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参与度。即是否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第二,小组探究活动能否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地进行。下面是一则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堂教学要求改变学生过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提倡主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利用小组开展学生合作学习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是目前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黄爱萍 《地理教学》2012,(21):19-21
一、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学习,是小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若红 《地理教学》2011,(12):50+59-50,59
“生生合作”学习就是由4-8位学生组成异质小组,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在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两千多年前的《学记》中就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即学生在学习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强学习的效率。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解决简单问题时,独白面对比众说纷纭的效率高;但面对复杂问题时,群策群力却比孤军奋战更有效,群体讨论产生的解决方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胜过个人。  相似文献   

5.
正这个教学设计的出现,源于我的一次"同课异构"。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的第二课时。这一课时教学的初始设计,我采用的是:第1、2小组探究三级阶梯上都有哪些地形区;第3、4小组探究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第5、6小组探究地势对河流的影响;第7、8小组探究地势对交通的影响。然后按小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我在旁进行点评。上了几个班的课,教学效果也可以。但我发现在这"热闹"的背后出现了一些问题:①小组合作学习时,每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就把  相似文献   

6.
顾珺 《地理教学》2008,(8):24-27
一、教学背景 上海“二期课改”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新教材的编写中,一个很大的特色是增加了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认识国家或地区的内容,意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提高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自觉地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摸索组织自主探究的多种有效形式,以充分体现这部分教材设计的意图,成为我在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的关注重心。  相似文献   

7.
王苗英 《地理教学》2011,(12):24-26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实践 1.新课讲授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地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题材广泛。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知识探究氛围。互动探究的问题设计要有层次,要多结合实际,注重知识的生成。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主题设计问题,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合作讨论,从而得出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8.
高中地理“地质灾害”一课中关于地质灾害防御的内容,地理知识原理与人类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通过对案例一、二的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研究,认为精心组织课堂小组探究,进行角色设定在本节课的问题探究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守仁 《地理教学》2009,(10):41-41
新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课程注重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通过高一地理的教学,感触颇多,深感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带来的实效。如何有效地教学?如何有效地教会学生会学?这些是我们教师最要考虑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0.
卫松香 《地理教学》2010,(19):26-27,17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合作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中被采用,用得恰到好处时可以使学生获益匪浅,使课堂和谐融洽。通过合作学习,一些复杂的问题能在商量讨论中可以迎刃而解,可以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1.
刘咏梅 《地理教学》2013,(13):59-60
正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还提倡教师的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团队优势,让集体智慧发光。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个体在研究交流中产生  相似文献   

12.
巧用创新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中峰 《地理教学》2010,(15):25-25,22
新课标倡导探究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知识的生成过程。那么,如何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创新活动方案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钱明 《地理教学》2005,(10):29-30
合作学习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所要努力实践的基本理念。这在课程标准中有具体的表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张玉芬 《地理教学》2013,(14):25-26
正一、设计理念与思路河西走廊是我校学生的家乡。基于对家乡的了解,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教师提供大量关于河西走廊的案例以创造学生探究学习的条件,在课堂中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必然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探究学习任务。基本思路:提供案例——创设情境——发现或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总结——教师小  相似文献   

15.
学习的方式方法,"链式学习法"——找问题;小组研讨;自主学习;知识共享;深入讨论;突破创新。由学习上升到创新:确定组织的决策标准;提出正确的问题;选择正确的人员;合理划分小组。实现学习创新的最终目的:使企业保持旺盛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蒋献珍 《地理教学》2008,(10):42-43
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下,师生互动是多数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活动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还不为多见,多数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就不容易充分调动,而合作性学习是新课程十分强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7.
贺丹君 《地理教学》2013,(16):52-55
目前,我国中学教师普遍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日益远离书籍、不爱看书学习。E学习是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溧阳市青年教师E团队"就是利用网络学习优势,聚集溧阳市地理教师形成的区域学习共同体。它通过搭建网络研修平台、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区域联动研修活动等,为新时期有效组织区域教师集体研修开辟了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惠 《地理教学》2012,(4):21-23
分组讨论法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本人发现在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手段时往往出现一些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日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学校教育仍是班级授课制为主.因此,课堂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有限的时空内.教师怎样充分利用课堂,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上海市长宁区地理学科项目组在西延安中学组织了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为主题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活动中,有来自西延安中学和姚连生中学的两位老师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但在不同班级分别执教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课。在参与了其中一节课的备课、试讲及最后上课的整个过程,并在听取许多同行们的讨论后,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方面有些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