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马的繁殖方式很特殊,对其育儿袋的生理和胚胎发育对环境的要求有人曾作过一些研究,但并未对其形态进行描述。T.B.尼科里斯基的《分门鱼类学》一书以及日本学者对日本海马繁殖的观察,均曾提到孵化后的幼鱼情况,然而资料很零星。除此之外,对海马胚胎发育的描述,尚未见有报道。为了对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的胚胎发育的特点有所了解,为海马养殖提供必要的资料,我们对三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的胚胎发育及其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试验。结果如下。 本文所用材料同作者“三斑海马的生殖”一文。 胚胎发育的观察方法是:将交配受卵的雄体隔离饲养,然后,每隔一定时间从育儿袋中取出卵子进行观察;有的卵子在体外培育观察。  相似文献   

2.
三斑海马甲藻病的发现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5年,我们从广东汕头引进三斑海马,在山东日照养殖试验埸试养。 由于三斑海马是热带鱼类,在北方养殖时必须在室内进行越冬。根据日照县的气候情况,每年越冬时间大约有六个月左右。亲海马全年在室内水池中饲养,在试养的过程中,发现卵甲藻病严重地影响海马的繁殖,危及海马的生命。1976年,连云港养殖埸养殖的三斑海马由于甲藻病的危害,使得成体海马全部死  相似文献   

3.
凤螺科包括的种类大多数都是典型的热带性海洋动物区系。它们主要栖息在珊瑚礁环境或泥沙质的浅海,在我国南海诸岛附近海域种类相当丰富,它们中有些体形较大,有许多种肉味鲜美可供食用,有些种珍珠层较厚、色彩鲜艳可供观赏,且又是贝雕工艺的良好材料,是水产部门收购的对象。我国海域内凤螺科的种类。迄今仅有零星记载:缺乏系统的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南海诸岛的海洋生物的生态特点及其动物地理的分布情况,遵照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关于“没有调査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1950年迄今,先后在我国近海进行过多次生物调查,获得了不少标本资料。本报告除根据上述调查材料外,还包括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所采到的底栖动物标本,经整理鉴定共发现25种和亚种,分別隶属于四属和十个亚属,其中有4种在我国沿海为首次记录(目前尚缺台湾省的标本)。这25种和亚种,绝大部分与我国邻近海区分布的种类相似,22种和亚种也分布在日本,20种亦分布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见表1)。这科动物种类暖水性较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仅有少数种类向北可以分布到浙江南部及福建的平潭。 前人零星记载产于我国的种类计有36种,其中有11种我们未采到,其中5种记载产于台湾省,2种除台湾省外其他地区也有分布,4种记载产于中国近海。 除以上11种外Tan(1930)记载我国台湾省尚有S. australis Gray。这个种是大洋洲的地方种,Abbott(1960)已将它列为S. vomer iredalei 的同物异名。Tan的记载可能是其他种之误,我们怀疑可能是S. aratrum的变异 Küster(1845)记载的S. latus Gmelin和Kiener(1843)记载的S.dilatatus Lamarck(not Swainson)都称在中国近海有分布,实际上,后者是前者的同物异名。此种仅分布于西非,在印度太平洋没有分布(Abbott,1960)。Küster和Kiener记载中国和菲律宾的产地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此外,阎敦建(1942)记载的S.maculatus可能是S.mutabilis。根据Abbott(1960)的记载,此种未分布到我国以及邻近海区的日本和菲律宾. 此外,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曾分別在广东省海南岛新村(渔民拖网)和西沙群岛的中建岛采到长笛螺(Tibia fusus Linnaeus)和蝎尾蜘蛛螺[Lambis scorpius( Linnaeus)]。  相似文献   

