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N523(N,N-二乙基己基乙酰胺)-TBP(磷酸三丁酯)混合萃取体系从盐湖卤水中萃取锂的共萃取效应、盐析效应及共存离子影响。FeCl_3、CoCl_2、NiCl_2、CuCl_2、ZnCl_2等过渡金属氯化物盐对锂的共萃取效应研究表明,FeCl_3是最佳的共萃剂,Fe/Li摩尔比为1.3时萃取效果最优。卤水中KCl、CaCl_2、NaCl、MgCl_2、Al Cl3的盐析效应研究表明,MgCl_2是萃取锂天然的最佳盐析剂。卤水中Na~+、K~+、Ca~(2+)等共存离子对锂萃取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锂与共存离子的分离因数顺序为βLiMgβLiKβLiNaβLiCa。N523-TBP混合萃取体系特别适合从高镁卤水中萃取锂,但不适于从含钙较高的卤水中萃取锂。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以20%N523-30%TBP-50%磺化煤油萃取体系从青海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萃取锂的工艺研究。根据相比实验求得萃取平衡等温线,通过阶梯图解法确定萃取理论级数为三级,并完成了三级逆流萃取串级实验。通过对洗涤、反萃、转相工艺进行的研究,确定了全流程八级萃取工艺。经此流程,锂的萃取率达96%,反萃液中杂质含量低,萃取剂经过多次循环无溶损,萃取性能良好,萃取过程分相快,未见三相及乳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含锂卤水中锂资源高效利用与绿色分离的新型萃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高镁锂比盐湖卤水、碳酸锂产业排放的碱性料液、废旧锂电池回收液等含锂溶液的萃取分离技术现状以及高效、清洁、高值化利用的重大需求及关键基础科学问题,设计合成出数十种酰胺类、磷酸酯类以及双酮类锂特效萃取剂,通过对该类萃取剂的表征与不同放大规模的研究,筛选出多个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锂萃取体系,研发出适合我国盐湖卤水锂资源特点的、经济上可行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离提取锂的新萃取体系与工艺,突破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经过产业化应用研究,萃取法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分离提取锂的技术,在锂镁选择性分离以及资源高效利用率方面已经凸显出了比现有任何提锂工艺更加优异的效果,为我国盐湖资源高效、清洁、高值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我国在盐湖锂分离领域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锂作为当今一种重要的能源金属,已经与国民经济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密不可分。从液态锂资源(盐湖卤水、海水及锂矿酸性浸取液)中提锂是今后的发展大势。锂印迹技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液相锂萃取分离技术,有望从复杂液态锂环境中选择性提锂,在简化工序的同时降低提锂成本。分析了目前用于提锂的捕获单元(冠醚、杯芳烃及离子筛)以及当前锂印迹聚合物的相关研究,可为研发新型锂印迹材料、搭建实用型锂萃取分离体系提供借鉴,推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在液态锂资源萃取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溶剂萃取法是目前工业应用前景广阔的盐湖卤水提硼方法,而萃取分离的核心在于萃取剂的选择.以异辛醇、羟基功能化离子液体1-羟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HOEMIm]NTf2)按体积比混合组成萃取剂,乙酸丁酯为稀释剂,对东台吉乃尔盐湖酸化卤水进行萃取提硼的实验研究.对[HOEMIm]NTf2体积分数、相比、...  相似文献   

6.
在简要介绍如何获得了描述“盐湖卤水体系”Li+ ,Na+ ,K+ ,Mg2 + Cl-,SO42 - H2 O 2 5℃热力学的全部Pitzer参数后 ,详细举例说明了模型在卤水热力学性质预测、含锂盐湖卤水中盐类饱和度、含锂盐湖卤水在2 5℃ 1 0 1 3× 1 0 5Pa下的天然卤水离子缔和状态 (化学模型 )计算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4-硝基苯并-15-冠醚-5液液萃取分离锂同位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4-硝基苯并-15-冠醚-5(4-NO_2-B15C5)做萃取剂,苯甲醚和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C_4mim][NTf_2])作稀释剂和协萃剂,以1 mol/L LiCl溶液作萃取溶剂,构建高效的冠醚—离子液体/锂盐溶液的溶剂萃取体系。重点考察了有机相组成、冠醚浓度和锂盐阴离子等对锂同位素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4-硝基苯并-15-冠醚-5具有良好的锂同位素分离效果,在萃取CF_3COOLi时最大单级分离系数(α)可达1.043±0.01。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西藏拉果错盐湖卤水中阴、阳离子以及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行为。以盐湖卤水等温蒸发过程中粒子浓度变化的四个阶段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了不同体系的扩散系数、配位数、均方位移和径向分布函数。计算结果表明,液相浓度越低时,H2O分子对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抑制作用,液相中离子浓度越高时,SO42-易与CO32-竞争Li+形成离子对,从而影响盐湖卤水中Li+的富集。本文研究结果对盐湖卤水中Li+的迁移行为作出了机理解释,为盐湖卤水提锂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用2-乙基己醇作萃取剂从高浓度氯化镁卤水中萃取硼的工艺。先用分液漏斗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萃取与反萃取的工艺条件,作出了萃取与反萃等温线。结果表明,萃取最佳条件:pH=1.8,盐(MgCl_2)浓度28%以上;反萃pH大于2.3。由McCabe-Thiele图解法得到逆流萃取和反萃取级数分别为3和4级。然后用8台Ф20 mm离心萃取器进行了连续逆流萃取与反萃取硼的实验。结果表明,离心萃取器在较大的流比和转速范围内级效率达到99%以上;用4台离心萃取器进行连续逆流萃取,硼的总萃取率达到96.9%;负载有机相用4台离心萃取器进行连续逆流反萃取,硼的总反萃取率达到99.8%。  相似文献   

