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DEA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内蒙古9个地级市2012年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C2R模型对内蒙古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效性评价分析,结果得出内蒙古中西部城市土地利用有效值高于东部城市,并分析土地利用有效性存在差异的原因,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下游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及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琼  赵雪雁  郭芳  李文美 《中国沙漠》2015,35(6):1715-1722
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不仅决定着土地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更影响着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本文以石羊河下游48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多独立样本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分析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差异性和土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越向石羊河尾闾,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越小,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越大;(2)坝区种植多样化指数最高,湖区农户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最高,坝区与湖区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高于泉山区;(3)随着非农化水平的提高,农兼户的种植多样化指数最高,纯农户、农兼户和兼农户的土地投入与产出、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依次降低;(4)家庭规模、户主年龄、非农业收入与土地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性,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农业总投入、农业收入与土地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性。最后,提出改善石羊河下游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2004~2012年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了2004~2012年哈尔滨市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结果显示:1哈尔滨市2004年碳排放量为361.451万t,2012年碳排放量增长至1 875.658万t。2建设用地为主要碳源区,其碳排放占每年碳排放总量的96.98%;林地是主要碳汇区,约占碳汇量的99.90%,其总吸收量约为每年1 523.02万t碳;3哈尔滨市碳排放强度由2004年的0.681 t/hm2上升至2012年的3.534 t/hm2,平均每年增长22.854%;4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2008年以前呈快速增长,2008年以后为缓慢的波动增长;5预测2020年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为3 558.264万t;碳排放总量为2 055.839万t,比2012年上涨180.181万t,年平均增长率为1.15%,增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投入产出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该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有效性方法对我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为;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其投入产出的效率要低得多;城市并非规模越大,其投入产出越有效,阐明西部地区投入产出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西部开发不单是要向西部投入大量资金,而是要从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入手。  相似文献   

5.
对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和研究有助于衡量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实现绿洲城市土地的高效协调利用.选取典型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利用多时相TM影像数据,对乌鲁木齐1990-2005年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数学方法从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对1990-2...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大城市鞍山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践,论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客观性、必要性,及其规划的任务、原则、内容、成果等。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和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城市群是辐射面最广、潜力最大、活力最强的核心增长极,但其高速成长背后是各类要素的大量投入,客观评估城市群经济绩效对于推动中国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意义深远。在总结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13个典型城市群为样本,以2000-2013年为研究时段,采用资本、土地、劳动、科技和经济五大要素长时间序列数据,在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框架下,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静态评价时间截面的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进而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动态分析城市群TFP年际变化,探讨其时空格局和内在演化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群经济绩效进步明显,但空间分布仍不均衡;科技进步贡献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通过规模扩张和资源配置优化带来的正效应,只有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初步实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表明各城市群所处发展阶段和动力机制差异显著。据此,提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采用哈尔滨市2007年9月30日Landsat TM数据,基于哈尔滨市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对城市公园对热岛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主城区热岛效应明显,高温区呈现集中分布,市区内的公园在高温区域内形成明显的热岛空洞;公园对周围区域降温作用明显,降温效应随距离增加呈递减趋势;在公园周围120 m范围内,不同面积的公园对周围环境温度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缓冲带的降温幅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公园面积和内部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即公园面积越大,内部平均温度越低,反之亦然,二者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面积公园,以实现城市高温区降温效应。研究表明一个大的景观公园的降温效应要强于总面积相等的多个小公园的降温效应。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利用演变信息的数据挖掘——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 ,具有非线性特征 ,一般的数据挖掘方法基本上失效。本文研究了利用马尔可夫链和神经网络两种方法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图像、电子地图 ,预测了上海市中心城区、 2 0 0 2年和 2 0 0 5年的土地利用总量和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 ,从而研究了城市土地利用状况演变预测的地学数据挖掘技术。  相似文献   

