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类分布齐全,以陕西省煤炭规划矿区为评价单元,在对矿区主要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14个煤炭规划矿区液化、气化及焦化用煤资源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陕西省直接液化用煤和气化用煤资源丰富,焦化用煤相对较少,气化用煤主要分布于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旬耀矿区、彬长矿区和永陇矿区,陕北侏罗纪煤田的神府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以及陕北石炭-二叠系古城矿区;焦化用煤主要分布于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铜川矿区、蒲白矿区、澄合矿区和韩城矿区中高阶烟煤分布区,液化用煤主要分布于府谷矿区、榆横矿区、神府矿区、榆神矿区等低阶长焰煤分布地区;为陕西省煤化工产业布局和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概念和目的,并通过对矿区的系统研究,建立了兖济滕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调查-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且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济宁矿区和滕北矿区的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级(较轻),兖州矿区和滕南矿区分别为Ⅲ级(较重)和Ⅳ级(重)。   相似文献   

3.
陈冬  胡森林  张珍玉 《江苏地质》2014,38(1):110-116
通过分析金驹山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及矿石构造等地质因素,认为金驹山矿区的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着矿区内矿脉和岩脉的规模、产状及产出位置,是矿区的主控矿因素,同时也是矿区的主要找矿标志;粗安斑岩与矿区成矿热液源于同一母岩浆,其分布对矿体分布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同时总结矿区成矿规律,认为金驹山矿区神墩山与金驹山之间第四系覆盖区和矿区以北曲山地区为今后寻找金驹山类型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4.
针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与煤炭矿区易混淆不清问题,基于相关标准和通知,详细解读了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和煤炭矿区的定义,梳理了第一、二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划定的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基本情况,并从划定目的、划定依据和形成时段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二者的区别。指明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划定主管部门是自然资源部,划定主要目的是控制矿权设置,规范矿业权管理;煤炭矿区划定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划定目的主要是为生产开发做准备。在未来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管理工作中,建议加强煤炭规划矿区基本理论、划定标准及规划矿区内矿产资源与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8,37(6):1355-1358
正上期刊登了第三节矿区勘查阶段及其评价的第二部分普查矿区评价,本期刊登第三部分详查矿区评价,此部分将分3次刊登。第三节矿区勘查阶段及其评价3详查矿区评价详查矿区是从已完成普查评价的矿区中挑选出来的,可以是普查评价矿区的全部,也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详查矿区的范围基本上是依据市场需求和前期工作程度而确定的。例如,对于市场上急需的矿种,且普  相似文献   

6.
刘炯 《山西地质》2011,(1):12-14
依据山西小道沟银锰矿矿区地质资料及野外调研,对本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地球化学探测资料为手段,对本矿区及相应矿区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发现该矿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总结了此类矿区的找矿标志,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理论及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社宏 《地质与勘探》2009,45(4):358-366
瑶岭钨矿由北矿区、东矿区和白基寨矿区3个矿区组成,其中北矿区是主要生产矿区,以石英脉型黑钨矿为主.在对北矿区大比例尺填图过程中,我们发现矿区地表地层单一,主要为寒武纪沉积的变质砂岩和板岩.针时这种情况,我们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物探磁法测量、钻探等工程方法对寒武纪地层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了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磁法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在对矿脉水平分布、矿脉垂直分布、蚀变矿物因素、构造因素、热接触因素和成矿因素的外在表现,从而建立起矿区寒武纪地层对矿化的指示体系表,并指出瑶岭钨矿北区深部和东南部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是值得继续找矿的有利目标地段.  相似文献   

8.
禹志加  李倩倩 《地下水》2012,34(6):17-18,41
基于矿区地质概况,利用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径流分析观点,界定出矿区的水文地质边界;分析主要含水层、构造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通过地下水径流模式的分析,提出矿区的3类径流分区并做出定义,并依此提出矿区的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9.
煤矿矿区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山东新汶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例,论述了煤矿矿区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效应已经阻碍了矿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危害了当地人群的身体健康,并探讨了煤矿矿区生态恢复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8,37(4):889-892
正上期刊登完第三节矿区勘查阶段及其评价的第一部分预查矿区评价,本期和下期将分2次刊登第三节矿区勘查阶段及其评价的第二部分普查矿区评价。第三节矿区勘查阶段及其评价2普查矿区评价普查矿区是在诸多预查矿区的评价基础上挑选出来的。对于普查矿区的选择,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不同的原则,现今主要遵循如下2个原则:一是要符合市场需求,这里包括委托方需求以及市  相似文献   