4.
贻贝(Mytilus edulis L.)是一种冷水性双壳类软体动物,它在我国沿岸分布的南限是胶州湾,但仅见于港内码头及船底上,且数量不多。 1958年青岛市水产局、原青岛市海水养殖场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曾一起自大连和烟台移贻贝苗至青岛试养,次年养殖架上也曾有少量幼苗附着,但未能大量繁殖起来。1971年后胶南县海水养殖试验场及青岛市第二海水养殖场等先后进行数十亩乃至数百亩移苗养殖,附苗量虽有所增长,但直至1974年仍缺乏生产意义。这种情况引起我们的思考:胶州湾贻贝苗源能否大量发展?它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1972年至1973年,我们与烟台地区海水养殖试验场等单位曾对烟台沿岸贻贝苗源进行调查研究,确认当时烟台苗种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附着基不足,其次是亲贝不足,据此试验成功了“废旧草绠采苗法”。之后,随着采苗器材的增加及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烟台芝罘湾已发展成为一个较好的苗场,通常可供万亩以上生产用苗。这个经验对我们开发胶州湾的苗源很有启发。 1975年胶南县在胶州湾大力推广“废旧草绠采苗法”,收割海带后保留废旧海带架两万台采贻贝苗, 1976年进一步扩大贻贝养殖面积,继续留绠采苗。我们在青岛市水产局及胶南县水产局等单位的协助下,于1975年9月及1976年8-9月,对胶州湾内及湾口(青岛前海)留绠采苗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调查资料即为本文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年话海马     
今年(公元2002年),农历是壬午年,为马年。陆地上有马,男女老少皆知;海里也有马,却鲜为人知。海马,顾名思义,似乎是生活在海里高大的马,非也。它是一种硬骨的小型鱼,身高6~20厘米,躯干垂直,腹部突出,尾细而卷曲,吻长呈管状,体无鳞,被棘状突起的环形骨质所包裹,头额高耸,形似马头而得名。海马是个大家族,全球都有分布,尤以热带居多。我国自南至北的近陆浅海,均有它的踪迹,常见的有斑海马、大海马、冠海马、刺海马、日本海马、克氏海马及海马等七种。世界上,最大的属太平洋海马,身高约30厘米,最小的属澳大利亚海马,身高不到3厘米。  相似文献   

6.
《海洋科学集刊》1976,(11):173-184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海参纲中仅少数种可食用,其中,刺参是食用种中最佳的一种。我国河北、辽宁、山东、江苏等省沿海均有分布,但自然资源数量较少,产量较低,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人们对刺参的人工育苗和养殖生产十分重视。 195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河北省海洋水产试验场曾成功地进行过刺参的人工育苗和养殖的研究工作。近年来,特別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蓬勃兴起,刺参的人工育苗和养殖试验取得了很大进展。 我们三结合试验小组就是在这大好形势下成立的,实验点设在长岛县砣矶公社后口大队,于1972年开始工作。四年来,试验逐步深入、扩大,基本上掌握了刺参人工育苗技术和幼参培养方法。人工孵化的幼参,经两周年在池内的试养,性已成熟,并于1975年诱导产卵成功,育出稚参;同时,在产卵后于10月中旬进行了加工干品试验,以摸索养殖生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桡足类是海洋浮游动物中的主要类群,由于它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并且营养价值高,常为许多经济鱼类的重要饵料。无论从渔业海洋学或从海洋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无疑地,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对这一类群进行分类和生态学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南海的浮游桡足类,过去虽有一些零星记载,但尚缺乏系统的调查。国外方面:1883年英国Challenger号调查船,曾在香港东南外海做过2个站的采集,由Brady(1883)记载过1个种;1888年Giesbrecht曾记载过香港的哲水蚤14种;1908年美国Albatross号调查船,曾在同一地区做过6个站的采集,由Wilson(1950)报导过150种,其中哲水蚤占108种;1955-1957年Rose曾报导过越南芽庄近岸浮游生物名录并记载哲水蚤类1个新科、1个新属和3个新种;1957年日本Soya号调查船,在第2航次往南极考察时,途经南海曾做过1个站的采集,由Tanaka(1960)记载过16种,其中哲水蚤占5种;1959-1960年美国Stranger号等调查船曾在南海西南作过浮游生物采集;1961年Wickstead报导过包括分布于南海南部(4°N)7个站哲水蚤90种:1971年Bowman记载过包括分布于香港的1个哲水蚤新种。国内方面:1963年沈嘉瑞与李茯香,报导过广东雷州半岛鉴江口与湛江港的哲水蚤20种;1965年郑重等的《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一书中,记载有17种采于南海,提到有49种在南海有分布记录,其中哲水蚤44种。综合以上国内、外的研究,除同物异名外,整个南海共记载过哲水蚤163种左右。 作者对1959-1960年以来海洋研究所在南海进行海洋调查所采得的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海区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相当丰富,它们的分类研究报告将按目科陆续分篇发表。 本文是南海哲水蚤目的第一部分,共记载45种,分隶于4科,计哲水蚤科(Calanidae)9种,真哲水蚤科(Eucalanidae)11种,拟哲水蚤科(Paracalanidae)19种,伪哲水蚤科(Pseudocalanidae)6种。文中报导1新种Calocalanus monospinus sp. nov. (Paracalanidae)和9种本海区首次记录(属真哲水蚤科者1种,拟哲水蚤科者5种,伪哲水蚤科者3种)。凡属作者(1965)在黄、东海报导过的种类,其形态特征的描述,均行省略。本文承沈嘉瑞、刘瑞玉和郑执中教授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作者特致以衷心谢意。  相似文献   

