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华东志留、泥盆纪含鱼层时代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嘉龙  毕德昌 《地质科学》1976,11(2):189-191
华东地区在古生代主要有两个含鱼层位:一为泥盆系上部的五通群,含胴甲鱼、总鳍鱼以及植物化石,其时代经长期争论渐趋统一,改变了以往根据植物化石划入早石炭世的看法;另一是志留系上部(?)地层,即江苏的茅山群和浙江的唐家坞群,所含化石除胴甲鱼外,还有属于无颌类的异甲鱼和最近划入硬骨鱼纲的棘鱼类以及一些无脊椎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2.
卢立伍  谭锴  王曦 《地球学报》2017,38(2):144-148
胴甲鱼类为世界性分布的古生代鱼类,其化石是确定泥盆纪地层时代及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记述了胴甲鱼类一新属、新种——张氏猴儿山鱼Houershanaspis zhangi gen.et sp.nov.,其前中背片外形和与周边甲片的覆压关系类似于沟鳞鱼类,但甲片表面具有独特的条纹状纹饰,可区别于其他胴甲鱼类。这一化石发现于贵州省独山县城以东的猴儿山,产出层位为早泥盆世丹林组下部,约相当于布拉格期(Pragian)晚期。  相似文献   

3.
1973—1974年宁夏区域地质调查队三分队在宁夏中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胴甲鱼类化石,其中有沟鳞鱼、桨鳞鱼和少量的珠鳞鱼科化石。这一发现不仅扩大了这类鱼化石的地理分布范围,而且为探讨西北地区早期华力西运动,提供了生物地层学方面的依据。本文引用的地层名称系宁夏区调队三分队命名。  相似文献   

4.
新疆塔里木盆地胴甲鱼类化石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王俊卿 《地层学杂志》1997,21(3):224-225
在塔里木盆地北缘草湖2#井下近6000m处的巴楚组下段发现了胴甲鱼类化石,根据这些材料,认为该段的时代为晚泥盆世,与其相当的东河砂岩时代也应属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区岩关早期地层——茨山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南京地区的下石炭统,按其岩性及生物群特征,自下而上分为茨山组、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及老虎洞组五个地层单位。茨山组为本文创立,该组包括原划为上泥盆统五通组擂鼓台段上部的一套碎屑岩和金陵组底部含腕足类化石的砂岩。关于五通组的时代,潘江(1953)在南京龙潭的五通组(当时称五通系)上部发现繁盛于泥盆纪的胴甲鱼类(Antiarchi)。根据鱼化石的特征,刘东生、潘江(1958)认为五通组的时代是晚泥盆世早期或中泥盆世晚期。罗兴、潘鹏(1959)在南京龙潭相当含胴甲鱼的层位中,采到了具晚泥盆世特征的斜方薄皮木(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植物。李星学(1963)根据上述鱼  相似文献   

