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1996年“中-法合作东海计划”在冲绳海槽中的中西部边缘区所以柱样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对该区沉积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山沉积和富含生物的半远洋深海软泥沉积是本区的主要特征,以481cm为界,上下两层沉积物截然不同,可能是沉积物的来源不同或者是水动力条件的差异,该区主要受火山活动的影响,其次是黑潮,大洋风暴。  相似文献   

2.
冲绳海槽横断裂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乃胜 《海洋学报》1990,12(4):455-462
冲绳海槽作为一个新生弧后盆地发育了北西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断裂构造,其中北西向横断裂横切整个琉球沟弧盆体系向两端延伸.此类断裂具有规模大、断面陡、大致等间距分布、形成早并多期活动、分割控制两侧断块等特点.为一类控制海槽形成演化的重要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3.
冲绳海槽的地质构造属性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李乃胜 《海洋与湖沼》1990,21(6):536-543
冲绳海槽构造属性是地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迄今已提出过断陷盆地、坳陷盆地、弧间盆地、弧后盆地、边缘海盆、张裂盆地等多种看法。本文作者在多次赴冲绳海槽调查和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冲绳海槽是一条现代活动裂谷,具有一系列典型的裂谷构造特征,其活动机制属于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后裂谷。  相似文献   

4.
冲绳海槽海底热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李乃胜 《海洋学报》1992,14(4):78-83
冲绳海槽为世界上罕见的高热流区之一.迄今在海槽内已取得189个热流数据.热流分析表明,属于西北太平洋活动边缘的琉球弧后地区具有异常高的热流值,尤其是在冲绳海槽中部,测得大于10 000m·W/m2的异常高热流值,为全球热流调查中所仅见,这暗示着冲绳海槽为一迄今尚在强烈活动的弧后裂谷.  相似文献   

5.
冲绳海槽的形成与演化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冲绳海槽属西太平洋沟弧盆系,其成因各说不一.根据海槽地壳厚度13—20km,为减薄的大陆壳,具有正的空间异常值,中新世至第四纪沉积由两侧向轴部增厚,海底拖网取样见大量中酸性火山岩,活断层和轴部地堑发育,中浅源地震活跃,有理由相信海槽是在陆壳上发生发展而成,是张应力控制下的断陷带,属裂谷型边缘海盆地,现在仍然处于大陆裂谷的裂陷阶段,构造作用与岩浆活动十分强烈.没有明显的、大规模的扩张,新生洋壳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简要回顾大洋钻探计划实施十余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评述了西太平洋边缘海盆的研究概况,提出东海大陆边缘的重大地质问题是陆缘的构造演化历史和动力学过程,弧后扩张中心的热液成矿作用以及海洋沉积层序记录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变化,指出矿物-地球化学在大洋钻探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9.
冲绳海槽地球动力学热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冲绳海槽属太平洋沟弧盆系,长1200km,宽100余公里,平均水深超过1000m,南部最深处2334m。实地地球物理考察表明,海槽全区布格重力异常和空间异常均呈北东向相对正高场值区,平均布格异常值为79.4m Gal,海槽南端可达160m Gal;空间异常平均值为60-100m Gal。根据重力反演计算的地壳厚度为14-20km,因此海槽比西侧大陆架和东侧岛弧的地売(30km)薄10-16km,但比正常洋壳的厚度仍大得多(金性春等,1984)。从海槽区的地震剖面图(Herman et al.,1978)可见海槽盆地东西两侧分别是倾向海槽中央的高角度正断层,表明海槽是张应力控制下的断陷带。地震折射资料(Lee,C.S.,1980)表明,冲绳海槽中央断裂下面的地幔深度约为15km。另外,海槽火山发育和地震频繁。近年来,地热测量结果更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海橧平均地表热流为151mW/㎡,个别地方如SON84-25-C和HF9-13,热流值分别高达1056mW/㎡和1258mW/㎡ (喻普之等,1992),如此高的热流值在全球地热数据中是罕见的。 冲绳海槽的地表热流、热结构及热演化问题目前在学术界颇引人注目,曾有人应用非稳态的二维热传导方程来计算海槽的热结构1),但这种不考虑对流效应的热传导方程不能模拟介质运动对热结构和热演化的影响,特别是在构造运动的速度大于1cm/a时, 其Peclet数一般大于1,这时介质运动所携带的热量远大于传导热,即对流项起主导作用。所以作者用非稳态的二维热传导——平流方程来模拟构造热演化。  相似文献   

