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六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将于2000年9月25—29日在意大利名城威尼斯南部120km的滨海历史古城拉维那(Ravenna)召开。近日笔者收到该会议科学顾问委员会首席委员,美国地调局James W.Borchers教授寄来的会议一号通知,现择要编译如下: 本次会议旨在回顾近年来地面沉降进展情况,提出新的研究思路,交流经验,探讨自然资源开发及缓解由此引发的消极影响的协调。会议议  相似文献   

2.
第八届国际水资源计算方法学术会议,于1990年6月11~15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21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湖南省水文总站刘东润工程师应邀与会,并宣读了由刘东润、雷激、宁迈进合写的“线性扰动模型在洞庭湖水网区的应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们的统计,1986年召开的有关微束分析的国际和大区学术交流会议不下10个,其中重要的大型会议至少有四个。这就是:(1)在加拿大伦敦、西安大略大学召开的“第11届国际X-射线光学及显微分析会议”(ICXOM);(2)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比开克城召开的美国微束分析学会  相似文献   

4.
由著名古生物学家、学部委员、我院杨遵仪教授领导的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03项目,即“东特提斯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及其过渡期地质事件”(1984——1987).先后在北京(1984)、莫斯科(1984)、美国俄亥俄州(1985)及意大利的布里西亚(1986)召开过工作会议和学术讨论会.它是国际地科联领导下的一个很活跃的项目.今年9月5日—20日又在我国召开了国际总结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苏联、西班牙、意大利、荷兰,丹麦、波兰、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泰国的代表及国内十多个单位的代表.9月5日—7日在北京地质教育中心、武汉地质学院北京  相似文献   

5.
简讯     
殷建华教授在意大利都灵荣获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方法与进展协会2005年度杰出贡献奖2005年6月19~24日,第11届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方法与进展协会国际会议(11th Conference of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Geomechanics–IACMAG)在意大利历史名城都灵(Turin)隆重召开,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殷建华教授荣获“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方法与进展协会”(IACMAG)2005年度地区杰出贡献奖。该协会的主席德赛教授(Professor CS Desai)和第11届国际会议主席巴拉教授(Professor G Barla)向殷建华教授颁发了…  相似文献   

6.
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于1985年9月16日至21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卡塔尼亚联合召开了“钾质火山作用—埃特纳火山”及有关问题的科学讨论会。来自世界26个国家的正式代表约2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涉及内容广泛,学术气氛异常活跃,会前、会后分别安排了长达15天的野外地质旅行。现按会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矿物学协会第16届大会将于1994年9月4—8日在意大利比萨召开。会议将在意大利矿物岩石学协会Societa Italiana di Mineralogia e Petrologia(SIMP)、(意大利)全国学术研究理事会Consiglio Nazionale delle Ricerche(CNR)与欧洲矿物学联合会European Mineralogical Union(EMU)赞助之下,由SIMP主办。  相似文献   

8.
第六届国际地面沉降会议于2000年9月24~29日在意大利拉维那市(Ravenna)召开.与会代表共145人,来自20多个国家.会议出版的论文集分两卷,含68篇.论文按内容分成地质问题、抽吸流体、提取固体、措施和决策制定、测量和监测、以及理论和模型等6大部分.东道主意大利的代表79人,论文篇数达24篇.中国代表共6人出席,其中包括2名台湾同胞,有4篇论文刊登于论文集,其中1篇在大会发言,3篇在展厅张贴(台湾1篇).会议期间还对意大利波河三角洲的地面沉降现象进行了实地考察.闭幕式上会议主席宣布下一届国际地面沉降会议有可能在中国上海举行,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9.
刘再华 《中国岩溶》2004,23(3):238-238,246
水岩相互作用,简称WRI,它是英文Water—Rock Interaction的缩写。自1974年在捷克召开第一届国际水岩相互作用会议至今已整整30年。国际水岩相互作用会议每3年举办一次,第二至第十届分别在法国(1977)、加拿大(1980)、日本(1983)、冰岛(1986)、英国(1989)、美国(1992)、俄罗斯(1995)、新西兰(1998)和意大利(2001)举行。此次,在美国召开的是第十一届国际水岩相互作用会议。  相似文献   

10.
<正>康普拉蒂先生(Giuseppe Gambolati),博士、教授,任职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是国际知名的地面沉降研究专家,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地面沉降模拟预测方面学术造诣深厚,成果丰硕,享有盛誉。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面沉降工作组副主席。Gambolati先生1968年以优异成绩获都灵工业大学力学工程博士学位,后在都灵大学应用力学系任助理教授,1969年起在威尼斯IBM科学中心从事威尼斯地面沉降数学模型研发。1980  相似文献   