8.
南海深海鱼类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在我国濒临的四个海中面积最大,而其大陆架宽度则较狭窄,水深在200米以上的深海水域相当广阔。我国过去关于南海深海鱼类的研究报道极少,1962年《南海鱼类志》中曾记载过少数深海鱼类,但具有确切深度记录的仅有8种。在国外文献中,Gilbert和Hubbs(1920), Schultz(1938), Abe(1974 , 1975, 1976 )等曾报道过数种。 本文材料是1959-1960年在海南岛以东海域,水深200-1100米进行底栖生物拖网时所获得的标本。鉴定结果,共71种,分隶于37科,12目,其中34种为我国新记录,7种是我国在南海首次记录。 文内凡是我国新记录的种均有形态描述,并附有外形图,有些种作了分类上的讨论;对我国有过记录的种,只记有地理分布和标本采集记录。此外,就现有资料并参考有关深海鱼类文献,对这些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深度分布也作了初步分析。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拖网次数不多,本文仅为南海鱼类区系提供了一些初步资料。丰富的南海深海鱼类区系,随着我国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海马有"南方人参"之称,为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同时也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药材和观赏鱼类,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但海马天生娇贵,人工养殖不易,是国际研究领域的难题之一,沿海地区成功的案例不多。近几年,海马养殖成为东山岛蓝色经济的一大亮点。在东山县远洋博士工作站的牵头下,引进了美国海马新品种,解决了海马人工养殖的难题,创造出海马养殖这一全新的产业。  相似文献   