10.
遵循国外对绿地价值的评价方向,借鉴国内外研究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尚少涉足的城市绿地效率评价进行研究.构建城市公园绿地投入与环境效益产出的指标体系,评价2001~2008年广州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率.其中,公园绿地的环境效益产出主要用了绿地的固碳释氧、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和城市滞尘四大功能的生态价值估测方法,以此量化城...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使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马晓龙  保继刚 《地理研究》2009,28(3):838-848
风景名胜区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形态,对其绩效进行评价有利于区域旅游发展制定更合理的资源利用政策。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空间对比分析方法,对136个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使用效率进行了计算和空间特征刻画。结果表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使用效率普遍偏低,且多数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在总效率的分解效率中,利用效率较高,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则较低;规模效率是影响总效率、并导致总效率普遍偏低的最重要因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沿云南-贵州-湖南-安徽-浙江(江苏)等省份形成了一条东西向的高效率分布带,该分布带的形成与这些省份旅游资源丰度较大、风景名胜区与各类型旅游资源之间不断产生互补和替代作用密切相关。文章最后探讨了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的实际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论构建改进的PSR模型,通过探究压力、状态、响应系统要素作用机理构建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警情判别指标,并运用数理量化模型开展警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6年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压力系统和状态系统警情为“倒U”型且呈上升态势,响应系统警情为“倒U”型且呈下降态势。(2)2009—2016年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警情总体上为“倒U”型且呈波动上升态势。(3)压力系统是造成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警情难以显著转变的关键,同时受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土地生态治理力度、用地结构与人口分布均衡度等要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潜力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城市土地潜力是城市建设者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保护耕地的基础。该文利用GIS对土地、规划、环保、人口等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建立测算最低经济容积率的模型,求得每块城市土地的经济容积率;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最低经济容积率,并用地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数据对结果进行修正,得出南京市城市土地潜力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提出一种跨行政区土地利用动态度的空间融合方法,并以北京房山区为例进行了验证。该方法根据北京市房山区2001年、2004年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所展现出的空间分布规律,跨行政区综合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分布,在粗略尺度上得到一个较宏观的空间格局,并分析其所表达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该方法摒弃了传统以行政区为单元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思路,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政区内部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又能从宏观层次上反映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江苏盐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海岸带是陆地海洋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最敏感的区域,海岸带LUCC的研究对适应环境和自然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沿海具有代表性的盐城市作为研究区,选取1978-2007年5期Landsat MSS/TM影像作为数据源,在参考国内外遥感分类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建立遥感分类系统,使用主成分分析(PCA)遥感分类方法和分类后比较变化检测方法,并在GIS分析技术支持下获取盐城市近3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其结构、数量、速率及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结构上看,研究时段内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但利用结构相对稳定;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但近几年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比重不断攀升;(2)从土地利用变化数量、速率上看,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剧烈,一级地类数量增长最大的是建设用地,其中城镇建设用地由1978年的167.01 km2扩张至2007年的725.19 km2,增长至原来的4.34倍,城镇建设用地变化速率在2004-2007年高达15%以上;(3)从空间格局变化看,盐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开发区和新辟为市区的盐都区发展速度最快,而滨海港、大丰港的建设和周边国有盐场的改制也显著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兰州市1997-2005年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采用计量地理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兰州市现有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等密切相关;(2)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呈现由东向西、由南向北依次递减的规律;(3)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破碎度指数最大,牧草地破碎度指数最小,这表明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破碎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我国城镇土地利用从外延扩展走向内涵挖潜、从粗放扩张转向集约利用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是实现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剖析,提出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概念,明晰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因素,构建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基于GIS建立一套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技术方法、流程和评价模型.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对其土地利用潜力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天河区345个评价单元中,适度利用、过度利用、低度利用和不均衡利用等4种潜力类型的土地单元个数分别占总评价单元的44.9%,15.9%,35.7%和3.5%,可供挖掘的潜力很大,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对广州市天河区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价,不仅为天河区的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提供依据,也为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新长  刘涛  张文江 《热带地理》2005,25(4):351-355
对研究区内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图进行叠置等空间信息处理运算,获得3个时段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图,将一个网格图层分别与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图叠加,分析各空间单元的年均变化强度指数,得到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结果.然后对年均变化强度指数进行分级统计后得到二级用地类型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情况,并结合社会经济因素加以分析,得到研究区3个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趋势.最后对主要二级用地类型的时空结构演变情况进行概括性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绿洲城市土地利用多目标优化研究——以新疆奎屯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典型绿洲城市奎屯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耦合资源价值核算方法,设置变量,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构建多目标优化线性模型,对干旱区绿洲城市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进行方法性的探索,并为其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线性模型可以克服多目标线性规划法中目标函数和评价指标值范围难以确定的缺陷,运用该多目标优化模型的土地利用优化方案保障了研究区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满足了其社会稳定和社会保障所需的土地,改善了研究区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使研究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优化结果达到预期目标,多目标优化方法适宜用在绿洲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  相似文献   

20.
岳文泽  徐丽华 《地理科学》2007,27(2):243-248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采用SPOT影象,人工解译出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同时利用Landsat7卫星,ETM+影象的热红外波段反演每个像元内的陆地表面温度,分析陆地表面温度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不同土地空间分布格局与地面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地表温度具有明显中心城区高、郊区低的热岛效应存在;在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表面温度具有显著性差异,两两之间的比较揭示,城市地面温度在大多数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城市内部不同土地类型所产生的热环境效应不同;城市土地类型在空间布局上越复杂,其产生的热岛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