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年成绩 过去的10年,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通过制定和实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总体方案和“十一五”极地考察发展总体方案,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极地研究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在极地规划战略布局、科考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明确国际极地考察和研究态势以及支撑我国极地科技体系建设,文章从国际合作、科技投入和规划布局等方面分析我国极地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极地考察经过30余年的积累,已逐渐形成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支撑体系,为极地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极地研究总体起步较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须从国家战略目标和需求出发,做好顶层规划,构建完善的极地科技体制,推动极地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十五年前,中国极地研究所诞生在我国极地考察迎来第一次创业高潮的时代,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极地考察与研究的科研机构的诞生,翻开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重要的一页,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工作从考察与探索阶段走向系统开展科学研究时代的开始。十五年来,在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光辉题词指引下,在国家海洋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发扬“南极精神”,坚忍不拔,奋发努力,团结奉献,开拓进取,为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经中央编委批准,中国极地研究所更名为中极地研究中心,这标志着极地中心将作为我国极地考察的科研与业务的核心单位,肩负起更加重要和光荣的使命,将为我国极地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2009年是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25周年。25年来,我国极地科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从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方向迈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步伐,预示着我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过去的一年,我国海洋事业大踏步前进,极地考察也获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是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25周年。25年来,我国极地科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从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方向迈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步伐,预示着我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过去的一年,我国海洋事业大踏步前进,极地考察也获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6.
十年成绩过去的10年,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通过制定和实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总体方案和十一五极地考察发展总体方案,我  相似文献   

7.
我国极地事业在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的题词指引下,走出了一条“起步晚、起点高;有所为、有所不为,成绩斐然”的发展之路。作为全国惟一的专业极地研究单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全体职工在建站、科研考察、后勤保障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极地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努力,而极地中心的党建工作在我国极地事业20年的光辉历程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极地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基于Polar WRF极地中尺度数值大气模式和3DVAR资料同化方法,预报区域的最高水平分辨率设置为3.3 km。检验表明:该数值预报系统较好地反映了极地地区的短期天气形势及要素的演变特点,能够基本满足我国极地考察和航运气象保障需求。五年多以来,该数值天气预报系统除了提供极地地区常规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外,还陆续在"雪龙"破冰船冰区脱困、我国商船北极航道开拓、固定翼飞机南极内陆飞行等气象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极地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将在数据源、模式方案、产品开发、服务体系等方面继续完善,以期为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和极地航运事业提供更加可靠的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9.
6月21,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极地考察工作会议。这是自1984年我国组织开展极地考察以来召开的首次极地考察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0.
极地文化是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海洋世纪,推进极地文化宣传教育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但相较于渐入正轨的极地科考活动,我国在开展极地文化宣传教育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都有待完善,极地文化宣传教育机制尚未形成。"十三五"期间,围绕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努力建成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极地文化体系;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资助极地公共教育事业的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以及完善极地公共教育工作机制等,努力提高全民的极地观念和极地意识。  相似文献   

11.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1):F0002-F0002
2009年11月20日,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在京召开纪念中国极地考察25周年座谈会,回顾极地考察走过的光辉历程,研讨极地考察的重大意义,规划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囤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发展进程中承前肩后、继往开来的一年。  相似文献   

13.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囤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发展进程中承前肩后、继往开来的一年。  相似文献   

14.
一月 2010年1月,在中国南极昆仑站建成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为昆仑站题写了站名。胡锦涛主席为中国南极昆仑站题写站名,不仅是对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冲击下, 各国经济和安全都受到极大的考验。为了保障科考人员的安全, 许多国家缩减了南极科考的行程 和人员。本研究基于国产卫星海洋一号 、海洋二号搭载的A1s 传感器, 整理了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 5 月南极主要科考国 家的考察船 A1s 数据, 并对比考察船轨迹变化, 分析疫情前后南极科考活动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发现了考察船前往南极通道 的新特点, 分析了各南极考察大国考察热点区域的变化, 总结了南极考察热点区域受疫情影响变化, 最后对我国南极考察提 出建议。“十四五”规划中, 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被列为科技前沿领域攻关项, 本研究通过分析各极地强国疫情前 后考察船的轨迹变化, 探索我国未来的考察发展方向, 以期助力极地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极地考察独具特色的后勤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极地考察20年来先后在极地建成“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成为我国开展极地多学科考察研究的现场基地,科学考察成果丰硕,成绩斐然。在成绩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在支撑,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世界各国极地考察实践证明,后勤保障在现代极地考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极地考察就是展示后勤保障能力。中国经过20年不懈的努力,极地考察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后勤保障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极地的储运能力、生存能力、环保能力、应急能力、信息能力和维护能力。已在极地考察后勤保障这个大系统中,把不同的业务领域分解为多个单元,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极地考察后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7.
6月21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极地考察工作会议。这是自1984年我国组织开展极地考察以来召开的首次极地考察工作会议。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徐绍史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重要批示并讲话。国  相似文献   

18.
受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的派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肖贻昌和助理研究员陆保仁,分别参加了联邦德国极地研究所和智利极地研究所1984/1985年南极夏季考察。这是他们在南极考察时的部分照片。  相似文献   

19.
2004年3月1~2日“中日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研讨会”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召开,中日两国长期从事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20余人出席了会议,他们分别来自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这是我国开展南极考察以来第一次举办有关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国际性会议。  相似文献   

20.
许淙  杨清华  尹涛 《海洋预报》2005,22(Z1):158-160
本文通过对二十年极地考察航线气象保障工作的回顾,总结了预报中心在我国极地考察航线气象保障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