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1989年4月9日在2840 MHz上观测到的微波爆发进行分析,发现该爆发存在几十到几百秒的准周期振荡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磁环的准周期现象有关,应遵从磁流体力学规律。通过简单初步分析,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由北京天文台的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偏振计在2545MHz和 2645MHz频率上同时观测到的一个与日面光学耀斑共生的47GB型射电大爆发,并对它的辐射强度的准周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4.
对云南天文台高分辨率率频谱仪在22周峰年期观观测到的米波准周斯振荡事件,与光学活动及相关事件作了统计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1989年6月30日徽波爆发事件的观峰结构,频谱特性及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介绍了在1981年5月16日微波大爆发中毫秒级时间轮廓Spike辐射中发生的准周期振荡现象。这种准周期振荡可能与日面活动区磁杯中的阿尔芬波运动有关,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爆发源区一些基本物理条件。最后对于准周期振荡现象对Spike辐射的作用和影响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9.
详细介绍了北京天文台2.6-3.8GHz太阳射电频谱仪在1998年4月15日观测到的一群微波Ⅲ型爆发。它们具有宽频带(>100MHz)、短时标(<100ms)、高偏振(100%)、短周期脉动(百毫秒)、内向快速频率漂移(高于1GHz/s)等显著特征。讨论了它的观测特征、时间轮廓和脉动现象,认为该群微波Ⅲ型爆发起源于等离子体基波辐射,阐述了在高频范围Ⅲ型爆发起源于等离子体基波辐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11.
1990年5月23日0400—0451UT期间在遥隔两地的南大天文台与北师大天文台和北京天文台用时间分辨率1s和10ms分别在波长3.2cm、2cm和10.6cm上进行了太阳射电爆发的同时观测.发现了短厘米波爆发中的双重准周期脉动现象.本文根据这些观测资料连同S.G.D.发表的有关射电、光学和软X射线(SXR)耀斑等数据,提出了一个在耀(斑)环内非热与热辐射过程中由于相互作用而触发Alfven波和快磁声波的振荡模型,用来解释太阳短厘米波爆发中相关性很强的双重准周期脉动的起因和观测特征,并由此计算出爆发源区的平均物理参量T,N,B值。  相似文献   

12.
1990年5月23日在3.2厘米波段射电爆发中的准周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志海  李春生 《天文学报》1991,32(3):247-251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解卷积积分的方法,分析了1990年5月21日北京天文台2840MHz和2640MHz的射电爆发资料,分别求出了它们的激励函数.从激励函数曲线图中明显看出:激励函数曲线与观测曲线相比明显变窄,并且复原了被传输过程所平滑的精细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太阳射电Ⅱ型爆发中一种独特的精细结构现象──频率分裂,并对它的观测特征和理论解释做了总结。最后,还对现存众多的理论模型逐一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1992年11月2日0233UT发生的太阳大爆发的射电特征,发现此爆发的峰值频谱是U型谱并伴有大的质子事件。爆发过程中,在9.4GHz频率上有快速脉动现象,脉动个数R(重复率)同相应平均流量S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1990年7月30日射电爆发中spike辐射的观测和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近20年来Ⅱ型爆发的地面观测和空间观测的巨大成就,概述了Ⅱ型爆发的主要特征,源的结构、大小和运动;着重介绍了Ⅱ型爆发激发机制和辐射机制的最新理论;最后讨论了目前观测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扼要介绍南京大学天文系3厘米波段在1989 ̄1992年间观测射电精细结构的结果,指出该波段存在三种类型的精细结构,并简要讨论它们可能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1989年3月17日太阳射电毫秒尖峰辐射事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媛  张衡 《天体物理学报》1992,12(2):177-1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