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古陆(PANGEA)项目是全球沉积地质计划(GSGP)第二项全球研究项目。这个项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从宾夕法尼亚纪(晚石炭世)开始至早侏罗世末的全球沉积记录及沉积变化。通过研究以了解联合古陆在它的增大、顶峰和解体过程的全球作用及其大小和时间的变化、沉积物中保存的古气候变化(包括冰川至沙漠气候)、米兰科维奇旋回证据,碳酸盐台地和生物礁的发展与消亡过程,蒸发盐与磷以及二叠纪与三叠纪之间和三叠纪与侏罗纪之间的两个主要生物灭绝事件。联合古陆项目分五个工作组进行。第一工作组:古地理、板块构造和古气候(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2.
联合古陆计划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罩建雄编译(成都理工学院沉积研究所)联合古陆计划的主要目的包括下面四个方面:(1)通过对全球沉积物(岩)进行全球性古地理学、板块构造学、古气候学、古海洋学及沉积学研究,确定联合古陆石炭一株罗纪时期沉积记录的全球同时性,...  相似文献   

3.
前言古陆块是前寒武纪或大或小的盆地沉积的见证.在古陆块及其边缘,的确存在着储量大、品位富的沉积变质铁矿床,亦有规模巨大的、与岩浆成因有关变质富铁矿床.此外,国家急需的黄金、金刚石、铬、镍、钒、钛、蓝石棉、钻、铂和放射性矿产资源在古陆块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古陆块中,又往往出现深大断裂,它们的继承性明显地控制着岩浆的侵入活动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研究古陆块是为了探索地球及地壳物质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基础;对认识地球上生命  相似文献   

4.
重大地史事件、节律及圈层耦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讨论了岩石圈的联合古陆事件,生物圈的重要生物类别的出现、生物爆发事件和集群绝灭事件,水圈和大气圈的海平面变化事件和气候的变冷、变暖事件。联合古陆事件包括陆核型联合古陆(2500Ma)、初始原地台型联合古陆(1900Ma)、成熟原地台型联合古陆(1450Ma)、地台型联合古陆(850Ma)和大陆型联合古陆(250Ma)事件;生物圈事件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后生动物、带壳后生动物的出现事件,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事件,奥陶纪—志留纪之交(439Ma)、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法门期之交(367Ma)、二叠纪—三叠纪之交(250Ma)、三叠纪—侏罗纪之交(208Ma)、白垩纪—第三纪之交(65Ma)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并从遗迹化石的角度,阐述了后生动物及其行为习性的起源和演化的新观点。水圈和大气圈事件包括晚震旦世、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晚石炭世的自节律海平面变化事件,奥陶纪和白垩纪的他节律高海平面事件,震旦纪—寒武纪和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耦合节律海平面变化事件,并以泥盆纪为例作了进一步阐述。这些事件是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发展、演化的重要里程碑。上述事件的重要特征是,在时间上的节律性和在成因上的圈层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5.
邓家瑞  张志平 《福建地质》1998,17(3):131-138
通过对前寒武纪建造,构造的综合研究认为,华南存在早一中元古代结晶基底,中元古代晚期江南古陆南缘是华夏古陆的活动陆缘,武陵运动是华南一次最重要的造山运动,华夏古陆与扬子地块沿江南古陆南缘发生磁撞,形成了统一的“华南古大陆”。由于区域地质条件不同,各地晚元古代构造演化有明显的差异,但华南加里东期存在的统一褶皱基底。  相似文献   

6.
地壳演化和成矿耦合—以华北陆块北缘中段为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是我国地壳发展和演化历史最久的地区之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华北古大陆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从太古宙古陆块的形成至元古宙原始地壳的增生发展,直到中新生代结构岩浆强烈强化改造,本区经历了复杂多变的不少于8次重大的地质事件和演化阶段,与此同时形成了大量的铁,金,铅,锌,钼,银,铜,锰等矿产。  相似文献   

