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北下第三系阜宁群中的碳酸盐岩,据现有露头剖面和钻井揭露,主要分布于盆缘阜二、阜四段内(表1)。其中阜二段的碳酸盐岩层发育较好,由下而上大体可分三个亚段:下部主要由虫管-藻灰(云)岩、各种粒屑灰(云)岩、砂灰(云)岩夹粉砂岩组成;中部亦称“七尖峰”亚段,主要由薄层状、纸片状泥灰岩、泥晶灰岩组成;上部为灰、深灰色泥岩夹白云质泥晶灰岩组成。关于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现依次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是我国大型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之一。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含矿砂层在含氧含铀水的渗入径流过程中,由于水介质性状的变化,在与砂体发生水岩作用时形成了完全氧化带、不完全氧化带、还原带和原生带等不同地球化学亚带及其相对应的蚀变矿物群,即完全氧化带为褐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伊利石、蒙脱石、少量黄钾铁矾的蚀变矿物群;不完全氧化带为褐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黄钾铁矾、蒙脱石、伊利石、少量绿泥石、高岭石的蚀变矿物群;还原带为沥青铀矿、黄铁矿、高岭石、绿泥石、少量蒙脱石、伊蒙混层粘土、伊利石和碳酸盐等新生蚀变矿物群;原生带的新生蚀变矿物群以黄铁矿、绿泥石、高岭石为主,有时出现少量碳酸盐、蒙脱石和伊利石等。  相似文献   

3.
淮安含盐盆地是一套陆相蒸发岩原生矿床。含盐系位于上白垩统浦口组第二段,分上盐、淡化和下盐三个亚段。从现阶段开发及技术政策来看,上盐亚段第三岩性组合宜作为勘探开发的目的层,含盐群率67%,NaCl品位约50%,倾角10°左右,埋深630~900m。含盐系中21个盐群分别被5~8m的含盐钙芒硝岩、含盐泥岩、钙芒硝质泥岩、粉砂岩所隔开。盐群一般厚14m左右,最大厚度64m。盐群由含盐钙芒硝岩及石盐岩薄层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中侏罗统延安组植物群与古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中侏罗统延安组为一套以河流滨湖相沉积为主的中粒中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黑色页岩、粘土岩夹煤层。其中产大量的植物化石,计20属39种。经分析认为,这个植物群是一个属于我国北方区以Coniopteris-Phoenicopsis为代表的中侏罗世早期植物群,植物群组合反映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中侏罗世为偏潮湿的暖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5.
0 前言 膨润土(Bentonite)按译音、成因及用途又称斑脱岩、膨土岩等,是以蒙脱石(也称微晶高岭石、胶岭石)为主要成分的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常含少量伊利石、高岭石及沸石、长石、方解石等.蒙脱石为少量碱及碱土金属的含水铝硅酸盐矿物[1].  相似文献   

6.
吉林南部老岭群原岩恢复和古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南部地区老岭群划分为下亚群大东岔组、临江组和大栗子组,上亚群石青沟组和珍珠门组.老岭群原岩主要类型为泥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黏土岩、泥砂质岩、石英砂岩、白云质黏土岩及杂砂岩等,均具有明显的沉积特征.分析显示吉南地区的古沉积环境变迁与海平面的升降旋回对应,分别经历了下亚群临江期高能滨海相,大栗子组低能浅海相、浅海陆棚相、半封闭湖相到高能的潮坪环境沙坪相过渡,以及上亚群石青沟组高能滨海相到低能半闭塞台地相的过渡,珍珠门组经历了由低能半闭塞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到高能台地边缘相,再到低能浅海陆棚相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吉林南部地区老岭群划分为下亚群大东岔组、临江组和大栗子组,上亚群石青沟组和珍珠门组.老岭群原岩主要类型为泥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黏土岩、泥砂质岩、石英砂岩、白云质黏土岩及杂砂岩等,均具有明显的沉积特征.分析显示吉南地区的古沉积环境变迁与海平面的升降旋回对应,分别经历了下亚群临江期高能滨海相,大栗子组低能浅海相、浅海陆棚相、半封闭湖相到高能的潮坪环境沙坪相过渡,以及上亚群石青沟组高能滨海相到低能半闭塞台地相的过渡,珍珠门组经历了由低能半闭塞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到高能台地边缘相,再到低能浅海陆棚相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针对辽西九佛堂组存在多种内部划分方案及其他相关问题,通过实测累计达106km的十余条地质剖面,运用岩石地层学、沉积学的基本原理,从喀左盆地九佛堂组识别出5个由凝灰质岩石构成的标志层或层组,并以标志层或层组1、2、4、5的顶界将九佛堂组划分为4个段:一段主要以浅灰、灰白色富凝灰质岩石为特征,砂岩、砾岩比例大;二段以浅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部分地段夹油页岩、砂岩、砾岩;三段以褐灰色泥质粉砂岩、深灰及绿灰色粉砂质泥岩为主,根据由标志层或层组,此段又可分为2个亚段,其中上亚段含有工业意义较大的油页岩;四段主要由浅灰、灰白色粉砂岩、黄灰色砂岩、绿灰色泥岩构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凝灰质沉积造成大量生物死亡这一与火山活动相关的事件,认为盆地不同地段同期沉积的碎屑岩和部分泥质岩受源区母岩类型控制致使颜色存在差异。沿用前人意见将九佛堂组与沙海组的界线放在标志层或层组5的顶界。  相似文献   

