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2.16 m望远镜及其高色散光谱仪,对6颗弱发射线T Tauri型星(Weak-line T Tauri Stars,简称WTTS)进行了高色散光谱观测,计算了这些弱发射线T Tauri型星的锂元素丰度,讨论了这些弱发射线TTauri型星锂丰度和恒星自转周期、光变幅度的关系,研究发现:自转较快的弱发射线T Tauri型星锂丰度小于自转较慢的弱发射线T Tauri型星锂丰度;但是这些弱发射线TTauri型星,其锂丰度与恒星在V波段的光变幅度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由Wackerling早型发射线星星表与IRAS点源表交叉认证得到的V-[25]≥8的早型发射线星星表。对它们空间分布的研究表明:这些星属于极端星族Ⅰ,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主序前和主序后中等和大质量恒星的演化提供较为完备的观测对象。  相似文献   

3.
锂是少数几种在大中生成的元素之一,研究锂丰度对于探讨各种元素核合成理论以及星系的早期化学演化规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有关恒星(类太阳星,晕族恒星和主序前得)及星团锂丰度的新近观测结果。介绍了在锂的核合成理论研究方面非局部热动平衡效应的影响及锂在恒星演化中的衰竭机制等理论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引言金牛T型星(TTaur1)是一类低质量(<3*O)光谱晚型(晚F、G、K和M主序前类太阳恒星.依据其H。发射线的强弱可分为两类:经典TTauri星(CTTS)和弱发射线TTauri星(WTTS.一般认为,CTTS的地发射线等值宽度在15A以上,具有强的红外和紫外色余,并有CallH、K发射线,而且其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分子云密集区.CTTS具有尘埃包层或吸积盘,有些还伴有分子外向流、HZO脉泽等质能外流,在红外源的分类中山属11型红外源.由于CTTS有着很强的H。发射线,绝大多数***s是利用民巡天观测发现的K‘」.而***s则没有***…  相似文献   

5.
刘尧  王红池 《天文学进展》2011,29(2):148-167
原行星盘是环绕在年轻星天体(如T Tauri型星,HAe/Be星)周围的气体尘埃盘,是具有初始角动量的分子云核在塌缩形成恒星过程中的自然结果,是行星系统的起源地。原行星盘研究不仅是恒星形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行星形成理论的基础。首先介绍了盘的形成与演化规律;然后介绍了年轻星天体的能谱分布,盘的模型和参数(质量吸积率、质量、尺度、温度、寿命);随后讨论了尘埃颗粒在盘中生长的观测证据以及行星在盘中形成的大致过程;最后对原行星盘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做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9颗类太阳色球活动恒星高信噪比的高色散光谱观测, 测量了这些恒星锂线(入 = 6707.8 A'')的等值宽度, 计算了这些恒星表层锂元素丰度. 通过研究这些类太阳色球活动恒星锂丰度和X射线光度之间的关系, 发现X射线光度 强的类太阳色球活动恒星锂丰度值大于X射线较弱的恒星. 也就是说活动性较强的类太阳色球活动恒星其锂丰度较高, 活动性较弱的类太阳色球活动恒星其锂丰度较低. 考虑到主序的类太阳恒星锂元素和恒星自转速度随着恒星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 以及随着类太阳色球活动恒星自转速度的减小, 色球活动又逐渐变弱. 因此类似于锂丰度, 类太阳色球活动恒星自转速度的大小和恒星的 活动水平也同样可以表明恒星的年龄.  相似文献   

7.
吴月芳  韩溥 《天文学报》1998,39(3):244-250
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毫米波望远镜新安装的3毫米系统,对一组包括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稠密云核、Bok球、主序前发射线星和演化晚期恒星的源进行了12COJ=1-0的辐射搜寻.结果在不同质量恒星形成区域全部测到了12CO辐射,并发现了大的线宽、红和蓝的线翼、线心速度变化及多重辐射的特征,表明相应源可能具有双极喷流,存在膨胀、旋转或多核斑结构.有两个演化晚期星中已观测到了12COJ=1-0谱线,说明其具有较浓厚的拱星气体包层.  相似文献   

8.
恒星形成星系的恒星形成率与其恒星质量的相关关系被称为恒星形成星系主序关系,是描述星系演化的基本关系之一。准确测定不同红移处主序关系的斜率、弥散和零点能够对理解星系恒星形成活动的演化及其物理过程提供关键的观测限制。已有的研究揭示,恒星形成星系的整体恒星形成率从z■2到z■0下降为原值的1/30,气体消耗时标却由5亿年增至15亿年;主序关系的斜率在大质量和小质量星系段有变化,反映出决定恒星形成活动的物理过程有系统差别;而星系可能经历多个阵发性的恒星形成爆发活动,有助于更好地解释主序关系的弥散。随着观测能力的提升,对高红移宇宙(z■1~3)的恒星形成星系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恒星形成星系主序关系的特征随红移的变化规律为理解星系演化提供关键的观测约束。  相似文献   

9.
刘清耀 《天文学进展》1994,12(3):221-228
晚型矮星色球CaⅡH和K级及Hα线发射的波动的时序分析,能提供我们关于恒星活动的许多信息。在晚型矮星上都观测到类似太阳色球活动行为的所有时标变化。在类太阳恒星上找到了类太阳的"Maunder极小”长期宁静统计意义上的证据;在晚型矮星上完全肯定地观测到十年左右周期的;已用几天到几星期时标的色球活动区的自转调制来测量晚型星的自转周期;在若干晚型星上也已发现几分钟到几小时时标的类耀发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不同恒星系统(银河系晕、疏散星团、球状星团、矮星系)中蓝离散星所表现出的观测特性各不相同,这与恒星系统动力学环境及相应的蓝离散星主导形成机制直接相关。因此,分析研究蓝离散星的不同观测特性,也就成为研究蓝离散星形成机制、恒星及双星系统演化以及恒星系统动力学演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