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桂林水南洞洞穴沉积物的古地磁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桂林水南洞2.5m厚的洞穴沉积物剖面的古地磁初步研究,其结果及地质证据表明该沉积剖面形成期可能与贾拉米洛正向期对应。根据磁化率、磁性矿物的特征和沉积学特征,对该地区这一地质时期的古环境变化提出以下认识:1.第三暖湿期,以钙华沉积为特征;2.第二干冷期,以含有少量钙质的黄褐色粘土为特征,并以含有高矫顽磁性矿物和低磁化率为特征;3.第二暖湿期,以互层的红褐色粘土、含高含量钙质的粘土或钙华为特征,并以含有低矫顽磁性矿物和高磁化率为特征;4.第一干冷期,以褐灰色粘土为特征,并以含有高矫顽磁性矿物和低磁化率为特征;5.第一暖湿期,以地下河沉积相(砂卵石为主)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桂林甲宅太平岩洞穴石柱的古地磁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育燕 《中国岩溶》1995,14(3):247-250
以拉尚(Laschamp)地磁极偏移现象,推测了桂林太平岩洞穴石柱中部的古地磁年龄,并通过分析石柱下部的剩磁方向以及剩磁强度特征,指出该部可能因后期地下水改造而受到现代磁场重磁化。  相似文献   

3.
桂林洞穴沉积物的氧、碳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汪训一 《中国岩溶》1985,4(Z1):149-154
<正>在现代稳定同位素研究中,往往利用达到同位素平衡的一对共生矿物或矿物——水之间的同位素组成来作为地质温度计,以了解其形成时的温度。对于岩溶洞穴环境来说,主要是利用方解石——水之间的同位素平衡反应。C.H.Hendy(1971))详细研究了洞穴堆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地球化学作用及其对同位素分布的影响,认为当CO2从水中迅速逸失或进行水的蒸发作用时,产生同位素动力分馏,沉积物中相对富集的O18,不能作为古温度标志,而只有当CO2从水中缓慢逸出时,方解石和水之间氧同位素的平衡反应方可作为地质温度计。其平衡常数(K)主要取决于形成的温度。  相似文献   

4.
建立地磁场长期变化的时间表,不仅对于考古学、地质学具有直接的实用价值,对于地球内部物理状态的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采取国际上近年新兴起的新方法—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古地磁法,首次进行了中国广西地区的地磁场长期变化的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的地磁场长期变化是一包罗大小不同周期变化的复合运动。该结果与国外资料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处。其特殊之处反映了地磁场的“西向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桂林穿山公园内—石灰岩孤峰中四层洞穴的沉积物研究,揭示了这些洞内沉积物系来自不同外部来源。下部三层洞内的沉积物颗粒均为棱角状,说明它们来源不远(10公里)。它们可能是在孤峰形成前由风或洪水带入洞内。上部两层洞内的沉积物与下层洞的不同处在于:它们是风积、冲积或洪积的,有的沉积物的形成历史很可能早于峰林地形发育史。   相似文献   

6.
第四纪沉积物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XIII届INQUA大会古地磁专题讨论会共收到论文摘要80余篇,其中40多篇在大会上宣讲或以墙报形式展出。这些文章内容丰富,研究的领域宽广,主题有磁性地层学(古地磁年代学),磁化率与古气候变化,磁性矿物与古环境等。此外,  相似文献   

7.
刘育燕  黄莉 《中国岩溶》1991,10(4):345-349
使用超导磁力仪对石笋进行高精度、高密度的连续测定,获得了桂林地区如下古地磁场长期变化研究结果。 1.8500a B.P.以来,桂林地区的古地磁场偏角以及倾角的长期变化曲线是由若干周期大小不同的运动复合而成的。虚地磁极迁移曲线的运动中心与现代地理轴不重合。 2.利用NRM/SIRM(天然剩磁/饱和等温剩磁),求出8500aB.P.以来,桂林地区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长期变化曲线是由若干周期大小不同的运动复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贵州镇宁犀牛洞洞穴沉积物物及其成岩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岩溶作用无论对于碳酸盐岩的成岩还是油气储集性能,都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因而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并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为了研究古岩溶,我们对犀牛洞现代岩溶进行了研究。本文着重介绍洞穴内的沉积物及其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9.
桂林附近洞穴磷酸盐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穴矿物是洞穴环境下表生沉积作用的产物。据目前所知,次生洞穴矿物已达118种,其中磷酸盐矿物有29种。我们通过研究,在桂林附近的岩溶洞穴中鉴定出氢氧磷灰石、磷铝石、磷铝钾石及磷钙铝石等四种洞穴磷酸盐矿物。  相似文献   