10.
冲绳海槽轴线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冲绳海槽位于东海大陆架与琉球岛弧之间,海槽中发育着一系列平行轴向延伸的地堑型正断层。穿越海槽的地震剖面证实了海槽扩张中心的存在,扩张轴沿海槽轴线方向延伸。由于地堑构造中心的扩张速率较大,由某引起的海槽中心下陷的速率大于沉积作用的补偿速率,使海槽中心海底出现明显的下陷。在轴线的大陆坡一侧,陆源沉积占绝对优势;轴线的岛坡一侧,以火山坡碎屑、浮岩、有孔虫软泥为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1.
RADIOLARIA IN CORES FROM THE OKINAWA TROUG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total of 149 genus and 238 species of Radiolaria in cores from four stations in the Okinawa Trough are examined in this paper. Water depths and cores lengths at these stations are 602-1900 m and 1.7-2.4 m respectively (see Fig. 1).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Radiolaria and the radio-larian temperature number (Tr), the climatic fluctuations since the last 150 000 years and the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冲绳海槽断裂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乃胜 《海洋与湖沼》1988,19(4):347-358
通过解释反射地震剖面,计算处理重磁资料,数学模拟构造应力场以及综合分析其它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可知,冲绳海槽是一个正在活动的弧后盆地,具有高热流、强地震、多火山、薄地壳、高重力、活断层等特征。海槽内发育了两组断裂构造,其中NW向断裂是具有分割控制作用的特殊断裂,NNE向断裂是梨形正生长断层;两组断裂从中新世活动至现代。  相似文献   

13.
冲绳海槽中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92年7月“向阳红16号”海洋调查船利用大洋50型抓斗在冲绳海槽中部(25°30’-30°N,125°-129°E)区域内获取表层沉积物样品88个。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愈近海槽放射虫的数量及属、种丰度值愈高,西侧槽坡离开槽区越远,放射虫数量及属种越渐少。而东侧槽被放射虫数量则表现了高、低值成点状分布的格局。表层沉积物中两大类放射虫的百分含量分别为泡沫虫约占87%,罩笼虫约占13%。另外根据分析结果,把本区分为3个小的沉积区:陆坡上部沉积区;陆被下部沉积区;海槽底部沉积区。  相似文献   

