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接1999年第3期) 作者还指出:"在燕山期和喜山期中国进一步被分异成各具特色的若干个构造区.中国西部和东部继续保持各自的特色,但已有了若干明显变化.强烈的南北向挤压,象从早期地质历史以来的情况一样,继续把中国西部和中部激活.  相似文献   

2.
1974年,亚美尼亚学者И.Г.Магакьян在《成矿学》一书中,从成矿学的角度,采用地洼学说的观点,也把地壳构造划分为三大基本类型:(1)地盾及其地台,(2)活动褶皱带,(3)活化区(地洼型构造)。作者在谈到活化区时说:“陈国达在研究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3.
1东亚 俄罗斯学者В.Л.Масайтис和Ю.ГСтарицкий(以下简称马氏和斯氏)于1963年和1964年在<论东亚的一种特殊构造类型(大陆地壳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和<东亚的地洼构造>中,对亚洲东部的地洼区作了详细描述.他们指出:亚洲大陆东部广大地区,包括中国地台、蒙古-鄂霍次克和贝加尔古生代褶皱区、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它的阿尔丹结晶地盾)和若干其他构造,尽管地质历史、大地构造和岩将活动各不相同,但在中生代和新生代,无论在沉积物、岩浆活动或大地构造体制方面,都有一系列共同特点:强烈的块断运动,断裂和深拗陷的形成(堆积了以类磨拉斯建造为主的、往往含煤的陆相沉积),独特的喷出岩浆活动和侵入岩浆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成矿作用.这些现象发生在东亚整个地区上,不管每个地段以前的地质历史如何.它们既叠加在不同时代的褶皱区上,也叠加在地台上.下面分鄂霍次克带、阿尔丹结晶地盾、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和中国地台分别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4.
(上接1998年第4期)2国外和我国台湾学者介绍、引用、评述和发展地洼学说的情况1956年,我国学者陈国达发表《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讨论“华夏古陆”问题》一文,把“地台活化”理解为“地台区向活动区转化”,指出在地壳发展史中存在一个后地台阶段...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地地洼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地洼学说及其引伸或分支学派,第二部分概述国内外学者介绍、引用、评述和发展地洼学说的情况,第三部分叙述世界各地地洼构造。  相似文献   

6.
(上接1999年第4期) "金伯利岩浆活动出现的多期次,它与自治活化带(地洼构造)的紧密联系,以及一套深部捕虏体(包括含金刚石捕虏体)的结果,证明地台构造-岩浆活化过程与地球交代作用紧密相连或相伴."  相似文献   

7.
1 第一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讨论会情况介绍 (上接1999年第2期) 密切相关的地穹列以"相邻两列地穹相互作用为特征.相互关系的程度可由半径长度评定.地穹边缘以弧形地洼盆地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1 欧洲 俄罗斯学者В.В.Белоусов(1989,以下简称别氏)对欧洲的地洼构造作过详细研究。他认为地洼体制在欧亚大陆发育得特别好。地洼构造在这里形成一条纬向地带,从西欧经过整个中亚直到中国地台。同时,地洼体制在这里与造山体制和裂谷体制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正> 开放体系是指内部系统与外界环境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体系,开放体系条件下成矿的重要特征是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物质既可不断供给,也可发生流失(扩散),矿床的形成取决于沉淀(成矿)反应与扩散之间的竞争。地洼阶段以强烈的块断活动为特征,各种规模断裂的活动必将导致各个构  相似文献   

10.
11.
吕洪波 《地质论评》2007,53(3):383-388,I0004
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然景点,其引人之处就是新生代玄武岩火山地貌。然而,景点中有些火山构造的命名却存在着明显的错误,如:熔岩丘和增生熔岩球分别被错误地命名为“喷气锥”和“火山弹”。笔者根据著名专业网站(如:美国地质调查局网站)和经典教材中的相应定义讨论了这些火山构造。通过分析这些构造的形态、大小和成因,笔者将它们分别重新命名为熔岩丘和增生熔岩球。笔者建议:地质公园中所有景点的定名都应该经专家核实和评价,从而给出科学的、符合地质实际的名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洼区层控铀矿床地质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振凯 《矿床地质》1982,1(1):83-89
我国地洼区分布广泛,其中层控铀矿床常见,它的形成是地壳大地构造单元受到多阶段构造演化及共伴随的多阶段成矿演化所致。本文所指层控铀矿床,是属一定地层、岩性和层间构造控制的矿床,因而是广义性的,它包括层状矿床和受层位控制的非层状矿床。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发现沉积和成岩型层状铀矿床,故实际上又仅限于论述狭义的层控铀矿床。  相似文献   

13.
黄瑞华 《矿床地质》1988,7(2):65-72
在大地构造上,浙江地区锡矿(化)主要形成于中、新生代以来的地洼阶段。以江山-绍兴深断裂为界,可以划分为浙东洼陷和浙西洼隆。从地质条件、矿床成因、岩石类型和物质组分等特征,将浙江锡矿(化)划分为斑岩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锡石-石英脉型,锡石-石硫化物型和砂矿型六种类型。亲石型锡矿建造主要分布于陈蔡—龙泉地穹内;亲铁型和亲硫型锡矿建造主要分布于富阳—开化地洼陷带。从锡矿(化)受控于构造、沉积建造的特点,结合锡的赋存状态,提出乌岙—洋滨一带是浙江找锡最有利的部位。  相似文献   

14.
华南地洼阶段古岩溶沉积建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碳酸盐岩地区,广泛分布大小不等、形态务异,以钙屑砾岩和角砾岩等组成的地质体。这中生代岩溶凹陷和洞穴中的洞穴堆积物--占岩溶沉积岩。有两个岩溶作用期:地洼初动期期,洞穴堆积物的时代,分别相当于白垩纪-早第三纪,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洼初动期岩溶沉积体,有广泛的矿化,如Cu、Zn、Sb、Mo、Ag、Au、Pb、U等、在我国尚属新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