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在上海台风研究所无地形的业务数值予报模式中引入地形,用实际天气过程进行了地形动力效应的予报试验。结果表明,引入地形后的模式,其予报能力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对500hPa高空槽以及地面冷高压活动的予报,模式地形表现出重要影响。由此说明,即使在有限区域短期数值予报模式中,引入地形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胡辛陵  顾逸华 《气象》1980,6(4):4-4
相似分析是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之一。长期以来,我站以相似分析的思路,制作了各种长中短期预报工具。下面介绍用多要素编码相似分型,建立天气转移概率矩阵作晴雨预报的作法。 我们取1959—1974年历年的6月11日—7月10日共450天的逐日08时绝对湿度和温度之差(e-T),气压(P)、24小时变压(△P_(24))等三个因子分别编码(见附表)。  相似文献   

3.
一、长期予报 对7708号台风,我站于5月分发布的汛期长期予报和9月上旬的十天天气趋势中,均予报9月上旬末有一次台风影响我县。我们的依据是,本站逐日气压曲线出现深谷,对应148天(±1天)后有一次台风影响我县。深谷的条件是:8月份气压<1014毫巴,4月份气压<1009毫巴;谷前气压连续下降2—3  相似文献   

4.
粟运华 《气象》1978,4(7):28-28
我们新安江水电厂的气象予报工作相当于县站予报,是专门为水电专业服务的。我想结合我们开展予报的实践来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统计予报是今后发展方向之一 在统计予报没有引进县站予报之前,在一次予报讨论中,使用同一张曲线图,由于各人看问题的角度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县站予报业务基本建设,抓好灾害性天气予报服务,我局于1977年12月1日到12月24日组织了全区七个站参加,以压、温、  相似文献   

6.
本方法设置了一条警戒线(即距我国东南海岸线750公里的一条平行孤线,简称警二、三线)作为起报线,以予报我区各地影响程态为主要内容,进行了地县予报工具结合的初试,为发布台风紧急警报提供依据。一、台风予报工具地县结合的三个统一 (一)资料统一:  相似文献   

7.
气象站欲建立一套用于日常逐日晴雨予报的方法是一个较为难解决的课题。原因是逐日晴雨不象灾害性天气那样变化剧烈,在前期单站要素上有较明显的反应,晴、雨之间的差异点较难找。另一原因是样本个例太多,一个十年的小样本就有300个个例。单用气象站本站要素和一般的分型加指标的办法很难把逐日晴雨区别开釆。根据几年来天气图予报经验,予报本地晴雨,予报员总是着眼于上游(华西地区)700mb或500mb±△H24的东移,换言之,即着眼于高空和地面形势从“西高东低”到“东高西低”的转换。从这个经验出发,我们普查了700mb  相似文献   

8.
孟宪红 《气象》1980,6(10):16-16
我们在短期预报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连几个天气过程,系统比较明显,大台预报有雨,本站要素也具备降水条件,可就是云来云往,迟迟没有降水,或只有微量降水,造成空报。但当这个“少雨”阶段结束,转入“多雨”阶段,我们还没有接受完前段空报的“教训”,认为雨难下来时,雨竟在天气系统较弱、不明显的情况下,三天一次,五天一场,接二连三地下起来,又造成漏报。  相似文献   

9.
自一九七六年建哨以来,我们注意收集民间气象谚语和贫下中农的看天经验,并根据天象、物象、农时季节,及时报出天气予报和虫情予报,为农业丰产做了一些工作,发挥了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二、三月份的低温阴雨天气是一种大度的天气现象。过去我们仅从单站上找指标,建模式,虽然历史拟合率较高,但投入实际使用,有时却很不理想。查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低温阴雨天气是一种大尺度天气系统的产物,而单站的指标模式只能反映出某些天气过程的某些信息,因此用面上的指标来弥补单站资料的不足,将点上和面上的资料结合起来,就能提供较全面、较可靠的予报信息了。七七年以来,我们运用这一思路,建立了一套点、面结合的低温阴雨过程短期予报模式,经一九七八、一九七九、一九八0三年的实际使用,效果较好。较果好。  相似文献   