9.
根据札达盆地剖面中地层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和岩相岩性特征,可将上新统河湖相地层划分为2个组、5个沉积相、8个岩段。古格组(N22g)一岩段为砾岩,属河流相沉积;二、三、五岩段以细碎屑岩为主,属浅湖相沉积;四岩段以含粘土质细碎屑岩为主,属深湖相沉积。托林组(N21t)一、二、三岩段为一套砾岩、含砾中粗粒钙质长石岩屑砂岩和中细粒砂岩的碎屑岩,为典型冲(洪)积扇沉积物。ESR法和古地磁法测年结果表明,古格组形成时代为上新世晚期(4.40~2.47Ma);托林组形成时代为上新世早期(5.44~4.40Ma)。札达盆地为一同生断陷盆地,在上新世时期的构造运动过程中,盆地演化经历了水进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收缩体系域3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金湖凹陷西斜坡阜宁组第二亚段(E1f22)发育一套生物碎屑灰岩为主的灰砂岩混积地层,该地层属于层系混积地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古气候、古盐度、沉积环境的分析,认为研究区阜宁组第二亚段沉积时期为亚热带气候,存在海侵事件,水体盐度较大,整体为一套碳酸盐岩坪沉积体系。沉积相垂向序列研究等发现阜宁组第二亚段发育两类沉积旋回,以下部为泥页岩、上部为生物碎屑灰岩或泥灰岩的沉积旋回及下部为粉砂岩、上部为生物滩坝灰岩的旋回,仅在局部发育少量全部为砂岩的小层,并且砂岩多数与断层的发育存在密切关系,从而提出了"Y"型同生断层输送碎屑沉积物模式。研究区灰砂混积岩沉积是在湖盆湖平面上升期,湖盆为咸化湖泊,存在形成沉积范围较广生物碎屑灰岩条件的大环境下,由于陆源碎屑不断堆积,断层断距不断减小直至消失,在碎屑岩顶部形成灰岩层,从而形成了灰砂混积岩。  相似文献   

11.
大方累托石X射线粉晶衍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林 《贵州地质》1991,8(3):276-280
本文对产自我省大方一带二叠系上统龙谭组粘土岩中的累托石矿物,在R.H=53%±2、T=21℃±2的环境下,进行了详细的X射线粉晶衍射(XRD)研究.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大方一带产出的累托石矿物,为二八面体型的白云母(含伊利石)类矿物与钙蒙脱石1:1的规则间层矿物.其晶体结构内部小晶畴,沿C轴向存在着不规则的伊一蒙间层结构.  相似文献   

12.
塔西南白垩系发育,可分为上、下两统。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可分4段,多以陆相沉积为主,富含棕红色砂砾岩夹少许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砾岩。上白垩统英吉沙群为海陆相并存,库克拜组可分2段,常见泥岩、膏岩和海相化石;乌依塔格组多为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砂岩;依格孜牙组多见灰岩、白云质灰岩,富含海相化石;吐依洛克组为棕红色泥岩、石膏和砂、砾岩,含海相化石。通过勾勒9个岩性单元的沉积相展布,分析昆仑山前白垩纪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克孜勒苏群西区多为陆相快速堆积,东区远离陆源为三角洲和滨岸沉积,具有宽泛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相分布。库克拜组总体显示为辫状河三角洲—潮坪相变的过程;乌依塔格组以潮坪为主;依格孜牙组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的演化;吐依洛克组为宽广潮坪。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岩心、样品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龙潭组的沉积环境、岩性组合、隐伏断裂构造以及含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潭组为陆表海局限台地、潮控三角洲以及重力流沉积。区内存在两条隐伏断裂,走向为北西向,倾向北东的逆断层(F_(20))和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北西的逆断层(F_x);龙潭组一段(P_3l~1)零星含矿段、龙潭组二段(P_3l~2)Ⅲc~Ⅲb含矿层、龙潭组三段(P_3l~3)的Ⅳc~Ⅳb含矿层具滑动擦痕、滑动镜面、碎裂化和角砾化特征,含矿层中的生物碎屑灰岩和粉砂质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和钙质粘土岩,均有不同程度的见矿,是金富集的有利场所,为后期找矿预测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松嫩盆地扶余地区白垩系嫩江组岩石地层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嫩盆地白垩纪地层发育,其嫩江组沉积厚度大,呈盆地演化后期的沉积特征。本文从扶余地区嫩江组岩石组合、韵律变化、厚度及区域分布入手讨论其特点,对其影响因素(泥质、粉砂质、细砂质岩石)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岩石组合,该区嫩江组可划分成三段:下段黑色泥(页)岩—粉砂质泥岩互层;中段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互层;上段杂色粉砂质泥岩互层。分析沉积岩石颜色、构造及韵律组合特征,推测嫩江组由下而上为半深湖—深湖—半深湖(浅湖)相交替变化—滨湖(湖滩)相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 浙江长兴煤山地区是我国南部上二叠统长兴阶及二叠-三叠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的所在地。近十年来,我们先后在本区测制了6条上二叠统长兴阶及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即剖面A.B.C.D.E和Z(Sheng et al.,1984)把下三叠统下青龙组底部的混生动物群层自下而上分成混生层1、2和3三层,混生层1包括两部分,下部为伊利石-蒙脱石粘土层,亦称底粘土(basal clay),上部为黑色泥岩,当时没有在底粘土发现化石。此后,一  相似文献   

