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宾阳县国家气象站1957-2013年雷暴气候资料以及1995-2018年雷电灾害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实证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宾阳县雷电活动、雷电灾害特征和雷击受损情况,探讨当地农村雷电灾害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近八成雷电灾害发生在农村,农村雷灾具有事故多、人员伤亡重、灾害损失大的特点;雷电灾害与雷暴发生的时数月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均在6月达到峰值,6-8月雷电活跃期与雷电灾害高发期有较好对应关系;雷电活动频繁、强度大,防雷减灾知识匮乏、防雷设施不完善等因素是造成广西宾阳农村雷电灾害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简述雷电的成因、雷击的形式、雷击的选择性、雷击的破坏性以及对1971-2005年柴达木盆地及边缘各站点的雷暴日数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柴达木盆地及边缘的雷暴分布特征、雷暴变化规律及雷电灾害的特点,提出了防御雷电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德清县历年来发生的其中83个直击雷事例实地调查,总结分析雷击事例区域分布、雷暴的移动路径,为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设计论证、编制雷电灾害防御实施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及开展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并提出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揭示南宁市雷电灾害分布特点和发生规律,科学有效指导防雷减灾工作,基于南宁市2006-2019年二维雷电监测定位资料和1998-2019年雷电灾害汇编资料,分析研究了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与雷暴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市雷电灾害逐月分布特征呈单峰型,5-9月是雷电灾害多发期,10月至次翌年2月是雷电灾害低发期;1998-2019年南宁市发生286起雷电灾害中城市占比略高于农村,农村雷灾以人员伤亡为主,城市则以经济损失为主;5-9月是南宁市闪电活动高发期,6月云地闪最多,11月至翌年2月闪电较少发生;雷电灾害事故数与雷暴活跃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根据桂林13个站点54a的地面雷暴观测资料以及近10a的雷电灾害记录,分析桂林市雷暴变化特征及规律,桂林属于高雷区到强雷区,各地雷暴日数近20多年呈下降趋势,但雷灾损失却呈上升之势,雷灾伤亡事故农村高于城市,雷灾经济损失城市远高于农村.根据雷电灾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防雷管理和科普宣传、加强防雷工程和防雷检测是做好雷电灾害防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现场勘查和测量,结合NCEP/NCAR的1°×1°每6 h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以及闪电监测等资料,分析了揭阳市高速公路卡口一次雷击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护对策。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地周边海上水汽输送充足,上升运动强烈,雷暴和闪电频繁,该次灾害确为雷电活动所致,雷电防护装置缺乏或不合格是事故发生的人为原因,高速公路卡口应做好直击雷和感应雷的防护措施,降低雷电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雷击爆炸火灾事故数、雷击死亡人数、雷击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4项灾害影响因子.计算各因子与雷电灾害的灰色关联度和权重指数,对每年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利用灰色灾变预测方法对未来出现重度以上的雷灾年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扶余县防雷建设的需要,通过本地雷电的月分布特征确定了雷电重点防护期,以旬为单位的给出了雷电日数分布特征,划分了雷电分布具体时刻的核心灾害时段。根据雷电的不同伴随现象,对比分析风雷、雨雷、雹雷的气象要素变化的不同特点。通过本地雷击事例,分析雷击灾害气象条件,给出发生雷击事件的预警新线索。  相似文献   

9.
引 言雷电灾害是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雷电产生的强大电流、炙热的高温、巨变的电磁场和电磁辐射 ,会给人类带来各种危害。尤其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科技电子设备的日益增多 ,雷击灾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经济损失剧增。因此 ,必须提高防雷减灾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雷灾防预的意识 ,保护人员、设备的安全。1 雷电活动分布特征1 .1 雷暴活动的时空分布从全省各季雷暴日数可以看出 :雷暴在 3~1 1月均可发生 ,主要集中在 6~ 8月 ,即夏季出现的几率最大。雷暴平均初日 ,全省中部和东部平均在 4月中下旬 ,而河西是雷暴出现最晚的地区 ,大…  相似文献   

