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风“韦森特”登陆后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NCAR分辨率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208号台风"韦森特"登陆影响下,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分析了"韦森特"登陆后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和辐合辐散场、西南季风的活动以及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1)西太副高高压脊西伸加强,且脊线位置维持,抑制了"韦森特"的北上,有利于其登陆后移速不致过快,为"韦森特"西北西行过程中产生持续性暴雨提供了稳定的背景场。2)100°E附近、108°E附近两支越赤道气流及索马里急流的加强,使西南季风进一步发展,为台风登陆后的降水补充大量水汽、热量和动量,有利于其降水发生维持。同时,水汽输送大值带穿过中南半岛,源源不断地向台风环流输送水汽。随着台风登陆后西北移动和西风大值区北抬的影响,水汽通量大值区和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相应北抬,对暴雨增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3)台风登陆后,高空辐散明显加强,强于低层辐合,高层流出的气流具有强的抽吸作用,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1°* 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区域自动站资料等,对2009年第15号台风“巨爵”、2012年第8号台风“韦森特”两个偏西路径台风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这两个台风登陆后均在副高加强西伸中偏西行,均于生命最旺盛时期在广东阳江登录,均具有强度变化快、路径稳定、风雨影响大的特点;但台风“巨爵”暴雨主要由“巨爵”残涡和“方头”副高共同作用产生,其中地面弱冷空气的渗透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边界层在粤西强的水汽辐合是暴雨产生的最主要原因,雷达回波上反映出列车效应是影响“巨爵”强降水过程的最直接原因,强降水局地性强,明显发生在其移动路径后方,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有点特殊的台风暴雨;台风“韦森特”降水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强降水主要受台风云系本身的影响,中心随台风中心的西移而西移,是比较典型的台风暴雨.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9年9月7-8日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降水实况、卫星云图、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主要受台风登陆后减弱的热带风暴影响,副热带高压的维持为水汽的输送与台风的北进起到了促进作用,台风外围水汽成为此次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高低空急流耦合加强了动力条件,暴雨落区与高空急流的右侧、低空急流的左侧、垂直运动强上升区及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有较高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珠海市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对1208号台风"韦森特"的路径和强度进行分析,发现"韦森特"具有长时间持续、徘徊少动和短时间内强度迅速加大的特点,为近年来登陆广东台风所罕见。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因素对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00 hPa大气环流的"鞍型场"和850 hPa台风强风区轴线不明显等是"韦森特"原地徘徊少动的原因;"韦森特"强度的迅速加大与大气环流、水汽输送、潜热通量和高低层垂直风切变及涡散度场等要素关系密切。此外,在风廓线雷达资料上还发现风羽图大风区下沉现象对台风转向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龚月婷  李英  高迎新  徐洪雄 《大气科学》2018,42(6):1208-1218
0908号台风"莫拉克"(Morakot)在台湾岛引发了24 h超过1000 mm的强烈降水,与其缓慢西行过岛密切相关。本文利用NCEP-GFS实时分析场资料(0.5°×0.5°)、中央气象局台风资料库关于我国台湾地面气压场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结果,分析了台风Morakot在台湾岛附近缓慢西行成因。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与台风"天鹅"(Goni,0907)的"藤原效应"是Morakot在台湾岛附近移速减慢的环境因素,而台风结构变化也是其缓慢过岛西行的一个主要原因;(2)台风过岛过程中,由于地形作用,Morakot环流内诱生低压活跃,先后或同时出现在岛屿东西两侧,使台风环流出现非对称松散结构;(3)在台湾岛西侧诱生低压中心取代东侧原台风中心形成不连续路径过程中,台风经历了低层环流从分裂到重组,正垂直涡度柱从垂直到倾斜再恢复垂直的变化过程,这是Morakot过台湾岛缓慢西行的一个重要原因;(4)Morakot西行登岛过程中环境引导气流主要是偏南气流,而包含诱生低压的扰动引导气流则为偏东气流。扰动引导气流虽是小量,但其纬向分量占环境引导气流纬向分量的比率从7%增至26%,较好地指示了Morakot的西行趋势,也说明地形诱生低压导致的台风结构变化是其过岛西行和缓慢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两次单纯西行台风低压降水(2005年第14号台风和2006年第6号台风“派比安”)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强度、速度特征对比分析,得到了单纯热带低压天气回波强度场和速度场在低纬高原上的一些共性和不同点,为工作中监测和预警此类天气、提高短时预报准确率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Helen台风(9505)异常路径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南海台风西行北翘是小概率事件,预报具有一定的难度.作者应用中尺度模式MM5,对具有南海台风西行北翘路径特征的9505号强热带风暴(Helen)的异常路径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出现断裂,副高主体减弱东撤,导致Helen在断裂点处北翘,此异常路径是环境场与Helen本身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场的主要天气系统(如副热带高压、高空冷涡)与Helen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未影响副热带高压薄弱地带的出现以及Helen在副热带高压断裂点处的北翘,但对Helen北翘后的路径有较为明显的影响.Helen的水平结构(包括风廓线的非对称结构、最大风速、最大风速半径等)变化对其异常路径影响有一定影响,其中风场的非对称结构变化对其异常路径的影响更为明显,当最大风速位于台风环流的东北象限,模拟得到的Helen路径无明显的北翘过程,为持续的西北行;当最大风速位于台风环流的西南象限,Helen路径为显著的西行北翘异常路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T639和EC产品资料及卫星云图,结合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12年7月24~25日台风“韦森特”造成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各种模式的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韦森特”台风是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SE气流引导下西行影响梧州的,台风结构对称,水汽充足,影响时间较长是产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2)850hPa水汽通量散度负值较大区是梧州“韦森特”台风暴雨强降水区;(3)EC和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韦森特”台风的路径预报比实况均偏南,但时效越近偏差越少,雨量预报则存在量级偏小问题.  相似文献   

