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85-1986年进行长江ロ渔业资源生物本底调查,作者对渔业试捕中所获鱼类作复殖吸虫检查,先后共四次,解剖鲜鱼497尾,发现吸虫14种(含褶膜吸虫未定种和芽腺吸虫幼虫),其中有2个新种,均属半尾科 Lemuridae (Looss,1899)Luhe,190l。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本文虫体各部分测量一律为mm,卵子为μm。  相似文献   

2.
作者整理1982年在东海海域采集的标本时,发现两种寄生于石首鱼类体内的吸虫,经鉴定为新种,它们分隶于棘体科 Acanthocolpidae Luhe,1909和半尾科 Hemiuridae (Looss,1899)Luhe,1901。本文为新种的描述。虫体各部分测量单位为mm,卵子为μm。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胶州湾鱼类复殖吸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州湾水域的鱼类复殖吸虫,早在30年代秦素美(1933)曾报道过7种;作者自1958年起陆续在该水域进行吸虫标本采集,先后剖检鱼类49种,共529尾,找到吸虫21种,其中4种为新种。本文为新种记述,并附胶州湾吸虫及宿主鱼类名录。 文内测量单位一律为mm,卵子为μm。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三叶寡腺吸虫(半尾科)新属、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纪伟 《海洋与湖沼》1982,13(5):473-476
作者整理1964年在海南岛沿海采集的吸虫标本时,发现一种半尾科Hemiuridae宫腺亚科吸虫的新种,其体形及内部器官与该科已知各属特征迥异,应建立新属,现记述如下: 所有测量一律为毫米,卵子为微米。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囊双科Didymozoidae Poche,1907吸虫为鱼类专性寄生虫之一,其体形多变,寄生部位广泛,侵袭宿主体内与体外各种组织与器官,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外不断有该科的研究报道。我国关于该科的研究,顾昌栋在1965,1983年曾有文章发表,但其中有关东海的种类不多。1975,1976,1979年作者在东海采集鱼类寄生虫,整理后共得囊双科吸虫11种。其中除双枝囊双吸虫Didymosoon biramous Ku et Shen,1965,大眼鲷囊双吸虫Didymozoon priacanthi Ku et Shen,1965;海南合体双吸虫Syncorpozoum hainanensis Ku et Shen,1965鲐囊双吸虫Didymozoon Pneumatophori Gu et Shen,1983和线形线双吸虫Nematobothrium filiforme Yamaguti,1934在我国已作报道外,共发现1新属3新种及3个新记录。本文为新种和新记录描述。测量一律用毫米,卵子用微米。模式(副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园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有关西沙群岛海产鱼类复殖吸虫方面的报道历来很少。1977年春季我们曾在西沙群岛进行海产鱼类吸虫类的采集,现将鉴定整理的一部分标本报告于后,计有10科(叶腺科系我国新记录)、20属、26种,其中有2新属、16个新种,其它已知种亦系地区新记录,多数系宿主新记录。 虫体与器官测量以毫米为单位。 模式标本与副模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自东海的鱼类吸虫标本,经整理鉴定有8种,分隶于后唇科OpistholebetidaeFukui,1929、鳞肉科Lepocreadiidae (Odhner, 1905) Nicoll, 1935和隐殖科Cryptogonimidae (Ward, 1917) Ciurea, 1933,其中5种系新种,3种为我国新记录,分别记述于后。 虫体器官量度均为mm,卵子为μm,虫体各部位与器官测量值见表1。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1980年6—8月,东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东方号”在东海大陆架斜坡及深沟区(水深200—1000米范围)进行资源调查时,采得若干种软骨鱼类标本,经鉴定确认其中有三新种,分别定名为:粗体光尾鲨Apristurus pinguis;东海施氏鳐Springeria donghaiensis;后鳍尖吻银鲛Harriotta opisthoptera,标本均存于本所鱼类标本陈列室。现将其特征分别记述如下。 1.粗体光尾鲨(新种)Apristurus pinguis sp. nov.(图1)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南海浮游桡足类研究的第二部分,使用了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南海进行海洋调查所采得的标本,共报告哲水蚤目31种,其中属于真刺水蚤科Euchaetidae者共2属8种,属于角水蚤科Pontellidae者共5属23种。这些种大多数在我国东海和黄海南部都有分布,在角水蚤科中我们发现了1个新种,这两个科中各有1种为国内初次记录。本文除对新种加以描述之外,对新记录只记一些要点,或与近似种作了一些比较。此外,还有两种真剌水蚤和1种简角水蚤的雄性标本,过去在我国东海和黄海均未采得,而今在南海已经找到,故借此一并加以补充,以资鉴别。最后对这两科桡足类的地理分布作了概括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福建海产鱼类寄生吸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溥钦 《海洋与湖沼》1982,13(2):179-194
近年来,我们在福建沿海各县对鱼寄生虫进行了调查,采得一批海鱼寄生吸虫标本,经分类鉴定有30种,分隶于12科21属,其中有2新属13新种;13种是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下。标本均保存在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11.
