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北地区近40年6~9月降水的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西北 (区 ) 1 6 8个测站 1 96 1~ 2 0 0 0年 6~ 9月月平均降水与温度资料 ,运用EOF、REOF、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分析了近 4 0年 6~ 9月降水异常特征 ,同时分析了旱涝变化。结果表明 :(1 )西北区 6~ 9月降水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 ,降水空间异常分为 7个气候异常区 ;(2 )各异常区代表站降水的时间演变特征、不同年代所盛行的主要周期均有所差异 ;(3)渭水流域区、高原区旱涝变化位相基本一致 ,进入 90年代 ,变干是各区平均气候变化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使用西北地区95个测站,时间序列为1960-2000年共41年的加密测站资料,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以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区域性较强,存在多时空尺度特征,且平均具有准3年和4.8年的周期变化。将西北地区夏季水异常区域划分为4个区后可见,北疆地区夏季降水的周期振荡最接近平均状况,南疆降水异常区次之,相比之下青海异常降水区解释方差最小,同时发现,在近41年来,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平均状况是80年代以前多数年份降水偏少,干旱性强,80年代以后整个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则有增多的趋势;分区分析后表现为:北疆区和南疆区从80年代后期开始降水增多,内蒙古西部地区90年代以后降水增多,而东北高原区夏季除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降水偏多外,其前和其后降水都偏少。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春季和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EOF分析方法选取西北地区29个代表站,分别对其春季和夏季近50a降水进行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时空特征分析,发现西北地区近50a降水时空趋势变化以103°E为基准线,以西为正,以东为负,并有准3a的振荡周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北地区春季降水出现了气候突变,西北地区多、少雨与500hPa高度场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西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日数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5°~112°E,32°~41°N)共104个测站的1960~2000年秋季(9~11月)降水日数资料,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日数异常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秋季0.1 mm以上的降水日数多年平均分布总体上从南向北减少,并存在两个多雨日中心,一个位于祁连山地区;另一个位于青海南部和四川北部地区。其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一致性异常和西北与东南相反的异常两种形式,降水日数气候区可主要划分为西北东部副热带季风区、青海东北及甘肃中部区、甘肃河西及河套地区、青海高原南部及川西高原区。各气候区代表站降水日数年代际变化均呈现下降趋势,1978年前后是秋季降水日数由多变少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选取1977—2016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贵州82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显著性检验、小波分析、带通滤波等方法,分析了近40 a贵州5—8月(简称主汛期,下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典型涝年、典型旱年的低频降水特征。结果表明:贵州主汛期降水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多年平均总降水量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总降水量大值区主要集中在贵州的西南部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中西部和黔西南州西部)。典型涝年和典型旱年的平均主汛期总降水量以西南部最为明显,且各自主汛期降水的低频振荡周期差别不明显;10~20 d是贵州主汛期降水普遍存在的显著低频周期,典型涝年存在30~40 d低频周期,典型旱年存在较弱的35~45 d低频周期,低频降水主要发生在6月和7月。 相似文献
8.