6.
湘西北的志留纪海相红层发育、鱼化石丰富,其中湖南澧县山门水库周边地区的志留系以含世界范围内胴甲鱼类乃至盾皮鱼类的最低层位而著称。然而前人在山门水库周边地区未曾系统开展志留系的地层学工作,含Shimenolepis graniferus等盾皮鱼类与中华棘鱼类鳍刺化石的准确层位以及相关志留纪地层的精确划分迄今尚无确切记载与详细讨论。依据2008年以来的3次野外地质考察、剖面测制、鱼类化石发掘与初步研究,对该地区出露的志留纪含鱼地层及层序进行了厘定,相关地层包括含丰富中华棘鱼类鳍刺化石的下红层溶溪组、含丰富盾皮鱼类化石的罗德洛统红层小溪组以及夹于二者之间、在本地区尚未见鱼化石的秀山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澧县地区志留纪含鱼地层的时代,并与华南其他地区志留纪含鱼地层进行了对比。研究工作的开展,不仅为深入研究胴甲鱼类乃至盾皮鱼类的形态学、系统学以及探讨有颌类的早期演化等方面提供了一批鱼类化石新材料,而且为华南扬子区志留纪两套海相红层——下红层与罗德洛统红层的划分对比及其时代归属提供了可靠的古鱼类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长江下游五通组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五通组过去通称“五通群”,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苏、浙、皖一带,亦偶见于鄂东武汉、赣北鄱阳湖北岸等地。这是一套以陆相为主的沉积,富产具泥盆、石炭纪双重特色的植物群和独特的胴甲类鱼化石而驰名于世。五通组的时代,由于其植物群在早期研究中,视为早石炭世产物,五十年代初,在含植物化石层位中具泥盆纪色彩胴甲鱼类的发现,一直有不同的看法。1959年,在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及其稍后的工作中,李星学通过对南京龙潭五通组标准剖面的岩性、沉积相、所产动植物化石和有关构造运动等的综合分析,提出五通组属于晚泥盆世的观点,曾获我国地质古生物学界广泛的赞同,仅少数学者仍持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8.
有颌类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历史上的里程碑,云南是世界早期有颌类研究的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云南的盾皮鱼类包含在节甲鱼类、瓣甲鱼类、胴甲鱼类三大类群和向硬骨鱼类的过渡类群中,硬骨鱼类以肉鳍鱼类为主,棘鱼类、软骨鱼类和部分硬骨鱼类呈微体化石保存。云南早期有颌类化石的形态学研究已经历了56年,本文回顾总结发现于云南、分布在5个动物群16个组合中的75属82种早期有颌类的整体形态学特征,并展望云南早期有颌类化石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近两三年来,著者曾在“地质知识”、“地质学报”和“中国科学”中先后发表过关於讨论五通系中胴甲类鱼化石(Antiarchi)与完褶鱼化石(Holoptychiida)的发现及其意义的一些文章,并曾初步提出了五通系应属上泥盆纪的建议。最近又和刘东生共同描述了上述鱼类化石,但根据古植物群的研究,欺行健主张五通系属  相似文献   

10.
解放以來的數年中,地層上及化石上新的重要發現時有增加。最近潘江同志對於南京附近的地質研究頗詳,曾在雷鼓山剖面烏桐系發現魚化石,經劉憲亭同志鑑定,認为胴甲魚類(Antiarcha)的一種(屬名及種名俱未能鑑定),地層時代應屬於泥盆  相似文献   

11.
论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系统总结了关于近年来塔里木盆地重要储油层——“东河砂岩”年代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包括 1)“东河砂岩”中发现晚泥盆世孢子和胴甲鱼化石 ;  2 )含砾砂岩段发现晚泥盆世盾皮鱼化石 ;  3)下泥岩段下部发现晚泥盆世孢子 ;  4 )下泥岩段上部和生屑灰岩段分别发现石炭纪初期第一、二孢子组合带 ;  5 )生屑灰岩段发现石炭纪初期的牙形刺 ;  6 )化学 -生物地层学研究结果指示 ,泥盆系 -石炭系界线应在“东河砂岩”顶面之上。据此 ,“东河砂岩”的时代应为泥盆纪。  相似文献   

12.
中国瓣甲鱼类化石的生物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书安 《地层学杂志》1996,20(3):161-164
瓣甲鱼类在我国泥盆系中分布较广,具有相当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根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我国的辦甲鱼类自上而下可分为5个组合(带):拟辦鱼一广西辦甲鱼(Quasipetalichthys-Guangsipetalichthys)组合,宽头鱼(Eurycaraspis)带,中华瓣甲鱼-西南瓣甲鱼(Sinipetalichthys-Xinanpetalichthys)组合,新瓣鱼(Neopetalichthys)带,滇东瓣甲鱼(Diandongpetalichthys)带。它们的时代分别相当于吉维期,吉维期早期,布拉格期,布拉格期早期和洛赫科夫期早期。  相似文献   

13.
胴甲类(Antiarchi)鱼化石为中国泥盆纪的重要脊椎动物化石之一,其地理和地层分布均甚广,不仅分布于中、上泥盆统,而且广泛发现在下泥盆统,如广西的莲花山组、云南的面店村组和翠峰山组、贵州的乌当组、四川的平驿铺组。最近,在云南的晚志留世关底组底部亦有所发现,说明这类化石在我国比在世界其它各地的出现要早得多。 中国泥盆纪的胴甲类种属相当丰富,迄今为止,已描述了17个属(表1),但其中只有  相似文献   