刘升发 《热带海洋》1997,16(1):75-79
从大头狗母鱼的消化道内检获细尾属1新种:厦门细尾吸虫,新种,新种与狗母鱼细尾吸虫,1970和带鱼细吸虫,1978相似,但它们可以从虫体大小和虫卵大小以及其他形态特征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倪勇 《海洋与湖沼》1981,12(4):362-364
最近,作者在整理以前从广东和广西沿海采回的鱼类标本时,发现有7尾美塘鳢属Eleotriodes标本,经鉴定认为是一新种,命名为无斑美塘鳢属Eleotriodes immaculatus Ni-sp.nov.其模式标本存于国家水产总局东海水产研究所。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大头狗母鱼Trachinocephalusmyops的消化道内检获细尾属1新种:厦门细尾吸虫,新种Eriepturusxiamenensissp.nov.。新种与狗母色细尾吸虫E.trachinocephaliYamaguti,1970和带鱼细尾吸虫E.trichiuriGuetShen,1978相似,但它们可以从虫体大小和虫卵大小以及其他形态特征相区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采自东海鱼类体内的吸虫五个新种。它们分隶于牛首科Bucephalidae Poche, 1907、壮穴科Fellodistomidae Nicoll, 1913、独睾科Monorchiidae Odhner, 1911和动殖科Zoogonidae Odhner, 1911。虫体及各器官测量单位为mm(卵子为μm)。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采自我国近海的玉蟹科Leucosiidae 两新种:尖齿拳蟹(新种) Philyra acutidens sp.nov. 及假珍珠玉蟹(新种) Leucosia pseudomargaritata sp. nov.。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拳蟹属Philyra及玉蟹属Leucosia系玉蟹科中种类较多的两个属,我们收藏上述两新种的标本数量较多,前一新种产于渤海、黄海及东海北部,后一新种产于南海,尤以北部湾数量较多;它们与亲缘种十分相似,甚至容易造成误定。本文除详细描述新种特征外,还与近似种作了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作者继续整理1977年在西沙群岛采集的鱼类复殖吸虫标本,共得4科19种,其中有7新种。分别描述于后(新种的鉴定见表1)。其它为地区或宿主新纪录(种名见表2)。测量一律用毫米,卵子为微米。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中国近海多毛纲、缨鳃虫目、龙介虫科(石灰虫科)分类区系研究的第二篇报道。本科动物除吴宝铃、陈木(1981、1985)报道5种(含2新种),杨德渐、孙瑞平(1988)报道6种,孙瑞平(1998)报道南沙群岛6种(含1新种), Fiege and Sun(1999)报道海南岛22种,以及孙瑞平、杨德渐(2000)第一篇报道龙介虫科的盘管虫属 Hydroides 28种外,迄今国内尚无系统研究。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收藏的标本进行了研究,现报道龙介虫科的伪柱盖虫属 Pseudovermilia、龙介虫属 Serpula、半龙介虫属 Semiserpula、半柱盖虫属 Semivermilia、旋鰓虫属 Spirobranchus和柱盖虫属 Vermiliopsis共6属23种(2新种,7种为我国首次记录和1个复合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标本馆,其种名录如下(有*者为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8.
申纪伟 《海洋与湖沼》1982,13(3):285-288
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属海龙科Syngnathidae,分布于南海中国近海以及新加坡、东印度群岛等沿岸海区,其体可入药。关于斑海马的吸虫迄今尚无人报道。1969年曾从解剖的2尾斑海马中,找到3种吸虫,经鉴定发现其中有2新种,第3种髭鲷孔腹吸虫Opegaster tamori Yamaguti,1938为中国近海的新记录,分隶于2科,兹记  相似文献   

19.
倪勇  李春生 《海洋与湖沼》1992,23(5):527-532
在1979年7月—1981年11月间,在长江口采集到24尾体长为32—214mm的东方鲀属鱼类标本,经形态特征和解剖比较研究后,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晕环东方纯Takifugu coronoidus Ni et Li nov. sp.。正副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侧鳃科软体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光宇  张玺 《海洋与湖沼》1965,7(3):265-277
据以往报导,我国沿海的侧鳃科(Pleurobranchidae)软体动物只有2属,3种:Pleurobranchaea novaezealandiae Cheeseman, Pleurobranchaea brocki Bergh,var.?,Euselenopa (Euselenops)luniceps(Cuvier),前一种分布在黄、渤、东海,后两种仅分布于南海。 我们根据全国近海调查以及历年来在我国沿海潮间带进行软体动物采集所获得的标本,进行了整理和鉴定,共7种,分隶于2亚科,5属。其中有1新属,2新种,有2种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