11.
关中盆地是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地下水系统,按含水介质的结构组合与空间分布以及地下水循环特 征,文章将关中盆地地下水系统进一步划分为黄土台塬孔隙$C裂隙含水系统、冲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秦岭山前洪 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渭北岩溶含水系统及基岩裂隙含水系统共5个亚系统和26个更次一级的子系统。在研究 各子系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区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地下 水资源污染与浪费严重,重复利用率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出现负环境效应;行政区块限制,水资源宏观调配不 够;地下水人工调控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地下水资源的研究、规划和管理滞后等方面。 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5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包括节水对策、开源对策、改水对策、增补对策以 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系统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一个大型构造沉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正在建设 的重要能源基地;鄂尔多斯盆地同时也是一个巨型地下水盆地,赋存相对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为能源基地建设提 供重要水源。鄂尔多斯盆地是由多种不同类型岩石上下叠置构成的构造沉积盆地,因此它也是一个由不同含水岩 类的多个含水层系统上下叠置构成的巨型地下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总体上构成一个半开启型的地下水盆地,盆 地内不同含水层系统地下水交替循环的方式和深度不同,以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层系统和白垩系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系统的交替循环深度较大(可达1200~1800m);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系统和 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系统的交替循环深度较小(一般小于300m)。鄂尔多斯盆地实际上包含了周 边岩溶地下水、白垩系自流盆地地下水和东部黄土区地下水共3个地下水大系统。在各地下水大系统内,又可根 据各自的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地下水循环条件以及和地表水系的关系等,再进一步划分成7个地下水系统 及16个地下水亚系统。文章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和地下水循环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 上,对整个盆地地下水系统进行初步分析,为盆地地下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抚顺矿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水质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矿区地下水水质演变规律。针对1991年、2004年水质实际状况,对该区地下水污染程度进行分级,并综合评价了地下水水质。研究了地下水质污染机理、污染因子变化规律、水化学类型变化规律,并提出地下水污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位变化是地下水资源量多寡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地下水管理最重要的控制性指标。对地下水水位进行管理,可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量化管理。通过对地下水位与生态及地质环境的关系、地下水位阈值、地下水管理水位划定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力图从相对全面的角度认识当前地下水水位管理的发展。在回顾地下水水位管理以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我国地下水水位管理面临的问题、地下水管理策略、复合型地区地下水水位管理等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京永定河流域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研究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刘锋  李延河  林建 《地球学报》2008,29(2):161-166
利用氢氧同位素方法对北京地区永定河流域地下水状况及补给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在系统采集了不同地点、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样品的基础上,分析测试样品的δD、δ^18O、T。通过分析研究成果资料,初步判断出本区地下水的状况及补给运移规律:浅层地下水主要以近10a左右的“新水”为主,而且其主要补给方式是地表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中深层地下水普遍混有“新水”,且新水比例有增大趋势;深层地下水基本以50a以上“老水”为主,但局部已混有“新水”。本区地下水的状况反映出浅层水补给深层水的越流现象普遍,这会引起深层地下水水质下降。由此可见,本区地下水水资源由于人工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泉州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泉州市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依据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选取了地下水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驱动因子、状态因子和响应因子,综合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生态环境维持功能和地质环境稳定功能,将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为开发区、保护区和保留区,并以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为基础,以防止泉州地下水污染和海水入侵为控制目标,依据地下水的...  相似文献   

17.
非均质含水层中地下水年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年龄数值模拟是近年来国际地下水领域的一个全新研究方向。在简单介绍地下水年龄数值模拟相关理论和方法基础上,通过一个简单算例模拟对比了稳定流条件下不同非均质含水层中的水流运动和年龄分布,探讨了夹层透水性的强弱对地下水年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下水系统保持补径排通量不变的前提下,弱透水夹层的存在对于特定区域地下水的深部循环和更新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模拟区域深部含水层的年龄分布时,不能忽略其弥散作用。地下水年龄模拟为研究区域尺度上的地下水循环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分析济南幅黄泛平原区浅层孔隙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流场形态变化、地下水排泄途径及水化学多年变化特征,并结合区内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引起济南幅黄泛平原区浅层孔隙水动力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与天然补给源的减少。研究表明,局部水位下降甚至产生超采漏斗主要是由于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引起的,并对区域地下水流场形态影响较大,区内已形成地下水分水岭。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邱志勇  苏学云 《地下水》2007,29(6):7-10,39
我国许多地方因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地下采矿疏干排泄地下水而引发了多种地质灾害,同时,地下水污染趋势愈演愈烈,导致了大范围地下水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程度,亟待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分析了造成地下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操作难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立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思路,进一步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科学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地下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蓝俊康 《地下水》2008,30(4):5-8
地下水工程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它包括地下水资源勘察、地下水的取水工程、地下水的监测、地下水回灌、地下水的防排工程、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防海水入侵工程、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评价、地下水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设计、施工与监理等领域。与专门水文地质学相比,它具有研究领域更广、与其它学科联系更密切等特点,有望成为应用水文地质学方面研究范围最广的一门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