9.
两次西行热带气旋影响云南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爱华  周泓  赵付竹  杨素雨  严直慧 《气象》2015,41(4):409-417
运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实时业务定位数据、云南省124个国家气象站降水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时间分辨率逐6 h),对比分析了1213号台风启德和1309号强热带风暴飞燕影响云南的路径、环流场、云图、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特征。结果表明:“启德”影响云南期间青藏高压位置偏西,副热带高压呈带状,热带气旋(TC)位于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风到偏东风中,引导气流有利于台风取偏西路径影响云南。而“飞燕”影响时青藏高压位置偏东,副热带高压呈块状,TC位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风中,引导气流有利于热带低压取西北路径影响云南,从而使得“飞燕”影响时云南中部处于气旋性风场中,西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气流两支气流汇集在此,在云南中部也产生了较强降水。两个TC影响云南时对流层中低层保持了较大的水汽输送。水汽主要来自于其本身、南海洋面和孟加拉湾。水汽辐合中心处于低压倒槽的槽前,随着系统自东向西影响云南的中部及以南地区。强降水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强上升运动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机制,释放了不稳定能量。因此,做好青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形态、位置的预报有利于把握登陆后热带低压的移动路径,从而准确预报降水强度和落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云南省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卫星和闪电定位仪资料、雷达回波资料、NCEP 1 °×1 °再分析资料和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对云南一次典型的台风前侧短时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17年13号台风“天鸽”西行影响云南的天气背景之下,短时强降水出现在台风前侧700 hPa风速辐合区和边界层辐合线附近。台风前侧偏东低空急流向云南境内输送水汽和能量,边界层辐合线触发垂直上升运动,700 hPa风速辐合区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加强,促使水汽的辐合与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引发短时强降水。在中等强度深层垂直风切变的作用下,云南东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频繁产生并向西传播发展,MCS相互作用组织成飑线系统,在东北气流的引导下,飑线从云南中部移至云南西南部,MCS和飑线是大范围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两次单纯西行台风低压降水(2005年第14号台风和2006年第6号台风“派比安”)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强度、速度特征对比分析,得到了单纯热带低压天气回波强度场和速度场在低纬高原上的一些共性和不同点,为工作中监测和预警此类天气、提高短时预报准确率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9713号台风特点及云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713号台风是由南海热带低压发展加强而成。根据台风生命史划分原则,9713号台风生命史划分为:①形成期,即从8月20日14时出现热带低压到21日08时加强为热带风暴时段;②发展期,从8月21日08时起到21日23时形成台风时段;③成熟期,从8月21日23时到22日17时;④衰亡期,从8月22日17时到台风填塞。本文通过分析9713号台风生命史各时期的红外云图特征,探求其形成、发展、维持、衰亡和移动特点。1 9713号台风特点1-1 移向、移速、强度变化9713号台风在形成期向西北方向移动,发…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2年8月15-17日自动站、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和物理场等资料,分析台风“启德”在乐东县造成强降水的原因,发现降水起始时间与风向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1957-1996台风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台风活动中国气候的重要特点之一,它能带来大量降水并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在一些地区,台风降水甚至可以在总降水量中占很大比例。本文目的是研究那些对中国产生影响的台风并重点关注台风对中国降水的影响。文中涉及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研究了影响中国台风的频率,结果表明台风影响的主要季节为5-11月,尤其以7-9月频繁;在过去40年中影响台风的频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第二,对台站台风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的影响最大,而且长江以南大部地区每年都受到台风的影响;另外,影响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台风降水在过去40年中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只有东北地区南部这种趋势是显著的。第三,对台风个例的分析表明,个例降水总量和影响面积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最后,对台风造成的中国范围降水总量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显示台风降水总量在1957-1996年间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5.
