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近海头楯目(后鳃类)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学者已报道我国近海的后鳃类有456种,其中在我国全部沿海都有分布的种类只有13种。迄今分布于我国的只有少数种类。 在456种后鳃类中,分布于渤海的共有48种,无壳目只发现一个标本;黄海共有78种;东海共有206种(台湾分布47种,台湾海峡35种);南海共有324种(香港66种,海南岛6种,西沙群岛26种,南沙群岛6种)。具体分布见表1。 我国近海分布的头楯目已报道有145种,分隶于15科、45属,其中有11种区系性质不详。 总的来看,我国近海头楯目的区系可归纳为热带、亚热带种为主要成分,温带种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大,没有发现冷水性种和环热带分布种。  相似文献   

2.
十五种海参骨片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国内外的15种海参干品骨片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了各海参骨片类型及各类骨片的相对比例,结果发现15种海参的骨片类型包括桌形体、扣形体、杆状体、穿孔板、C形体和花纹样体6种,不同海参骨片种类及相对比例和同型骨片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可将15种海参完全分开.本研究获得的结果有助于准确而快速地识别这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参.  相似文献   

3.
海参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聂竹兰  李霞 《海洋科学》2006,30(5):78-82
海参(sea cucumber,Holothurians)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分布世界各地不同深度的海底。全世界约有900多种海参,可供食用的约有40种。中国海域约有100多种海参,可供食用的约有20种,其中有10种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4.
海参中微量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黑乳参(Holothuria nobilis Seleka)和刺参(StiChops japonicus Selenka)样品的消化方法,并测定样品中11种微量元素(K,Ca,Mg,Fc,Co,Ni,Mn,Cu,Cd,Pb,Zn)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些海参样品,用干法或湿法消化均可得到满意结果。作者还将部分元素的分析结果与阳极溶出伏安法和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相对照,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海参和海胆的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参的增养殖已在我国开展起来,我国进行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育苗研究始于1954年,与此同时,对刺参的生态习性及放流增殖等,也进行了试验。到70年代初,河北、山东、辽宁等省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78年全国已有6省26个单位,进行了海参的人工育苗和增殖工作,研究对象不仅是单一的刺参,还有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绿刺参(Stichopus chloronotus)、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海参做为一种名贵的海产品,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据报道全世界有海参约1100种,我国发现有100  相似文献   

6.
中国热带6种海参骨片的种类和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菁  张吕平  胡超群  沈琪 《海洋学报》2009,31(2):139-145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6种热带海参(蛇目白尼参、玉足海参、花刺参、梅花参、子安辐肛参和巨梅花参)背脊部骨片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蛇目白尼参骨片有3种类型的花纹样体和1种杆状体;玉足海参骨片有2种类型的桌形体和1种扣形体;花刺参骨片有2种类型的桌形体、1种C形体和1种花纹样体;梅花参骨片有4种类型的杆状体;子安辐肛参骨片有1种花纹样体;巨梅花参骨片有1种杆状体、1种拟桌形体和1种颗粒体。结果显示,与之前学者光镜下观察的结果存在差异,玉足海参桌形体底盘中央是单孔而非4孔;花刺参桌形体立柱之间没有横梁连接。并发现了新的骨片类型:蛇目白尼参Ⅲ型花纹样体和杆状体;玉足海参顶部周缘小孔桌形体;花刺参顶部5簇小齿桌形体;梅花参Ⅱ型、Ⅲ型、Ⅳ型杆状体。  相似文献   

7.
海地瓜属Acaudina Clark,1907是印度一西太平洋印度马来亚区特有的芋海参,从潮间带到水深80米的沿岸浅海很普遍,在我国各海域都有发现,而且数量很多。 曾研究报道过中国海地瓜属的学者有: Semper(1868), Ludwig(1882), Chang(张凤瀛)(1934,1935),Yang(杨佩芬)(1937),张凤瀛等(1964)和Clark(1981)。 海地瓜属形态变化很大,骨片形态也不很稳定,有的完全没有骨片,或者仅在身体后端尾部有骨片,且随个体发育和栖息环境条件而変化。所以,海地瓜属在鉴定上存在很多困难,并且造成了许多混乱。 Sluiter(1912)曾对海地瓜属作了专门的研究,认为下列8个种和变种都是同一种。 有效的种只是模式种 Aphelodactyla molpadioides (Semper)一种。后来,Deichmann (Clak,1938)研究了Sluiter保存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材料,认为Sluiter的结论是正确的。1912年后又陆续发表了几个新种。Clark&Rowe(1971)在《印度-西太平洋区浅水棘皮动物专著》一书中列了下面5个种。 本文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多年来在我国沿海采集的全部海地瓜标本(共807个)进行了详细研究。作者认为这一属可能只有两种,一种是海地瓜 Acaudina molpadioides (Semper),另一种是白肛海地瓜 Acaudina leucoprocta (H.L.Clark)。这两种中国都有。同时认为 Acaudina delicata (H.L.Clark)应是Acaudina molpadioides (Semper)的异名,Acaudina irania (Heding) 应是 Acaudina leucoprocta (H.L. Clark)的异名。Acaudina gephyra (Sluiter) 可能是 A. molpadioides (Semper)的非正常个体。本文还对海地瓜属的变异作了描述,这种变异似乎和栖息环境,特别是底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鲽形目3亚目8科51属142种。鲀形目2亚目9科57属143种。海蛾鱼目1科2属3种,鮟鱇目3亚目11科23属41种。  相似文献   

