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2年11月12日,武汉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根据协议,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2.
“地理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国家测绘局工程研究中心”在武汉大学隆重挂牌,国家测绘局李维森副局长、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院士、李德仁院士、宁津生院士等测绘科技专家及师生参加了仪式。中心依托武汉大学与陕西测绘局,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存储、宽带网络、网格、快速通信、数据挖掘和虚拟现实等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结合测绘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3.
石立特  李平湘 《地理空间信息》2008,6(6):I0002-I0003
李德仁,江苏镇江丹徒人,193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泰县。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已发表论文450余篇,出版专著9部。李德仁教授提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长期从事以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科研教学工作,并致力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李德仁,江苏镇江丹徒人,193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泰县。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已发表论文450余篇,出版专著9部。李德仁教授提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长期从事以遥感(RS)  相似文献   

5.
数字工程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整合、挖掘和综合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和其他专题信息的系统工程,是一门空间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管理科学与经济人文科学的广泛交叉学科.数字城市是数字工程的典型应用.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城市的认识误区;结合数字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数字城市的总体工程结构,提出了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6.
日前 ,牛津大学工业与应用数学中心研究主任、英国皇家协会院士JohnOckendon教授和夫人牛津大学工业与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欧洲工业应用数学联系合会主席HilaryOck endon教授访问了武汉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中心。客人与该中心主任边馥苓教授等讨论了国际地理信息系统学术方面的发展趋势 ,特别对数学与国际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结合交换了意见 ,并就双方的合作研究达成初步的共识牛津大学教授访问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中心@朱国宾  相似文献   

7.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4,29(3):i001-i001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是集遥感、测绘、空间信息工程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和工程类学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兼职教授4人,特聘教授2人,教授22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8人。学院设有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其中开设的专业方向有:(1)遥感信息工程;(2)摄影测量;(3)地理信息工程。设有摄影测量与遥感系和空间信息工程系,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国家教育部审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相似文献   

8.
数字北京及空间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宝青  王新 《测绘科学》2003,28(1):51-53
首都信息化的战略口号和奋斗目标是建设“数字北京” ,目的是使城市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为政府提供更加有效的、科学的管理与决策。本文主要介绍了遥感等空间信息资源在数字北京总体框架中的地位 ,以及整合并开发北京市空间信息资源达到信息共享、服务首都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7,24(2):129-129
由张永生教授等主编的《地球空间信息球面离散网格——理论、算法及应用》于2007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书中详细讨论了地球空间信息球面离散网格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为全球海量空间信息的组织、管理和应用设计了新的技术框架。本书可供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观测、信息资源开发、空间信息系统集成、资源与环境、国土资源调查、测绘、卫星应用技术、地理影像情报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开发者、管理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或参考用书。  相似文献   

10.
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教授欢迎各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宣布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工程大学王家耀教授担任主任,李维森教授、陈军教授、陈广华教授担任副主任。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向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证书。实验室主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刘耀林教授从实验室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最近 ,由武汉大学向教育部申报的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已由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以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依托 ,是在具有长期建设和发展历史的“数字地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整合组建而成的。武汉大学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有着传统的整体优势。现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两个博士点以及“地理信息科学与资源环境”2 11重点建设学科。在与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面向地球空间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武汉大学牵头,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正式组建了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以"高分"、"二代导航"重大科技专项为基础,整合国内外优势力量,通过协同创新,将我国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提升至国际一流水平,持续推动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两年来,围绕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前沿基础理论、"高分"与"二代导航"关键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三方面核心任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协同工作,在资源三号和"高分"遥感卫星数据高精度处理、北斗地  相似文献   

13.
林溪 《中国测绘》2021,(3):12-15
拨通微信,千里外的吴波接受了《中国测绘》的专访.吴波是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LSGI)教授,LSGI是国际知名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系之一. 吴波于2006年获得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曾参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月球与火星探测任务项目,2009年加入香...  相似文献   

14.
日前 ,由武汉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边馥苓教授主持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与技术产业化”项目通过了国家测绘局组织的鉴定。该项目是一个跨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的攻关项目 ,涉及到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交叉。它以省级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 ,以多尺度、多种类基础地理信息为支撑 ,通过对省级范围内政治、经济、社会、人文、教育科研等各方面信息资源的整合 ,构成一个包括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生产与管理体系、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应用与服务体系、地理空间信息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地理空…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空间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基本概念。讨论了空间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分折空间信息科学与数字城市的关系,展望了数字城市在网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应用推进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摄影测量发展到数字摄影测量阶段及多传感器、多分辨率、多光谱、多时段遥感与其他边缘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已逐渐发展为一门新型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近年来,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本文分别从十一个方面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7.
数字城市与空间信息科学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空间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基本概念,讨论了空间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分析了空间信息科学与数字城市的关系,展望了数字城市在网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日,由中海达资助出版的"十二五"规划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正式出版。此次出版书目有《数字摄影测量学(第二版)》《城市空间信息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适用于摄影测量、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科学与技术等测绘学科相关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19.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是近年来新增的测绘类目录外专业,属于新兴交叉学科。以厦门理工学院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为例,构建了三个层次的课堂育人体系,制定了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三种经历"的本科教育改革模式,形成了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的复合型、强实践、善应用特有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较大的示范意义和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武汉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大学科技园内开始建设。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和产业涵盖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三大领域,武汉&#183;中国光谷已形成初步完善的3S产业群体,汇集了瑞士徕卡、德瑞光学、立得空间、中地数码、武大吉奥等一批知名企业,已承担多项全球数据获取加工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