10.
汪训一 《中国岩溶》1982,1(1):40-48
洞穴矿物是在洞穴环境下由冷的地下水活动所产生的表生化学沉积作用产物。桂林地区(包括兴安—桂林—阳朔一带)岩溶洞穴中的次生矿物已发现有方解石、文石、石膏、氢氧磷灰石、磷铝石、磷铝钾石、磷钙铝石和半蛋白石等。文章中列举了这些矿物的偏光显微镜、化学分析、x光粉晶衍射、差热分析和扫描电镜等鉴定结果,并概要地探讨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桂林岩溶试验场钻孔水化学暴雨动态和垂向变化解译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桂林岩溶试验场的CF1钻孔(代表裂隙含水介质)和CF5钻孔(代表管道含水介质)水化学进行了暴雨动态和垂向变化的监测,通过数据的分析及对比,发现: 暴雨时至少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在控制着水化学的动态变化,一是雨水的稀释作用,另一个是碳酸盐岩— 水— CO2 气相互作用。然而,这两个作用在管道含水介质和裂隙含水介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 对于裂隙含水介质,碳酸盐岩— 水— CO2 气相互作用占主导,而对于管道含水介质,雨水的稀释作用则成为主控因素。因此,鉴于岩溶水化学是在碳酸盐岩- 水- CO2 气三相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中形成的,所以水化学的研究不能仅考虑水- 岩相互作用,而必须重视CO2 时空变化对水化学的控制,只有从三相系统全面考虑,才能正确把握岩溶水化学的时空演变规律。此外,试验场相距不到5m的CF1和CF5钻孔水化学时空变化的显著差异,进一步证明了岩溶含水介质的非均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桂林岩溶洞穴发育的古老性及热带岩溶发育历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金荣 《中国岩溶》1995,(Z1):12-27
通过不同高程上岩溶洞穴、溶隙、洼地内充填和残存的不同时代的地层实际资料,结合对本区热带岩溶发育历史的研究认为,桂林热带岩溶发育可上推到中三叠世初期的桂西运动就开始了,岩溶洞穴发育最古老者也可上推到中三叠世。在热带岩溶地貌发育上,贡献最大的时期,一是中、晚三叠世,二是第三纪。前者奠定了本区热带岩溶地貌轮廓雏形;后者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热带岩溶地貌的总形态。岩溶洞穴的发育,最发育时期是中、晚三叠世、第三纪,其它时期主要是利用、改造前期洞穴,只在有利部位发育一些新生小洞穴,在新生大型洞穴方面无重要贡献。现垂向上的岩溶洞穴,是不同时代发育形成的一个混杂体,不存在传统认识上的成层性。  相似文献   

13.
广西灌阳县响水洞石笋的同位素年龄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通过对灌阳县响水洞1号石笋进行α能谱铀系测年和碳氧同位素分析,获得了距今44. 0~ 3. 1ka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变信息。它反映44. 0ka 以来区内经历了严寒(晚大理冰期)、冰期后干冷和温热(间夹短暂的冷期)等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4.
桩端灰岩溶洞探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基桩施工过程中,判明桩端3倍桩径深度范围内,灰岩岩体内是否隐伏溶洞等不良地质情况,进而决定是否终孔、浇灌基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以地震反射波法为理论基础,以单发单收地震勘探和基桩检测技术作为现场作业方法的基础,并吸取两者对勘探资料的解释经验,扼要介绍了运用该方法对湖南涟钢某工程人工挖孔嵌岩桩的桩端灰岩的检测结果及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15.
桂林市芦笛岩、大岩洞穴环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对桂林市西郊的芦笛岩和大岩洞穴环境长期观测的结果表明,作为游览洞穴的芦笛岩与洞外空气交换频繁,洞穴CO2的含量较低,温、湿度变化频繁而且幅度大.游览活动导致洞内CO2含量显著增加,但是回落十分迅速,不会引起洞内温度、CO2的累积效应.作为非游览洞穴的大岩与外界交换弱且缓慢,保持着相对恒定的原始环境,有较好的洞穴气候分带,空气温度、湿度比较稳定,CO2的含量呈规律性季节变化;最近20多年来,洞内气温、湿度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