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海面变化的灰色模型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模型理论,分析了各影响海面变化因素的影响力度,指出影响浙江海面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建立了海面变化的灰色气温模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可根据气温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海面变化趋势。若未来百年全球气温再上升1.5-5.5℃,浙江海面将对应上升24-78cm。灰色模型模拟还显示,未来平均高潮位于上升速率明显大于平均低潮位上升速率,潮差将逐渐增大,在相同平均海面升幅的情况下,未来海面上升对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岸现代海平面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1985年以前和1992年以前两个时段,对我国沿岸25个验潮站近百年来的海平面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计算了两个时段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年速率和平均海面高度,论述了海平面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对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近百年来我国沿岸相对海平面在总体上不但持续上升,而且近年来上升速率普遍加快;根据海平面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变化趋向,预计到下世纪中叶前后,全球性海平面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不大,我国沿岸区域性海乎面平均上升幅度不超过15cm,不同岸段因地壳升降差异性大而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福建沿岸晚更新世末次海侵及其海平面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3个钻孔岩芯的~(14)C测年数据和微体古生物硅藻的分析结果,对福建沿岸晚更新世末次海侵及其海平面的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福建沿岸晚更新。世的末次海侵约发生于44000—22000年B.P.间,海水表现为间歇性侵进形式,其中约在39000—34000年B.P.间曾发生一次海水退却。海平面的升降变化与这种海水入侵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当时的最高海面约出现在30000年B.P.,高度约达—15m。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沿岸冬季水位亚潮波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海北部水位亚潮波动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冬季水位亚潮波动能量以福建南部沿岸最强,广东沿岸仅为台湾海峡南部的一半左右,但二者具有相似的谱特征。各站的功率谱峰均出现在3.2,6.4,3.6和2.3d频带。其中3.2和6.4d波动能量最强。此外,在珠江口附近还有10.7d的较弱谱峰。与东海沿岸冬季情况类似,南海北部沿岸水位波动有很高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冬季我国东南沿海的亚潮波动受某一共同机制的控制。分析还表明水位波动一致地从东北向西南传播,但在不同岸段传播特征有相当差异。  相似文献   

5.
根据广东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口门区17个验潮站资料,分析近40a(1955—1994年)平均相对海平面(RSL)变化特点,表明RSL存在振幅20—40cm的准同步变化和1.5—2.0mm·a-1上升率。广东沿海的RSL长期变化存在30—40a、振幅2—3cm的气候周期。珠江三角洲口门区的RSL变化深受珠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径流量变化1000亿m3,各分流口门的年平均水位相应变化4—6cm。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海面上升对珊瑚礁岛屿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春汀 《海洋科学》2003,27(10):38-41
大洋中的珊瑚礁岛屿包括环礁和台礁岛 ,无论珊瑚礁还是礁上的岛屿全部都是由生物成因物质组成 ,岛屿海拔高度通常在4m以下 ,相当脆弱。环礁是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礁缘组成 ,围绕着一个泻湖 ,礁缘上发育若干小岛屿。岛屿的大洋和泻湖一侧都有平缓的数十米至数百米宽的礁坪。台礁岛四周被平缓的大洋礁坪所环绕 ,岛内没有泻湖或者仅仅有很浅的不发育的泻湖。珊瑚礁岛屿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环礁是远洋捕渔的基地 ,又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因而未来全球海面上升对于珊瑚礁岛屿的影响是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全球变暖引起了海面上升。但究竟上升了多少…  相似文献   

7.
杨达源 《海洋科学》1987,11(3):21-24
作者估计,在未来50—lOO年中,世界海面未必会有几米幅度的上升;未来的海面上升在堆积平原海岸地带,将形成宽厚的砂堤,而不会发生大幅度侵陆的海漫。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南沿岸海面的异常与1982—1983年El NIN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 《海洋与湖沼》1989,20(3):292-296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近海沿岸平均海面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克俊 《海洋与湖沼》1985,16(2):127-137
本文利用渤海、黄海、东海中国沿岸22个验潮站的月平均水位资料,着重分析了周期在两个月以上的振动和月平均海平面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18.61年周期的潮汐振动的振幅在2.5cm左右,位相比较一致(约120°左右);(2)月平均海面的季节变化明显,年变幅度北部大,南部小。最高值和最低值北部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南部出现在秋季和春季;(3)月平均海面以年周期振动为主,其次是半年周期。北部5年周期和南部4个月周期的振动也比较明显;(4)由于静压效应,使北部海平均年变幅度增加13—20cm,而在台湾海峡西岸反而减小11cm;(5)El Nino现象使平均海面出现程度不等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 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海洋数值模式建立渤、黄、东海冬季三维环流动力学区域模型。模型在海-气边界使用包括风应力、气压和热通量的大气驱动, 海洋边界使用西太平洋模式提供的环流和潮位驱动, 综合模拟潮波运动、温度、盐度、环流变化和水位低频波动。 模拟了 2001 年 1 月寒潮过境时黄、 渤海水位低频波动及流场变化, 分析了其对大风过程、 气压、降温的响应, 发现冬季强劲的北风和西北风都可以通过抽吸振荡在渤、 黄海诱发水位的低频波动, 东北风则由于地形影响不能诱发渤、黄海的低频波动。气压和降温只是在波动幅度上有一定的影响。波动发源于渤海和北黄海, 最大波幅可以达到 0.6 m。波动进入南黄海后有沿黄海深槽西侧传播的倾向, 波动幅度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