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前,随着贫困生数量的急剧增加,高校在重视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他们内心深处潜藏的情绪感受.他们中的大多数产生了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问题.因此,贫困生的道德情感状况、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以及培养贫困生的道德情感的路径和方法,便成为对贫困生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的全新的独特视域.  相似文献   

2.
土地·社稷·社日--古代人民的信仰和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波 《国土资源》2002,(3):56-57
土地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自诞生以来,对土地就寄予了深厚的情感和希望,对土地顶礼膜拜,并留下了许多有关土地的神话、传说与祭祀活动记载。追寻这些人类走过的足迹,我们不难看出土地在人类心目中的庄严与神圣。 在人类童年时期,原始人关于大地的崇拜是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规划约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在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地是最基本且最宝贵的资源,是世代相传的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它的产生不受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数量有限性、沃度差异性、位置空间性、利用可持续性和属性两重性的特点。土地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是中国的思想与诗歌的一个根本特征。整个盛唐诗歌在客观上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同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精神在盛唐诗歌中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自然与人在生命上的一致;自然与人在情感精神上的融合;自然与人可分,万物是人类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人类朋友,你们好!我叫黄铁矿,是人类的好朋友,我的化学成分组成是FeS2,因此,也有人叫我为硫铁矿。我是制造硫酸的主要原料。我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矿物,形成于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见于各种岩石和矿物组合中。我又是极其重要的载金矿物之一。所以,亲爱的人类朋友,  相似文献   

6.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地资源是综合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虽主要的劳动对象。在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人类意识到人类社会系统只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人类社会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好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状态,生态系统提供的资源和环境支撑起整个人类社会系统。在我国,人口同食物、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已愈来愈突出,土地实际承载负荷已濒临或超越合理承载容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夏之前的历史,留给人们可翻阅的只是最原始的旧7:7器文化。在这一时期,由于人类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才得以从兽类中分离出来。那时候,人类已经能够挺直身躯,”行走在大地上,尽管在当时制作的石器非常原始和粗糙,但它却为以后制作骨器等生产工具以及其他战斗利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这反映自然界有其运行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类也总是在与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从中国古代"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天育物有时,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2007,(2):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从宋代大哲学家张载嘴里说出来就有了许多哲学韵味。它包含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但更多地点明了人与天地之间应该确立的一种正确关系和自然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10.
王梅 《国土资源》2005,(4):55-57
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O3)空洞已有3个美国版图那么大并且还在不断扩大,北极上空60%以上的臭氧层已消失成“空洞”;当两极冰川消融加快以及非极地冰川也在迅速后退变小;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上居民的生活时.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敲响警钟,真的该反醒:人类自身的自然道德是否符合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的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使用日趋频繁,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详细地剖析了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失范的原因,探讨了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德观念,规范网络行为,增强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社会变革时期,高校德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堪忧,高校知性取向的务实态度使得道德教育失位,教师育人观念不强,德育方法比较陈旧。因此,必须树立大德育和以人为本的德育新观念,探索高效率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浅谈风险投资代理方道德风险与投资契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风险及其后果,基于现代契约理论,分析了道德风险产生的相关因素.提出了风险投资道德风险的防范、控制的分析框架与投资契约设计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形象分析、艺术手法、特征成因、道德意蕴等4个方面综述了近30年学界对《诗经》人物形象研究的成果。对女性形象的分析主要是描绘外貌、赞扬优秀品质,对男性形象的分析主要是论述人物体现的道德品质;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包括赋、比、兴以及外貌描写等刻画人物的一般手法;特征成因则包括宗教意识、审美传统以及社会背景;人物形象体现了孝悌、正直、忠君爱国的道德意识。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诗经》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重复,对其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挖掘不够,对人物形象体现的道德意蕴的现实意义缺乏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发表权本质上是作者控制自己作品公开的权利,表现为作者对作品发表这一行为和状态的控制力,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发表权并不是著作财产权或者兼有人身权与财产权的双重属性,它只能是著作人身权.发表权的特点是发表权所具有而其他著作人身权没有的属性.“一次用尽”、“不能转移”、“区别其它著作人身权的显著性”难以成为发表权的特点.发表权的基本特点应着眼于发表权的内容、保护期限、行使主体和方式的特殊性.在作品发表之前作者对一篇作品的发表权可以多次和多种方式行使,在会议上宣读论文也是发表权的行使方式  相似文献   

16.
历史廉政文化资源形态绚丽多彩,内涵丰富,是建设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重要元素。利用历史廉政文化资源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独特的意义和效果。雷州文化发源于雷州半岛,以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而跻身于广东四大区域文化之一,也孕育着深厚的历史廉政文化,这是湛江人民历来用以传承传统、进行廉政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德育资源。湛江人民在利用历史廉政文化资源深化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所创立的经验和理论值得人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水”的认知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隐喻和转喻为手段,运用英汉语料,对英汉语"水"的语义认知进行分析和比较,可将投射的范围大致归纳为3个方面:1)自然/环境域,2)情感/态度域,3)社会/事物关系域。通过隐喻或转喻,"水"的概念向外实现了语义扩展。"水"语词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差异,一方面表明人类最初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基本相同,另一方面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的透视角度使"水"的认知产生不同语义,带有鲜明的民族性,从而揭示其语义投射不仅应从认知角度,还应从社会文化角度着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柳亚子是辛亥革命前后诗坛上影响最大的革命诗人之一.他在辛亥革命前后创作的大量诗词,追求理想,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爱"恨"交织;并以慷慨激昂,苍凉沉郁调子组成一曲曲激荡着宏音巨响的时代之歌,在中国近代的茫茫夜空中激荡震响,这些裹夹着雷霆风云与宏音巨响的诗歌创作在我国民主革命史和近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