7.
文章讨论了岩石圈的联合古陆事件,生物圈的重要生物类别的出现,生物爆发事件和集群绝灭事件中,水圈和大气圈的海平面变化事件和气候的变冷,变暖事件。联合古陆事件包括陆核型联合古陆,初始原地台型联合古陆,成熟原地台型联合古陆,地台型联合古陆和大陆型联合古陆事件;生物圈事件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后生动物,带壳后生动物的出现事件,寒武幻生物大爆发事件,奥陶纪-志民之交,晚泥盆世弗拉斯-法门期之交,二叠纪-三  相似文献   

8.
根据近几年来的综合研究和区调工作,对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前南华纪物质组成、变质变形等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按照不同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将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前南华纪构造单元划分为:湟源中元古代古陆块、全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古陆块、达肯大坂古元古代古陆块、金水口古元古代古陆块、宁多中元古代古陆块5个一级构造单元以及8个二级构造单元,论述了各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重塑了前南华纪地质阶段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地质过程与古陆块的演化历史。结合研究区内重要地质事件将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前南华纪地质演化厘定为新太古代古陆核形成、古元古代早期古陆块裂解、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早期古陆块形成、中元古代早—中期陆内裂解沉降、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陆块汇聚、新元古代陆块裂解6个地质过程,响应了全球Kenorland、Columbia、Rodinia三个超级大陆旋回事件。  相似文献   

9.
作为显生宙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夹持在西伯利亚克拉通和中朝克拉通、塔里木古陆之间,其形成与古亚洲洋演化紧密相关。其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中,经历了小洋盆俯冲作用导致的陆壳增生,多块体拼贴和后续变形作用造成的陆壳改造,以及随之伴生的多期次岩浆-变质作用。中亚造山带具多样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蕴藏大量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保存了亚洲大陆古生代增生聚合和洋陆格局转变的重要信息,是中外地质学者探讨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的重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
志留纪之后,秦岭佛坪古陆就同白水江古岛一样横亘于古秦岭海洋之间,在南北两大板块的历史演化中,它从早期的热异常发展到热柱隆起,直至岩浆的形成与侵入。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不仅影响着造山过程,还对周边盆地及金属矿床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佛坪古陆的热事件及周边盆地的影响,探讨了陕西沉积岩容矿金属矿床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1.
最近 ,越来越多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等证据表明 ,柴达木盆地北缘前泥盆纪由北向南可以划分为 3个构造单元 ,北部为古元古代形成的欧龙布鲁克古陆块 ,中间为经历过多次叠加改造的沙柳河—鱼卡超高压碰撞带 ,南部为中元古代形成的柴达木陆块。欧龙布鲁克古陆块自古元古代以来保存了丰富的地质记录 ,反映了其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综合区内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特征 ,将欧龙布鲁克古陆块地质演化由老到新分为 7个演化阶段 ,即古元古代古陆块形成阶段、中元古代陆内沉降阶段、中—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汇聚阶段、南华纪—震旦纪Rodinia超大陆裂解阶段、早古生代陆块俯冲与折返阶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陆内造山阶段和中新生代高原隆升阶段。研究本区古陆块的汇聚与裂解过程 ,将为探索我国华北和扬子古陆块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秦岭造山带发展演化阶段的新认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发展演化与全球联合古陆的形成与裂解十分相似。显生宙以来,古中国板块裂解为华北、扬子古板块,秦岭有限洋盆的时期为中晚奥陶世。而聚合拼贴形成的中国板块和中秦岭造山带与联合古陆的形成时期同为石炭、二叠纪。中生代以来新形成的秦岭造山带、华北和扬子地块是与全球联合古陆的解体相同,是裂解的结果。中生代时期秦岭-大别的花岗岩是裂解而不是碰撞俯冲的产物,含柯石英、金刚石的榴辉岩和超基性岩是深部岩片沿造山带走向从深处向表层抽拉-逆冲时带至地表的。   相似文献   

13.
陕西山柞旬地区泥盆纪沉积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山柞旬地区泥盆纪各时期沉积相特征和古地理演化格局,认为当时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沉积盆地,而是被古陆分隔但具有密切联系的几个裂陷盆地,其自南而北依次为安康古陆→旬阳-镇安盆地→小磨岭古陆→柞山盆地。  相似文献   