11.
1985年7月28日至8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城召开了国际第8届粘土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37个国家共469名,我国被邀请参加会议的有地矿部、科学院及冶金部系统的5名代表.这是我国第二次参加国际粘土学术会议.上届是1981年在意大利召开的.本届会议的筹备委员会由美国粘土协会等单位的11人组成,J·B·Hayes博士任主席.会议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会议收到的论文并经挑选编入《国际第8届粘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的共273篇.这些论文在会议期间有的进行了大会宣讲,有的在小组会上宣读,有的在展览厅展览,有的进行了个别交换.内容涉及到粘土  相似文献   

12.
林宝玉 《地质论评》1979,25(2):94,75
1979年3月30日至4月11日在英国威尔士州首府加的夫城(Cardiff)由国际地科联(IUGS)地层委员会志留纪地层分会和奥陶—志留系界线工作组联合召开了英国志留系野外现场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12个国家的24名代表。他们均是这两个组织的委员或通讯委员。以穆恩之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地理联合会亚太区域会议于1990年8月13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这是该联合会第一次委托中国地理学会在我国举办的国际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六大洲、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工作者共1017人。其中亚洲788人、欧洲125人、北美洲74人、大洋洲15人、拉丁美洲7人、非洲3人。较大的代表团来自美国(45人)、南朝鲜(44人)、日本(31人)、法国(18人)、意大利(17人)、西德(16人)、加拿大(16人)、苏联(13人)、澳大利亚(10人)等。中国代表664人,占代表总数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0月9—24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和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五届SHRIMP国际工作会议暨高分辨二次离子质谱(HR-SIMS)及LA-ICP-MS地质年代学进展及其地质应用国际研讨会(包括‘锆石年代学讲座’)和会后野外地质考察分别在北京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巴西、德国、俄罗斯、法国、古巴、韩国、加拿大、美国、挪威、瑞士、日本、西班牙、印度、意大利共17个国家的百余名代表(其中境外代表40余名)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5.
第16届国际矿物学大会由意大利矿物学岩石学会(SIMP)、国家研究院(CNR)和欧洲矿物学联合会(EMU)主办SIMP组织。 会议学术活动有五个(大约每天一个)全体大会特邀讲演,以及分组学术讨论会和论文展示。学术项目内容将集中在所有矿物学领域,如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及应用矿物学的现代研究方面,重点是:  相似文献   

16.
第十六届国际矿物大会概况1会议简况第十六届国际矿物大会于1994年9月4~69日在意大利比萨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奥地利、西班牙等30多个国家的代表近千人。大会主席:谢先德(中国),第...  相似文献   

17.
由国际科学和高技术中心(ICS)、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发起的“地中海气旋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5月18~22日在意大利的德里亚斯特市(Trieste)召开。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共47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地中海气旋作为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已召开了两届学术讨论会,本届为第三届。会议共收到了论文40余篇,其中有30余篇在大会上宣读,北京气象学院院长丑纪范教授和国家气象中心徐传玉代表中国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做了题为“地形对冬季地中海气旋的发展影响的数值模拟”、“东亚气旋和地中海气旋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等三篇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会议围绕发生在地中海区域的气旋,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地讨论:  相似文献   

18.
张美良 《中国岩溶》2003,22(2):161-162
20 0 3年 5月 11- 18日 ,在法国南部地中海岸蒙彼利埃(Montpellier)市举行了第三届岩溶记录 -气候变化的国际研讨会。第一届国际研讨会 ,于 1996年在挪威卑尔根 (Bergen)市举行 ,李彬博士参加了这届研讨会。第二届国际研讨会 ,于2 0 0 0年在波兰克拉科夫 (Krakow)市召开。出席第三届会议的有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波兰、以色列、新西兰等 2 5个国家 ,出席会议的专家和代表达 12 0余人 ,其中有国际著名学者 D.Ford,P.Williams,A.Baker,D.Genty,S.E.L auriten和 B.Onac等人。会议共提交论文摘要 10 0余篇 (其…  相似文献   

19.
第四届国际榴辉岩会议(Fourth International Eclogite Conference)于1993年9月6日~10日在意大利科林萨(Consenza)举行。与会者有来自英、法、美、德、意、日、俄、西班牙、希腊、南非、波兰、挪威、瑞士、荷兰、中国等近二十个国家的160余名地质工作者。我国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刘若新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翟明国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曹荣龙也参加了会议。大会宣读论文58篇,墙展22个,会议展示了当前榴辉岩及有关岩石、高压变质作用和大陆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和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联合主办的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和展览会于1989年 8月 22日-26日在新落成的北京图书馆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苏联、匈牙利、日本、新加坡、中国等17个国家和香港地区以及我国台湾省的代表近60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