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云开隆起区剪切带阵列及其与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开隆起区经历了自晋宁期以来的多次塑性-半塑性再造和脆性改造,在其边缘和内部发育了一系列具不同流变学性质的剪切带,构成了有规律的剪切带阵列。按剪切带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流变学属性等,概略划分为韧性剪切带阵列和脆性剪切带阵列,并分析由边缘剪切带系统和内部剪切带系统所组成。较详细地叙述了各剪切带阵列和系统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流变学特征,探讨了剪切带阵列与金矿成矿关系,并结合成矿动力学背景分析,指出云开隆起区  相似文献   

2.
藏北地区砂金矿矿质来源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沉积地层不整合接触带及硅化岩带,具物源近,成矿时代新的特点。班公湖-怒江地缝合线及其两侧的羌塘隆起带和冈底期-念青唐古拉陆块,是区内最有利的砂金成矿区。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几年的带钻区调资料,详细分析、研究了白咀山-迪坎尔地区中生代地层的基本特征、砂体分布及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特点,并对已控制的地浸砂岩型铀矿化特征伤脑筋了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下一步的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4.
华北板内深部构造与区域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认为华北板块的形成经历了早前寒武纪、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由于华北板块自身及周围板块的相对运动,上地幔岩石圈的不均一性等特点,造成了许多板内构造单元,如阴山板缘带、鄂尔多斯稳定硬块,河-淮活动软块、燕山活动硬块、山西过渡地块、鲁皖相对硬块及秦岭板缘带。笔者还划出了6个金及多金属成矿带,郯庐金刚石成矿带及华北西部金刚石远景带。此外,华北地区的地热田皆为新生代大陆裂谷型,计有河淮大型裂隙地热带及汾渭线状裂谷地热带。  相似文献   

5.
谢荣 《广东地质》2002,17(1):19-26
资源卫星镶嵌图能较清晰地反映出区域构造轮廊,吴川-四会韧性剪切带,在卫星图像上密集线性影像呈特征束状波形弯曲,山脊,沟谷及蠕虫状影纹顺带发育,剪切带内岩体和地层都发生了韧性变形,形成了以糜棱岩为中心的动热变质带。糜棱岩化,片理化,碎裂岩化发育,沿断裂带岩性具有强烈揉皱的韧性剪切特征,并发现了大量的多金属矿床,多数矿产与环形影像与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故构造带具有动力再造的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桐柏大别构造带变质演化的岩石学证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柏大别构造带是秦岭造山带的东延部分,经历过多期次不同体制的构造运动,现今的桐柏大别山区是由一系列变质地体拼合而成,地体与地体之间为断层或韧性剪切带所围限各地体有自身变质变形史和PTt轨迹,但却有着碰撞造山带所共有的后造山抬升过程。本文揭示了随县群、红安岩群及大别杂岩中柯石英榴辉石、蓝晶铝直闪石片岩及紫苏石榴黑云母片麻岩的退变质再平衡结构特点。报道了大别山麻粒岩相变质年龄为1699Ma。各类岩石减压退变质再平衡结构,标志着后造山的隆升过程及其对桐柏大别构造带变质演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地震属性、常规/成像测井、取心标定以及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对顺北4号断裂带内部核带结构综合厘定与统计分析,开展走滑断裂断控型储层发育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走滑断裂带核带结构决定了主要储层类型,分段构造样式控制了核带结构及其对应优势缝洞的发育部位。断裂带内部并非“连片”发育均质储集体,在单个断面的控制范围内,角砾带与裂缝带通常呈组系展布,规模储层之间夹持致密的基岩,整体构成簇状发育特征。不同类型分段内部,断面控制的核带结构也有各自的特点。压隆段活动强度大,内部钻井揭示的角砾带和裂缝带从数量和宽度上均具有明显优势,呈现出“多破碎带+多裂缝带”的特征。拉分段核带结构多发育在边界断面附近,内部核带结构欠发育,活动强度仅次于压隆段。平移段活动强度为3类分段中最弱,核带结构规模相对最小,单断面控制的裂缝带个数最少且间距最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动用有效储层以获得更高的单井产能,应根据不同分段类型各自核带结构的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井轨迹,确保尽可能多地钻揭断裂带内部核带结构。结合单井单位压降产能分析表明,储集体规模并非控制单井产能的唯一因素,不同性质分段的储集体连通性可能是控制单井产能的另一个...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古地磁工作的基础上,以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走廊域为主,补充了29个古地磁新数据。本文根据这些资料,初步研究了青藏高原主要地体演化规律,同时对有关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安多—丁青断裂进行了古地磁学分析和论证。根据古地磁数据,极移曲线的特征及综合前述几个缝合带的讨论,编绘了青藏高原地体演化模式图。本文就青藏高原的活动构造及隆升机制等地R问题也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西昆仑库地北构造带两侧地质特征对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藏公路沿线实际观察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着重通过库地北构造带两侧变质岩、岩浆岩及构造古环境特征的对比,以及对构造带中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和形成环境的分析,初步探讨了该构造带的大地构造演化,认为库地北构造带为古昆仑洋盆消减,封闭最终位置,是形成于志留纪的板块聚合碰撞缝合带,代表着早古生代阶段塔里木板块的南部边界,也是控制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和西昆仑山地区区域构造格架的重要构造带。  相似文献   

