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功能群及多元统计方法, 对山东荣成俚岛湾牡蛎壳人工增殖礁礁区与毗连非礁区底质中多毛纲动物群落结构进行对比研究, 评估了牡蛎壳人工礁对多毛纲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人工礁区与非礁区共采集19科39种多毛纲动物, 按食性分为植食性、沉积食性和肉食性三大功能群。礁区肉食性多毛纲动物栖息密度高于非礁区, 可能与人工礁礁体底栖多毛纲动物引起的边缘效应有关。多维尺度分析MDS、相似度分析ANOSIM以及多因素方差分析(PERMANOVA)结果表明, 礁区同非礁区多毛纲动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 这可能与牡蛎壳人工礁单体体积较小, 对近底层水体及底质理化环境的影响较小有关。综上所述, 牡蛎壳人工礁在较小时间尺度内(1—2年)对底栖环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中国海缨鳃虫科(多毛纲、缨鳃虫目)的麦缨虫属 Megalomma 物种的报道。除模式种麦缨虫 M.vesiculosum (Montagu, 1815)外, 异眼麦缨虫 M.heterops Rerkins,1984和双眼麦缨虫 M.bioculatum (Ehlers, 1887)为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3.
福建三沙湾网箱养殖对多毛纲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盟  周进 《海洋与湖沼》2017,48(3):543-552
利用东海近海典型网箱养殖海湾三沙湾9个航次数据,基于群落结构时空差异,阐释网箱养殖活动对多毛纲(Polychaeta)动物群落的影响。就群落组成而言,网箱养殖和非网箱养殖水域多毛纲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丝鳃虫科(Cirratulidae)和多鳞虫科(Polynoidae)分别是两种水域最占优势的类群;网箱养殖水域多毛纲优势物种的丰度及丰度比值略高于非网箱养殖区(104.06ind./m248.29ind./m2,57.59%46.96%)。双因素方差分析(采样时间和养殖方式)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物种数(S)、丰度(N)、生物量(B)、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等典型群落参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考虑两种因素独立效应时,群落参数均无显著空间差异(P0.05),但存在极显著时间差异(P0.01)。双因素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two-way ANOSIM analysis)表明群落结构无显著空间差异(P0.05),但存在极显著时间差异(P0.01)。典型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显示pH、水深和溶解氧是影响三沙湾多毛纲动物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上述结论显示,三沙湾网箱养殖活动对多毛纲动物群落结构已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群落组成方面,群落结构和部分典型底栖环境因子具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中国海缨鳃虫科(多毛纲、缨鳃虫目)的麦缨虫属Megalomma物种的报道。除模式种麦缨虫M.vesiculosum(Montagu,1815)外,异眼麦缨虫M.heterops Rerkins,1984和双眼麦缨虫M.bioculatum(Ehlers,1887)为我国首次记录。麦缨虫属MegalommaJohansson,1927Type speciesAmphitrite ve  相似文献   

5.
2009年6月—2010年5月,在滴水湖设置8个采样点调查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滴水湖共采集到25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3门6纲,其中甲壳纲8种(32%)、昆虫纲6种(24%)、寡毛纲和多毛纲各4种(16%)、双壳纲2种(8%)、蛭纲1种(4%)。日本旋卷蜾蠃蜚、微小摇蚊、背蚓虫、黄色羽摇蚊为优势种。底栖动物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10.5±107.64)ind./m2和(8.62±2.01)g/m2。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现存量和多样性均无显著季节和空间变化。RDA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CODMn、pH、溶解氧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日本旋卷蜾蠃蜚、日本大螯蜚、红裸须摇蚊和背蚓虫与溶解氧正相关,与营养盐水平和水温负相关,微小摇蚊和黄色羽摇蚊正好相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PI生物指数水质生物学评价表明,滴水湖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6.
环节动物多毛纲是大型底栖生物重要类群,对其生物多样性和区系分类的研究,有助于分析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之前我国底栖多毛类的多样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黄海等局部海域。现系统整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未包含三沙海域)底栖多毛类的物种名录,并计算了分类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东海最高,达93.23;渤海最低,为90.56。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渤海最高,达277.83;东海最低,仅210.45。科级和种级的相似性系数表明,科级水平上4个海域间的相似性均较高,种级水平上渤海和黄海的相似性最高,达0.486;渤海和南海的相似性最低,仅0.128,表明4个海域的底栖多毛类有明显的区系分类差异。通过分析底栖多毛类生物在中国近海的分类多样性差异,初步探讨中国海底栖多毛类的动物区系,以期加深对我国底栖多毛类多样性的认识,为中国海多毛类的多样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名词解释     
齐钟彦 《海洋科学》1982,6(4):10-10
海洋钻孔生物(Marine boring organism)在海洋中穿凿岩石、珊瑚礁、贝壳、红树、木船和木质建筑等物体的生物统称海洋钻孔生物。该类生物主要有:海绵动物的穿孔海绵;环节动物多毛纲的凿贝才女虫;软体动物的住石蛤、钻岩蛤、石蛏、开腹蛤、海笋和船蛆;节足动物甲壳纲的柱木水虱、团水虱和跳水虱等等。  相似文献   

8.
石灰虫石灰质栖管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保福 《海洋科学》1983,7(6):36-39
环节动物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龙介虫科Serpulidae中的几属动物有利用钙质形成石灰质栖管的能力。有关石灰虫类利用钙质形成其栖管的生物学机理问题,国外学者已做了一些研究,探讨了钙质来源、虫体有关分泌腺体的分泌机制以及栖管形成过程等问题,提出了各种见解;但至今尚未定论,一些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沙蚕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主要栖息于海滨泥沙滩和浅海底,是底栖动物群落中的优势种,也是底栖性鱼虾类的主要捕食对象,因而是海洋中的基础饵料动物。素有“万能钓铒”之称的沙蚕,是垂钓渔业的理想钓铒。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钓鱼热之后,活沙蚕出口的需要量急剧增加。由于供求矛盾的尖锐化,促使了沙蚕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洋药物资源及其药用研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海洋药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显示,历经3 600余年,中国海洋药物应用经验不断积累,特别是现代海洋药物的研究成果显著.截至2008年,中国近海已记录的海洋药物及已进行现代药理学、化学研究的潜在药物资源已达684味,其中植物药205味,动物药468味,矿物药11味;涉及海洋药用动植物1 667种(植物272种,动物1 395种),另有矿物18种.加强现代药学研究,保护现有药用生物资源,开拓新的资源领域,是未来海洋药物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