近50年环渤海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环渤海地区1961-2008年夏季60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序列,使用EOF和REOF方法将环渤海地区划分为4个区域,分析了近50年来环渤海不同区域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区域一致性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区夏季降水都存在2~3年的年际周期,辽东半岛和环渤海北部区域存在10~11年、环渤海西部和山东半岛存在14~15年的年代际周期;辽东半岛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山东半岛在70年代初期都发生了降水由多到少的显著突变,而环渤海北部和西部地区在90年代后期降水出现显著突变.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北地区春末夏初降水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17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90个测站1960 ̄1990年5 ̄6月月总降水量资料,采用EOF和REOF方法对春末夏初降水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降水异常的主要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地区春末夏初降水的主要空间异常型表现为全区一致的多雨或少雨型;南北相反变化型和东西相反变化型。西北地区春末夏初降水的主要异常敏感区为西北东部区、河西走廊区、青藏高原东侧区、北疆区、江河源头区和沙漠盆地区。5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274个气象观测站点的日降水数据和再分析大气资料,采用EOF分析及累积距平等方法,研究了近55 a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段,1961—1975年,该区域降水普遍偏少;1976—1996年,西北地区的东部降水偏多,西部降水偏少;1997—2015年,其东部降水偏少,而西部降水偏多。2)1976—1996年,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是因为该地区夏季降水强度和降水频次明显增加,而西部降水偏少,则是该区域小雨与中雨的频次减少,降水强度偏弱造成的;1997—2015年,由于有效降水日数减少,降水强度偏弱等原因导致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少,与此同时,西北地区的西部却因降水强度明显增强,持续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事件增加使得该区域降水呈现偏多的态势。3)降水区的转移,伴随着北半球对流层中层中纬度波列的演变,同时来自东欧与印度季风的水汽输送也对降水的异常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EOF、REOF、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台湾地区1961—2008年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台湾本岛年降水量丰沛,澎湖列岛的年降水较少。台湾岛年降水的空间分布既有一致性,也存在东-西部、南-北部的差异。台湾岛的年降水可分为3个气候区,即北部、中西部和东南部。除台湾岛东南部外,整个台湾地区的年降水量均有增加趋势和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2.
天文准19年周期与西北降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体运行周期角度分析发现,月亮等天体运行存在显著的准19年周期。相应对年际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的厄尔尼诺事件也有准19年周期,每19年出现4~5个厄尔尼诺事件。在月赤纬最大值谷点年附近,西北区容易出现春旱;在月赤纬最大值峰点年附近,西北区春雨正常偏多 相似文献
13.
14.
根据西南地区112个站点1961-2000年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不同季节降水时数、小时雨强、极端强降水时数和极端强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从降水时数变化来看,夏季西南大部分地区如四川盆地西部、云南、贵州南部等地总降水时数有减少趋势,四川盆地东部和川西高原总降水时数增加;整个区域平均趋势为-0.9%/10a.相应地,极端强降...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90个测站,1960~1990历年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波谱分析及大气环流模式,对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进行了诊断研究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未旋转的前3个载荷向量场可以较好地反映西北夏季降水整体异常结构,即全区一致的多雨或少雨型;东西相反变化的东多(少)西少(多)型;南北相反变化的南多(少)北少(多)型。旋转后的前6个载荷向量可较好地代表西北夏季降水的6个主要异常敏感区:青藏高原东侧区、渭水流域区、青海高原区、北疆区、沙漠盆地区和河西走廊区。旋转主分量和代表站资料反映出近30~60年中,西北地区最干旱的时段在60至7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初,除沙漠盆地外,各区程度不同地呈现出降水增加趋势。当初夏(6月)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异常偏强时,有利于同期西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多,而使7~8月西北西部、北部降水偏少;东部、南部降水偏多。利用IAP 2-L AGCM数值试验表明,在夏季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大面积异常增强时,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明显西伸,江淮处于副高西伸脊控制下,冷暖气流在长江和黄河上游交绥,有利于中国西北东南部降水偏多,多雨区在青海东南、甘肃南部及陕西东部。少雨中心区在西北地区西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降水年内非均匀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12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新参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对西北地区年降水的年内集中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年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空间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西北年降水集中度东、西部表现出反向变化趋势,而降水集中期南、北部表现出反向变化趋势;年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同年降水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另外年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同夏季北极涛动和东亚夏季风在年代际尺度上也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1961—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364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从降水量和降水日的角度对比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从整体上来看,西北地区降水量呈现显著增多的线性趋势,但并非全区一致性增多。降水量增多(减少)的站数约占区域内总站数的57%(43%),降水日数呈现增多(减少)的站数约占总站数的43%(57%);降水量、降水日数同时增加的站点主要位于南疆盆地、北疆西部及青海中部和北部等地,两者同时减少的站点主要位于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中部偏东等地,而两者反相变化的站点主要位于新疆北疆地区、青海省西南部边缘地区和陕西南部。近60年来,西北地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线性增加趋势。西北地区各个区域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除年际变化外,还存在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同区域变化位相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