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40年来陨石分类学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60-70年代,由根据陨石的矿物结构的分类方法发展为球粒陨石的化学一岩石学分类法和铁陨石的化学群分类法;70-80年代,提出了分异型陨石和未分异型陨石的概念,球粒陨石被认为是未分异型陨石,而其它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和无球粒陨石)大多被划入分异型陨石,80-90年代以来,陨石氧同位素组成成为了陨石成因分类的一个主要依据,使陨石分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成因分类阶段,作者对80-90年代以来新确立的R群,K小群,CR群和CK群球粒陨石,以及根据氧同位素划分出的原始型无球粒陨石系列:A-L无球粒陨石,Winonaites无球粒陨石和Brachinites无球粒陨石进行了介绍,笔者对陨石研究和陨石分类学的发展在估算地球整体成分,探讨地球成因和早期演化历史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并建议地球科学家应对陨石学和陨石分类的发展现状给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肇东陨石高压加热—熔融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30kbar压力下进行了肇东陨石的加热-熔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从840℃至2050℃,陨石中的金属-硫化物相经历了熔融—两相混溶的过程,最终形成一种Fe、Ni、Co、S之比不相等的多相混合物。而陨石中的硅酸盐相经历了热变质—熔融—熔融分异的过程。初熔温度为1610℃,2050℃时熔体发生分异,有富Si、Al的硅酸盐新相分离出来。以上述结果为依据,本文对类地行星早期层圈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和推论。  相似文献   

3.
元素的矿物—熔体间分配系数(简称分配系数,下同)是指元素在矿物和平衡共存熔体中重量浓度的比值,即K_i~(S/L)=C_i~S/C_i~L。它对于研究岩浆起源和演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巳被广泛用于与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成因有关的深部岩石熔融分异和结晶分异以及碳酸岩、陨石、月岩成因等方面的研宄,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表明,影响元素分配系数的因素很多,如温度、压力,氧逸度、元素浓度、挥发分以  相似文献   

4.
王道德  戴诚达 《地球化学》1995,24(2):110-120
类地行星挥发性元素普遍亏损很可能是由于太阳星云早期剧烈的太阳活动引起的。当气体、尘粒、挥发性元素和水被驱赶出内太阳系时,只有米级到公里级的物质保存下来并堆积成星子,最终吸积星子形成类地行星。我们认为类地行星的初始物质主要是已分异的星子和一些未分异的球粒陨石质星子或不同类型的陨石母体,最靠近太阳形成的星子具有最低的FeO/(FeO+MgO)值,水星是在靠近太阳的高度还原条件下吸积成分类似EH球粒陨石的星子形成的。地球的初始物质为分异的铁陨石及H群球粒陨石。随着距太阳距离增大及温度降低,陨石形成的部位大致为:EH、EL-IAB-SNC(辉玻无球粒陨石、辉橄无球粒陨石、纯橄无球粒陨石)-Euc(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H、L、LL-CV、CM、CO-Cl-彗星。物体之间、星子之间及行星与星子之间的碰撞对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吉林陨石也和其它陨石一样,通常都发育着一层黑色熔壳。这一层熔壳,记录了陨石体陨落过程中经历了熔融、气化、烧蚀、熔浆流动、微粒堆积和熔浆冷却过程中的分异、重结晶等物理化学作用过程,以及这些作用过程在陨石表面不同部位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陨石和月球样品中稀土元素(REE)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分析数据,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陨石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太阳系最好的标本,由于球粒陨石缺乏内生火成作用过程,因而保存了太阳系形成最早期事件的证据。无球粒陨石和铁石陨石代表了陨石母体内生火成作用的特点,如部分熔融和分异结晶作用。月球样品主要代表了行星的演化过程。陨石中REE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陨石,特别是球粒陨石,近年来对球粒陨石中包体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  相似文献   

7.
吉林陨石也和其它陨石一样,通常都发育着一层黑色熔壳。这一层熔壳,记录了陨石体陨落过程中经历了熔融、气化、烧蚀、熔浆流动、微粒堆积和熔浆冷却过程中的分异、重结晶等物理化学作用过程,以及这些作用过程在陨石表面不同部位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性。吉林陨石熔壳从表面和剖面特征可分两  相似文献   

