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升发 《台湾海峡》2001,20(3):381-385
厦门颈褶吸虫,新种Tergestia xiamenensissp.nov.发现于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靠近肛门处的肠道.它与本属较相似的种有尖颈褶吸虫T.acuta  相似文献   

2.
刘升发 《台湾海峡》2002,21(1):37-44
拟囊腔吸虫 ,新种Saccocoelioideslizaesp .nov .发现于棱 Lizacarinatus的消化道 .同已知种相比 ,无论虫体大小还是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分布 ,新种与S .magniovatusSzidat,1 954和Saccocoelioidesbeauforti(Hanter&Thomas,1 961 ;Over streef,1 971 )最为相似 .但S .magniovatus没有前咽 ,虫卵 (0 .0 95~ 0 .1 1 4× 0 .0 41~ 0 .0 60 )较大且卵黄腺几乎呈“V”形 ;而Saccocoelioidesbeauforti的食道较长 ,肠叉位于腹吸盘之后 ,肠管止于卵巢之后 ,虫卵里的毛蚴不具眼点 .  相似文献   

3.
刘升发 《热带海洋》1997,16(1):75-79
从大头狗母鱼的消化道内检获细尾属1新种:厦门细尾吸虫,新种,新种与狗母鱼细尾吸虫,1970和带鱼细吸虫,1978相似,但它们可以从虫体大小和虫卵大小以及其他形态特征相区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寄生于海洋鱼类指腺属(Lecithochirium)吸虫两新种,即福建指腺吸虫,新种L.fukenensissp.nov.,虫体大小1.31~3.46×0.426~1.05(2.69×0.737),虫卵16~23×8~13(19×10);狗母鱼指腺吸虫,新种L.tra-chinocephalisp.nov.,体部2.48×0.75,尾部1.10长,虫卵20~25×14~17(22.8×15.7)。  相似文献   

5.
刘升发 《台湾海峡》1997,16(2):229-232
本文报道芽腺属吸虫一新种,即矶鲈芽腺吸虫,新种LecithocladiumparapristipomatissP.nov.,虫体大小1.24~1.74×0.25~0.45mm;虫卵18~22×9~12μm。  相似文献   

6.
从大头狗母鱼Trachinocephalusmyops的消化道内检获细尾属1新种:厦门细尾吸虫,新种Eriepturusxiamenensissp.nov.。新种与狗母色细尾吸虫E.trachinocephaliYamaguti,1970和带鱼细尾吸虫E.trichiuriGuetShen,1978相似,但它们可以从虫体大小和虫卵大小以及其他形态特征相区别。  相似文献   

7.
于1987年4—5月在南沙群岛进行综合考察,采集环节动物多毛类样品,经鉴定表明,系多齿鳞虫科1新属,定为新多齿鳞虫属Neopolyodontes,模式种为秀丽新多齿鳞虫Neopolyodontes lepidus gen.sp.nov.,以及新斑鳞虫属Neopanthalis的1新种,命为刺须新斑鳞虫Neopanthalis muricatus sp.nov.。  相似文献   

8.
9.
作者在鉴定1994年采自大连(北黄海)浅水和广东大亚湾的端足类(Amphipoda)标本中,发现了蜾蠃蜚科(Family Corophiidae)的一新属,即拟亮钩虾属 Genus Paraphotis,报告如下。新属、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王彦海  杨文川 《台湾海峡》2001,20(2):200-204
本文报道厦门海域软骨鱼灰星鲨(Mustelus griseus)感染的四叶目瘤槽科绦虫新种——厦门平槽绦虫Platybothrium xiamenensis sp.nov.,对新种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露齿螺科—新属、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光宇 《海洋与湖沼》1980,11(3):263-266
露齿螺科(Ringiculidae)是一群比较原始的有壳后鳃类软体动物。贝壳小形、坚固,在化石中保存较为完整,是中生代化石中常见的种类。在有些属中既有化石种又有现生种,这些种被称为“活化石”种类。至今,已发现的现生种类大多为暖水性种类,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域;在温带海域也有少数种类分布。它们生活在潮间带到深海底,如Ringiculoides是深水属,见于2000—5500米的泥砂底,营底栖生活。  相似文献   