10.
申纪伟 《海洋与湖沼》1982,13(3):285-288
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属海龙科Syngnathidae,分布于南海中国近海以及新加坡、东印度群岛等沿岸海区,其体可入药。关于斑海马的吸虫迄今尚无人报道。1969年曾从解剖的2尾斑海马中,找到3种吸虫,经鉴定发现其中有2新种,第3种髭鲷孔腹吸虫Opegaster tamori Yamaguti,1938为中国近海的新记录,分隶于2科,兹记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量田间试验和调查资料分析,作者提出烟单14号玉米生长过程中,小喇叭口期土壤中全氮、大喇叭口期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与产量相关密切。并据此建立了产量及构成三因素与土壤养分间的最优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2.
海州湾岸线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州湾位于黄海南部,除北端岚山头,南端连云港一带为基岩海岸外,其余为淤泥质平原海岸。 因区域构造差异,南北岸线变化表现不一,湾顶临洪口是过渡地段。本文着重探讨海州湾全新世特别是近一千年来海面变化特征及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海区理化环境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本文主要根据1985年10月长江口水文、水化学和初级生产力的同步调查资料,探讨了海水透明度、温、盐度和营养盐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表明透明度是近河口水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对叶绿素α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营养盐浓度对叶绿素α含量的影响大于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营养盐对初级生产力没有明显的限制作用;过高的氮磷比不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全球中期预报模式T63L9,选取2004年6月4日至13日10d作为试验个例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分析了不同集合成员个数对于预报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集合预报的技巧都明显高于单个控制预报。在集合成员较少时,随集合成员教的增加,集合预报的技巧提高明显,当集合成员数多于11个时,集合预报的效果提高缓慢。在中期预报时段内。集合成员数11为集合预报效果随集合成员教趋于饱和的临界值,如果继续增加成员数.预报效果提高较少,但计算量却大大的增加。本文只是单个试验个例的分析结果。为验证结论的普适性,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  相似文献   

15.
李月洪 《海洋科学》1986,10(1):10-15
有关热带太平洋的海洋学和气象学近年来已列为理论和“诊断”研究的课题之中。从事这方面的大量工作是探讨埃尔尼诺和南方涛动(SO)相互作用的复杂机理问题。本文着重讨论南方涛动与北太平洋海温相关场的时滞关系以及它们的时空变化,表明在不同海域、不同季节中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放实验室IAP-AGCM(二层大气环流模式),针对黑潮弯曲时的北太平洋冬季表层海温(SST)异常进行八个月的数值积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潮弯曲时北太平洋冬季SST异常对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具有明显的30-60d振荡的特征;在北半球的30-60d振荡,大部分地区为向西传播,在南半球则为向东传播;其经向传播较为复杂,在120°E剖面上以向南传播为主;热带地区受此SST异常的影响以西太平洋、印度洋大气加热场的30-60d振荡为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by making use of data from Cooperative Study of the Kurosio and Adjacent Reions (CSK) together with part of the Geomagnetic Electrokinetograph (GEK) surface current observation data, we analyse the E section in detail for the following contents:1.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and space in the current field of the Kuroshio.2. The current axis structures of the Kuroshio and its main axis shift to the right with depth. Some parameter indications of the hydrographical elements are presented.3. Comparison is made among the East of Taiwan Island, the Kuroshio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Kuroshio crossing the E section.4. The geostrophic transports are calculated and their variations are analysed. The great difference of vertical transport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warm half year and cold half year is specifically indicated.We think that this paper is of benefit to further studying the Kuroshio and to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ts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8.
冲绳海槽是一个正在扩张的年轻弧后海盆。对这个海盆的研究在地层学、古海洋学、构造学、地震学及海底资源勘探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这个海槽处在大陆地壳向大洋地壳转化的过渡性地壳域,许多人试图从冲绳海槽的研究中,获得关于洋盆早期演化的知识。本文根据反射地震资料(图1)就该海槽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山东半岛东部、北部及渤海海峡地区的地方性天气-冷流低云,作了初步的分析。着重分析产生这种低云的环流特点及殊地理环境,分析归纳出这种低云的预测方法及判据。  相似文献   

20.
低层基本气流对台风的引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克勤  赵四强 《海洋学报》1982,4(4):415-423
根据历史情况,热带气旋的引导气流概念经历了这样的发展和演变[1]: 最初的引导概念来自月平均地面气压场,以后随着高层大气观测的发展,出现了愈来愈向高层寻找引导气流的倾向,但不久的一些研究表明,热带气旋的移动与其所处各层大气的基本气流有关,一般与对流层中层500毫巴或700毫巴基本气流最接近.因此,在至今的台风预报业务中,通常着重应用500毫巴或700毫巴形势场分析引导气流的情况.一些台风路径的正压数值预报模式也以中层500毫巴形势场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