8.
侯渭  欧阳自远 《岩石学报》1996,12(3):462-470
综述了非球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和无球粒陨石)在成分结构方面的非分异成因证据,推断其成因是:星云盘中心层中的星云发生气-液凝聚作用形成的熔滴,在较高温度下彼此合并形成了较大熔体,熔体固化后形成该类陨石母体。根据C1陨石不含球粒和其它成分特征。推断它们是星云只发生气-固凝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晨旭 《矿产与地质》1990,4(4):54-59
宝石伟晶岩中以变质分异型宝石伟晶岩矿床为其中最重要的类型。其分布于强烈地壳运动的构造隆起区的区域变质岩中,成矿以分异作用为主,矿物及化学组成简单较少有外来成矿物质加入,产状简单,成群分布。岩浆型宝石伟晶岩受构造—岩浆岩带控制,常围绕花岗岩母岩体成带状分布于稳定地块的边缘地区,成矿具强烈的交代和气成作用,具较明显的母岩体成矿物质来源,产出宝石的种类繁多。优质宝石多产于分异良好的带状伟晶岩中。  相似文献   

10.
陨石分类学的研究,对了解和探索太阳星云凝聚与分馏作用、吸积形成陨石母体前后的作用过程,不同类型陨石母体在太阳系形成的部位(距日心不同距离)、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形成类地行星的初始物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近年来,在陨石传统分类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分类参数和新的分类:(1)根据不同类型陨石之间化学组成、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和成因联系及其形成和演化的宇宙化学历史,将陨石划分为两大类,即原始的未分异的陨石,包括高铁和低铁的顽火辉石球粒陨石  相似文献   

11.
Re-Os同位素体系在陨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刚  谢智  陈江峰 《地学前缘》2001,8(2):339-344
铁陨石中的Re ,Os含量反映其结晶分异历史。通过铁陨石定年修正187Re的衰变常数为 :λ(187Re) =1 6 6 6× 10 -11a-1。ReOs同位素测年法可以直接用于对铁陨石的定年 ,结果表明天然铁陨石大体同时形成 ,但ReOs定年技术已有可能揭示不同化学群铁陨石形成年代的序列 ,但研究尚需深入。这些方法也可以用来探讨铁陨石和石铁陨石的形成源区、冷却历史和后期变化。虽然在石陨石中Re ,Os同位素的浓度很低 ,但也有了探索性研究成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ReOs同位素体系在天体化学中的作用将愈加明显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花岗岩类的地质环境—成因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超群 《广东地质》1996,11(2):1-12
根据成岩地质环境和岩石成因,花岗岩类总的可分为三大类,(1)板块俯冲-碰撞型-壳源重熔型(简称重熔型)及板块俯冲-碰撞型-壳幔混合源(心个地幔物质来源为主)同熔型(简称同熔型)成对花岗岩。(2)裂谷型-幔源分异型(简称分异型)花岗岩类,它包括大陆裂谷型-分异型碱性花岗岩和大洋裂谷型-分异型大洋斜长花岗岩两类。(3)地槽型-壳幔混合源(以陆壳或上地幔物质来源为主)花岗岩化型(简称花岗岩化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非球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和无球粒陨石)在成分结构方面的非分异成因证据,推断其成因是:星云盘中心层中的星云发生气-液凝聚作用形成的熔滴,在较高温度下彼此合并形成了较大熔体,熔体固化后形成该类陨石母体。根据C1陨石不含球粒和其它成分特征,推断它们是星云只发生气-固凝聚作用的产物。对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些特殊成分的碳质球粒陨石进行了综合分析,暂定名为类C1陨石。通过类C1陨石与其它球粒陨石及C1陨石成分结构特征的对比,推断它们是星云盘边缘层星云发生气-液-固和气-固联合凝聚作用,同时发生水化作用的产物。最后,在对所有陨石凝聚成因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建立了小行星区星云凝聚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我国新近降落的几块普通球粒陨石、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新疆铁陨石和某些地球岩石的粉末样的反测谱测定,可以看出,随着陨石中Fe~o/Fe_t值增加,球粒陨石的近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反射率强度,依LL—L—H—E顺序递减,吸收带趋于平缓。同一化学群的陨石,变质程度越高吸收谷越深。而地球火成岩反射谱,则依酸性、基性和超基性逐渐显示出H群球粒陨石的反射谱型。 各类陨石的反射谱特征,可用来判定行星表面和某些小行星的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15.
Nb,Ta的硅酸盐地球质量不平衡问题争论由来已久,备受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含金红石的榴辉岩Nb/Ta往往高于球粒陨石值(Nb/Ta=17.5),暗示其可能是平衡地球Nb亏损的独立储库。而洋壳玄武岩部分熔融实验表明Ta比Nb更倾向进入金红石晶格,这意味着作为俯冲洋壳部分熔融残留相的榴辉岩Nb/Ta不可能高于原岩。为了解释地质观察和实验结果之间的矛盾,系统分析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先导孔及附近地表榴辉岩的矿物微量元素。结果发现:榴辉岩中的Nb,Ta主要存在于金红石之中,其他矿物中含量极少;Nb,Ta之间存在着强烈分异(Nb/Ta=5.3~96.2),并总体上具有超球粒陨石的特征;韭闪石和多硅白云母的Nb/Ta平均分别为48.6,21.8,显示了很强的Nb,Ta分异能力;其他矿物如石榴石、绿辉石、绿帘石、磷灰石等的Nb、Ta含量及Nb/Ta都很低,对Nb-Ta分异不造成影响。认为导致Nb-Ta分异的不是金红石,而应出现在洋壳俯冲过程中金红石相出现之前的脱水和部分熔融阶段。富含Ti的角闪石(韭闪石)和白云母可能对Nb-Ta分异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等金红石相出现之后,由于其对Nb,Ta的绝对控制作用,此前阶段的分异结果便被固定在金红石中而继承下来。因此,含金红石的榴辉岩常常表现出超球粒陨石Nb/Ta的特征,与金红石不能有效地分异Na,Ta的实验结果之间并不矛盾。在不均匀的上地幔中含金红石的榴辉岩是可能的超球粒陨石Nb/Ta储库之一。  相似文献   