9.
分析海参低聚肽和海参粉的基本营养成分,研究并比较了海参低聚肽和海参粉对氢化可的松致肾阳虚小鼠的作用.小鼠随机分为空白、阴性、阳性对照组(丙酸睾酮,5mg/kg)、海参低聚肽组(0.5g/kg)和海参粉组(0.5g/kg).连续灌胃24 d后测定小鼠的体温、体重、自主活动次数和低温游泳时间,以及胸腺、脾脏指数和肾上腺、包...  相似文献   

10.
鲽形目3亚目8科51属142种.鲀形目2亚目9科57属143种.海蛾鱼目1科2属3种,鮟鱇目3亚目11科23属41种.  相似文献   

11.
廖玉麟 《海洋科学》1984,8(6):42-43
山东省荣成县俚岛海珍品养殖場李永宁同志于1983年赴斯里兰卡帮助该国开发利用海参资源。回国时,他带来一些食用海参干标本,委托我们鉴定,经制片检查骨片,共包括6种,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管枝藻目植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恭炬 《海洋与湖沼》1963,5(2):165-171
管枝藻目(siphonocladales)可称为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性海藻。其分布范围对暖海海藻区系的划分及进一步的资源开发是有参考价值的。我国的管枝藻目,除Cladophoropsis属尚未调查外,共有25种(见附表1)。大多数的种类产于西沙群岛、海南岛(尤其是南部)及台湾的东南部(包括兰屿及琉球屿等)。至于台湾的西北部及大陆沿岸,则仅有少数种类出产。其他海藻之对温度要求较高者亦有类似的现象。其原因是西沙群岛及海南岛所处的纬度较低;台湾东南岸受到黑潮(高温、高盐度)的影响较大;而大陆沿岸及台湾海峡方面,尤其在冬季时,则受到大陆沿岸流(低温、低盐度)的影响较大之故。 在大陆沿岸,管枝藻目的最北生长区域为东山及厦门一带。此外,其他暖水性海藻的种类自海南岛至广东、福建沿岸而逐渐减少,有若干种类也是停业于东山、厦门一带,这是值得注意的。 由我国管枝藻目的组成成分来看,南中国海的海藻区系是印度西太平洋(Indo-West-  相似文献   

13.
水母类是海洋浮游生物重要类群之一,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分布广,不少种是世界性分布。有些种可作为一定海流或水团的指标。水母类除钵水母纲的少数种,如海蜇可供人们食用外,多数水母是幼鱼和甲壳类幼体的敌害,水母类触手的刺细胞或粘细胞含有毒素,对人类的健康有一定危害。 东海水母类研究工作先后有 Collingwood(1868)、 Light(1924)、林绍文(1937)、Sproston(1949)、丘书院(1954)、许振祖等(1962、1974)、高哲生等(1962)、洪惠馨(1964)、张金标等(1975)。以上大部分偏重于分类工作,研究材料大多采自沿海局部地区:因而不能概括东海水母类整个面貌。本文就东海水母类种类组成,分布概况及其与水文要素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本文所用材料是我所调査船于1959年1-12月在北纬28°以北、东经124°以西东海西部水域、1975年10月、1976年6-7月、8-9月三个航次在北纬26°31''-31°30′、东127°以西,水深30米以外的广阔东海大陆架区和1978年5月29日-7月3日在北纬26°31′-32°30′,东至东经129°,水深40米以外包括冲绳海槽在内的广大水域,进行浮游生物拖网采取的样品。 采集用大型浮游生物网(网长270厘米、网口面积0.5㎡、GG36筛绢)从底至表垂直拖网、标本用5%福尔马林海水固定,定量方法采用个体计数法,然后换算为单位体积水体中的个数(个/100m3)。  相似文献   

14.
在浮游动物生态的研究中,软体动物的研究较其他类群为少。以往的报告,多偏重于地理分布的论述,也有少数涉及垂直分布、相对数量和生物学的研究,此外也有人以浮游软体动物作为水团或海流的指示生物。总的说来,浮游软体动物的生态学研究还不多,而且专论浮游软体动物生态的论文,几乎都取材于北大西洋两岸海域,而有关西太平洋方面的研究成果,迄今尚未见到过。黄海与东海是受大陆气候与陆地水文影响较大的浅海,因此环境条件的变化极为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洋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玉明 《海洋科学》2003,27(1):26-29
中国海上旅行活动的历史悠久 ,经过古代、近代、现代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 ,现代的海洋旅游已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如今 ,作为一项经济产业的海洋旅游业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 ,并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1中国海洋旅游发展史与世界上海洋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相比 ,中国的海洋旅游业起步较晚 ,发展水平较低 ,但作为一项海上的旅行活动来说 ,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分析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历史时期。1.1古代的海上旅行据史料记载 ,先秦时期临海的吴、越、齐、燕等国的航海事业开始兴起 ,而且与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已有海上…  相似文献   