10.
龙门山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带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龙门山造山带印支末-燕山期花岗岩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在探讨其成因及构造意义的基础上,将龙门山造山带与传统的A型与B型俯冲带的岩浆作用进行了对比,指出龙门山造山带的岩浆作用的不同特点是其区别于传统A型、B型及其他的一些内陆挤压俯冲带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1.
地热井井位确定研究——以豫煤二队院内地热井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龙门地热田地质构造、地下水运动特点及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在地热田内寻找地下热水的富水靶区,并推算了其范围。又以地面调查、地面电法等手段进行了验证,确定了地下热水富水带的具体位置及地热井施工井位,一次成功地打中千米以下地热水的富水区,为地热田内寻找、开发地下热水总结了经验,丰富了深井及地热田找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山东焦家金矿床深部成矿预测与找矿效果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家金矿床是著名的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物化探研究,对深部成矿远景进行预测并布置了钻探工程,大致查明了矿床深部破碎蚀变带地质特征及含矿性;基本探明了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及赋存部位,矿石的类型和结构构造等特征,并合理地圈定了矿体,以深部原生晕建立了深部化探异常模式,指出了深部矿体矿头和近矿指示元素组合特点,从而为深部是否继续开展普查提供了依据。通过钻探工程验证,矿体及构造带的位置与物探结果比较吻合,说明本区物探方法寻找隐伏矿体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东伙房金矿床成矿构造条件及成矿时代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伙房金矿床从空间和时间看,固阳~察右中旗韧脆性变形带控矿是间接的,而其变形带附近有成生联系的破裂带控矿则是直接的。固阳~察右中旗变形带及容矿断裂经历了多期变形历史,具有从韧性~脆性变形的全过程。但同成矿期活动明显地表现为脆性破裂。这种浅层次的破裂系统为金矿热液在由深部向上运移过程中,温压条件的改变和金矿的沉淀提供了适宜的物理条件,控矿断裂显示了张性特点,反映了容矿断裂在成矿期自由度相对较大,处于一种扩张的环境之内。金矿形成于中生代这一特定的构造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孢粉图谱的绘制及孢粉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渤东地区馆陶组植物孢粉在地层上的组合特征及气候演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乔木层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馆陶组早期(孢粉组合带Ⅲ、Ⅳ)——针叶树为主的混交林;馆陶组晚期(孢粉组合带Ⅰ、Ⅱ)——落叶林含有许多亚热带成分.统计发现馆陶组湿生植物明显多于旱生植物,喜热植物明显多于喜温植物,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挑选典型孢粉计算得到S/A、E-T两个参数,详细地刻画了样品点间的气候变化,证明馆陶组气候波动频繁,气候以湿热为主.  相似文献   

15.
高边坡岩体卸荷带划分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边坡卸荷及其卸荷带是西南地区高边坡一种常见的现象,对岩石边坡稳定性及其它岩石工程问题有重要的影响。在分析目前卸荷带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卸荷带的形成机理及地质表现,提出了用裂隙率、张开裂隙率和“隙宽和”3个量化指标进行卸荷带的划分。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裂隙测量,分析结果表明,3个量化指标对卸荷带的强弱有较好的响应关系,作为卸荷带划分的量化指标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进一步,结合卸荷带的地质特点,提出了所研究的具体工程其卸荷带划分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6.
新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基本地质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从矿化岩带、含矿岩体和矿床特点三个层次,概括地阐述了新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生的地质条件、基本特点,成因及矿模式;用归纳对比法,突出地探讨了新疆槽区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射流式液动锤回转冲击孕镶金刚石钻头钻进的实践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刚石本身力学性质、金刚石钻头结构特点及射流式液动锤冲击力特点决定了射流式液动锤带金刚石钻头进行冲击回转钻进是可行的。经射流式液动锤在科学钻探主孔先导孔中的应用实践,证明了由于液动锤冲击动载作用钻头底唇面与岩面微量问隙有规律地变化,改善钻头金刚石颗粒受力状况、碎岩状态,提高钻头金刚石颗粒切入深度,改善胎体磨损状况、钻头冷却,成倍地提高了榴辉岩、片麻岩等坚硬地层中钻进回次进尺、机械钻速及钻头平均寿命。  相似文献   

18.
地学“开合律”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开合律”是地学辩证法基本规律之一。本文概述了它的内容与特点,阐明它在造山带研究中的意义及运用它指导造山带研究的步骤,并根据目前已总结的5种“开”、“合”类型相应地提出了5种造山带类型。  相似文献   

19.
根据动力变质作用的特点,在野外和室内正确鉴别区分郯庐断裂安徽肥东双山一带不同变质等级的动力变质带的矿物组合特点,应用体积亏损-元素得失方程,计算了在应力作用条件下,不同变质带内,不同等级的碳酸盐岩地层的各元素(组分)的得失状况,特别仔细地深入地模拟计算了不同岩性的动力变质岩的构造应力作用下的CO2的释放量和释放机制,从而为探讨和研究动力变质作用下,碳酸盐岩地区岩石生成CO2的过程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据俄罗斯《矿床地质学》2000年第42卷第3期刊登的В.Ч.卡赞斯基等人的文章《额尔康斯克铀矿区形成历史及地质特征》中,在进行区域成矿对比时,把它与东南地洼区赣杭铀矿带进行对比。赣杭铀矿一带呈北东45°~60°方向延伸达600km,宽50~80 km,由40余个矿床组成,在空间上产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地洼区)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东南地洼区)的结合处。从晚元古代开始,该带发育深大断裂,而且其位置随时间而变,从泥盆系中期到三叠纪为活化的地台体制,然后进入地洼体制或者构造岩浆活化体制[1988,陈国达]。侏罗纪在其范围内或周边地区产生火山构造或者喷发中心,充填了酸性或中性火山岩。赣杭铀矿带成为巨型鄂霍次克—楚科奇—闽浙大陆边缘火山带的旁侧分枝,是太平洋矿带的内带和外带的分界线;在白垩纪,赣杭带轴部又被红色沉积碎屑岩充填,它具有陆内裂谷构造的最终形态特点。 谭克仁供稿 2001.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