11.
庆阳地区予报服务经验交流会和夏季短期降水予报方法会战于去年十一月十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在西峰举行。会议交流了本地区近几年的予报服务工作经验及技术方法。华池县气象站坚持用毛泽东思想育人建站的正确方向,联系实际深入揭批“四人帮”,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全站职工共同战  相似文献   

12.
对小概率事件的予报,是很棘手的问题。目前台站盛行的是运用“消空法”做予报。即在经过一定的分型起报后,选用一组几个“消空指标”,经逐一消空,来做小概率事件(如大、暴雨)的予报。对这种方法,不少同志持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用“消空法”做予报,不仅实践上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而且理论上也是站得住脚的。我地区的钟山、富川、蒙山等站,几年来基本上都是用“消空法”制作予报工具,大、暴雨的予报准确率都稳定在50%~60%以上,这在目前来说可算是水平较高的了。但问题还是存在的。为什么有些予报工具,虽经逐一消空,把空炮的个例基本上都过滤掉了,而实际使用起来效果又欠佳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指标不能太多,一般不要多于样本容量(个例)数的五分之一;二是各指标的效能没有进行过严格的检验,存在着不少“凑数”的情况,因此影响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县站长期天气予报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逐步增多,使用的予报因子也越来越多,据全地区各站的不完全统计,使用因子最多达一千多个,最少也有四百个以上。如何正确地应用这些予报因子制作予报方法和工具,促使县站予报质量和服务效果不断得到提高,这是  相似文献   

14.
朱抱真 《大气科学》1978,2(4):341-349
当前华主席、党中央为我们指明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我们能尽快地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大气科学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天气予报的准确度,天气予报的进展是整个大气科学发展的基础。因此怎样使我国的天气予报科学实现现代化,是我们气象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想从近代天气予报科学的进展情况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哨七年来,我们认真学习和应用群众看天经验,利用和验证衣谚,初步制做了一套麦收和汛期长期天气予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统计予报在台风路径的客观予报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吸取了予报员的天气实践经验,与经验予报相比较,具有定量的优点,且使用方便,赶得上予报时间要求。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产生雷暴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雷暴的地区性短期(24小时)预报方法,采用数值模式预报(M)、天气学经验预报(E)、诊断分析(D)综合分析的方法,建立起MED预报模型。该模型对1982—1984年五月份共93天的拟合率为92/93,1985—1986年两年五月份共实际出现雷暴4次,报对3次,无空报,试报准确率为61/62,效果较好。文中还就短期雷暴预报的某些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MED方法的合理性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汛期结束后的干旱问题,使用单位常以多少天数没有透雨来表示其干旱的程度,因此予报干旱期的连续少雨天数是有实际意义的。这里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单因子分区多因子综合,主要是考虑它的边界比双因子综合点图再分区的边界要简单,这将有利于使用,予报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观云识天气     
毛绍安 《气象》1977,3(8):20-20
云天观测是县站做好短期预报的一个重要依据,它常常能反映出未来天气系统的转换、持续和演变,并能预兆本地具体天气的变化。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体会较深的几个例子。 (一)高积云。它是一年四季常出现的,对这种云的系统观测,有助于报准未来三天的天气。在春夏两季,发现了高而薄的高积云时,就得连续观测:如  相似文献   

20.
梁必骐 《气象》1978,4(6):21-21
要做好暴雨予报,首先必须分析它的成因,了解它的形成条件。 我们知道,产生降水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适当的流场将充沛的水汽不断输送到降水区,并在降水区得到集中;二是要有一定强度的上升运动,使水汽辐合上升,凝结成云,云滴增长,形成雨滴。其过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