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欧盟、美国和日韩等国也先后提出了新能源发展计划,全球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能源浪潮。面对这场新能源技术革命,中国的能源战略应做出何种应对和调整?中国能否在这场技术创新革命中抢占发展先机?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被业界奉为“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目前已经完成草稿拟定,部委征求意见接近尾声将择日发布。《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包括核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也包括煤化工等传统能源体系的变革,规划期限是2009年至2020年。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球上蕴藏的煤炭和石油等燃料日益减少,能源如今成为人们最关切的问题之一.现在,各国科学家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开辟新能源,其中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以及生物能源等绿色能源,可谓使出浑身解数.这其中,美国正着手一场"能源复兴运动",其中有八个方案可能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十五”计划提出“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地热既是一种能源,又是一种矿水资源和旅游资源。地热资源可分为水热型和干热型两大类,本文讨论黑龙江省的水热型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5.
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和可持续的能源支撑及替代能源特别是生态能源的开发,调整优化能源供给与需求结构需要改变常规能源的供给与消费结构,更需要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和生物能等替代能源,并使利益诱导成为替代新能源开发的基础机制,因此必须推动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特别是生态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并提供政策和法律的制度支持、保障和激励。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拥有传统的能源资源和新能源技术.预计澳大利亚将继续依赖化石燃料能源.能源采集、供应和利用,无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地盐份等等,还是对文化的和景观的环境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能源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特别是对能源供应、终端消耗、燃料替代品、供应方式的创新开发效率等都有影响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和生活质量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在全球能源变革的新时代下,煤炭行业发展走向何方?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大势所趋,煤炭发展方式如何转变?转型创新成主题,煤炭企业如何书写答卷?这些问题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落实的关键年。2月28日,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和中国能源网联合在京举办以“建立有效投融资机制,大力推动节能减排”为主题的2008年中国能源投资论坛。与会代表阐述分析了我国2007年-2008年的能源形势,解读了中国未来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要点。来自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公司、华夏银行、中国一欧盟能源环境项目等知名投融资机构和组织的专家代表,结合中国国情分析讨论了支持节能减排的投融资政策和操作方法。同时在节能和清洁能源产业中发展已颇具规模的一些知名企业的代表也介绍了企业发展前景以及获取国内外投资机构金融支持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美也使页岩气这种新能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中国是否也能借助"页岩气革命"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供给能力?近年来,关于页岩气的新闻隔三差五出现,业内人士也纷纷发表观点,其中有"乐观派"、"激进派",也有"悲观派"、"保守派"。我国页岩气开发的前景究竟如何?成本问题、技术问题、环境问题等争论不休。日前,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专家集中就页岩气勘查开发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权威解答,"页岩气革命"的中国时代或将到来。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球上蕴藏的煤炭和石油等燃料日益减少,能源如今成为人们最关切的问题之一。现在,各国科学家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开辟新能源,其中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以及生物能源等绿色能源,可谓使出浑身解数。这其中,美国正着手一场“能源复兴运动”,其中有八个方案可能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1.
全球地热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敏 《国土资源》2007,(2):56-57
地热资源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和地质环境条件下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是地壳岩石中的热能量和地热流体中的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是矿产资源的一部分,也是高清洁度的可再生能源。传统的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世界各国一直在研究开发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以逐渐减少对传统的能源的消耗。地热能由于储存量巨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并被称之为清洁能源,被世界各国列为重点研究开发的新能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浅层地热能开发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要在合理的前提下,开采浅层地热能,是不会引发地质灾害的,所以地质环境的监测必须要做. 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一样,浅层地热能也已经在<可再生能源法>中被明确列入新能源所鼓励的发展范围,但在实际的推广利用中,所获得的关注却远远不如前者.  相似文献   

13.
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科学技术部、国家能源局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能博会)于9月16日至18日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举行.在能博会上,循环经济和绿色能源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看点一:新技术引人瞩目 9月16日上午10时许,太原阳光明媚,秋高气爽.记者一进入展馆,便看到大屏幕上正播放着"解读能源"、"品读山西"等内容,重点展示以"七新"为主题的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目标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向基础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服务社会经济,全面提升基础地质调查的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为能源、资源勘查、环境评价、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产业经济布局和地质科学创新提供区域性基础地质资料共享、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等,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而在这些新的地质工作领域中,物化探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西的物化探工作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在新形势下,物化探工作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院长邓尚茂.  相似文献   

15.
信息在线     
胡锦涛: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日在向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发来的书面致辞中强调,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社会应该在研究开发、技术转让、资金援助等方面加强合作,使可再生能源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造福各国人民。胡锦涛指出,加强全球合作,妥善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可再生能源丰富、清洁,可永续利用。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拥有传统的能源资源和新能源技术。预计澳大利亚将继续依赖化石燃料能源。能源采集、供应和利用,无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地盐份等等,还是对文化的和景观的环境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能源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特别是对能源供应、终端消耗、燃料替代品、供应方式的创新开发效率等都有影响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和生活质量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与能源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水平井与分段压裂技术结合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实现页岩能源生产创造了可能性,同时增加能源对水资源的依赖性.水力压裂所需水量以及页岩气开采作业产生废水的水量和水质是页岩气开发的核心之一.本文以中国页岩气井开采先驱地区的川南页岩气开采区为例,分析页岩气开发对区域水资源系统及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提出...  相似文献   

18.
正广西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是一家集设计、施工、维修、销售和技术咨询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英利集团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工程公司。凭借着在光伏领域的专业水平和成熟的技术,该公司在新能源EPC领域迅速崛起。自2012年公司成立至今,已完成金太阳示范工程33MW,其中玉林玉柴30MW光伏电站项目、南宁锦虹3MW光伏电站项目,总承包金额达5 200万元。金太阳示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2006,(6):38-38
中国能源供应安全与否,已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国家发改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丽近日表示,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能源资源供应短缺,二是资源利用率低,中小能源企业生产效率低:三是环境污染。中国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应对能源挑战:政府倡议建设节能社会,并推出多项具体节能措施;清洁开发和利用煤炭为主的基础能源;发展多元化能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保护环境: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广泛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等。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油气资源发展战略高端研讨会(2016)",与会专家及代表围绕"新形势下中国油气资源发展战略"这一主题,就当前国内外油气资源行业形势、能源革命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对能源行业的影响、能源结构调整、油价走势及如何应对低油价等重大热点问题等交流看法,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