14.
五通组过去称“五通群”,主要分布在苏、浙、皖一带。其时代争论已久,丁文江(1917)、李四光、朱森(1932)、李毓尧(1935),均认为应属泥盆纪,但缺少化石根据。斯行健(1936)在研究下石炭统植物化石时,将该组划归下石炭统最底部。潘江(1953)在南京龙潭擂鼓台附近的五通组上部,发现具中泥盆世色彩的胴甲鱼类(Antiarchi)化石,从而确认该组属泥盆纪。罗兴、潘鹏(1959)在上述含鱼化石层位中,又找到了晚泥盆世植物化石——Lepto-  相似文献   

15.
豫西太华群微体植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丁莲芳 《地质论评》1996,42(5):459-464,T001
豫西太华群一名已沿用了30余年,在这套中深变质岩系中,过去从未发现生物化石,前人根据变质程度及构造格架一直将其归入太古宇。笔者对小秦岭地区这套中深变质岩系的石墨片麻岩,石英岩,长石石英岩及大理岩,采用浸解法,切片法研究,发现了一批微体古生物化石,文中介绍了微体化石的赋存层位及岩性。  相似文献   

16.
罗兴  潘鹏 《地质论评》1959,19(7):310-312
本文系报导南京附近五通系地层中所发现的植物化石 Leptophlbeum rhorhbicum Dawson(斜方鳞皮木),此化石的发现对该地层中已知的古植物群种属可作一重要补充,并对商讨五通系的地质年代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于我国东南部五通系的地质时代问题,意见颇为纷纭,在化石未发现以前,有的认为应属于志留纪(相当于北美的Digaran统),又有人认为应属于泥盆纪或下石炭纪;直到1933年德国高腾和斯行健先生研  相似文献   

17.
汪迎平  阎永奎  丁保良 《地层学杂志》2001,25(2):111-115,T002
浙东沿海中生代火山岩系十分发育 ,分布极广 ,在大片火山岩系覆盖的永嘉市枫林镇附近出露一套浅变质沉积地层 ,由于缺乏生物化石依据 ,其地层时代长期被定为上侏罗统诸几组 a段 (J3za)或茶湾组 (J3c) ,抑或下白垩统馆头组 (K1 g)等。“九·五”期间 ,笔者在这套浅变质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极其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微古植物化石中的大多数属种见于我国浙西、赣东北、皖南、鲁东北等地区震旦纪地层中和俄罗斯陆台与西伯利亚陆台上里菲及文德系中。据此 ,这套产微古植物化石地层的时代应该属于震旦纪而不是中生代  相似文献   

18.
在冀北新发现的15处含“清河镇动物群”的化石点中,“化石”有的产于长城系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和高于庄组内,有的产于前长城纪变质岩系中,在蓟县标准剖面的常州沟组和铁岭组内亦发现有“小壳化石”碎屑。笔者认为,即使它们确是化石,其繁衍的地质时代也绝不仅限于震旦纪至早寒武世。在大多数化石点,“化石”产于角闪岩相变质岩中以及超糜棱岩和变质侵入岩中,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因此,笔者怀疑它们究竟是否真的是化石。  相似文献   

19.
江西古生代鱼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光 《江西地质》1997,11(2):5-13
江西是古生代鱼类发育的重要地区之一。所获鱼类化石既有无颌类,又有丰盛的有颌类。前者之代表性属种是产在赣北志留纪地层的中华盔甲鱼和修水多鳃鱼;后者以胴甲类为主,产在中、晚泥盆世地层中,代表性属类有沟鳞鱼、星鳞鱼、浆鳞鱼、湖南鱼和江西鱼等。本文首次系统地介绍了各种鱼的主要特征、产地层位、生存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论云南武定旧城组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地层层序与生物群分析,云南武定地区旧城组的时代相当于早泥盆世Emsian晚期。武定地区泥盆系连续沉积,旧城组之下为具“坡脚动物群”的坡脚组,与郁江组相当。旧城组应是四排阶的沉积,产有丰富的节甲鱼类化石,面貌与欧洲及澳大利亚同期的节甲鱼类相近。海口组应归入中泥盆世早期的Eifelian阶,大致相当于湖南的跳马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