14.
从冲绳海槽西南部255柱状样采集114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介形虫定量分析,结合有孔虫、同位素和碳酸钙含量等资料探讨东海二万年来的古环境变化历史。依据属种组成、数量、丰度及分异度,在255柱状样中识别出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应的冰期、冰消期和冰后期三个介形虫组合。冰期组合以优势种Palmoconcha parapontica和Loxoconchidea aff.dolgoiensis为特征,数量丰度和分异度高,但缺乏大洋性类型,推测冰期低海面时期底层水体呈富养低氧和较封闭的状态。冰消期和冰后期以Krithe spp.和Legitimocythere acanthode4rma占优势,丰度显著减少,出现较多的大洋性类型,推测冰消期以来海面上升和岸线后退及黑潮加强致使生产力下降,深海为低营养和高流通状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冲绳海槽中段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分级测试,总结出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元素的含量和赋存形式特征。粗粒级(>63μm)中以陆源碎屑矿物和碎屑矿物晶格中类质同象元素赋存,细粒级(<63μm)中粘土矿物及其吸附作用对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富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北太平洋各个边缘海盆虽同处于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但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各不相同。例如南中国海发育在东亚大陆边缘,经过多次扩张形成了中央海盆,发育了大洋地壳,但洋陆壳边缘无火山弧发育,亦无明显的构造活动特征,地磁场平静,因此属于大西洋型边缘海盆。另一类边缘海盆如马里亚纳海槽,发育在两个海洋板块的汇聚带上,发育了活动的火山弧(马里亚纳弧)和残留弧(西马里亚纳弧),两列弧在北端合并为小笠原弧。四国海盆和帕里斯维拉(Parece Vela)海盆也属此类。 冲绳海槽与以上两类海盆不同,它发育在东亚大陆边缘地壳上,由陆壳张裂而成。在冲绳海槽和琉球海沟之间既发育了活动的火山弧(吐喀喇火山弧),也发育了大陆地壳性质的非火山弧(琉球弧主体)。东南亚地区的日本海、苏禄海槽(Sulu Trough)、班达海(Banda Sea)、安达曼海(Andaman Sea)属于这种类型的边缘海盆。但是如果把具有复杂的斜向张裂的安达曼海除外,冲绳海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典型的发育在大陆边缘,由陆壳张裂而成,处于裂谷作用最高阶段,海底扩张即将出现的弧后活动盆地。因此,冲绳海槽的现代构造演化将是这类边缘海盆演化的典型例证,对冲绳海槽构造活动性的深入分析研究将具有全球意义。 世界各国学者对冲绳海槽进行了许多调査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海槽的南部和中部,对海槽北部调查研极少,研究程度也最差。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1988年以来在冲绳海槽北部完成的大量实测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国内外其它单位的洋洋地球物理调查资料(包括海洋反射地震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地磁场测量和水深测量),对冲绳海槽北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地质构造学研究。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北部表现出强烈的构造活动特征,而不同于国内外本研究领域内流传的“冲绳海槽构造活动性南强、北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1995年夏季航次冲绳海槽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对海底岩石实施拖网取样,在与那国海底洼地西南边线采集到新鲜玄武岩样品。对岩石样品进行了薄片鉴定、岩石化学分析、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以及银同位素分析等。结果表明,岩石为橄榄拉斑玄武岩,岩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布具有地慢柱洋中脊玄武岩的特点;成岩熔浆来自上地慢,分异程度较低,混合作用较弱,结晶液线温度为1150-1200℃。  相似文献   

18.
冲绳海槽南段基底组成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根据反射地震、折射地震和磁力等资料,结合周边地质,探讨冲绳海槽南段基底组成。在海槽周边的东海陆架盆地、台湾褶皱带和琉球岛弧褶皱带,发育不同程度变质的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早第三纪地层。多道反射地震表明,海槽南段沉积盖层由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声学基底由下第三系及更老地层构成。邻近海槽南段的折射地震揭示,除第四系.中新统速度层之外,还存在纵波速度分别为4.7—5.3km/s和6.3km/s的下第三系和中生界速度层。磁力异常分析和正反演拟合计算结果表明,海槽磁性基底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次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和喜山期中基性岩浆岩,磁性基底大部分相当声学基底。综合分析表明,海槽南段基底主要由不同程度变质的下第三系、中生界和上古生界构成;在海槽某些构造部位,已有喜山期基性岩浆岩形成。  相似文献   

19.
冲绳海槽沉积的孢粉、藻类组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冲绳海槽又称冲绳舟状海盆,为西太平洋的年轻弧后盆地。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冲绳海槽进行过地球物理、地质、古生物的研究,但有关孢粉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1975年以来,我们先后对冲绳海槽沉积的孢粉、藻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共分析表层沉积21个站和12个站柱状剖面的100多块样品,鉴定统计15,000多粒孢粉、藻类,为海洋孢粉研究取得了大量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