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彬如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89,(5)
一、问题的提出地膜棉生产,在正常的年份采用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一般都可以获得丰产丰收。但是,地区各地的气候条件每年并不都是风调雨顺的,总有些年份的气候条件变化较大。如果遇上这样的年份,生产指挥部门决策的不当,或是生产部门在地膜棉生产过程中的某一关键时期所采用的农业技术措施不 相似文献
2.
棉花地膜复盖栽培技术,是我市万亩高产攻关试验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新技术。1982年试验面积24亩,中晚熟品种鲁棉二号结桃多,桃子大,成熟早,产量高。1983年推广面积1171亩,平均增收皮棉41.6斤。1984年全试区复盖3398亩并进行了棉花地膜复盖小气候效应的对比观测试验。实践证明:棉花地膜复盖,改善了棉田小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增温、增湿作用,不但是高产再高产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中产变高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地膜复盖晚茬麦,能使冬小麦晚茬生长健壮,增产效果显著。而且地膜经使用后完好率在80%以上,小麦揭膜后地膜可再用于棉花等春播作物,地膜两次利用,经济效益更为显著。本文探讨了地膜复盖后晚茬麦增产的原因,并总结了地膜复盖的农业气象效应。 相似文献
4.
5.
6.
根据阜康地区气候条件,采用风险评估形式,把产量年播期及相应的气象灾害相关联,确定本地区早播的最佳播种时段,并根据风险决策,提出适时早播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阿克苏地区地膜棉气候开播期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炜峄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1,24(5):24-26
分析了当前棉花生产水平下阿克苏地区地膜棉气候开播期的农业气象指标;根据此指标进一步分析了阿克苏各主要棉区地膜棉气候开播期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9.
沟播是地膜棉花最佳播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维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97,20(5):25-26
沟播地膜棉花能改善棉田小气候状况,从而可防止干旱、热害、冷害及减轻霜冻危害,使苗齐苗壮,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玉米地膜栽培增产的基本气象原因出发,用权重法分离产量,用经济阈值法建立了玉米地膜栽培的气象——经济模式。模式适用于与当地农业气象条件相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12.
13.
随着气象应用软件的不断丰富,给统一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软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文献〈1〉提出了气象应用软件工程化的设想。该文中认为程序的复盖与链接在软件工程中是一重要的技术手段。APPLE—Ⅱ机是低档机,程序的内存有限,要在它上面运行比较系统的软件,这种技术就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半湿润的南京地区,以微型马铃薯荷兰七号为指示作物,采用平地起垄覆膜的种植方式,分别选用黑色地膜(BM)与普通白色地膜(WM)做比较,并以不覆膜的平地作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微型马铃薯生理指标、产量以及种植区土壤质量的影响.发现BM处理下微型马铃薯的淀粉质量分数和产量最高,较WM处理增产31.1%,较CK增产43.7%;覆膜处理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的速效钾质量分数,BM处理下耕层土壤的速效磷质量分数最低,但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覆膜处理有效提高了微型马铃薯出苗期的耕层土壤含水量,BM处理下微型马铃薯生育期内的表层土壤温度明显低于WM,且高于对照,对微型马铃薯的生长更有利. 相似文献
15.
1 河西棉花种植分区回顾80年代初,根据农业气候资源将河西川区棉花种植(覆盖地膜的棉田简称地膜棉,不覆盖地膜的棉田简称露地棉,下同)分成3个种植区:(1)次适宜种植区,范围含敦煌市(除南湖乡)、安西县西半县,海拔高度1200m以下地区。(2)可种植区,范围是金塔县、玉门市花海乡、敦煌市南湖乡,海拔高度1200~1300m的地区。(3)不能种植区,范围为海拔高度1300m以上地区[1]。2 问题的提出河西川区自1979年推广地膜棉至1999年底,河西西部棉花播种面积达2.5万hm2,是1978年棉花播种面积的3.8倍。每公顷皮棉产量1050~1500kg,成为全国高产棉区… 相似文献
16.
17.
文通过近两年试验资料,结合龙坪镇玉米产区实地调查数据,根据气候条件对地膜玉米各生育期的影响,划分其适宜种植高度,试图为高寒山区地膜玉米合理布局提供可靠依据与科学决策。 1 热量垂直分布与地膜玉米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8.
李新建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91,(4)
无色透明地膜覆盖栽培作物,以其明显的增产效益而倍受重视,迅速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而在聚乙稀树脂中加入色母料,可制得各种不同颜色的有色地膜。由于不同颜色的彩膜对光谱的吸收与反射规律不同,对杂草、病虫害、作物生长、地温变化等均可产生特殊的影响。 1990年,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和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了“彩色地膜的光质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农作物用彩膜种植,其产量和品质比用无色透明膜种植均有一定的提高。在1990年的田间试验期间,沙湾县电视台两次派人到试验地拍摄录像。1990年10月底,彩膜录像先后在沙湾电视台、新疆电视 相似文献
19.
20.
预报作物对大气CO2浓度变化和全球可能变暖的响应,是重要问题。CO2对作物发育过程的影响,是CO2和其它主要气候变量对作物发育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此还报道甚少。本项试验的目的是要确定CO2环境的变化及CO2与温度间的相互作用对皮马棉发育速度的影响。皮马棉(GosypiumbarbadenseL.cv.s-6)从播种开始就生长于有日光照射的作物生长箱内。白天/夜间气温控制在20/12~40/32℃,每隔5℃一个处理。白天CO2保持在350或700μLL-1。在第二个试验中,温度维持在30/22℃(白天/夜间),CO2为350、450、700μLL-1。并测定了主茎节发育所需天数、出苗到初现蕾的日数、营养枝和果枝数、座果数、结铃和现蕾数以及为植株所能保持的蕾铃数。发现主茎节的形成速率、现蕾和现花的早晚对大气CO2浓度不敏感,但对温度很敏感。果枝长出之前节位的发育要比果枝长出之后的节位发育慢。不同CO2浓度对长出节的快慢没有影响。分枝数目对温度和CO2都敏感。相比之下,生长在高CO2下的植株由于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光合作用汇,其下部果枝上的棉铃数要多些。这也许就是我们观察到生长在高浓度CO2下的棉株上层节的铃数减少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