16.
左溪铁矿床位于汉南杂岩带东部,矿体赋存于烧房单元的粗粒角闪辉长岩、似层状苏长岩中,矿体产状总体与区内岩浆分异韵律层方向一致,为典型的岩浆分异型铁矿床。左溪地区找矿潜力大,具有形成中型磁铁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南极 GRV 021788橄辉无球粒陨石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橄辉无球粒陨石是一类特殊的无球粒陨石,既具有高度分异的火成特征,又具有原始球粒陨石的特征。南极格罗夫山GRV021788陨石由橄榄石、辉石以及少量的富碳基质、不透明矿物组成,具有橄辉无球粒陨石典型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包括橄榄石晶体三线共点的接触和富镁还原边等。GRV021788的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为:橄榄石Fa23.2~Fa1.5,易变辉石Fs21.2Wo10.6~Fs18.7Wo10.7。橄榄石颗粒有明显的反环带结构,而易变辉石的反环带则不明显。黑色填隙基质富碳,含金刚石和石墨。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表明GRV021788是一橄辉无球粒陨石,属单矿(monomict)Ⅰ类(Fa23.2~Fs20.4)橄辉无球粒陨石。陨石的形成机制与多阶段部分熔融-堆积模式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8.
短周期放射性核素的初始丰度和分布情况,已成为陨石学和天体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地外天体中53 Cr的放射性母体为53 Mn。53 Mn的半衰期为3.7±0.4Ma,可对太阳系形成之后的20Ma内发生的事件进行精确定年。本文系统总结了已报道的碳质球粒陨石、普通球粒陨石、顽辉石球粒陨石和分异陨石中的53 Mn-53 Cr同位素体系数据,依据55 Mn/52 Cr值和53 Cr异常探讨了太阳系形成时53 Mn和53 Cr的初始分布情况、太阳系初始的53 Mn/55 Mn值,讨论了陨石中普遍存在的54 Cr/52 Cr值异常和碳质球粒陨石全岩的54 Cr和53 Cr异常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对53 Mn-53 Cr体系定年影响。  相似文献   

19.
球粒陨石常用来代表未分异的原始地球的组成成分。但是,Nb、Ta作为难熔亲石元素,在各硅酸盐地球储库中(地壳、洋中脊玄武岩、亏损的洋中脊玄武岩地幔等)的Nb/Ta值却显著低于球粒陨石的Nb/Ta值(<19.9)。这可能指示在下地幔深部有未被发现的高Nb/Ta源区,或者Nb在核、幔分异时进入地核。目前学界对"Nb悖论"成因仍存在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20.
王志华  林文蔚 《地球化学》1998,27(5):465-474
在吉林省南部元古宇石英岩内发现磁性微球粒392枚,根据其产状,形貌及一般特征,微结构和化学组成表明为陨石消融型宇宙尘,由4亚4小类组成一个宇宙尘系列,(1)金属球粒;(2)纯铁球粒,(b)FCN型(天然不锈钢)球粒;(2)氧化物球粒(a)普通铁质宇宙尘(b)铬铁氧化物球粒;(3)玻璃质球粒;(4)氧化物-金属过渡型球粒,其母体要能是一分异的FCN型石-铁陨石质陨星体,核部为FCN合金,经消融分异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