0509号台风麦莎影响山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0509号台风的移动路径、强降水分布及物理量场分布,重点分析台风在安徽突然转向东北和强降水不在中心附近而是偏于中心东北侧的原因。结果表明:副高突然南落及200hPa辐散偏向台风中心右侧是台风在安徽转向进入江苏的原因;台风进入西风带以后没有明显的冷空气侵入;台风进入山东前,半岛大暴雨是由台风右侧东南急流和切变线引起,而台风进入山东境内时,鲁北、鲁中强降水由台风倒槽引起。  相似文献   

16.
宋艳玲 《气象》2004,30(12):90-91
9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稍偏高。四川、重庆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达州、开县等地降水量超同期历史极值。洪涝及强降水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和第6号热带低压在我国登陆;黑龙江东北部、广西北部等地存在旱情;山东、甘肃、湖北等省局地遭受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袭击。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09年9月台风“巨爵”登陆前强度突变及惠州市局地强降水的成因.结果表明:高空辐散加强、西南季风加大、水平垂直切变减小和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是台风“巨爵”登陆前迅速加强的重要条件.台风登陆后,低层西南急流加强,为惠州强降水提供充足水汽,切变线、风速辐合是中尺度系统的触发机制,而地形抬升作用则有利于台风降水维持和雨强加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0年第10号台风“碧丽斯”为例,得出特殊流场条件下登陆台风后部局域性强降雨产生的原因.它是发生在低层流场中变形场的辐合渐近线的一端附近,由于较强的偏北气流对暖湿的西南气流起到触发抬升作用,使原本水汽充沛、层结不稳定的气层对流发展,形成中尺度强对流云团,从而产生强降水.由于满足这种流场条件的区域很小,暴雨落点附近气流本身不强,因此暴雨范围不大,降雨强度也不太强,但由于流场维持时间较长,降雨历时也较长.  相似文献   

19.
地形对超强台风罗莎降水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奕武  端义宏  余晖 《气象》2009,35(9):3-10
为了进一步加深地形对台风降水影响的细节了解,用变分法合成的高分辨率降水资料和地形资料,结合日本再分析资料,对0716号台风罗莎登陆期间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作了初步分析.过程降水量与地形相关分析表明,沿海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较大.强降水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山体的迎风坡上.分析1小时降水量在不同强度区间的频次分布,发现在山体地形的影响下,山脉区域降水加强.浙江东南沿岸的山体引起的降水增益相对东北沿岸区域的山体偏大.利用日本再分析资料和地形资料计算了气流过沿海山体时的无量纲数Fr值.由于气流Fr较小,气流过浙江沿海地形时更容易翻越山体.抬升位置发生在迎风坡上,因而强降水区也落在迎风坡上.东南沿岸区域的地形对迎风气流的强迫垂直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渗透比东北沿岸区域更深厚,这是导致东南沿岸区域地形对降水增益比东北沿岸区域偏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分析0307号台风Imbudo移向移速变化与副热带高压之间的短期调整、云图特征及台风环境流场、气压场的变化,发现Imbudo是在向西北方向运动接近强副热带高压时,在副高的操纵下向西北偏西方向快速运动.其后期移向变为西北的主要原因是副高南落,轴线顺转,东南引导气流加强,地面和低层在台风的北方和西北方气压和高度下降;上升运动的分布发生变化,台风北方出现上升运动区.进南海后在其前进方向有南落的副高脊和遇到南海中南部的西南气流是其速度减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