旬;出现高温和持续高温的关键是副热带高压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9.
10.
山东夏季高温异常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1-2003年山东省夏季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山东夏季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以及高温异常的年代际振荡。得出:60—80年代,山东省各地夏季高温呈减少趋势,极端高温降低,90年代后有所回升,东部半岛地区回升明显;异常多高温年主要出现在50—60年代,异常少高温年集中在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至今开始转为多高温时期;60年代末70年代初,山东夏季高温发生了一次显著的跃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盛夏湖南持续高温干旱及同期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湖南省97个台站降水、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8月湖南持续高温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同期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高温时段从8月中旬初开始一直持续到下旬后期,其中8月中旬到下旬高温范围和持续时间大部分地区为1959年以来最严重的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湖南地区在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是引起持续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从南海到湖南地区存在经向水汽输送的负异常中心,这种水汽输送形势有利于持续高温干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对宜昌市2003年持续高温天气引发的明灾、暗灾进行了统计和阐述,对持续高温天气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宜昌市2003年的高温分布变化提出了今后在高温预报中若干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夏季极端高温异常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REOF、9点二项式平滑滤波、累计距平、合成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夏季极端高温的年代际变化、异常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特征、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山东省夏季极端高温大部分地区是降低的,80年代降到最低,90年代有所回升,且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一次由高向低的转折性变化;容易出现异常的区域为鲁西北、鲁西南、鲁南的临沂地区和山东半岛地区中部;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主要为负相关关系,前期为暖(冷)水期时,极端高温偏低(偏高),高温日数减少(增多)。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1978年上海的盛夏期(7月12日—8月25日)少雨,总雨量仅68. 0毫米,比常年偏少105.1毫米,而温度则比常年偏高0.7℃,后季稻亩产量高达732斤。1980年上海盛夏多雨,总雨量高达478.5毫米(仅次于1941年),比常年多305.4毫米,温度偏低-1.6℃,后季稻亩产只有362斤,比1978年少370斤。1978和1980年盛夏期的气候实况表明,上海后季稻产量的高低和盛夏期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因盛夏季温度高低与降水多寡呈反相关,故后季稻的产量与盛夏期降水多寡有关。因此,了解上海盛夏期异常降水年出现的特点,对于探讨上海农业的“稳产高产”和耕作制度的改革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0-2016年甘肃省81个测站的逐日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发生在甘肃省的高温天气基本特征及高温期间异常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2016年夏季高温日数甘肃东部地区大部分站点比气候平均值多5天左右;尤其是7月底至8月下旬的高温天气过程,不论是高温天气强度,还是高温天气范围,均为历史罕见。(2)高温发生期间,南亚高压中心较同期偏北5~10个纬距,且中心略向东偏移,造成冷空气不易南下;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覆盖面积明显扩大,急流核的位置偏北3~5个纬距,急流中心区向东明显移动,且分布形态由纬向型转为经向型,对高温天气的发展维持有重要作用。(3)受南亚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影响,大陆暖高压异常强大稳定,同时,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出现天数达10天以上,抑制西风带槽脊系统的东移,甘肃境内难以形成有效的降温降水天气。(4)甘肃境内水汽含量虽较往年偏多约20%,尤其是甘肃西部地区,但水汽辐散偏强,不易形成降水;此外,下沉气流异常偏强,高层空气下沉增温,有利于高温天气的发展与维持。 相似文献
17.
18.
四川省2006年盛夏罕见高温干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盛夏,四川省盆地区发生严重的高温干旱,本文利用实时和历史资料对该区域、该时段的气候特点作了综合分析。盛夏异常高温出现时间早,高温日数持续时间长,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8月中旬为全盆地高温最严重时段,广安市出现全省高温中心。9月1日,华蓥山市的日最高气温再创新高,达43·6℃,为全省最高值。盛夏盆地降水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小值,旱区连续无降雨日数显著偏多,南充、广安、遂宁是省高温干旱最严重地区。通过对四川盆地16个测站46年(1961年~2006年)7~8月平均气温资料和46年7~8月盆地100多站平均降水量资料进行Mann-Kenall统计方法分析,盆地7~8气温,20世纪70年代属于高温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下降属于低温阶段,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但上升幅度慢于盆地秋季和冬季气温,2006年夏季处于上升期内。对盆地7月平均降水量进行分析判断,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属于峰值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缓慢下降,2006年处于低谷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3年柳州区域(柳州市和来宾市)盛夏高温(日最高气温≥35℃,下文同)天气的特点和天气气候分析,归纳出柳州区域高温天气预报的模型,以期对高温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2006年盛夏罕见高温干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盛夏,四川省盆地区发生严重的高温干旱,本文利用实时和历史资料对该区域、该时段的气候特点作了综合分析.盛夏异常高温出现时间早,高温日数持续时间长,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8月中旬为全盆地高温最严重时段,广安市出现全省高温中心.9月1日,华蓥山市的日最高气温再创新高,达43.6℃,为全省最高值.盛夏盆地降水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小值,旱区连续无降雨日数显著偏多,南充、广安、遂宁是省高温干旱最严重地区.通过对四川盆地16个测站46年(1961年~2006年)7~8月平均气温资料和46年7~8月盆地100多站平均降水量资料进行Mann-Kenall统计方法分析,盆地7~8气温,20世纪70年代属于高温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下降属于低温阶段,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但上升幅度慢于盆地秋季和冬季气温,2006年夏季处于上升期内.对盆地7月平均降水量进行分析判断,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属于峰值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缓慢下降,2006年处于低谷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