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板块运动包含板块之间的运动和板块内部的运动两个方面。板块与板块以碰撞—俯冲相遇时,俯冲作用推动载体向另一板块下消亡,俯冲板块便发生消减现象,未完全消减的残留载体或混杂堆积体,成为另一板块增生时的楔体,沿消减带成线状出露,便构成所谓消减杂岩(subduction complex)。研究消减杂岩中的沉积物,对说明俯冲位置和蛇绿岩性质有重要意义。一、消减作用及消减杂岩中沉积物产地分类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消亡时,发生消减作用。洋壳及其沉积盖层成了板块运动加工的原料,有的变为消减生成物,在大陆一侧造成中酸性岩浆活动;有的变为消减改造物,加入到高压低温变质带中;有的变为消减转化物,重返地幔开始新的对流;有的变为消减残留物,以构造楔片、混杂堆积形式出现。随着板块理论在我国的普及,地学研究出现了“板块热”。但是,人们在消减残留物的研究上则侧重  相似文献   

2.
雪峰山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海泓  徐树桐 《地质科学》1993,28(3):201-210
雪峰山具有碰撞型造山带的特征。造山作用发生在中生代。根据碰撞造山带的薄壳板块构造模式,可以划分出俯冲壳楔,仰冲壳楔与构造混杂岩三个基本单元。作为俯冲壳楔的杨子板块由前陆盆地与前陆褶冲带所表征,而作为仰冲壳楔的华南板块则以刚性基底推覆体与盖层推覆体所标示,以往称之为板溪群的岩石似应根据其构造特征划分为刚性基底推覆体(具 Smith 地层学意义)和陆壳碰撞作用形成的构造混杂带。  相似文献   

3.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鲁藏布扛断裂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界面。通过对断裂带及邻近地质体的构造变形及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可将断裂带的发展划分成4个阶段:1)蛇绿岩侵位前的板块俯冲阶段(90Ma以前):2)蛇绿岩侵位时的板块俯冲阶段(90Ma左右—始新世);3)板块碰撞阶段(始新世以后);4)走滑阶段(现代)。  相似文献   

4.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鲁藏布扛断裂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界面。通过对断裂带及邻近地质体的构造变形及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可将断裂带的发展划分成4个阶段:1)蛇绿岩侵位前的板块俯冲阶段(90Ma以前):2)蛇绿岩侵位时的板块俯冲阶段(90Ma左右—始新世);3)板块碰撞阶段(始新世以后);4)走滑阶段(现代)。  相似文献   