16.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下中三叠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军  张克信 《地球科学》2000,25(3):290-294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下中三叠统包括下三叠统洪水川群和中三叠统闹仓坚沟组.根据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的研究, 结合区域上的岩性对比, 将洪水川群划分为3个岩性单元, 即底部砂砾岩段、中部灰岩夹砂岩段和上部砂板岩段, 属于下三叠统印度阶和奥伦尼克阶.闹仓坚沟组包括闹一段砂砾岩和闹二段砂板岩, 从中三叠统早安尼锡期延续到中安尼锡期.砂岩的常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大部分砂岩为杂砂岩, 属于复理石盆地的浊积岩范畴; 砂岩稀土元素的特征值接近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元素的参数值.   相似文献   

17.
田旭  徐方建  吴淑壮  张晋  郭晨  董江 《地球科学》2015,40(9):1497-1504
以往针对南海北部陆架沉积物物质来源的诸多研究, 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海南岛物质的影响.基于柱状沉积物样品的岩性、粒度、粘土矿物和AMS14C年代分析, 探讨了琼东南陆架沉积区X2站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 X2站沉积物可划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Ⅰ, 240~120 cm)主要为粘土质粉砂, 上段(Ⅱ, 120~0 cm)主要为粉砂质砂.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和高岭石组成, 含有少量绿泥石和蒙脱石.对比分析显示, 伊利石和绿泥石可能主要来自于珠江和台湾岛; 高岭石可能主要来源于海南岛和珠江, 蒙脱石主要来自于近源的雷琼地区, 即海南岛物源对南海北部陆架西段具有一定的影响.近4 ka以来, X2站沉积物的明显变粗和高岭石含量逐渐增高, 说明海南物质的输入增强, 这可能是由于近4 ka以来的气候变化或者人类活动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床后生蚀变矿物分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主要产在侏罗系直罗组地层中。直罗组地层可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又分为上、下两个亚段 ,其中下亚段主要为容矿的灰色砂岩 ;上亚段主要为灰绿色砂岩、泥岩 ;上段为杂色的中细砂岩、泥岩。笔者通过对直罗组砂岩的镜下观察研究 ,在垂向上确立了岩石的后生蚀变分带 :直罗组下段下亚段为灰色 灰白色砂岩 (含矿段 )的绿化 (Ⅰ ) (主要为长石的绿帘石化 ) 碳酸盐化带 ;上亚段为灰绿色砂岩的绿化 (Ⅱ ) (主要为黑云母绿泥石化 ,也有长石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 ) 粘土化 碳酸盐化带 ;直罗组上段杂色细砂岩的褐铁矿化 粘土化 碳酸盐化带。主要的后生蚀变作用发生在灰绿色的砂岩中。砂岩呈现灰绿色的原因主要在于含较多绿色黑云母 ,而非绿泥石 ,其本质原因在于矿物中Fe2 含量较高。砂岩层中的后生蚀变现象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江西新余龙潭组官山段发现早二叠世(竹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皇化矿区位于江西新余县城北19公里,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剖面与丰城、乐平一带相似,即龙潭组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官山段、老山段、狮子山段及王潘里段,厚458米。官山段上部以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下部以粉砂岩为主,偶见石灰岩夹层。老山下亚段以粉砂岩为主夹煤三层,上部为泥灰岩,产Edriosteges等腕足类,中亚段为灰黑色泥岩,产Anderssonceras等菊石,上亚段为粉砂岩夹细砂岩,产Konglingites等。狮子山段以细砂  相似文献   

20.
五香坡粘土是由石英钠长斑岩风化而成的一种粘土。该粘土主要由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组成,而且伴生了少量的混合层粘土矿物。混合层粘土矿物通过用乙二醇处理与加热至520℃(1.5h)后的X射线衍射鉴定,它们是伊利石-蒙脱石规则混合层矿物和伊利石/蒙脱石不规则混合层矿物。在粘土中发现了混合层粘土矿物,这为伊利石和蒙脱石之间的转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