14.
赣杭构造带前寒武纪构造格局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家瑞  张志平 《铀矿地质》1997,13(6):321-326
对华南前寒武纪构造格架的认识,在长期的研究中不断取得进展。本文通过对前寒武纪建造、构造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华夏古陆是一个被肢解了的早元古代古大陆;中元古代晚期浙西-赣东北地区是华夏古陆的活动大陆边缘;武陵运动是华南一次最重要的造山运动,华夏古陆与扬子地块沿赣东北断裂带发生碰撞,形成了统一的“华南古大陆”。由于区域地质条件不同,各地晚元古代构造演化有明显的差异;加里东期本区为浙西-赣东北坳拉槽。  相似文献   

15.
东特提斯多弧一盆系统演化模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70年代以来,以板 构造观点分析特提斯演化已有三种模式,即“剪刀张”、“传送带”和“手风琴运动与开合”模式。所有这些模式都是以一个联合古陆的形成和特提斯是泛大洋中一个海湾的假设为前提,或以冈瓦纳大陆裂离、亚洲大陆增生为基点。随着对东特提斯地质构造演化的认识深化,特提斯演化、造山作用的解释由两陆一洋模式转变为三陆群二洋的特提斯多弧-盆系统洋陆转换演化模式,即多岛弧造山模式。  相似文献   

16.
辽东半岛较大面积出露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和变质表壳岩,富含铁、铜、金等矿产资源。历经3.8 Ga始太古代最古老的奥长花岗岩就位,3.3~3.77 Ga古太古代多期变质深成杂岩就位和3 376~3 357 Ma表壳岩基性火山岩-陆源碎屑岩建造沉积,其后为中太古代2 962~3 142 Ma两期花岗杂岩侵位和3.0 Ga表壳岩陆源碎屑岩建造沉积,构成了太古宙早期古陆核,此时构造造演化特点主要以垂直增生为主,并出现原始古洋盆;进入新太古代,原始陆壳裂解为3个古陆块。即:建平—龙岗微古陆块、绥中—鞍山—本溪微古陆块、城子坦微古陆块。3个古陆块于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早期(2 500~2 400 Ma)碰撞拼合,形成早期太古宙克拉通基底。  相似文献   

17.
联合古陆演化周期中超大型含煤及含油气盆地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思田 《地学前缘》1997,4(4):299-304
联合古陆-Pangea的拼合与裂解反映了地球系统内部的巨大变革,这一过程根本上改变了滗部圈层的构造和环境,地史上超大型含煤盆地及含油气盆地与Pangea的演化周期密切相关。在石炭纪及二叠纪拼合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超大型聚煤盆地;晚侏罗世Pangea开始裂解,出现全球性裂陷作用期,大西洋张开,许多与裂陷有关的大型叠合盆地形成。  相似文献   

18.
江南古陆广泛存在着寒武纪的细碧-角斑岩系,它们分别赋存于中元古界、晚元古界及震旦系地层中。这些细碧-角斑岩可以存在于蛇绿岩套剖面的上部,也可以与蛇绿岩套无关,独立出现,且可有同源的花岗岩质岩石伴生。由于它们位于扬子古陆与华夏古陆的接壤部位,因而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古板块作用及江南古陆的形成与演化,同时,它们与金  相似文献   

19.
联合古陆演化时期沉积记录的全球同时性覃建雄(成都理工学院沉积所)现代沉积学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验证了沉积岩中岩相侧向变化的普遍性以及岩石地层单位不再成为年代地层对比的基础。然而,本世纪初以来,沉积学家们早就意识到在大陆,甚至大陆间以至全球范围内,确实...  相似文献   

20.
地壳演化和成矿耦合--以华北陆块北缘中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是我国地壳发展和演化历史最久的地区之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华北古大陆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从太古宙古陆块的形成至元古宙原始地壳的增生发展,直到中新生代构造岩浆强烈活化改造,本区经历了复杂多变的不少于8次重大的地质事件和演化阶段,与此同时形成了大量的铁、金、铅、锌、钼、银、铜、锰等矿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