16.
鯵科鱼类是暖水性与暖温性的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也可随暖流到达纬度较高的地区。它们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从南纬55°至北纬65°,主要集中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据初步统计,世界各海区的鯵科鱼类约有290种,以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水域为最多,约有173种;东太平洋与西大西洋(美洲东西两岸)次之,约119种;东大西洋较少,约40种。 鯵科鱼类的分布与暖流的关系甚为密切。例如在非洲东西两岸,由于暖流分布的情况不同,鯵科鱼类的分布也有显著差异,东南沿岸可分布至南纬35°左右,种数也多,约61种,而西部沿岸一般不超过南纬12°左右,种数就很少,约20种。在北太平洋东西两岸,由于黑潮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鯵科鱼类分布的北界均达北纬45°左右。在北大西洋两岸,它们的分布北界则有所不同,西岸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仅达北纬45°左右,而东岸由于墨西哥暖流的影响,可达北纬65°的冰岛东南岸与挪威西部海岸。在南大西洋西岸它们可分布至南纬55°左右,而东岸只到达南纬12°左右(图1)。中国鯵科鱼类的分布情况也与暖流有着密切关系,在各个海区有所差异,以南海种类为最多,东海次之,黄海最少,有些种类仅在一定季节随暖流到达东海与黄海。  相似文献   

17.
从技术上和工艺上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论证了海水制盐工艺改革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实现海水制盐工艺改革的各种设计方案。它对我国的海水制盐工业的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南海北部的等辐骨虫以往没有进行过研究。1959年和1962年我们乘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的机会,先后对广东沿海和海南岛以南海域进行了调查,本文系该调查研究的结果。广东沿海位处亚热带,是南海边缘海域,受南海暖流影响,等辐骨虫的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仅初步调查所获已超过东海西部和西沙群岛所发现的种数。文中描述了中国沿海首次记录的等辐骨虫共8种,对各个种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我国沿海潮间带采集的大量标本加以鉴定研究写成。共报告肠鳃类 Enteropneusta 6种,即黄岛长吻虫 Saccoglossua hwangtauensis (Tchang et Koo),短殖舌行虫 Glossobalanus mortenseni Horst,多鳃孔舌形虫 Glossobalanus polybranchioporus Tchang et Liang,肉质柱头虫Balanoglossus carnosus (Willey),三崎柱头虫Balanoglossus misakiensis Kuwano 和黄殖翼柱头虫Ptychodera flava Eschscholtz。分隶于两科四属。 短殖舌形虫,肉质柱头虫和黄殖翼柱头虫在我国是首次记录,我们均根据其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作了详细描述,并讨论了与前人描述相异之处。到目前为止,多鳃孔舌形除了在我国沿海分布之外,国外尚未见有报道;张玺等在1965年对此种已有详细描述,本文仅对其特征作了记述。黄岛长吻虫是张玺等在国内发表过的,本文进一步对它作了补充描述和修正。三崎柱头虫,过去张玺等没有对它的内部解剖进行过描述,本文根据在我国沿海采到的标本,对它的内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并与前人描述的某些特征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鱼叚)虎鱼类动物地理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鱼叚)虎鱼类共有131种,54属,4科。塘鳢鱼科有11属21种;(鱼叚)虎鱼科,34属91种;弹涂鱼科,3属9种;鳗(鱼叚)虎鱼科,6属10种。沙鳢鱼科、溪鳢鱼科和瘤(鱼叚)虎鱼科我国均无代表。 中国(鱼叚)虎鱼类可分为暖水性、暖温性和冷温性三个类型,缺乏冷水性种。区系成份以暖水性种最多,有84种(占总数64%);暖温性种次之,有38种(29%);冷温性种颇为稀少,仅有9种(7%)。 我国淡水(鱼叚)虎鱼类有23种,其中以暖温性种居优势,有17种(占78%);暖水性种和冷温性种颇少,仅各有3种(各占11%)。我国海产(鱼叚)虎鱼类有108种,其中相反地以暖水性种居优势,有81种(占75%);暖温性种降居次位,仅有21种(20%);冷温性种最少,有6种(5%)。 我国(鱼叚)虎鱼类区系以南海种类为最多,有94种,其中暖水性种有80种(占85%);暖温性种有14种(15%);无冷温性种。东海(鱼叚)虎鱼类有37种,其中暖水性种有22种(59.5%);暖温性种有14种,其所占比重较南海有所增加(37.8%);冷温性种仅有1种(2.7%)。黄、渤海的(鱼叚)虎鱼类仅有25种,其中暖温性种有10种(占40%);暖水性种9种(36%);冷温性种6种(24%)。 中国(鱼叚)虎鱼类区系与邻近国家的关系甚为密切,与印度尼西亚的共有种最多,达62种;与日本的共有种有56种;与菲律宾的共有种有55种;与朝鲜的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