5.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带与蛇绿岩相伴产出的嘎学组和泽当组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就其岩石地球化学参数及构造环境与蛇绿岩进行了对比。结合相关古生物及同位素年龄资料,初步认为: 嘎学组和泽当组火山岩与蛇绿岩是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产物,嘎学组和泽当组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洋内俯冲相关的洋内弧构造环境,为洋板块地层序列的前弧玄武岩类(FAB型); 在后期俯冲碰撞过程中,嘎学组和泽当组主体被改造成混杂岩,或呈断夹片(块)状残存于混杂岩带中,表现为俯冲增生杂岩带的构造组合样式。该认识对合理恢复并建立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带洋板块地层序列具有重要的地质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云南会泽富铅锌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54,自引:8,他引:46  
通过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燕山早期环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碰撞与小江深断裂带、曲靖-昭通隐伏断裂带的左行走滑运动为深源流体的形成和贯入提供了有利的构造背景,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源流体和蒸发岩层,矿体本身是富含铅锌锗等的成矿流体沿构造贯入的产物,矿床定位直接受北东构造带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深源流体贯入-蒸发岩层萃取-构造控制”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生代增生楔地体在其大洋与大陆边缘源岩石的年代和岩性,在泥砾混杂堆积与混杂岩基质的年代以及在构造特点诸方面都有差别。它们的分布及其与岩浆岩弧的可能关系、对古动物、古植物残迹的古地理分析、对碰撞变形作用及区域构造分带的分析等都是确定中生代增生方式的基础。 Tukuringra-Dzhagdinsk(TD),Galamak(GL)和Ulbansk(UL)地体都是增生楔,它们是由古生代至中侏罗世向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俯冲作用产生的。俯冲作用的消失是由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古生代至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格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边效曾  褚志贤 《福建地质》1993,12(4):280-291
松溪—长汀断裂带和福州—永定断裂带是控制福建古生代及以后大地构造演化的两条北东东向的断裂带。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前者是加里东期的地体碰撞带,沿线分布了构造混杂岩、变质超基性岩体、具有角闪岩相和中压矿物的变质岩以及同碰撞型花岗岩体,以后又发育为A型俯冲带;后者是发育于加里东构造层之上的海西期张裂带,在形成海西期的福州—永定海峡的同时,产生了石炭纪海底双模式火山岩及层控铁矿,印支期的碰撞活动使海峡封闭并发育A型俯冲作用。由此,北东东向的松溪—长汀断裂带和福州—永定断裂带可以将福建划分为三个古生代的构造地层地体:闽北地体、闽中地体和闽东南地体。通过对福建省古生代地体构造分析、古地磁测量及古地理重建,展现在我们眼前是:华南(其中包括福建)在古生代中期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后,横渡特提斯海,在古生代末至中生代初到达劳亚大陆,与中朝板块碰撞引起了福建地体间强烈的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9.
东至断裂带是皖西南一条重要的北北东向断裂带。详细的构造解析表明,该断裂带主要经过3期构造变形,分别是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的左行平移断层、早白垩世期间的伸展构造和晚白垩世—新生代的右行平移断层。通过断层擦痕矢量反演和断层叠加改造关系分析,认为东至断裂带及其两侧多期构造变形对应的区域应力场分别为近南北向挤压、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北西—南东向伸展和近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东至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与郯庐断裂带相似,主要与华南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伊泽奈崎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与弧后扩张、及印度板块向北碰撞后产生向东的构造挤出等多构造体制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朱占祥  滕云 《西藏地质》1995,(1):115-120
侏罗-白垩纪,沿雅鲁藏布江开裂形成的大洋裂谷型蛇绿岩,属有层有序,有沉积的构造及时代的地层叠覆秋蛇绿岩地形形成期的产物,命名“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群”,赋于地层学的含义,它区别于蛇绿混杂岩,蛇绿混杂岩是板块闭合碰撞构造形变期的产物,具有构造学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西藏羌塘地区中部混杂堆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杂堆积(Mélange)②不是孤立的地质现象,它是一种在特定地质历史时期、特定地质条件下的特殊地质体。它的分布范围与陆间海盆和板块缝合带密切相关,形成时期与缝合带附近的俯冲活动(包括海下俯冲在内)有关。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有过关于它的诸多报道,但羌塘地区中部发现混杂堆积(图1)尚属首次。它的发现对确定羌塘中部地区冈瓦纳与欧亚古陆的界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扳块构造的观点,从蛇绿岩、混杂堆积和双变质带等方面论述了陕西勉县—略阳一带南秦岭褶皱带与摩天岭褶皱带之间的古板块缝合带的存在标志。并对缝合带两侧岩石、构造组合特征、古板映构造环境类型及板块俯冲与南秦岭构造的演化关系、俯冲方向及蛇绿岩套、古缝合带的形成时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板块俯冲方向指北,经两次碰撞后最终形成缝合带。本文还结合板块构造理论,探讨了南秦岭古板构造与矿产分布的关系及矿产分布规律,并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3.
宁夏中南部发育的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中普遍发育着滑塌堆积。综合米钵山组内滑塌堆积的沉积及后期的变形特征,我们认为滑塌堆积在逆冲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逆冲构造中滑脱层的发育往往和岩性有关,滑塌堆积也是一种重要而潜在的滑脱层,不仅由于大尺度上其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中小尺度上其内部也表现出不均一性,因此它的存在使得应力得以在该层集中,变形因此也主要发生在该层中,从而产生滑脱层,而滑塌堆积的围岩变形则很微弱。结合宁夏中宁中南部地区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我们认为中奥陶统中的滑塌堆积是该区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滑脱层,这些滑脱层控制着该地区下古生界的变形。由于这种构造作用的叠加,先前的那些外来岩块逐渐“细粒化”,逆冲作用使得滑脱堆积中的砾石变形成为构造透镜体,这解决了该地区长期存在的有关这些砾石或透镜体是外来体还是本地的争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大部分以外来体为主,但也有一定的本地岩层因构造作用成为透镜体,因此在不同地区应该仔细分析。由于牛首山地区逆冲构造比较发育,滑塌堆积转化成广义上的混杂堆积,而同样有滑塌堆积产出的贺兰山地区由于远离祁连山造山带,滑塌堆积得以保存,其中的砾石基本上没有变形。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的滑塌堆积从区域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区别滑塌堆积与混杂堆积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开合演化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蛇绿岩、构造混杂岩的地质调查及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萨嘎分岔的存在,探讨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演化模式。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为南、北两带,南带起始于二叠纪末期印度板块向北漂移过程中的伸展作用,到三叠纪末-早侏罗世,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带伸展作用加剧,并伴有洋壳的裂陷和蛇绿岩的侵位,在较短暂的双向俯冲、碰撞后焊接了仲巴陆块。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之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带再次扩张、俯冲,直到始新世晚期整个缝合带开始剧烈碰撞、造山、隆起,形成了雄伟的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东部梧桐窝子群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地球化学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东部梧桐窝子群沿康古尔断裂带呈近东西向分布。主要由细碧岩、角斑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其中有硅质岩、灰岩及碎屑岩夹层或凸镜体。细碧岩具枕状构造,属深海拉斑系列。比值蛛网图显示其形成于板内,且经过地壳物质的混集作用。硅质岩凸镜体中含放射虫。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碎屑岩的物源比较复杂多样,显示了混杂堆积的地球化学特点。据此认为梧桐窝子群是一套混杂堆积,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古板块的俯冲带上。  相似文献   