12.
作者于1980年9月19日在青岛中港潮下带人工放置的防化腐蚀试验板上采到1个活的海葵个体,经鉴定为一新种,此标本即为模式标本。个体伸展时其基盘直径为9.0×6.0mm,柱体高10.0mm,宽5.5mm。该个体纵切的一半制成切片标本,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中国隆头鱼之一新属新种——尖尾新丝隆头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几年的西沙群岛鱼类区系调查中,我们曾在西沙群岛的东岛和永兴岛附近水域,先后三次采到5尾前所未曾见过的隆头鱼类标本,经过比较研究后,认为是一新属、新种,定名为“尖尾新丝隆头鱼”,(Neocirrhilabrus oxyurus gen. et sp. nov.)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树乾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2023,54(5):1395-1400
2021年3月在大连进行潮间带生物调查时采集到2个裸鳃类标本,经鉴定发现为欧氏针盘海牛Diaulula odonoghuei (Steinberg, 1963),为中国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在研究中对其进行了活体拍照,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进行了观察。此外,测定了这两个标本的COI、16S rRNA和H3基因序列,将测得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针盘海牛属Diaulula的同源序列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了针盘海牛属的系统发育树。欧氏针盘海牛在我国沿海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海软体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东海蛾螺科(软体动物:腹足纲)一新记录属和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整理分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历年采集的蛾螺科标本,发现了在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调查时于冲绳海槽水深850—1685m深海处采集的3号蛾螺科标本。经研究发现为一新记录属深海蛾螺属Bathyancistrolepis的一新记录种车轴深海蛾螺Bathyancistrolepis trochoideus(Dall,1907)。文中对其贝壳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齿舌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康在彬 《海洋与湖沼》1986,17(4):276-282
本文报道了觿螺科(Hydrobildae)秋吉螺属(Akiyoshia)两新种,定名为小口秋吉螺Akiyoshia(Saganoa)microstoma Kang和车坝秋吉螺Akiyoshia(Saganoa)chebaensis Kang,标本分别采自湖南古丈县与湖北恩施县的大山区。文中对这两个新种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栖息环境作了详细描述,还讨论了新种和近似种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异稚虫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宝铃  陈木 《海洋与湖沼》1966,8(2):163-167
我们在整理中国海底栖多毛类环虫时,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发现了稀见的异稚虫属(Heterospio)的一个新种。异稚虫科(Heterospionidae)是1965年 Hartman 建立的,目前只有一属两种。这一科的主要特征是体后区腹部的体节极长,几达前区胸部体节的数倍以至数十倍。迄今除南加利福尼亚及大西洋新英格兰外,尚未见到产于世界其他海域的报导,因此异稚虫在多毛类中被视为稀见的种类。第一个异稚虫 Heterospio longissima 是 Ehlers 于1875年在西爱尔兰发现的,因其口前叶与围口节间伸出一对粗大的腹面具沟的触角,故置于海稚虫科(Spionidae)内。1944  相似文献   

18.
描述原狭蚌虫属一新种—桑梓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sangziensis sp.nov.,列表比较新种与近似种东平原狭蚌虫E.dongpingensis Hu,1986的主要区别特征。有24幅形态图,包括10幅电镜照片。模式标本保存于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相似文献   

19.
康在彬 《海洋与湖沼》1983,14(5):499-505
1979年6—7月间,我们在湖北省五峰县大山区进行肺吸虫病调查时,采到多批淡水微小螺类,经整理鉴定,发现三个新种,其中两种查到斯氏并殖吸虫尾蚴。这些新种属于觽螺科的两个属,其中一个系新属。现将新种新属描述如下。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湖北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医学贝类研究组。小豆螺属 Bythinella Moquin-Tandon 1855 1.五峰小豆螺(新种)Bythinella wufengensis sp.nov.(图1,2)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整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采集的深海海参标本,发现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珍贝海山水深2463m处采集的1号蝶参科标本,经鉴定为一个新记录属底游参属Benthodytes Théel, 1882的一个新记录种西伯加底游参Benthodytes sibogae Sluiter, 1901。西伯加底游参与底游参属其他物种的显著差异在于其背部有5—6对大疣,沿背部步带区近乎对称的排列为两行。本文对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该种的模式标本进行了分类学讨论,提出背部大疣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为该属物种区分的重要依据。在对骨片进行超微结构研究时发现,该种背部疣足的骨片与背部和腹部体壁骨片在大小、中央突起的高度和分叉部位上有较大差异,此前的报道未对疣足骨片进行过描述,本文对此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