10.
汕头市雷暴气候特征及其防御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暴是自然界中的声、光、电现象,也是重大气象灾害之一,其发生与地理、地形、季节、气候等因素有关.汕头市地处亚热带华南沿海地区,天气复杂多变,春夏季雷暴灾害多,雷击过程所产生的放电高电压可达500KV,电流强度高达100~300KA,一次放电时间约40μs, 雷电的强大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强烈的电磁辐射、炽热的高温,对地面的建筑物、设备和生物(特别是人类)构成严重的威胁.本文通过对汕头市近49年(1951~1999年)来的雷暴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雷暴出现的气候特征以及雷暴天气的背景和雷暴发生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当前防雷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防御雷电的若干措施,以期达到防御雷电灾害减少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区域雷灾易损性及其区划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雷电灾害情况,根据江西省雷电灾害资料和年平均雷暴日统计资料,选取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江西省雷灾易损度区划。提出了区域雷灾易损性分析和区划的模式,为区域防御和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昌卫星发射场雷暴的活动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秋如 《广东气象》2008,30(5):36-37
利用文昌气象观测站1959~2005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雷暴对航天发射的影响及文昌卫星发射场雷暴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扰、雷击电磁脉冲等雷电现象对航天发射有严重影响。文昌卫星发射场雷暴在11月~次年3月和03:00~09:00时段发生频率较低,在4月~10月和13:00~20:00时段发生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区域雷灾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广东省近10年来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和近35年来的雷暴日观测统计资料,提炼出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度、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在详细分析了广东省各地市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各地区雷灾损失情况,对广东省各地市面对雷电灾害的脆弱性和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各地易损性结构和广东省雷灾易损度区划。提出雷电灾害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的模式,为区域防御雷电灾害、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大片区化工厂、建筑群雷电灾害风险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处理技术的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包含高势层及其梯度、土壤散流层及其梯度、雷击密度层、直击雷防护效率层、电气电子设备抗雷击风险值、雷击燃爆风险值、人员密集度等指标在内的多层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某化工厂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为例,对模型的应用做了示例,对模型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模型未来可能改进的方向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统计分析故宫自建成594年(1420—2014年)以来的雷电灾害事故资料及2005—2014年故宫及周边区域内闪电定位资料,结果显示:有记录的雷击灾害次数51起,雷电灾害都发生在5—9月,主要在6—8月,其中8月最多;雷电灾害发生在故宫南部建筑的次数多于北部,中轴线上的多于两侧,太和殿被雷击次数最多;遭雷击次数最多的部位是古建顶部的吻兽;雷击损害以直接雷击最多.故宫及周边1 km区域内的雷电主要发生在4—10月,主要分布在6—8月,其中8月最多;雷电发生的日变化明显,主要在下午和前半夜,占全天的63.95%;雷电流强度30~40 kA的闪电占总闪电数23.26%,比例最大,总体呈正态分布.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在时间分布上整体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6.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为此,人们一直在探寻防御雷电灾害的方法或器件。早在公元1750年,富兰克林先生就发明了原始的避雷针,找到了直接雷击防护方法,并建立了最早的防雷理论。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仅有防直击雷设施不能有效地预防雷电波侵入雷击事故的发生。避雷针虽然可使建筑物本身避免遭受直接雷击,但无法避免建筑物内的信息系统遭受雷电波(雷电过电压波)的袭击,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统计资料表明,在雷击灾害中80%以上的雷电灾害是由于雷电波沿电源信号线路等导体侵入室内造成的,因此预防雷电波侵入已…  相似文献   

17.
1998-2004年中国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1998—2004年全国雷电灾害资料,对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雷电灾害次数呈逐年波动增长趋势;夏季是中国雷电灾害发生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雷电灾害地理分布总体为南多北少;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社会经济损失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电力和通信行业受雷灾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8.
老君山中灵索道,不但架空线路长,而且位于雷暴多发区。其控制系统多为弱电设备,一旦索道的防雷措施不到位,人员和索道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依据当地景区索道的雷灾历史、景区的地形特征、小气候特征、雷暴的气候学特征和2009-2011年的闪光电定位资料,通过对雷电可能对栾川老君山景区索道造成的危害、雷电侵入途径以及致灾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根据景区地理、环境、气象和雷电活动特点,将外部的直击雷防护与内部的防雷电过电压、等电位、屏蔽以及完善的接地防护技术措施协调统一、进行综合防护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栾川老君山风景区中灵索道防雷工程实施后,防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从雷暴日时间分布、区域性雷电活动时间分布、地闪时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2011年度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并从雷暴日空间分布、地闪频次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雷电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继而对2011年度江苏省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受灾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江苏省雷电活动峰值出现在8月,全省范围雷暴过程达11次,较往年偏多,11月出现2次大范围雷暴过程,为历史罕见;全省雷电活动空间分布总体为南多北少,江淮之间南部及苏南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为雷暴高发区;雷电灾害主要出现在6—8月,办公电子设备受损案例最多,其次为家用电子设备;85%的雷击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在农村.最后,提出了雷电防御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老君山中灵索道,不但架空线路长,而且位于雷暴多发区。其控制系统多为弱电设备,一旦索道的防雷措施不到位,人员和索道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依据当地景区索道的雷灾历史、景区的地形特征、小气候特征、雷暴的气候学特征和2009-2011年的闪电定位资料,通过对雷电可能对栾川老君山景区索道造成的危害、雷电侵入途径以及致灾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根据景区地理、环境、气象和雷电活动特点,将外部的直击雷防护与内部的防雷电过电压、等电位、屏蔽以及完善的接地防护技术措施协调统一、进行综合防护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栾川老君山风景区中灵索道防雷工程中实施后,防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