10.
深部孔隙卤水是近年来盐湖勘查的工作重点.对尕斯库勒地区深部孔隙卤水的离子特征及聚类分析显示,卤水中的K+、B2 O3和Li+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且各离子之间具有普遍的相关性;孔隙卤水中的钾、镁、锂具有相对较高的品位,各离子含量普遍呈现一个自南向北增大的趋势,而且上部卤水离子浓度普遍高于下部.尕斯库勒地区北部段深部具有较...  相似文献   

11.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环境影响评价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的介绍了地处图们江三角州地区的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图们江三角州地区开发的宏伟计划。国内外投资者不仅对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表示极大的关注而且有了开发行动。为协调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区域开发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针对目前合作区内分别对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先做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再进行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观点,并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内容、应注意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云南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组织演变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启焰  陈浩 《地理学报》2007,62(12):1244-1252
对1990-2004 年云南省城镇发展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云南省城市综合实力总体呈差异扩大的趋势,表现出小城市发展缓慢且分化不明显,少数高位城市极化,在空间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倾向等特征。其后,进一步展示云南省城市经济影响区空 间演化的阶段性规律:① 20 世纪90 年代以前云南省城市经济影响区被特殊的地理环境分割 成破碎且难以整合的小型离散化的格局;②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地区工业化和城市 化加速进行,交通通讯网络的发育和辐射,中小城市得以发育,伴随于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 扩张与收缩,云南省城市经济影响区逐渐从单层离散分布演变为三层嵌套结构,并不断朝更高级的结构形态演进,即云南省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呈现显著的、由小规模离散分布阶段、过渡转型阶段到嵌套复合阶段的时空演化序列。最后,针对这种时空演化序列,笔者解析出云南省城市经济影响区在不同时空条件组合下的三种空间扩展类型:单向拓展类型、多向拓展类型和邻接扩展类型。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和粮食总产量的时间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粮食播种面积、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与粮食总产、土地利用集约度与粮食单产等三个方面。针对上述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土地利用分区,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取向和制定粮食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潮流,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区域性实践。但由于不同地区面临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形势不同,因此,参与国际和国内区域一体化的程度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尽一致。本文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试图对各地区周边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环境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做出科学的判断,并从中发现需要着重解决和突破的关键问题及重点领域,以便为我国各地区利用有利条件,对可能出现的地缘态势作出未雨绸缪的安排,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章古台固沙造林技术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邢兆凯  焦树仁 《中国沙漠》1999,19(2):179-183
章古台从1955年开始引种樟子松进行育苗造林试验,至60年代初期引种造林成功后,又于70年代后期在内蒙古敖汉旗扩大引种造林,获得成功。近年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生长减缓现象,主要是由于造林选地不适和经营不善所引起的。樟子松扩大引种造林的技术关键是采取乔灌草型,等宽隔带式造林模式,降水量不低于300~350mm,土壤含水率不低于2.0%~2.5%。土壤类型为生草风沙土、栗钙土型风沙土和黑土型风沙土,pH值为6.8~8.3。造林时间比正常拖后至4月8日~20日之间,2a生苗造林深度以25~35cm为宜,苗木根长以25cm左右为佳,苗木运输前应沾泥浆进行包装。植苗时放在苗木罐中以防根系风干,剔除不合格苗木,造林时铲除干土层或干草皮。对松树幼株进行埋土越冬处理。  相似文献   

16.
17.
刘阳宣  张民力 《中国沙漠》1997,17(3):280-285
清绿线K170段铁路地处极端干旱区,植物固沙难度大,铁路沙害的治理宜采用机械措施综合防治体系。2年的防护效益观测证实,用草方格沙障固沙,20cm高度风速可比流沙区降低76.3%,层内输沙率仅为流沙区的0.28%;用砾石覆盖措施固沙,相应防护效果依次为19.09%和0.91%;各防护措施下的风沙流特征值Q6~20/Q0~6,都达到了>1的有效防护指标。  相似文献   

18.
北京翠湖湿地生境恢复及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退化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自2010年,翠湖湿地综合运用了微地形重塑、基质恢复、植被种植和岸带护坡等湿地生境恢复技术,累计应用面积约13.33 hm2。翠湖湿地应用生境恢复技术之后,有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血红裸藻"水华"现象爆发频率显著降低,水华覆盖面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湿地基质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湿地植被覆盖度由恢复之前的51%增加到恢复后的71%;植物物种由221种增加为236种;水鸟种类和偶见种有所增加。本研究可为城市湿地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旱林作业对水分因子再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分因子严重制约着干旱半干旱条件下林木的生长,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造林技术,最大限度地创造集流条件,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干旱造林研究的主要课题。根据多年的试验观测与研究,对旱林作业技术措施的实践应用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