16.
郑洪伟  李廷栋  贺日政 《地球科学》2020,45(11):4187-4197
远震层析成像结果所揭示的华北板块东南向俯冲到扬子板块之下对于重新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包括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级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深部结构进行了远震P波层析成像反演.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三叠纪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华北板块越过郯庐断裂带,向东南俯冲到扬子板块之下.推断板块碰撞的深部缝合线在郯庐断裂带以西位于大别造山带以南,在郯庐断裂带以东位于长江一线.经历后期的中生代构造转换过程,该带发生活化,成为中生代含矿岩浆和流体上升的通道,并形成著名的大型成矿带.   相似文献   

17.
<正>冈底斯带位于狮泉河-阿索-果芒错-嘉黎断裂带和雅鲁藏布江断裂带之间,其成矿作用主要与中生代雅江大洋板块的向北俯冲作用及新生代亚洲-印度大陆的碰撞、后碰撞的岩浆作用有关。以旁堆乡―羊八井断裂和米拉山断裂为界,该带可以进一步划分为:(1)冈底斯西段:该亚带位于狮泉河-阿索-果芒错-嘉黎断裂带以南,旁堆乡-羊八井断裂和雪拉普冈日岩基以西。成矿作用主要和冈底斯陆块中与中新生代雅鲁藏布江洋壳俯冲-碰撞过程中的岩浆活动有关。该带矿产以斑岩型铜钼矿和矽卡岩  相似文献   

18.
北淮阳东段变质构造地层的古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果胜  马文璞  徐毅 《现代地质》2005,19(2):217-223
关于大别山北麓北淮阳东段原佛子岭岩群的古构造环境问题,存在着认识分歧,其主要原因是将形成构造背景与地质演化历史本不相同的不同构造地层单元混在了一起,不加区分地进行古构造环境分析。根据构造变形、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将原佛子岭岩群解体为被一重要的构造滑脱带所分隔的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和上部诸佛庵岩群。通过对新厘定的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分别进行沉积建造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而上部诸佛庵岩群形成于华北板块南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这意味着华北、扬子板块的古生代板块碰撞缝合带的位置应该位于诸佛庵岩群分布区域的南侧,而且板块俯冲-碰撞的极性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调查揭示,位于中越边境地区的那坡弧前盆地北部边缘发育17处滑塌堆积,有些表现为火山岩-碳酸盐岩块混杂型滑塌堆积,即由火山岩滑塌块体和碳酸盐岩滑塌块体无序堆积而成;有些只是具软沉积变形特征的薄层碳酸盐岩滑塌块体;还有些是砂屑灰岩滑塌块体与碳酸盐岩(或钙质)浊积岩组合以及单一的碳酸盐岩浊积岩或碳酸盐岩碎屑流。碳酸盐岩质块体流和碎屑流一般夹于大型或巨型滑塌块体间,而碳酸盐岩(或钙质)浊积岩和块状砂岩等一般发育于滑塌堆积的远端,有的覆盖于滑塌块体之上。无论是时代还是地球化学组成,滑塌堆积中的具枕状构造的火山岩块与盆地北侧富宁县架街一带的早-中三叠世弧火山岩完全一致。具软沉积变形特征的薄层碳酸盐滑塌岩块中发育有厚30cm左右的风暴沉积层,暗示这些滑塌岩块是发育于火山弧边缘的或其上的局部的碳酸盐岩台地(主要为潮坪-潟湖相)沉积。与全球不同造山带弧前盆地对比表明,这些滑塌堆积是一种发育于构造活动强烈的弧前盆地边缘的特殊的事件沉积,可作为识别弧前域大地构造相单元的普适性沉积标志,也可用以分析断定俯冲增生造山极性。本文对碳酸盐岩滑塌块体的原始层理和软沉积变形的滑塌褶皱轴面方位测量统计揭示火山弧斜坡大体向南西方向(232°~240°)倾斜,滑塌堆积远端浊积岩古水流测量与校正结果揭示沉积物搬运方向为南或南西向,这表明华南地块与北越地块之间的古特提斯分支洋盆在早三叠世期间是向北俯冲消化减的。  相似文献   

20.
王国灿  拜永山 《地球科学》1999,24(2):129-133
东昆中断裂带中存在多期蛇绿岩组合,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3次裂解成洋、断裂带中主要的3类各不相同的韧性剪切构造变组合分别可与新元古代早期,加里东期末和晚海西期的3次碰撞缝合事件相匹配,“东昆中蛇绿混杂岩带”不能仅限于东昆中断裂带,而应包括原东昆中蛇绿混杂岩带和整个东昆南单元,是一多旋回俯冲碰撞的复全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东昆中断和为统一的纵贯东昆仑造山带的线性构造变形带地印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